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李世民第四子)

时间:2024-01-21 20:06:36编辑:资料君

李泰(李世民第四子)的个人简介

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

李泰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被特许“不之官”。他才华横溢,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他被允许在府邸设置文学馆,自行引召学士,著有《括地志》。永徽三年死于郧乡,高宗追赠其为太尉、雍州牧,谥曰恭。

人物生平

宠冠诸王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武德三年(620年)出生,为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次子,因“文德皇后所生”,且“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

他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621年)三月,李泰进封卫王,又被授予上柱国。

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以继李玄霸之后,这对李世民父子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贞观二年(628年),年仅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不仅不之官,封地更是多达22州!至于同时受封的皇子李恪,封地只有8州。

贞观五年(631年),李泰在任扬州大都督的同时,又兼领了左武候大将军一职,却并不之官。

贞观六年(632年),李泰受封~州大都督兼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余官如故,仍旧并不之官。

贞观八年(634年),兼领左武候大将军的同时,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职。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辖之地,自此李泰又兼任了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

贞观十年(636年),李泰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场⑿稀⒈雌咧菥拢喙偃绻省H欢铺诓唤錾岵坏冒永肟约喝シ獾兀踔粱挂欢认纶肴眯陌亩影峤涞碌罹幼

武德殿是极为靠近东宫的宫室,魏征曾说过“今武德殿近储后焉”“在东宫之西”,其地理位置之重可以见一斑。更何况当年的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与李建成互通有无的,后唐玄宗即位之初便是在武德殿听政的,可见武德殿是一个多么重要敏感之地。也就怪不得魏征要极力谏止此事了。

礼秩逾制

唐太宗对李泰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也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鸿雁往返数次。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泰“腰腹洪大”,不过唐太宗见到爱子如此圆滚滚的模样,担心的却不是太胖的话会影响身材,而是觉得儿子这样上朝参拜的时候一定会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真是前所未闻。唐太宗还在东都洛阳“并坊地”以赐儿子大宅,而且合并坊地后李泰的大宅还占了“东西尽一坊”之地,另有“潴沼三百亩”,李泰于此处为池、池与洛河之间修建的堤岸,正是日后堪称“都城之盛”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二景。

魏王池与魏王堤,李泰因父亲的宠爱而得,而如此胜景,又因魏王李泰而驰名于世。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韩愈便曾在《东都遇春》一诗中写道:“有船魏王池,往往纵孤泳。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白居易的《魏王堤》《魏堤有怀》等数首诗作中,吟咏的正是魏王堤之景;韦庄的《菩萨蛮》《中渡晚眺》等诗词中,皆可见魏王池、魏王堤的身影;刘禹锡于此处泛舟时亦曾说过:“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亲临李泰在延康坊的府邸,并因此特别赦免了雍州及长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赋,还赏了魏王府的官员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东西。其实在李泰还没有正式搬进来入府邸前,便因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进谏。而唐太宗照旧是对岑文本的上疏夸奖赏赐了一番,却唯独不见对李泰的行为有任何的不乐意与制止。不仅如此,唐太宗还将大名鼎鼎“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赐给了宝贝儿子。

更甚至有一次,有人向唐太宗打小报告说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魏征,房玄龄等)对李泰不够尊重,借机中伤他们。果然唐太宗一听自己心爱的儿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话不说,立马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房玄龄等人被吓得是不敢说话,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据理力争。最后唐太宗承认自己的确因私爱而忘公了。

就连李泰的长子李欣,也因为父亲的原因“特为太宗所爱”,四岁的时候便被接进了宫中抚养。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吧,李欣小小年纪就非常乖巧伶俐,长孙皇后曾问他刚来这里住的可还习惯,他立马拱着一双小手说道:“孙儿有幸住在皇宫里,已经很开心了。”长孙皇后听了既惊讶又高兴,不仅亲自为他取名为“欣”,还把这个孙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养育。李欣也因此得以常常和年岁相仿的小叔叔李治一同玩耍,叔侄二人感情非同一般,所以李欣作为濮王的长子,直到弱冠之年才离开京城去了自己的封地。

唐太宗对李泰这种种逾越礼制的宠爱,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宠异如此”。

才华横溢

史载李泰“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其引召学士。后来与李泰共同编撰《括地志》的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便是在此时招纳的。

贞观十五年(641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原书字数无考,今《括地志辑校》八卷,约13万字。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劝谏。结果唐太宗是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李泰不仅对文学十分精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根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李泰有两枚书画鉴赏印,分之为“龟”、“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骏图》亦是因为李泰才得以流传下来。李泰曾传有二十卷文集,现已失传。

