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导演)的个人简介
李俊(1922年3月2日-2013年1月7日),出生于山西夏县,中国第三代导演,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
李俊曾先后执导了《农奴》《闪闪的红星》《大决战》等11部故事片、6部纪录片、5部舞台艺术片,其中《闪闪的红星》至今仍被视为经典,曾凭借《大决战》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2013年1月7日,李俊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人物经历
李俊,男,中国电影导演。1922年4月15日(农历三月十九日)生于山西省夏县县城北街一个中农家庭。取名李世俊,排行第五,有两哥两姐。参加革命后改名李俊。
1937年到运城上初中。同年抗战全面爆发,先后参加山西运城青年抗敌服务团、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底,和两个姐姐考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
1938年8月,在宜川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一次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学校解散,他转到吉县的民族革命大学随营学校,毕业后被派到牺盟会荣河县分会工作。同年10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9年初,随抗日先遣支队抵达晋东南,进入抗大第一分校学习。3月20日在校第二次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18日毕业后,历任八路军太岳军区游击大队文化教员、团部青年干事,120师385旅宣传队宣传员、分队长、支部书记,决死九团炮兵连指导员,起义后的国民党38军17师宣传队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随该师转入陕南军区。同年因创作歌剧《李鸿喜》被评为一等功臣。
1949年任解放军第十九军文工团团长。
1951年创作的歌剧《患难之交》获西北军区文艺汇演一等奖,个人被评为西北军区优秀文艺工作者。同年12月调入筹建中的解放军电影制片厂。
1952年任总政治部电影训练班副主任。
1953年初,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新闻摄影总编室副主任。
1955年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59年起开始执导故事片。
1970年下放河北高阳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1年下放河北白洋淀农村,同年底回到八一厂。
1992年凭《大决战》获金鸡奖最佳集体导演奖,总政治特殊贡献奖,八一厂1991年度优秀导演奖。同年任中国影协电影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军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军电影系列电影艺术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1994年获独立功勋章。
2013年1月7日,李俊因病在京去世,享年91岁。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年份作品名称1988年《女教官的报告》
1984年
《全家福》
1959年
《回民支队》
1959年
《友谊》1958年
《一日千里》
导演作品 年份作品名称1994年
《秃探与俏妞》
1992年
《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
1991年
《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
1991年
《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
1988年
《女教官的报告》
1981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979年
《归心似箭》
1977年
《十月的胜利》
1976年
《南海长城》
1974年
《闪闪的红星》
1964年
《分水岭》
1963年
《农奴》
1959年
《回民支队》
1959年
《友谊》
演员作品 年份作品名称1993年
《花姊妹风流债》
1991年
《义胆除魔》
1978年
《山寨火种》
人物评价
自学成才
李俊的专业技能纯属自学成才。1951年,李俊被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彼时的他已近而立之年,却还从未摸过摄影机,也从未看过电影。
从一个电影的门外汉到一名优秀的电影导演,李俊仅用了6年时间。李俊的镜头语言干净利落,兼具厚重与灵巧,在那个年代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美学――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忠于史实,又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他拍摄的《大决战》因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获得第十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等6个奖项。
“《大决战》是部历史故事片,要真实,真实到无论是重要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观点,都准确妥帖,不被后人所非议。”李俊曾这样评论自己的作品,“它应该线条粗放,轮廓鲜明,有气势,有分量。没有刀削斧砍的精神,就不容易有粗犷的造型和奔放驰骋的性格,反倒容易被历史细节所约束,变成一本流水账。”
和蔼可亲
生活中的李俊为人随和,丝毫没有大导演的架子。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师万传法曾与李俊有过一面之缘,得知老人去世后他在微博上写道:我曾和同门师弟前往李俊导演住处对其进行采访,当年我们都有些诚惶诚恐,因为他是大导演,但没想到他竟是那么和蔼可亲,那么善待后生,至今难忘。
一些电影人也纷纷在微博上悼念。演员郝文说:沉痛悼念八一电影制片厂李俊导演,他是个敢说真话的革命家;他是个对电影艺术执着追求的导演;他是个慈祥善良的好爷爷。李俊的影片,已成绝唱,他那些宝贵的艺术成就,如影随形!
生者已逝,但老人留下的那些光影作品却是中国电影史上永久的宝贵财富,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中饱含的精神力量,也将深留人们心底。
第四代导演评价
翟俊杰:李俊同志是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对中国电影作出很大的贡献,他的离开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损失。他在军事题材电影上很有造诣,由他导演、八一厂的著名编剧黄宗江创作的《农奴》当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另外《闪闪的红星》《大决战》这些影片都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会长久地活在人民心中。我觉得对李俊最好的怀念,更好地把军事题材电影推向一个新的层面,光是说一说是不行的,我和我的同事们也是要进步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