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军的个人简介
李延军,中国排球队替补副攻手。1963年3月18日生,辽宁人。1975年进入辽宁省体校,1977年进南京部队,1981年入选八一女排,1983年入选国家队,1987年退役。现任国家机关工委培训中心处长。李延军 - 个人简介
姓名:李延军
性别:女
身高:1米79
生日:1963-3-18
籍贯:辽宁
项目:排球副攻手
李延军是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副攻手。1963年3月18日生,辽宁人,身高1.79米。作为中国女排队员,和队友一起,1983年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1984年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1985年在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获冠军;同年以两战全胜击败国际排球联合会组织的世界明星联队。1986年在第十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1982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5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84年、1986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奖章。
李延军 - 荣誉战绩
运动成绩:
1983年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5年在第4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获冠军
1985年以两战全胜击败国际排球联合会组织的世界明星联队
1986年在第10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
所获荣誉:
1982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5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84年、1986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夺冠瞬间:
1984年8月7日,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姑娘再展雄风,势不可挡,直落三局,击败东道主美国队,成就“三连冠”伟业。
李延军 - 冠军之路
奥运金牌女排替补副攻手-“我是一片绿叶”
无论是上报刊率,还是电视曝光率,李延军在女排队员中都是很低,这或许与她那散淡和低调的性格有关。“我真的没什么可谈的。当年,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时,我都离记者远远的,倒不是我高傲,我只是觉得自己太普通了。如今,退役已经很多年了,更没什么要讲的了……”
替补队员一点也没少付出
辽宁抚顺是李延军的故乡。9岁那年,疼爱她的母亲去世了,留下了她和三个哥哥。远在沈阳的姑妈怕她父亲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便把她接到自己身边。
1975年,李延军直接进入了辽宁省体校,两年后,全国几大军区到沈阳招体育兵时,她选择了南京部队。1981年,李延军被选入八一女排。
1983年,年仅20岁的李延军,从八一女排选入国家队,也是当时女排姑娘们里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这一年,中国女排没有大的世界比赛,也就是轮空年。这正是培养和磨炼新手的时候。这时候入队的李延军,面临着一种位置的确定。
主角和配角在字典中的解释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既然进了国家队,谁都想打主力,当主要人物。李延军也不例外。可是,经过反复的商量、权衡利弊之后,教练很坦率地告诉李延军:“你打替补!”确切地说是第一替补,因为,她有出色的防守、一攻和发球技术。然而,毕竟也是配角,是次要人物。李延军说:“若是在队上争主力的话,以我的性格,我是不甘示弱的。但既然教练挑明了,谈开了,我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位置,接受了这个事实!”
李延军说:“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或许有些队员宁愿在地方打主力,而不去国家队当替补,但在我们那个年代,能代表国家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哪怕是替补……每次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时,我感觉自己是个替补队员。但当给我佩戴金牌时,我是很理直气壮、很骄傲的。因为,这是我们全队的荣誉,我不认为功劳仅属于某个人,况且,替补队员一点也没有少付出,只是分工不同。”
坐火车是最幸福的时候
如果你认为在排球场上所有的队员都必须拥有过人的天赋和绝佳的身体条件的话,那李延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出现在中国女排的出场名单当中。除了那1.79米的身高外,她的身体素质很差:“倘若是在目前,我一定打不到国家队这个程度。我的弹跳力不行,而且运动量过大,全身关节都会肿痛……”
