陈金义,中国台卅王以才发明代替汽油的水燃料是真的吗?

时间:2023-10-07 21:58:38编辑:资料君

1,中国台卅王以才发明代替汽油的水燃料是真的吗?

水变油事件是一个曾经在中国名躁一时的骗局,此技术的发明者王洪成是一名哈尔滨的司机,他在1984年3月声称其原理是在水中加入极少量的“可燃炔”制剂,充分溶解,成为“水基燃料”,之后水就可以作为燃料,成本极其低廉[1]。此技术及相关文章一度刊载在各种媒体上,1985年冬天,王洪成从大庆到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表演。1987年中国国家计委拨款60万元人民币给王洪成在河北省定州胜利客车厂生产燃料。不久王洪成拿走了钱,在哈尔滨买了两套住宅[2]。1992年11月22日,“洪成新能源澎化剂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1月28日,《经济日报》发表《水真能变成油吗?》的文章,称此是继传统四大发明以来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后来水变油技术被认为是骗局和伪科学,1998年王洪成因为利用水变油技术和其他一些犯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2005年浙江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带来了“水变油”的新版本,他对媒体扬言,金义集团总工程师王先伦开发的一种名叫“金伦油”新型高能燃料,真正实现了“水变油”。后证实为乳化燃油。金义集团投资一亿元研发乳化燃油,有媒体称:陈金义进一步是“油神”,退一步是骗子。2006年2月20日,东北人王承东号称研发“合成环保植物液体燃料油”,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事到如今,水变油是化学课的考题之一,旨在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的理解。望采纳!

2,陈金义的金义集团简介

金义集团是从事和开发食品饮料、食品机械、贸易、餐饮、娱乐、房地产、文化传播等多元化、集约化、立体化的民营企业集团。集团的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人才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敬业、务实、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和文化,为社会提供最优服务。集团现有直属工厂三家、连锁店六家,独资公司两家、合资参股性公司两家,拥有一个由教授、博士组成的高级智囊团和几十名硕士生及2300余名员工,到目前为止,已有七个“金义”牌产品上市,且畅销华东、华北、东南等全国各大地区。金义集团系综合性集团公司,经营方式灵活多样,近年来先后投资了杭州国际大厦、杭州城市商务酒店、杭州留下经济开发区等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投资过程中,集团十分重视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使每项投资和开发都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金义集团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典范,并得力于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得力于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得力于全体员工的努力拚搏和高尚的奉献精神。金义集团在以往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将向更广阔的经济领域进行更为深入、更具有实效的开拓与发展,力争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金义集团愿与所有有志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朋友精诚合作,携手共进!“水变油”也许并不是陈金义身陷“欠债门”的主因。62岁的王先伦曾是陈金义非常器重的合伙人,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时,他透露陈金义的乳化油项目耗资不到1000万元,说负债主要由该项目所致,不符合事实。而陈金义曾经的另一位合作伙伴秦先生也向本报记者表示,陈金义在海宁的乳化油项目上总共投入约1000万元,而且还是从多方融资而来,“自己没怎么掏钱”。

3,高分求浙江金义集团的发展史与投资规划…最好有些工商管理方面的评析…

金义集团于1993年9月成立,以食品饮料为主导产业,兼营房地产、旅游、商贸等行业。资产总额超过5亿,拥有杭州、桐庐、嘉兴等生产基地。
“金义”商标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连续三次延续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并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名牌”称号。集团旗下的金义食品在新加坡成功上市。新近研制开发的金义系列乳化油科技含量极高,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环保、节能、高效的新能源产品。
10年来,集团逐步形成并确立了“以人为本,市场、科技、管理为一体”的经营理念,集团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挥人、培育人”的基础上,努力营造“金义大家庭”的企业文化。
集团已先后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
1992年10月14日,在上海黄浦区公开拍得6家国有集体商店。这一举动,震动了中国的经济界、理论界、新闻界,被高度概括为“陈金义现象”。
1998年5月,集团率先打破了家族化的管理,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运行机制。进入新世纪,金义集团提出了“经营专业化、管理科学化、战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2001年,集团投资开发富阳市“富春桃源”和桐庐县“琴溪香谷”两个景区,现两处景区市值俱已逾亿,集团正式进入了旅游业,实现了行业的大跨越,为优化配置资源和调整产业结构,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3年3月11日,陈金义董事长,在新加坡泛太平洋大酒店举行的公司上市庆祝酒会上,举起了酒杯,这标志着历时10个月,金义集团通过并购在新加坡上市成功。金义集团是首家在新加坡取得上市的浙江企业,为浙江其它民企到海外上市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是金义集团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2003年,金义集团又向高科技产业进军。集团投入巨资开发出环保、节能、高效的金义系列乳化油。该产品的开发成功,为解决21世纪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问题,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也为金义集团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005年9月,集团下属专业从事能源研究开发的子公司,经历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所研发的“金义系列乳化油”经过中试,获得了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军能源产业,获得微化油品生产、储运许可批准的私营企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金义集团成立十多年来,一贯注重社会公益事业,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集团已累计为慈善事业、扶贫助学、抗洪赈灾等捐款捐物价值1200万元。
金义集团经过十年多的艰苦创业、开拓拼搏,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全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文明建设的代表性企业。历年来,曾荣获“中华优秀企业”、“中国私营企业500强”。在建国五十周年盛大庆典上,董事长陈金义作为浙江省私营企业的唯一代表,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全国工商联还把象征着“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第28号彩车无偿交由集团永久保存。


