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裕

时间:2024-01-22 07:00:17编辑:资料君

李永裕的个人简介

李永裕出生于1926年2月,1943年就学厦门国立侨民师范学校时参加地下党组织活动。曾担任中共厦门市工作委员会委员,为厦门的解放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放后曾担任厦门市学校区委副书记,厦门双十中学、厦门一中书记、校长,厦门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离休后,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老有所为创新奖、厦门市文明市民标兵、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

个人简介

李永裕,福建同安人。1946年毕业于第一侨民师范学校。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厦门双十中学、第一中学校长,厦门市教育局局长,福建省职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主持教育局工作期间,贯彻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并重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面向特区建设,注重实际,调整学校布局,参与创办鹭江职业大学,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个人观念

初次见到李永裕先生是在他家中。一个炎热的午后。当我们走到楼梯拐角处时,他已站在自家门口翘首相迎,和蔼的笑容宛若缕缕清风,足以拂去夏日空气中的燥热烦闷。

李老年近80,依然精神矍铄,言谈间思维敏捷,令人钦佩。虽然步履有些蹒跚,他仍坚持亲自去厨房为客人沏茶,这让我们几个年轻记者忐忑起来。像是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满头华发的李老乐呵呵地安慰说:“别不好意思。生命在于运动,经常活动筋骨才不容易衰老嘛。”

李老家中素雅简朴,没有什么贵重物品和精良装饰,但摆放在客厅柜架上的各种金质奖牌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很是醒目。“最爱您的人是我”――一块教师节特别荣誉奖牌匾上,寥寥数字道尽学生们对这位爱生如子的长者的尊崇与敬仰。

片刻,清茶端上。品佳茗、忆人生,氤氲茶香中,李老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愈显清晰、高大。

人才观

“安得猛士守四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早就听说李老是棋盘上的高手,谈起工作如棋在手,颇有运筹帷幄的大将之风。果然,话匣子一打开,他首先提到的就是自己的“用兵之道”。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决定性因素。我的座右铭就是u2018安得猛士守四方u2019!”说起自己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李永裕的语气笃定而充满豪情。

1953年,李永裕被正式任命为双十中学校长。在那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如何看待知识分子,尤其是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分歧。风起之时,是筑围墙阻而挡之,还是做风车利而用之?李永裕选择了后者。他秉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思维,大胆启用一些身上带着“问号”的教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人才。

有一位教师曾被打成右派,分配到厦门时,好几所中学都不敢接收。李永裕看中他的才能,把他要来双十中学任高三教师,后又担任总务处和政教处主任。这位教师不负众望,书教得好,工作也很出色,在双十中学一干就是20年。

“士为知己者死,跟着李校长干不会错!”与李永裕相处过的老师这样感慨。李永裕这位伯乐不仅知人善任,还善于博采众议、集思广益,敢于吸纳不同意见。在他的努力下,一支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逐步成长壮大,双十中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从一所私立普通中学发展为名闻遐迩的省重点中学、全国先进红旗学校。李永裕也因此成为誉满八闽的名校长和教育专家。

忠贞观

“竭尽丹诚存教范,历经浩劫见忠贞”

李永裕从侨师毕业后,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步入社会,与地下党结下不解之缘。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之日,他和几位同事相约,待革命胜利后,办一所新型的学校,为新中国培育人才。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李永裕那颗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忠贞之心始终没有动摇过。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永裕成为厦门教育界最早的受害者。这位教育战线上的勇士,一夜之间成了“三反”分子,被关进牛棚,每天打扫厕所、校园,动不动就被拉到大会小会上批斗甚至体罚。在逆境中,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地保护师生,顽强不屈地维护着教育与师长的尊严,抱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全校师生撑起一片蓝天。

“竭尽丹诚存教范,历经浩劫见忠贞。”李永裕在一首七律中这样直抒胸臆。

1975年,他被派到厦门一中当革委会主任。文革没有将李永裕击倒,反而使他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坚定。他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冒着重新挨整的风险,不顾“四人帮”散布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坚决带领一中教师认真抓教学,鼓励教师敢抓敢管,加强组织纪律。当时厦门一中的学风、校风在全市堪称上乘。

