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的个人简介
爱默生的许多观点为历史证明都具有先知性。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皮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被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简介
英文名:Ralph Waldo Emerson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整个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领袖。他把浪漫主义想象的抽象观念和19世纪中叶美国生活的现实统一起来。美国的浪漫主义也随着他成为一种成熟的思想和感情体系,深深地扎根于本国的沃土之中。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论自然》明确表达了他的“超验主义哲学”。他号召青年人挣脱历史套在他们身上的令人麻木的枷锁,跟随心中的上帝,时时刻刻用一种堪与清教徒始祖的宗教狂热相伯仲的热情来生活。爱默生还坚持认为宇宙的本质是道德的,自然是证明上帝存在于他的一切创造中的一个伟大的实际例证。爱默生的代表作是《散文集》(第一集和第二集),其中收录的演说稿《论美国学者》被誉为“思想上的独立宣言”。从艺术上来看,爱默生的散文语言精练,说理透彻,气势雄伟,被称为“爱默生风格”。爱默生的最佳诗作以其始终如一的想象力和象征主义手法,成为惠特曼以前美国诗歌中最上乘的作品。爱默生伦理哲学中的“勿以暴力抗恶”思想深深地影响了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
成就
在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中,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是其发展的高峰,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是该运动的主要代表。
爱默生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1821年毕业于哈佛学院,他在哈佛学院求学时非常节俭勤奋,而且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这些资料为他后来的散文和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1826年开始在教堂讲道,1829年任波士顿惟一神教第二教堂牧师。惟一神教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卡尔文教教义作了修改,但还是保留了许多旧教规。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和欧洲思想的传播,年轻的爱默生对基督教义产生了怀疑,并逐渐觉得惟一神教难以容忍,于1832年离开了牧师的职位。
此后,爱默生赴欧洲游学,在那里,他结识了卡莱尔、柯勒律治和华兹华斯等浪漫主义作家,并涉猎了德国的唯心主义和超验主义。回国后,他定居康考德,深居简出。在这里,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包括梭罗和霍桑等,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宗教、哲学问题,被人们称作“超验主义俱乐部”。爱默生成了该俱乐部的当之无愧的发言人,并一度主编超验主义刊物《日规》(The Dial)。
爱默生是个演说家,他的文章大多是根据演讲稿整理而成的。代表作有《论自然》 (Nature, 1836)、《论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 1837)、《神学院演讲》(Divinity School Address, 1838)、《论超灵》(The Oversoul, 1841)、《论自立》(Self Reliance, 1841)等。这些文章后来分别收在《散文一集》(Essays: First Series, 1841)和《散文二集》(Essays: Second Series, 1844)中。爱默生还写了不少诗,收在1847年和1867年出版的两本诗集里。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实际是一个哲学流派,它吸收了美国的清教思想,强调了人类本能地掌握宇宙的绝对真理和人的神性。他认为宇宙是上帝精神的体现,人是自然超灵的一部分,人的心灵和自然界精神相通,因此人和自然界都有“神性”。基于此,爱默生相信人的直觉,认为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直觉判定是非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注重人的自主自立。他在《论美国学者》里指出:“我们要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操作,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爱默生通过将自然作为精神、上帝或超灵的象征,使清教的象征主义思想达到了近乎完善的境地。
在文学创作方面,爱默生主张作者描写身边的、卑微的和平凡的生活,不要被传统压倒,也不要醉心于罗马和巴黎的式样。虽然爱默生在哲学上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的作品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对思想文化的要求,在解放人们思想和建立美国民族文学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同时代的作家,如梭罗、惠特曼等都有很大影响。
爱默生的散文风格有如行云流水,文章句子短小,颇多陈述。语意虽不很连贯,但也妙笔生花,富有真理和思想。爱默生的散文表现出鲜明的美国风格,他本人也被称为“美国学者”。
作品介绍与赏析