身体条件并不好的李延军,通过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加上自己快速多变的打法,弥补了先天的不足。她的表现,一直得到中国女排的充分肯定,享受的是主力队员的待遇,起到的是主力队员的作用。当时媒体普遍认为,她是接替陈亚琼的理想快攻手之一。
回忆起当年训练的艰苦,李延军记忆犹新。她说:“我刚进队的时候,我们有两个基地,一个是郴州,一个是漳州。那时候交通还不发达,飞机不多,基本上都是坐火车。你知道一坐火车就意味着什么吗?就可以有一天不用训练!呆在火车上,这是我们觉得很幸福的时刻―――因为那时侯每天都训练啊,真的很苦的。后来教练发现了我们这种情绪之后,连坐火车他也不放过我们,把我们拉到餐车上继续练,甚至是在上下铺之间也安排我们训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在李延军身上似乎是最形象不过了。每次大赛,只要主攻手转到了后排,或是一些关键的时刻,她都会顶替上场,或发球破坏对方一攻,或防守救起将要落地的险球,或调整好未到位的球……
李延军说:“有时,我发挥得特别成功,有时我又发挥得特别失败,成功与失败总是交织在一起……”然而,交织在她内心深处的欢乐与痛苦,欣慰与懊悔,谁又能知晓和体会?!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1986年世界锦标赛,李延军和队友们一次次登上冠军的领奖台。1987年,她正式退役。
过上安定的生活
退下来以后,和大多数女排姑娘一样,李延军选择了上学。她和梁燕一起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然而,毕业后的李延军并没有从事她所学的新闻专业。当时正好第11届亚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于是,她到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集资部工作了一段时间。
1991年,李延军从八一队转业去了奥地利打球。三年后,她开始搞体育推广工作,从此一直往返于两地之间,寻找着自己的发展方向。
随着年龄慢慢大起来了,自感漂泊已久的李延军觉得自己不能在国外呆了,必须安定下来,于是她回了国。1997年,她成为了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党校分校的一名公务员,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现在李延军是国家机关工委培训中心的处长。从当年活跃在赛场上的女排副攻手,到现在成为机关单位的干部,对她来说是个转变。
她现在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电视教育,制作有关的宣传片;还有一个是为在国家机关单位工作的干部们进行野外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这些年新兴的一项极限运动。离开排球赛场的李延军现在又和拓展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她只要负责整个训练计划的安排和教练的调配,但每一次她都要和教练、队员一起,完成全部的训练项目。她把拓展当作是自己第二次运动生涯的开始。她喜欢,也已经习惯了这种集体生活。
拓展训练讲究团队意识,当年的女排正是凭借着强烈的团队意识取得了一次次的辉煌。这种团队精神,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李延军的性格里。
业余爱好打羽毛球
多年的运动生涯,李延军落下了一身的伤痛。每个礼拜,她都要去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告诉我们,李延军的病主要就是运动损伤。“本来像膝关节这样的病变,应该是一个老年病,看她的X光片,像是一个五六十岁的病人的病。还有,她的颈椎、腰椎、胸等也都不好,整个椎间盘,都不太好。”
虽然满身疾病,李延军还是非常乐观开朗。她说,这性格给了她很大帮助。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让她对很多事情都可以释怀。
平时的工作忙,闲下来李延军最大的兴趣就是带着儿子打打羽毛球。这是她的主要业余爱好。虽然打羽毛球对她的伤病没有多大好处,但是为了能有更充沛的精力,这个爱好她一直保持着。
李延军的儿子今年14岁,刚上初中三年级,身高已经有1.85米了。这些年里,忙碌的工作让李延军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所以,现在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她都希望能和儿子在一起,多陪陪他。
怀念排球,更怀念家乡
“我是很低调,不过我从来不缺乏热情,尤其是对家乡的人民。”李延军说。1963年3月,李延军出生于抚顺市望
