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岛鲸,一角鲸生活在哪里?

时间:2023-09-25 02:09:30编辑:资料君

1,一角鲸生活在哪里?

一角鲸
一角鲸,Monodon
monoceros
分类地位与分布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鲸目,一角鲸科,仅分布于北极海域。
形态特征:
一角鲸仅上颚生一对齿,雄性个体左侧的一酶辞呈螺旋形,长可达2.5米,形似角,故名。体表光滑无毛。无外耳廓,耳孔甚小。前肢鳍状,后肢退化。
生物学特性:
成群。雄性体长大于雌性。肉食性,追捕鱼类、乌贼、柔鱼等。繁殖期在冬春季。哺乳期约1年,幼鲸生长迅速。
经济意义:
鲸油为重要工业原料,肉、尾鳍、背鳍可食用,皮为制革原料,肝脏、胰脏、卵巢、脑下垂体可入药,骨可制骨粉。
一角鲸属于齿鲸类,一般体长4米~5米,体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鲸类。它的繁殖率较低,一般3年产一仔,孕期15个月,哺乳20个月。在胚胎中,一角鲸本有16枚牙齿,但都不发达,至出生时,多数牙齿都退化消失了,仅上颌的两枚保留下来。而雌鲸的牙始终隐于上颌之中,只有雄鲸上颌左侧的一枚会破唇而出,像一根长杆伸出嘴外。
不过也有人偶然发现有两枚同时长出的,但数量极少。
一角鲸常是雌雄和幼鲸一起活动。从数头到十几头不等,有时也有数百乃至数千头一起的大群。每年当冰雪消融以后,一角鲸会成群结队进入海湾觅食、交尾、嬉戏。也正是此刻,它们往往要遭到当地人的捕猎。
一角鲸最诱人之处,是被称为“角”的獠牙,它在人们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欧洲的王公贵族把它看成宝物,用鲸牙做成酒杯以检验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家具、饰物以显示华贵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灵丹妙药,用它医治百病。其实,最终其使用价值的,还是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用它做鱼杈和矛头,用来捕猎。由于人们对鲸牙的迷信,从而使鲸牙价格昂贵,求之难得,同时也成了一角鲸灾难的根源。许多人为得到獠牙,对一角鲸大肆猎捕,使其数量大减,以至有关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其实,一角鲸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并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躯体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炼大量鲸油,北极附近的爱斯基摩人以它为食或用来取暖;它的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质。据分析,每100克鲸皮中含维生素C31.8毫克,而一个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区的人大多从鲜菜、水果中摄取,北极高寒,果菜奇少,爱斯基摩人就生吃一角鲸的皮和肉来作补充。有人译出“爱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爱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为奇了。

2,角岛鲸的首次拍摄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10月31日报道,世界最罕见鲸种角岛鲸(Omura'swhale)首次在海里被拍入相机镜头,拍摄工作由一组国际生物学家组成的队伍完成,地点在马达加斯加海岸。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带头人以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特邀研究员Salvatore Cerchio在一份新闻通稿中表示:“这些年,尽管有一些人可能目击到了角岛鲸,但是都无法得到证明。”Cerchio补充道:“它们通常出现在非常偏远的地带,外加上他们的体型比较小,大约在33至38英寸(约10至12米)之间,所以很难在海里发现他们。”Cerchio表示这是第一次有确凿的证据,丰富了人们对于角岛鲸的了解,也让研究工作变得令人兴奋。角岛鲸的头顶上有着独特的不对称的颜色。

3,世界上的稀少的鲸鱼是那种?

角岛鲸角岛鲸(学名:Balaenoptera omurai)直到2003年才被确认与命名。 因为模式标本是搁浅在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的角岛,故俗名“角岛鲸”。omurai 是大村,这个种名是为了纪念一位日本的鲸豚学者“Hideo Omura(大村秀雄)”。 成年角岛鲸身长可达11米,属中型鲸,外型极似长须鲸,但较长须鲸(体达可达26米)小很多。 已知分布海域为西太平洋地区,标本来自日本、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与所罗门群岛。台湾的角岛鲸标本,目前绝大多数保存于台中市的“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角岛鲸是世界上数量最稀少的鲸鱼物种之一,对于它们的生存状况一直是一个谜团,由于它的体长在10-11.6米之间,经常误被认为是布氏鲸。目前,一支国际生物学家小组在马达加斯加海域首次拍摄到野生角岛鲸。

