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万通的个人简介
姜万通,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主教作曲、现代作曲技法课程。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人物小传
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大连歌舞团任演奏员及独奏演员,沈阳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音乐学院教师姜万通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师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能够立足本职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多年来来曾先后教授作曲、配器、和声、现代作曲技法课等专业课、专业基础(作曲技术理论)课、选修课、混沌·分形与音乐研究(研讨课)、作曲主课等近十门各类课程。其中部分学生在各种音乐比赛中获奖。“走进音乐”获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立项。在创作方面,多年来创作了包括管弦乐、室内乐、戏曲音乐以及合唱、独唱在内的多种体裁的声器乐作品多部,其中《远古风情――为埙、筝及三位打击乐演奏家而作》或第三届国际新音乐作曲家音乐比赛音乐优秀奖(美国),混声合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词)获得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第四届音乐作品(混声合唱)比赛佳作奖(1993),管弦乐《新年序曲》获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u2018黑龙杯u2019全国管弦乐作曲大赛”创作奖(1993.1)。
在科研方面,不断拓宽研究视野,扩大研究范围,扩展研究领域。首先,再多年悉心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跨学科交叉,将混沌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音乐理论的研究中,开创性地撰写博士论文《混沌·分形与音乐――音乐作品的混沌本质与分形研究初探》。其次,从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的研究扩大到艺术教育的整体性研究,近年来,先后进行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审视学校艺术教育――建立开放的艺术教育体系”(教育部)、“日本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打击乐集体课”等宏观战略性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微观的教学改革项目近十项,获得专利三项。再次,兼任管理工作后,又将研究领域扩展到教学管理工作中。
在管理工作方面,以尊重、平等和关爱为主要原则,认真做好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关心、爱护和帮助下级同事,建立良好的纵向横向合作关系,以积极的阳光心态、严谨的作风投入工作,并将管理与研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包括“音乐学院教务管理特殊性研究”在内的教学管理研究项目3项。
主编教材
主编《新编法国视唱教程2A(上)》(文本与多媒体一体化软件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5月版。
论文发表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旋律分形结构分析(《乐府新声》2000年第3期第14页)混沌·分形与音乐关系的思索(《乐府新声》2004年第3期第3页)
耗散系统与音乐作品中的自组织现象(《黄钟》2004年第2期第41页
音乐作品的系统性特征(《星海音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37页)
运用系统科学审视艺术教育――建立开放的艺术教育体系(《人民音乐》,2005年第5期,第27页)
视唱练耳的鸿篇巨著――关于法国雷·卡视唱教程及其它(《乐府新声》2005年第4期第47页)
学术专著
《混沌·分形与音乐――音乐作品的混沌本质与分形初探》(2005年5月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主持、承担科研项目
运用系统科学审视艺术教育――建立开放的艺术教育体系(教育部)
日本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打击乐集体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
数码钢琴集体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
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教育资源库(中国人民大学)
平置平均律云锣改革(中国音乐学院)
主要音乐作品
交响合唱《北京,你好!》之四《古长城――金色起跑线》(2008)
交响合唱《北京,你好!》之六《不夜城――北京的灯火》(2008)
《分形》――为小号与钢琴而作(2008)
管弦乐《打击乐与乐队》(2006)
交响音画《风中旗帜》(2004)
男声独唱《念奴娇·长桥明月》(音乐创作04.3)
女声独唱《高山大海》(2005)
艺术歌曲《呼唤英雄》(2003)
女声独唱《雪飘飘》(辽宁省国联杯电视歌手大奖赛二等奖)
交响音画《混沌图形》(2002)
组曲《哈哈镜――为高级单簧管演奏家而作》(99.1黄钟106页)
管弦乐《东北民歌组曲》(1996)
管弦乐《新年序曲》(1993)
交响组曲《路》(1992年)
混声合唱《念奴娇·赤壁怀古》(1993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佳作奖)
室内乐《远古风情》(1990第三届国际新音乐作曲家比赛优秀奖)
管弦乐《G大调进行曲》(1988)
通俗歌曲《三色的泥土》(辽宁省第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十佳歌曲奖)
管弦乐《钢琴与乐队》(1982)
专利
平置平均律云锣止音器(专利号ZL2006201676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1226)
平置平均律云锣止音器(专利号ZL200620167627.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1226)
卧式云锣(专利号20052009286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70103)
目前主教作曲、现代作曲技法课程。[1]
中国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