陈金义最早做蜂蜜加工生意,开始原始积累;中国股市刚起步时,他就成了第 一批股市赢家,被称为“陈千万”。
2000年8000万美元福布斯大陆富豪榜35位
2001年以8亿列福布斯大陆富豪榜61位。
2002年11月,金义集团在新加坡收购上市公司eworld,陈金义持有31.54%的股权。
2003年,陈金义转行介入新能源行业,全身心投入研制乳化燃料。2005年因这个项目成为当年的浙江经济风云人物。
2006年7月26日,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20个被执行人名单,陈金义与其金义集团因欠款67万余元位列其中。同时被曝欠银行执行款上千万元。

4,金义集团老总陈金义失败原因是什么

1992年,陈金义曾因拍得上海黄浦区6家国有、集体商店而名噪一时。2000年,他以8000万美元的身家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35位。2003年,陈金义决定主业转型,停止已成气候的饮料业投资,主攻被称为“水变油”的重油乳化。2005年,因投资“水变油”项目的技术创新,陈金义被列为当年的“浙江年度经济人物”。

但在随后的2006年7月,陈金义突然被曝欠债3000多万元,公司似乎陷入绝境,当时,陈金义向本报记者解释他暂时无法还债的理由时称,公司正进行的“乳化油”科研项目需要资金投入,“近年长时间高投入、几无产出的状况,使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由于陈金义在海盐的“水变油”基地被查封,其生产已经停止,在没有持续供货的情况下,曾经使用乳化油的杭州联合肉类集团中止了与他的合作。而“水变油”技术由于暂未得到更权威部门的认证,前景依然不明。

5,为什么要冒险创造机会?

风险许多时候是躲避不了的,有时候是躲避了小风险又会酿成大风险。蹩脚的决策者遇到风险是胆战心惊,想法设法绕开去,最终又躲避不开。而优秀的决策者却适度地加以运用,结果保证了组织生存,促进了组织的发展。


敢冒风险的有“手腕”的人才能有最大的机会成就大事。


对那些随遇而安的没有“手腕”的人来说,机会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也把握不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人都会说这句话,但有很多人只有等到机会从身边溜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急得上蹦下跳。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关键要看你是否是一个有“手腕”的人。


如台风带来海啸一般,机遇常与风险并肩而来。一些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这种人往往在机会来临之时踌躇不前,瞻前顾后,最终什么事也干不成。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地冒险,但任何机会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因为怕风险就连机会也不要了,无异于因噎废食,爷爷倒脏水连孩子一块倒掉了。


大凡成大事者有“手腕”人士,无不慧眼辨机,他们在机会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


美国金融大亨摩根就是一个善于在风险中把握时机的有“手腕”之人。


摩根诞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后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可以说,约瑟夫·摩根是靠胆识发家的。一次,纽约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慌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他还清了纽约大火赔偿金,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投保者还是纷至沓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净赚15万美金。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靡根则以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族,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颇富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顺风迎时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左右世界风云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


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克查姆——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摩根新结识的朋友,来与摩根闲聊。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皮鲍狄黄金汇款之事泄露出去,而政府军又战败时,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一切按计划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趁混乱之机又狠赚了一笔。


这时的摩根虽然年仅26岁,但他那闪烁着蓝色光芒的大眼睛,看去令人觉得深不可测;再搭上短粗的浓眉、胡须,会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深思熟虑、老谋深算的人。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摩根家族的后代都秉承了先祖的遗传,不断地冒险,不断地投机,不断地暴敛财富,终于打造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摩根帝国。


机会常常有,结伴而来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逮住成大事的机会。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成大事者会不经过风险的考验。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去冒风险,又怎能把握住人生的关键呢。


机会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当机会来临,善于发现并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犹豫的结果只能错过机遇,果断出击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那些有“手腕”成大事者不仅因为他们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更因为他们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

6,为什么敢冒险才能成功?

古往今来,一个人要做的事情越大,其所冒的风险也越大;而风险越大,其可能获得的收益也越高。那些富人和成功者,大都是有远见、有魄力的冒险大王,在他们的冒险精神中,既有勇气的成分,又有智慧的光芒。1921年的俄国,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美国人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安稳地度过一生。但他厌恶这种生活,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他做出了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前苏联。当时,前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重大的决策——新经济政策,鼓励吸引外资,重建前苏联经济。但很多西方人士对前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作是可怕的怪物。到前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作是“到月球去探险”。哈默心里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风险大,利润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险。于是哈默在饱尝大西洋中航行晕船之苦和英国秘密警察纠缠的烦恼之后,终于乘火车进入前苏联。商人精明的头脑告诉他:被灾荒困扰着的前苏联目前最急需的是粮食。他又想到这时的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早已惨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农民宁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样的低价送到市场出售。而前苏联这里有的是美国需要的、可以交换粮食的毛皮、白金、绿宝石。如果让双方能够交换,岂不两全其美?从一次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哈默获悉前苏联需要大约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才能使乌拉尔山区的饥民度过灾荒。机不可失,哈默立刻向前苏联官员建议,从美国运来粮食换取苏联的货物。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初战告捷。没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个在前苏联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前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30几家公司在前苏联的总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第一次冒险使哈默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于是,“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成了哈默做生意的最大特色。哈默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在竞赛时弃权,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一般而言,穷人比较胆怯,守成有余而开拓不足,往往缺乏冒险精神,这使他们的事业始终处于一种小格局、小境界和小发展之中,不能够及时把握住机遇,使自己的事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之中。也有些老实人看似勇于冒险,实则是一种鲁莽,是一种缺乏明智认识的盲动,并不能算作是敢于冒险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由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是平等地铺展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路。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自由遨游,又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甚至有人认为,成功的主要因素便是冒险,做人必须学会正视冒险的正面意义,并把它视为致富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思考贫穷,只有冒险才能脱离贫穷,改变贫穷。——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穷人怎么办》

上一篇:cdp化妆品

下一篇:163网易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