崇师问道

唐太宗曾令礼部尚书王做李泰的老师,李泰见到王也从不以亲王身份自居,不仅见师以礼,拜答如礼,还主动向王请教忠孝之道。

一天李泰问王,什么是忠和孝呢?王回答说:“当今圣上是你的君主,不论办什么事,都要想到去竭尽忠心;当今圣上是你的父亲,不论办什么事,都要想到去竭尽孝道。尽忠尽孝,可以使你安身立命,可以使你成就名望。”李泰又说:“忠和孝的道理,我接受先生的训导,还想听听平常该怎么学习和注意。”王答道:“东汉时的东平王刘苍曾说:u2018做善事,行善道,是最快乐的。u2019但愿魏王牢记。”
见儿子如此崇师问道,唐太宗大喜,非常高兴地说:“我儿以后可以不犯过错了”

贞观十三年,王逝世,唐太宗特下诏令李泰亲率百官亲往临哭。后《养正图解》(明)专门为魏王李泰崇师问道一事作画,清代的乾隆、嘉庆皆作诗称赞。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病逝,唐太宗悲恸非常,于是手敕给爱子李泰说:“虞世南和我,犹如一体。我有了小的过失,他一定会犯颜而谏。如今他不在了,我的痛惜哪里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呢!”

为母祈福

就在贞观十五年(641年)的十一月辛卯,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宾阳洞佛龛落成,唐太宗亲自前往,大阅于伊阙。而伊阙佛龛碑的碑文则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画奇伟,名垂千古,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父子对此佛龛之重视。

谋嫡降封

正因为这样无尽的溺爱让李泰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亲哥哥承乾拉下了马自己就能登上储君之位了。所以李泰最终还是选择踏上了一条注定无法回头的路。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而唐太宗见青雀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

不过太子易立,如何处置李泰这个自己曾经万般溺爱的儿子,唐太宗是操碎了心。最后,唐太宗不得不在废黜李泰的诏书中沉痛地说道:“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伶俐,又十分爱好文学,我对他的宠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然而我不能让后世子孙认为皇位是可以通过谋划得到的,所以将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重新封王

李泰是如此伤了自己父亲的心,然而唐太宗却仍舍不得对自己的爱子如何责备,依然对这只青雀挂念不已。

就在李泰被贬四年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就将他重新进封为濮王。贞观十八年(644年)曾唐太宗还拿着李泰的上表对周围的大臣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记挂他,你们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爱,这也是保全他们兄弟的两全之法。”

薨后厚葬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是年李治即位。李治即位后对自己的哥哥也是优待异常,“车服羞膳,特加优异”。

永徽三年(652年)十二月癸巳,濮王李泰薨。

唐高宗对哥哥的逝世十分伤心,特别以唐朝最高的丧葬规格“诏葬”的形式来为李泰举哀――不仅将其追赠为太尉与雍州牧,为之辍朝,还下令“班剑c人,羽葆鼓吹,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又特意请了法藏禅师来为哥哥的往生祈福。李泰墓曾多次被盗,但1985正式发掘清理时仍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可见当时下葬之奢华。后李泰的子孙也都安葬于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墓。

主要成就

藏书

据《方舆汇编》记载,李泰有藏书万卷,数量能与秘府相等。死后王妃阎婉将自己居住的地方改为延福寺。

著书

《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也称《魏王泰坤元》、《贞观地记》、《魏王地记》、《括地象》等,由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x上的 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 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

清嘉庆二年(1797)孙星衍将唐宋人著作中征引的《括地志》遗文辑为八卷,虽然离原著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的分量相距太远,且皆断章摘句,面目迥非。这些虽是《括地志》的残篇断简,却包括了整部史记的地名解释在内,从研究史记和历史地理来说,仍然不失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这些残篇断简中,依然能看到魏王李泰的足迹,《括地志辑校》收入了两条李泰对“蓝田山”“三秦记”的按语。

文集

李泰另有《濮王泰集》二十卷传世,已失传。全唐文收入有李泰所作《请释法恭为戒师书》。

书法

据《书断》等书记载,李泰会书法,擅长草书、隶书。但未有墨宝传世。

鉴赏家

(唐)张彦远、(明)张应文、王世贞等皆评价魏王李泰为古代的书画鉴赏家之一。
明朝的王世贞在《m州四部稿》中谈到:“书画界有鉴赏和好事两类人,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了。这类人上自帝王将相等人间至贵,下至下里巴人,全都有。(唐)张彦远说:u2018有收藏但不会鉴定,会鉴赏但不会赏玩,会赏玩而不能装裱,能装裱而不会品评,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鉴赏家u2019”。在王世贞所列的赏鉴家名单里就有魏王李泰。