花区。关于李延军的排球情缘,要从她家楼下的篮球场说起。“小时候,一个体育运动中心的篮球场正对着我家窗户,我经常趴在窗前,看大人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久而久之,我便喜欢上了体育运动。”李延军回忆说。7岁时,李延军参加了学校排球队后,她的运动天赋彰显无遗。“开始我打得还不错,老师很看重我,并把我推荐到市体校去打球。”李延军说,“在市体校的日子,我每天都要倒两段车去训练,虽然很辛苦,但我感觉特别快乐,从那时起,我也深深地爱上了排球!”9岁时,李延军到沈阳继续学习排球,磨炼3年后选入省少年体校。14岁,参加了全国少年排球比赛。当时,正赶上全国几大军区到赛场挑队员,李延军被许多教练相中。最终,她选择了八一女排。1983年,年仅20岁的李延军入选国家队,成为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在当年世界超级女排赛上,李延军获得了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冠军,这也使她入选了中国女排奥运阵容。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虽不是主力球员,但她几乎每一局都有上场机会,而她替换的球员是大名鼎鼎的“铁榔头”郎平。那一次,她们捧回了冠军奖杯。“夺冠时,我没感觉有多激动,可当晚,我却失眠了!”李延军回忆说。李延军是中国女排辉煌时代的“最佳第七人”。1985年和1986年,李延军和队友们又赢得了世界杯和世锦赛冠军。1987年,李延军退出国家队。对于为什么选择退出,李延军解释道:“作为运动员,我已经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可在文化方面,我却觉得自己有欠缺。排球对于我来说很重要,但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和大多数女排姑娘一样,李延军此后选择进入大学学习。毕业后,由于无法拒绝排球的魅力,李延军又到奥地利打了3年球。“期间,我还当过教练,可漂泊的生活却让我感觉到身心的疲累。”李延军说。于是,她在1997年回到祖国。“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现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培训中心副主任的李延军很感慨。“我很怀念排球,也想念中国女排,更想念家乡抚顺。”李延军说:“对于能够成为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我感到非常荣幸,而作为曾经的中国女排队员,我也祝福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能够卫冕成功。”李延军 - 排球情缘
李延军说,自己的排球情缘,起自小时候抚顺家里楼下的篮球场。“那会儿家里楼下就是一个体育运动中心,中心的篮球场正对着我家窗户,小时候闲来无事,经常趴在窗前,看体育运动中心里进行着的一切体育活动。”长此以往的耳濡目染,让李延军爱上了体育运动,一次学校兴趣小组的报名,身材高挑的她,将篮球作为自己报名的首选,可最终结果却并未如她所愿,篮球队认为她太瘦,不适合此项运动,因此建议她报名参加排球队,这样,李延军的排球生涯就此打开了。加入排球队后,她的运动天赋彰显无遗。“开始在学校打球,觉得打得还不错,老师也很看重我,并且把我推荐到市体校去打球。”李延军说,“从那时候开始,便深深地爱上了排球这项运动。”不久,抚顺市体校老师在队里抽取了5名优秀的运动员,到辽宁省体校进行训练。“那次训练大概持续了一个冬天。”李延军说,“最后,我们5个人中,只有我一个人被留下了,正式进入辽宁省体校。那一年,我12岁。”正式进入省体校后,李延军先后参加了全省排球比赛以及全国范围的比赛,随后,为了成为更加专业的排球运动员,李延军参军,她成为南京军区的一名排球兵。“由于当的是排球兵,所以当兵的日子对于我来说并不辛苦。”她回忆道:“这让我距离国家队越来越近,最后,我也是以解放军队的身份参加的国际比赛。”1991年,李延军正式转业。由于年龄以及身体的因素,她不得不退役。“在那以后,我曾经去奥地利打过1年球,还做过一段时间教练,但最后,这样漂泊的生活让我感觉到身心的疲累,于是选择了回国。”
李延军 - 从政生涯
走进李延军现在的办公室,看到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个书柜、一棵绿色植物。她的桌上放着本厚厚的《辩证法随谈》,书柜旁边是一大摞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摆放在书柜里的李延军和中国女排的队友们站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的照片,还有窗边她1985年穿着大红的中国队服手捧世界杯冠军奖杯的留影。照片记录了李延军不平凡的昨天,但辉煌早已成为过去。1007的“李主任”在的李延军,名片上有一大串头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干部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副校长,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副校长,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中央国家机关分院副院长。2007年是李延军在这个机关大院工作的第十年,经过痛苦,经过磨砺,23年后,奥运冠军终于又在普通人的生活上找到新的属于自己的精彩。每天,李延军和其他普通的机关干部一样,早上九点之前赶到单位,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开会、培训、请示、汇报,琐碎但不失充实,下午五点,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她匆匆开车回家给正准备高考的儿子做晚饭……如果不是别人提起,她几乎淡忘了自己曾经拿过奥运会冠军,如果不是她仍显出众的身高,你也不会在一队机关干部中发现这个曾经的奥运冠军、女排国手。