4,角岛鲸的发现史

由日本科学家和田志郎、大石雅之、山田格等三人发表与命名,论文发表于2003年11月20日 Nature 科学期刊。角岛鲸长相易与长须鲸、布氏鲸、塞鲸等须鲸科成员混淆。为此历经三年时间,作者远赴所有标本可能出现国家,进行标本比对与鉴定。因在骨骼形态、须板数量(单侧仅200片左右)及DNA分析结果却有独特的特征,证实为新种。体型庞然的须鲸科家族,在2003年喜添一名新成员,就是在2003年才被确认与命名的角岛鲸(学名:Balaenoptera omurai)。成年角岛鲸身长可达11公尺,为中型鲸,外型极似长须鲸,但较长须鲸(体达可达26公尺)小很多,已知分布海域为西太平洋地区,标本来自日本、台湾、菲律宾、澳洲与所罗门群岛。台湾的角岛鲸标本,目前绝大多数保存于本馆。角岛鲸是由日本科学家和田志郎、大石雅之、山田格等三人发表与命名,论文发表于2003年11月20日Nature科学期刊。根据他们的研究指出,长相易与长须鲸、布氏鲸、塞鲸等须鲸科成员混淆的角岛鲸,事实上在骨骼形态、须板数量(单侧仅两百片左右)及DNA分析结果均有着非常独特的特征。而日本人能够领先掌握到这个新种,又是根植于过去30年不间断的、上万份须鲸标本的搜集、建档与分析。新种的描述与发表历时至少7年,当中一度受到西方科学界质疑、甚至驳回,更激发三位日本科学家立志进行一番彻底的调查研究,在东京国家科学博物馆的支持之下,他们花费了三年时间,绕了地球一圈,远赴所有标本可能出现国家,进行标本的记录、拍照与精细测量描绘,顺便为这些国家的标本馆鉴定标本名称。他们的数据,使得本种的描述极为详尽,还另解决了一个须鲸科的科学悬案,也就是布氏鲸混淆已久的两个形态,其实分别是两个特征各异的独立种类。这些发现也许可以让以研究名义每年捕鲸数百头而备受世人责难的日本人稍稍舒口怨气,他们倒不只是把鲸肉吃掉而已。目前保存了1990年以来在台湾死亡的角岛鲸标本共四件。最早者为1990年10月,其后台湾大学动物系周莲香教授鲸豚研究室分别于1997年、1998年,捐赠本馆3件幼鲸尸骸(当时以未知种入馆),制成骨骼标本。这些标本也是角岛鲸发表时的重要参考标本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31日报道,科学家们第一次,也是人类首次拍摄到了世界上最罕见的鲸鱼——角岛鲸( Omura's whale)的影像。这只罕见的鲸鱼出现在马达加斯加海岸,国际科学家捕捉到了这些影像,但目前尚不能确定角岛鲸的数量。编译/熊婉君(参考消息独家编译,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带头人以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特邀研究员Salvatore Cerchio在一份新闻通稿中表示:“这些年,尽管有一些人可能目击到了角岛鲸,但是都无法得到证明。”Cerchio补充道:“它们通常出现在非常偏远的地带,外加上他们的体型比较小,大约在33至38英寸(约10至12米)之间,所以很难在海里发现他们。”Cerchio表示这是第一次有确凿的证据,丰富了人们对于角岛鲸的了解,也让研究工作变得令人兴奋。角岛鲸的头顶上有着独特的不对称的颜色。这只罕见的鲸鱼出现在马达加斯加海岸,国际科学家捕捉到了这些影像,但目前尚不能确定角岛鲸的数量。图为发现鲸鱼的细节对比图。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31日报道,科学家们第一次,也是人类首次拍摄到了世界上最罕见的鲸鱼——角岛鲸( Omura's whale)的影像。这只罕见的鲸鱼出现在马达加斯加海岸,国际科学家捕捉到了这些影像,但目前尚不能确定角岛鲸的数量。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带头人以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特邀研究员Salvatore Cerchio在一份新闻通稿中表示:“这些年,尽管有一些人可能目击到了角岛鲸,但是都无法得到证明。”Cerchio补充道:“它们通常出现在非常偏远的地带,外加上他们的体型比较小,大约在33至38英寸(约10至12米)之间,所以很难在海里发现他们。”Cerchio表示这是第一次有确凿的证据,丰富了人们对于角岛鲸的了解,也让研究工作变得令人兴奋。角岛鲸的头顶上有着独特的不对称的颜色。这只罕见的鲸鱼出现在马达加斯加海岸,国际科学家捕捉到了这些影像,但目前尚不能确定角岛鲸的数量。图为发现鲸鱼的细节对比图。

