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峰(教授)的个人简介
廖晓峰,男,出生于1964年10月,教授。现工作单位为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获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03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获奖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是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及重庆市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
人物介绍:
廖晓峰,男,出生于1964年10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重庆市“322”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IEEE Senior Member,任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现在西南大学工作,任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筹)院长。
研究成果:
廖晓峰同志近年来从事人工神经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混沌密码学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1项在研,其余3项均以“优秀”结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排名获得教育部和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3部,SCI检索论文百余篇,到2011年止其H因子为32。已经培养博士毕业生30余名,其中1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4篇博士论文获得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5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1人获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廖晓峰教授长期工作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基础理论扎实,学术思想活跃,教学工作兢兢业业,经过10余年的奋斗,形成了一支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团队,在计算智能理论和应用、混沌密码及其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等研究领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在国内外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其中2001年和2002年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电路与系统会刊)发表的两篇论文“Novel Robust Stability Criteria for Interval Delayed Hopfield Neural Networks”(区间时滞霍普费尔德神经网络的新颖的鲁棒稳定性准则)和 “LMI-based Approach for Asymptotically Stability Analysis of Delayed Neural Networks”(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时滞神经网络的渐近稳定性分析),被列为该刊物从1991年到2005年期间高引用论文。在国际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分岔与混沌国际杂志)发表的论文“Novel Stability Conditions for Cellular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 Delay”(带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新的稳定性条件)被《科学观察》列为2001-2005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数学领域内发表的十篇有影响论文之一。截至目前,发表论文已被SCI收录200篇次,SCI他引3600多次。廖晓峰教授研究成果的主要创新点是:1)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时滞双向联想记忆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在模式识别和自动控制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时滞区间神经网络,并从理论上详细研究了该系统的全局鲁棒稳定性;3)有机地将Lyapunov泛函和线性矩阵不等式相结合,为时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4)研究了时滞神经网络的Hopf分岔和余维-2分岔,发现了一个新的混沌神经系统;5)提出了复数值函数和递归神经网络,并应用于复数值通信信道的识别等中;6)提出了各种混沌加密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信息隐藏、数字水印等领域。廖晓峰教授先后多次到国际知名大学做高级研究员和讲学,是香港城市大学"混沌控制与同步"国际学术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近10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和委员。同时,他还担任了美国《数学评论》的评论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Mathematical Manuscripts》两个国际刊物的副主编,近30个国际著名刊物和10余个国内刊物的特邀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