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勋

时间:2024-01-23 11:17:25编辑:资料君

李硕勋的个人简介

李硕勋烈士又名李陶,是四川省高县人。

李硕勋 - 人物简介

李硕勋(1903年-1931年),中国四川庆符县(今属高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硕勋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先后在叙府联合中学、四川省立一中、北京弘达学院和上海大学就读,1924年由团员转为党员。他是上海1925年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是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委员长,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全国学联总会党团书记,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书记。1926年底调中国共青团中央工作,旋即派到北伐军第四军第25师担任政治部主任,成为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
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是主力部队第25师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师长是叶挺的得力助手周士第,陈毅当时是该师主力团第73团党代表,林彪当时是第73团的连长)。起义失败后,朱德领导的前敌委员会委托周士第和李硕勋到上海中央汇报工作,朱德和陈毅则带领起义军余部开始游击战争。
李硕勋到上海后,领导华东各省党组织白区斗争和军运,先后担任江苏省委秘书长、主持省委工作;浙江省委军委书记、代理省委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沪中区委书记;后担任江苏省军委书记,指导组建苏北红14军(后失败)。1930年春,任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军委书记,成为周恩来的主要军事助手之一,指导河南省组建了红17军,后改任江南省委军委书记。1931年春任中央苏区红7军政委(未到职),6月改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驻香港。1931年7月7日赴海南岛主持军事会议,一上岛即被捕,9月16日在海口市被杀害。

李硕勋 - 生平经历

李硕勋,又名李陶,1903年2月23日生于四川省庆符县(现为高县)。15岁考入县立中学,后插班到成都省立第一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并成为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由于积极组织学生运动,被四川军阀下令通缉,被迫转道重庆等地,来到上海,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1924年5月,由青年团转为中共党员。翌年7月,当选为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兼交际部主任。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李硕勋还以个人身份,担任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

1926年10月,李硕勋被派到武汉,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部长。在这里,他协助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独立团做了大量工作。12月,李硕勋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后改编为第11军)第25师政治部主任,该师副师长为叶挺。

1927年4月,第25师奉令继续北伐。在与奉系军阀进行的河南战役中,李硕勋参予了指挥了上蔡、东西洪桥等重要战斗,他深入基层,在士兵中开展生动的思想动员工作,并进行了大量严谨细致的组织工作,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进行。

1927年8月1日,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南昌城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当天上午,李硕勋接到上级通知,便以执行任务为名“紧急集合”,甩开师长李汉魂(系国民党党员),率73团全部,73团、75团一部,沿南浔铁路南下,赶赴南昌,参加起义。翌立,这支部队改编为起义军第11军第25师,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为党代表兼师政治部主任。

起义军撤离南昌之后,8月30日,发起攻打会昌战斗,李硕勋、周士第指挥第25师浴血奋战,率先攻入城中。9月,起义军进入广东境内,第25师转归朱德指挥,驻守三河坝,构筑工事,准备阻击两广军阀武装的进攻,掩护起义军主力进占汕头。第25师以梅江为天堑,苦战三昼夜,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歼其 3000多人。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部队严惩减员,起义军遂撤出战斗。

此时得知,攻打汕头的起义军作战失利,且无法与之取得联系。于是,由朱德、周士第、李硕勋三人组成的前敌委员会,在分析敌情后决定,起义军“穿山西进,直奔湘南。”10月下旬,进入湖南境内。为尽快与中央取得联系,朱德派李硕勋返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

1927年10月,李硕勋回到上海,向中央汇报了起义军情况之后,被留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江苏省秘书处秘书。在此后的三四年间,他先后在上海、武汉、杭州、南京等地来往奔波,担任过中共浙江省委军委书记、江苏省委军委书记等重要职务,1930年还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他参予领导了组建红14军、15军、17军的工作,为我党早期武装力量的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1年5月,中央为了更好地开展两广的武装力量建设,任命李硕勋为两广省委军委书记、红7军政治委员。他乘船赶赴香港。此时,海南岛的革命武装斗争取得了较快发展,两广省委决定,派李硕勋去海南,主持召开琼崖游击队负责人军事会议,并指导海南扩大武装斗争。