5,独角鲸究竟是什么奇葩生物?独角鲸现在灭绝了吗?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最新的统计,目前约有17万只独角鲸生活在北极区域,它们凭借惊人的生存繁衍能力,在2018年成功地摘掉了“濒危物种”的帽子。它们这种不寻常的生存能力,引起了遗传学家的关注。遗传学的主流观点认为,一个动物种群要拥有比较强的生存繁衍能力,必须在基因层面具备遗传多样性。与之相对,一个物种如果缺乏遗传多样性,则容易造成低存活率,因为这类物种更容易受到疾病和环境的影响。例如,如果种群中有一部分成员更容易感染某种针对基因缺陷的病毒,那么,这种病毒只要爆发一次,就可能造成整个种群元气大伤,甚至丧失繁衍的能力。独角鲸这种奇葩的物种,让科学家对主流的遗传学观点产生了质疑。研究人员收集并标注了来自西格陵兰岛的独角鲸的基因组,研究了它们的线粒体DNA,对基因组进行测序,他们惊讶地发现,独角鲸的基因多样性非常低。独角鲸种群的基因多样性低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来说,地球上大熊猫的数量目前只剩下大约1700只,但是,就连它们的基因多样性都比17万只独角鲸丰富。独角鲸这个独特而又鲜明的例子令科学家认识到,一个物种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并不代表一个物种的基因组多样性水平,把这两者等同起来似乎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么简单。独角鲸种群的基因多样性低已经很奇葩了,遗传学家又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不寻常。通常认为,近亲繁殖会造成狭窄的基因库,从而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不利于整个种群的繁衍。但是对于独角鲸而言,近亲繁殖这个常见的原因已经被排除了。因为研究人员发现,独角鲸遗传多样性低的现象是发生在基因组层面上,这表明并不是短期的近亲繁殖造成的,原因要追溯到数万年前或数十万年前。目前研究人员还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据猜测可能是历史上的某种突发事件造成的。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迈克尔·文森特·韦斯特伯里(Michael Vincent Westbury)博士认为,这可能与大约11.5万年前的上一个冰河时代有关,寒冷的气候可能为独角鲸创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栖息地,使它们受到保护,从而迅速繁殖,同时又保持了低基因多样性。独角鲸的例子给遗传学家上了一课,即使在遗传多样性较低的情况下,物种也可以很好地生存和繁衍。然而,由于它们的生活圈十分有限,都集中在北极地区,独角鲸种群虽然数量众多,但是仍然被认为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结语俗话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17万只独角鲸的基因多样性还不及1700只大熊猫。在我们看来,大熊猫们互相之间长得已经很像了,小编猜测,独角鲸们一定长得更像。想想都有点好笑呢,它们互相见面会不会认错?

6,2012年独角鲸灭绝了吗

2004年,格陵兰岛第一次制定独角鲸捕杀限额。虽然遭到猎人的强烈抗议,政府依然下令禁止出口鲸牙,终结了一项有千年历史的贸易。去年夏天,格陵兰岛西部发现几十头独角鲸尸体,鲸牙被从头骨中挖出,尸体被丢弃在海滩上等待腐烂。动物保护主义者愤怒至极,要求政府出台更严苛的保护政策。科学家估计,目前存活的独角鲸大约有8万头,但是无人能够证实具体数字。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今年把独角鲸列为“濒危”物种。