单位里新来了大学生,他们在听说一楼1007办公室的李主任曾经是威震世界的中国女排队员,还拿过奥运冠军后,往往会难掩满脸崇拜在每次路过李延军办公室时都好奇地往里探探头,而每逢此时,李延军只是报以淡淡一笑。她的心态已经很淡然了,奥运会冠军在李延军看来,是23年前一场难得的人生际遇,是早已束之高阁的一顶桂冠,不过在光环渐渐退去后,却仍然是时刻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十年徘徊,十年转折“从中国女排这么一支背负盛名的球队里走出来,直到今天,我也最害怕自己因为做不好什么事情而给女排丢脸。”李延军实话实说,从运动员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自己能做得很好,得益于一种压力,“大家可能难以想象,在我没有在新岗位干出成绩之前,我最怕别人跟我聊天时提起我们中国女排,提起我曾经是奥运冠军。”踏踏实实做事的李延军,曾经为久久不能从顶峰落地痛苦过,因为走不出那个圈儿,她说自己差不多徘徊了十年。“刚从大学毕业时,朋友问我想干点什么,我很自信地说我什么都能干,只要给我机会。后来我去奥地利打过一段时间排球,其实前前后后也没打多长时间,但是一直就没有找到自己下一步做什么,就飘着,玩儿,所以我现在常说,人生差不多耽误了十年的时间,奇怪的是,当时竟然不觉得是在浪费生命。”1997年,李延军正式回国,到国家机关工委工作的机会是她人生的转折点。“虽然有了新起点,但开始那段时间还是很苦闷,有时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有时又觉得什么都干不了,下一步的路,总是想着想着就想不下去了。虽然后来慢慢适应了机关生活,但转型的过程绝对是种挣扎,很痛苦。”幸运的是,在新单位里,同事给了李延军很多启发和帮助。奥运冠军来到大家中间,每个人都愿意和她聊天,聊她熟悉的女排,聊工作,聊生活。从性格各异的同事身上,李延军真正理解了世界的大和自己的小:“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是站在食堂里随便和碰上的同事聊几句,我都感觉能学到不少东西。现在回头看,或许是因为我的心慢慢沉下来了,所以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也终于明白自己该走哪一条路。”刚到新单位,从军队出来的李延军虽享受处级待遇,却没有相应的岗位,所以奥运冠军只能从最普通的机关办事员工作做起:每天整理一大堆文件,自己开车接送讲课的专家,组织各种大小会议,落实学校具体的教学管理,安排参加进修的学员的食宿,签到、分房间、发饭票……“我的转型,首先是改变了运动员惯有的思维模式,运动员做什么事都要一直争下去,但是走向社会,永不放弃是有它的局限性的,我要学会变通,要转型成功,先要被这个环境所接纳,被领导和同事认可。”李延军现在的办事风格仍然是风风火火的,留有浓重的运动员痕迹,不过经过了最初几年深入基层的工作,从领导到同事都相信,工作交给李延军尽可以放心,她会尽她所能做到最好。“这种生活我很知足”2001年,上级领导决定将拓展训练引进到国家机关的干部培训中来,在寻找合适的人负责这个全新的项目时,领导一眼相中了李延军。事实证明,领导的选择是正确的。机关工委引进拓展训练6年,李延军一个人负责将这项工作从无到有地开展起来,这两年已经在社会上小有名气。学员已经从第一年的1000多人增加至去年的4000多人。李延军主持的拓展培训的良好口碑传到了她昔日的队友、现任排管中心副主任的张蓉芳那里,去年中国男排重新组建。张蓉芳首先把队伍拉到李延军这里接受拓展训练,请李延军为小伙子们上好国家队的第一课。去年,李延军升官了。机关工委在十三个处级干部中选拔三个副局级干部,全员一人一票民主选举,李延军是总得票第二名,并且是三个副局级干部中唯一的女性“我就是这样,说话办事豪爽痛快,不喜欢绕弯,我觉得做人做事还是简单点好。”李延军说,运动员的性格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她,“运动员都爱互相比,退下来也会情不自禁地和别人比。在我们女排队员里,有拥有上亿资产的,有当官当得很大的,相比之下,我很普通,很平凡,但我能坦然接受这种差距。”采访李延军,没有不能涉及的问题,因为很多事情,她的心里都有一个平衡点,“我现在的事业能为大家服务,有很多人因为我的工作而受益,我就很满足。这么多年来,我生活得开开心心,得到很多,所以我很知足。人生有得就有失,或许能拥有普通平凡的生活已经是最好了。”
李延军 - 相关条目
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蝉联世界冠军,成为第一支在世界女子排球历史上连续五次夺魁的队伍。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战胜美国队,实现“三连冠”。
经典回顾:中国女排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
中国女排队员 朱玲 郎平 赵蕊蕊 王琳 宋妮娜 李娟 冯坤 教练 陈忠和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名单 主攻手:楚金玲和王一梅。替补杨昊。 副攻手:刘亚男,赵蕊蕊。替补马蕴文。
二传手:冯坤自由人:张娜
李延军 - 参考资料
http://2008.sohu.com/20061104/n246199821.shtml
http://news.idoican.com.cn/fswb/html/2008-08/07/content_9263425.htm
http://sports.sina.com.cn/o/2004-04-16/1940849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