8月,李硕勋抵达海口,住进得胜沙路中民族店。正当他与当地党组织接通联系并准备召集军事会议时,由于叛徒出卖,8月月13日,他在旅店被国民党密探逮捕。

在狱中,李硕勋以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坚贞品格和不屈意志,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刑拷打。他自知敌人手辣心狠,为了不连累家乡亲人,他改名李世勋,改籍贯为四川宜宾,并做了牺牲准备。他给妻子赵君陶写了遗书,以平静的心情交待了身后之事:
陶: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是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9月5日,国民党琼山县宪兵队将已被打折双腿的李硕勋押赴海口市东较场行刑。李硕勋站不起来,被人用竹萝抬到刑场。他大义凛然,高昂起不屈的头颅,面对国民党宪兵队,大声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时年28岁。

李硕勋烈士的遗书,后来通过难友、狱卒的关系,寄往香港。几经周折,才最后交到他夫人赵君陶手里。1959年,赵君陶又将这封遗书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使之成为缅怀先烈、教育人民的珍贵教材。

李硕勋 - 人物印象

在成都28中举行的纪念李硕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成都新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曾绍华。他的初中俄语老师银俊民与李硕勋曾是省立一中(今28中)同寝室的同学。曾绍华有幸两次听老师谈起李硕勋,并作了详细的笔记。

李硕勋早年的名字叫李开灼,李硕勋成绩好,十分能干,对人和气,同学们很佩服他。成立学生会时,大家一致推举他和欧阳本义(即阳翰笙)分别为主席、副主席。让银俊民难以忘怀的是,他们俩配合得好,很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当时,学校管理严,平时不准学生上街,一些小工买来日用品加价卖给学生。李硕勋得知这一情况后,把学生会几个负责人的钱集中起来,办了个课余小卖部,从不赚学生的钱,大大方便了同学们,深受大家欢迎。
那时的李硕勋思想进步,不但向同学们宣传新思想,而且积极组织大家闹革命。这也给银俊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反对新校长严恭寅上任,李硕勋、阳翰笙等人在学生会上发表讲演,号召同学们行动起来。学潮越闹越大,学校一连罢了几天课,惹怒了当局。学生会干部李硕勋、阳翰笙等6人被通缉。省立一中老师恽代英、石鼓渊得到消息后,设法把6名学生会干部转移到成都包家巷,并悄悄为他们办理了转学证,当晚李硕勋等人就离开了成都。因和李硕勋同寝室,银俊民与他一道去包家巷,并和恽代英一起送他们离开巷子。

银俊民老师在谈话结束时曾说:“我和他接触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始终忘不了他,他是一个只想别人的人,一个敢于为正义事业抛弃自我的人。”银俊民说,李硕勋“人品很好,对很多事都不计较。”据他说,自己一个读初中的亲戚曾偷了李硕勋几块银圆,李估计是银俊民的这个亲戚做的,便告诉银要注意对其的教育。银俊民不相信有此事,与李硕勋争吵起来。后来,银的亲戚又来到寝室,偷了他的一本字典去卖。得知这一情况后,银俊民不好意思地向李硕勋道歉,李硕勋手一甩,不在意地说:“你晓得这个事就行了。”

李硕勋 - 后世追念

为了缅怀李硕勋烈士,后人在他就义的地点建了一座纪念亭。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亭呈四角形,高6.1米,亭的横匾上有王震同志的题字“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位于原海口东校场(五公祠西北官村米铺村口处),往东不足千米便是五公祠。该亭建于1986年。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前10米处,有花岗岩雕刻的李硕勋烈士上半身塑像。塑像高1.2米,基座高2米。基座上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烫金大字“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李一氓同志为李硕勋烈士撰写的铭文。纪念享后是一道黄墙绿瓦长廊,嵌着8块大理石,分别携刻着烈士传略、烈士遗书以及朱德、聂荣臻、郭沫若、吴玉章、张爱萍、周土第等同志缅怀烈士的亲笔题词、题跋。亭的右侧有李顿勋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室。1989年,国务院批准该处为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0年,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以“勋亭流芳”的美名入选“海口八景”。1995年1月,民政部公布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为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当清明节和李硕勋烈士就义日,亭前花圈、花束叠叠有序,前来悼念李硕勋的人络绎不绝。

李硕勋 - 人物评价

李硕勋是共产党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之一,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他以28年短暂的生命,在党的早期学生运动、创建红军以及白区工作中都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2009年7月,在全国“双百”评选活动中,1931年在海南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李硕勋,入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名单。

上一篇:李清华(书画家)

下一篇:李世英(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