7,关于须鲸的资料

须鲸是须鲸类动物总称,包括蓝鲸、长须鲸、大翅鲸(座头鲸)、露脊鲸、灰鲸等,全世界现生种类一共15种。须的颜色、形状和数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有2个,位于头顶,呼吸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头骨极大,有的种类可达体长的1/3,左右对称。颈椎愈合或者分离。胸骨较小,仅有1到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接,胸廓不完全。没有锁骨。鳍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肠。须鲸的牙齿犹如巨大的毛发,与面部的绝大多数毛发一样。它们的“毛牙”能够捕获猎物。扩展资料须鲸类动物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各种须鲸的食性不尽相同,如蓝鲸仅以磷虾为食,布氏鲸则以小型鱼类为主。须鲸科的摄食行为有时被描述为“狼吞虎咽”(gulper),因为它们的进食方式是张开大口一次吞下大量海水,此时它们会借着扩张喉腹折来增加口腔的容积,接着闭上嘴巴将水吐出,海水中所含的食物便会被鲸须挡住而留在口中。夏季,须鲸类动物多数种类会向高纬度海域洄游、索饵,冬季再到暖海交配、分娩,为此它们每年都得作长距离的南北迁徙。但布氏鲸是须鲸科中唯一的例外,它们似乎没有明显觅食期与繁殖季的划分,部分族群甚至可能不具迁徙性。大多数须鲸都在1~3月份时于温、热带海域繁衍后代,雌兽妊娠期10~11个月,幼仔出生时体长4.5~4.8米,哺乳期约半年。8岁性成熟,寿命一般可以活到几十年到一百年。须鲸科的分布范围广及全世界的海域,多半栖息于远洋,生活在200-300米的深海,而极少接近海岸。蓝鲸、长须鲸、座头鲸、塞鲸、与小须鲸等在各大洋都可能发现其踪迹,而布氏鲸则较为特殊,终年停留于温、热带地区。

8,须鲸资料

须鲸科是须鲸亚目下最大的一个科,包含了两个属共计九种须鲸。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体重达150公吨以上,体型次大的两种须鲸体重也常突破50公吨,就连本科中体型最小的小须鲸,体重也可达到九公吨以上。
俗名由来
rorqual须鲸科的成员在英文中通常统称为“rorquals”,这个名称由挪威语演变而来,原意为“有深沟的鲸”(furrow whale),这是因为它们有一项共通点:自下颔到肚脐间有许多长沟状的皮肤皱折,称为喉腹折(throat groove 或 ventral pleat),其主要功用在于辅助进食。同属须鲸亚目的灰鲸,以及某些属于齿鲸亚目的喙鲸类也有类似喉腹折的构造,不过前者只有四条简单的折皱,在数量上与须鲸科的数十至近百条相距甚远;而喙鲸的所谓“喉腹折”仅是两颊处各有一道V字型的凹槽。
minke
小须鲸在英文里通常称作“minke”,这个名称的由来可能跟一位挪威或德国籍的捕鲸炮手Meincke有关,据说他曾在二十世纪初的一次捕鲸行动中将小须鲸误认为蓝鲸而捕杀;另有一说是这位捕鲸船员认为它们太小而不值得捕捉,“minke”是他当时脱口而出的戏谑称呼。
分布
须鲸科的分布范围广及全世界的海域,蓝鲸、长须鲸、座头鲸、塞鲸、与小须鲸等在各大洋都可能发现其踪迹,而布氏鲸则较为特殊,它们似乎不曾出现在北极或南极周遭的寒冷海域,而是终年停留于温、热带地区。须鲸科须鲸多半栖息于远洋而极少接近海岸,布氏鲸与大翅鲸是唯二的例外:通常前者终年皆可在近岸处发现,而后者在每年的南北迁徙途中时常会接近岸边。
在须鲸科中只有最大与最小的两个物种—蓝鲸与小须鲸—会游到南极极南端的寒冷海域。长须鲸通常不会接近南极的冰棚地区,而塞鲸的活动范围则更偏北方。(在北半球由于陆地范围较大,对气候与洋流的影响程度较强,上述情形较不明显。)不论是那一种须鲸,一般而言体型较大的个体会有接近极区的倾向,而较年轻的鲸则多半留在较偏南(或北)的地方。
迁徙
大多数须鲸都在冬季时于温、热带海域繁衍后代,夏季在两极处取食丰盛的浮游生物与磷虾,为此它们每年都得作长距离的南北迁徙。布氏鲸是须鲸科中唯一的例外,它们似乎没有明显觅食期与繁殖季的划分,部分族群甚至可能不具迁徙性。
摄食方式
各种须鲸的食性不尽相同,如蓝鲸仅以磷虾为食,布氏鲸则以小型鱼类为主。须鲸科的摄食行为有时被描述为“狼吞虎咽”(gulper),因为它们的进食方式是张开大口一次吞下大量海水,此时它们会借著扩张喉腹折来增加口腔的容积,接著闭上嘴巴将水吐出,海水中所含的食物便会被鲸须挡住而留在口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须鲸类在全世界有露脊鲸科、灰鲸科和长须鲸科等3个科,共约6属、11种。
须鲸类动物的体形巨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也大于6米。口中没有牙齿,只有在胚胎发育时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齿,但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须的颜色、形状和数目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有2个,位于头顶,呼吸换气时可以喷出两股水柱。头骨极大,有的种类可达体长的1/3,左右对称。颈椎愈合或者分离。胸骨较小,仅有1?/FONT>2对肋骨与胸骨相连接,胸廓不完全。没有锁骨。鳍肢一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肠。主要以磷虾等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的鱼类和贝类。
须鲸种类不多,中国发现的有9种,中国已经发现,像蓝鲸、长须鲸、大翅鲸、露脊鲸、灰鲸等