(Nature, 1836)发表于1836年,未署名。这是爱默生的第一篇重要作品,读起来像散文诗,一般被认为是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宣言书。全书包括一篇序和八个章节,讨论了对自然的爱、对自己的利用、与自然相关的唯心主义哲学、物质世界中灵魂存在的证据以及回归到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时所引起的人类灵魂与作品的潜质扩展。爱默生眼中的自然都是人的精神的化身,欢乐时的自然呈现着欢乐,哀怨时的自然则又显得哀愁。自然对人类所表现的用途,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商品,不过这里所说的商品不是我们现在通常所指的商品,而是指自然所用于服务于人类的一切,如天上的空气,地底的海洋,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地球,以及风、雨、水、火、土、动物、植物等。这里可以看出爱默生的泛神论,也不妨称之为人为万物之中心论,有我国宋明理学家的“万物皆备于我”的主张颇有几分相似;第二,美感,在爱默生看来,这美感也就是和谐感,自然美再现于人类心灵中,产生新的创作;第三,语言,语言是自然事实的符号,作家见到了真理,也说出了真理;第四,自然是一种训练,它帮助我们理解精神真理,道德律是自然的中心。
美国文化的先知
美国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古朴的教堂和公共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在瓦尔登湖旁骑马,在沉睡谷中漫步,或是在四方山上游荡,都是十分惬意的事情。这里曾留下许多文坛巨人的脚步,霍桑、梭罗、路易莎·奥尔科特对这里的描述依然历历在目。虽然走遍整个康科德小城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当你站在沉静的瓦尔登湖旁,会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是永恒的。
一个城里来的土生土长的波士顿人,一个为逃避城市的喧嚣、世俗的烦扰的徒步旅行家,在康科德发现了自己的归宿。他就是拉尔夫·爱默生。在他诞生200年后,人们在这里纪念和缅怀这位值得信赖的邻人,美国最重要的思想家和作家,一个国家的代言人。
思想独立之父爱默生研究学者约尔·波特不久前撰文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有了爱默生,美国文学才真正诞生。从南北战争后杰克逊总统的“黄金时代”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镀金时代”,在美国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爱默生一直是最为关注的美国思想家和文学家。
爱默生的许多观点为历史证明都具有先知性。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皮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被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爱默生一生实现了他的三个奋斗目标:一是改革美国的宗教,即肯定人的价值,使人格从宗教教条中解放出来;二是废除奴隶制,使美国成为尊重人权的自由、民主国家;三是建立美国的民族文学,使美国文学不再成为欧洲文学的模仿品,比如惠特曼的诗歌,梭罗的散文,梅尔维尔的小说都具有鲜明的美国民族的特色,这一代作家都受到过爱氏的影响,从而形成美国的文艺复兴。
19世纪初一位英国作家曾不无藐视地说过这样的话:“有谁读美国人的著作呢?”今天全世界凡受过高等教育而没有读过美国人著作的学人恐怕不多了。
自然是心灵的导师爱默生一生热爱自然,认为人和自然之间有一种精神上的对应关系,精神存在于自然之中。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爱默生说:“我像玉米瓜果一样在温暖的日子里长大、生活。让我们赞美他吧!”自然象征着理性与忠诚、道德与崇高、美与爱。让人们敞开心扉跟从自然学习,它是人类最好的导师。
“星空下的人看起来像一个年幼的孩子,而他居住的这个地球看起来像个小小的玩具。”只有在自然面前感受到自己就像一个婴孩那样被养育的人,他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才能感受到无限的爱。“自然伸出她的手臂来拥抱人,只是为了让人的思想与他同样伟大。她心甘情愿地用玫瑰和紫罗兰来跟随他的脚步;她用她雄伟和庄严的外表装饰她亲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印象中,荷马、品达、苏格拉底和弗希昂与希腊的地理和气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只要你看到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非凡天才的人,你就会发现他非常轻松地使一切事物都顺应着他――人群、意见、时光和自然都成为他个人的侍从。”
如果你相信爱默生说的,你就会从一个流浪者,成为一个幸福的自然之子。(文诗)
拉尔夫·爱默生
(RalphWaldoEmerson)
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1882年4月在康科德去世。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1828年成为牧师。后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至交,并深受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回国后从1834年起定居康科德,并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1837年8月,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论美国学者》演讲。1838年7月,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的演讲,为美国的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阿尔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这可以说是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他们创办评论季刊《日规》(1840-1844),爱默生一度担任主编,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
爱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写成,重要作品还有《论自助》、《论超灵》等,收在《论文集》(1841)和《论文集:第二辑》(1844)中。1847年和1867年分别出版两册《诗集》。此外还有《代表人物》(1850)、《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