1979年,历经文革磨难的李永裕又回到双十中学任校长。双十中学是文革的“重灾区”,有70%以上的教师被打成黑帮、反革命,身心受到极大摧残。李永裕坚决排除异议,将那些在文革中被打成牛鬼蛇神的教学骨干、业务尖子选拔到中层和学校领导岗位,带领全校教师拨乱反正、励精图治。

不久,李永裕调任市教育局局长。宦海沉浮,于他心上却不着痕迹。一次李永裕与同事偶遇聊天,他指着山上的树,又指了指山下的树,“对我而言,山上的树和山下的树是一样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李永裕的坦荡胸襟还体现在他没有“官气”,坦诚待人。任校长期间,他曾和同事们到农村看望下乡的学生,当地干部把另一位老师当作校长,热情握手,而李永裕却被晾在一边。

创新观

“漫夸桃李五湖遍,记取槐台四座倾”

有人说,李永裕是厦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行者和见证者。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此话一点不为过。

任市教育局局长后,李永裕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干出了一番令“四座倾”的业绩。

李永裕意识到,特区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而普及厦门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于是他开始了艰苦的农村调查。顶着烈日、冒着严寒,登高山、渡海岛,李永裕硬是走遍了同安、集美的村村寨寨。

至今,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李老仍掩饰不住满腔自豪:“我敢说,没有一个农村学校我没有去过!”

为了改变农村学校面貌,李永裕极力建议农村中小学以市为主投资建设,并积极发动社会集资建校舍。为此,他配合基层领导走乡串户做工作,并率先在自己的家乡莲河捐资3000余元,连他和妻子的工资也捐了出去。几年后,经过李永裕的带头努力,一幢幢新校舍在贫困山区建成。

厦门是在全国创办职业教育最早的地区之一。1979年李永裕再任双十中学校长时,就试办了一个电子职业班,这个试验班就像星星之火,造就了今天厦门职业教育的燎原之势。李永裕到市教育局走马上任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的重大举措,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和各有关单位联合创办职业高中,并为职校学生争取到经费补助、就业优先录用等政策。职业高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厦门培养出的一大批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对外商来厦投资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厦门也因此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夕阳观

“林下萦怀兴废事,犹将余热送华颠”

就在不久前,李永裕刚获得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称号,这是厦门第一次获此殊荣。

心系教育,离而不休。李永裕曾赋诗“林下萦怀兴废事,犹将余热送华颠”来抒发暮年壮志。的确,他在厦门基础教育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1988年,离休后的李永裕进入人生金秋时节,迈开了新的人生里程。他全力投入创建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的工作,继续为厦门教育事业贡献着余热。

李永裕没有阿里巴巴叫开宝库石门的秘诀,也没有弥勒佛广纳财物的乾坤袋,但他就有本事让社会各界人士乐意把钱投到厦门教育基金会。

如今,厦门教育基金已拥有7000多万元资产,成为全国教育基金大户。李永裕还与基金会的领导一起,共同摸索、制定出一整套基金管理办法,使教育基金获得服务教育的最大效益。十多年来,厦门教育基金奖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大中小学优秀学生,并捐助贫困学生所需的学习费用。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坎坷,厦门的基础教育正突飞猛进,李永裕也走过了他不平凡的人生路程。采访中,李老一再念叨着,“其实我最近身体不是很好,人老了,已有些眼花耳鸣。我的荣誉都已是过去的事。应该多去采访那些年轻有为的人,他们精神勃发,是社会的栋梁。”

这,就是李永裕,一位殚精竭虑、孜孜以求的教育老人,一位虚怀若谷、淡薄名利的磊落长者。

他以博大的胸襟、坚定不移的信念、鞠躬尽瘁的精神和泼辣豪放的大手笔,写下了厦门基础教育的华彩篇章,成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胆忠诚。

上一篇:姜丕强

下一篇:李珍珠(田径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