9,鲸目下都有什么亚目?亚目下又都有什么科?

须鲸亚目(Mysticeti):
——露脊鲸科 Balaenidae
——灰鲸科 Eschrichtiidae
——须鲸科 Balaenopteridae
齿鲸亚目(Odontoceti):
——河豚科 Platanistidae
——海豚科 Delphinidae
——鼠海豚科 Phocaenidae
——一角鲸科 Monodontidae
——喙鲸科 Hyperoodontidae
——抹香鲸科 Physeteridae
——小抹香鲸科 Kogiidae

10,鲸鱼一共有多少种

世界上的鲸大约有98种。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中国海域就有30余种。鲸目的所有种类中除几种生活在淡水外,其他均栖息于海洋。鲸本身定义比较模糊,鲸目可以包含所有鲸类,还有特定科的鲸类。鲸目中还包括所有海豚。鲸目主要分为两个子目:须鲸和齿鲸。须鲸的种类较少,但体型巨大,已知最小的种类体长也超过6米,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也属于须鲸。然而齿鲸类的体形差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30厘米左右,最大的抹香鲸体长在20米以上。

11,有哪些鲸属于齿鲸?哪些属于须鲸

抹香鲸、突吻鲸、白暨豚、海豚等都属于齿鲸。蓝鲸、长须鲸、大翅鲸(座头鲸)、露脊鲸、灰鲸等都属于须鲸。齿鲸具有牙齿, 齿呈圆锥状, 齿数不等, 最少的仅具独齿, 最多的有几十颗牙齿。种类多。外鼻孔一个。头骨左右不对称。鳍肢具5指。胸骨大。无锁丹。无盲肠。各种齿鲸个体变异大, 最小的仅1 米左右, 最大的达20 米。齿鲸 ( Odontoceti)是 鲸类亚目之一, 抹香鲸、 突吻鲸、 白暨豚、 海豚等都属于这一类别。齿鲸亚目种类众多、大小不等、食物繁多,捕获范围也很广,该亚目所属各种之间的牙齿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年10月24日发布的报告称,受 过度捕捞、 航运、兴修 水利工程和 海洋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86%的齿鲸生存受到威胁。须鲸(学名:Balaenoptera)体长约为15~20米,体重25吨左右。体形细长。背部黑色,腹部白色,交界线波状或云状,过渡区呈灰色。鳍肢和尾鳍的面为灰色。背鳍呈镰刀形,向后倾斜。每侧的须板为300~400枚,为黑色,故称“黑板须鲸”。须鲸科的分布范围广及全世界的海域,蓝鲸、长须鲸、座头鲸、塞鲸、与小须鲸等在各大洋都可能发现其踪迹,而布氏鲸则较为特殊,终年停留于温、热带地区。

上一篇:天顶星座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蜜蜂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