唐朝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提到魏王李泰的书画鉴赏印章名叫“龟益”。张彦远还在《法书要录》卷六《述书赋》记中说到,李泰的书画鉴赏印分之为“龟”、“益”二印。并且他认为李泰等人的这些印章,即使千百年以后,仍可作为鉴别书画真伪的依据。

家庭生活

长辈

父亲:唐太宗李世民。

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

祖父:唐高祖李渊。

祖母:太穆皇后。

外祖父:唐齐献公长孙晟,隋右骁卫将军。

外祖母:高氏,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女,高劢之女,申国文献公高士廉之妹。

舅舅:长孙无忌。

妻子:阎婉,阎毗孙女,著名画家阎立本之兄阎立德之女。

同母兄弟

李承乾

唐高宗李治

同母姐妹

长乐公主李丽质,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

城阳公主,初嫁杜如晦之子杜荷,后改嫁薛

晋阳公主李明达

新城公主,嫁长孙诠。

儿子

长子李欣,字伯悦,妻子临川长公主女周氏,嗣子国子祭酒嗣濮王李峤。

次子李徽,字玄祺,新安郡王。

孙子

李峤,本名李余庆,李欣之子,嗣濮王,妻子王守一妹妹王氏。

轶事典故

八骏图

周穆王称有八匹骏马,一日奔驰三万里。晋武帝时所得的《八骏图》古本,乃穆王时的画,黄绢上作的图像,腐烂模糊漫漶,而气韵宛然存在,超然出众的状貌奇异的形象,实在也是龙的一类了。就诏令史道硕照原样描绘出来,宋、齐、梁、陈作为国宝,隋文帝灭亡陈朝,图书散失,此画为贺若弼得到。齐王杨┲肭蟮玫剿ù鹨钥ヂ硎ィ澜跷迨危罄从纸嘴镜邸5教普旯勰昙洌铺陔妨罱韪和趵钐蚨嘶淮颇P春蟠谑郎稀F湟怀莆疲砬嗌子胛渤嗌辈恐炼呛焐愫谏黄涠莆阶樱碜仙子胛埠谏辈恐炼呛焐愫谏黄淙莆伶辏砘粕泻诎撸子胛埠谏辈恐炼呛焐愫谏黄淙莆伶辏砘粕泻诎撸子胛埠谏辈恐炼呛焐愫谏酌伲黄渌某莆潭砬嗌子胛埠谏辈恐炼呛焐愫谏黄湮宄莆噫鳎沓嗌子胛渤喽疲辈恐炼呛焐愫谏黄淞莆桄颍砬匙仙子胛采钭仙辈恐炼呛焐愫谏黄淦叱莆饴郑碜仙冢子胛埠谏辈恐炼呛焐愫谏钌夏饲謇剩酌蚯埃舛暇恚黄浒顺莆祝砻喟紫嘣樱子胛埠焐辈恐炼呛焐愫谏

芙蓉园

贞观中,唐太宗把在长安城东南部,曲江南岸一带的原隋朝离宫芙蓉园赐给了儿子李泰,此园“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园中“广厦修廊,连亘屈曲,其地延袤爽垲,跨带原隰,又有修竹茂林,绿被冈阜,东坂下有凉堂,堂东有临水亭。”

李泰去世后,高宗将此园赐给了太子,开元时唐玄宗作为御苑,这座御苑里,水边至南岸高地建有紫云楼、彩霞亭等仙山楼阁般的宏伟宫殿群。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之子李昭道有写生图画传世,宋人有变体摹本。

都城之盛

贞观中,唐太宗在东都洛阳“并坊地”以赐儿子李泰大宅,且在合并坊地后李泰的宅邸还是占了“东西尽一坊”之地,另有“潴沼三百亩”,李泰为池,池与洛河之间,修建有堤以便人们来往,故名魏王池及魏王堤。

魏王池与魏王堤古时被称为“都城之盛”,是文人墨客的游赏圣地。特别是每年春天,这里堤上杨柳依依,堤下河水清清,堤外湖水湖光水色,招来无数游人。文人墨客在这里赋诗咏叹(唐代韩愈、白居易、韦庄、刘禹锡、宋代施宜生、梅尧臣、邵雍等均留下了不少诗篇),还在这里举行“修禊”等活动。古时以来,形成一种民俗,即在农历三月上已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这就叫做“修禊”。

魏王池与魏王堤,李泰因父亲的宠爱而得,而如此胜景,又是因魏王李泰之名而闻名于世。

伊阙佛龛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其次子魏王李泰在龙门山宾阳洞开凿佛窟,为母亲冥福。于宾阳南洞正壁雕造了五尊大佛像,主尊阿弥陀佛高约8.20米,面相饱满,额方颐丰,颈部刻横纹二条,头作高肉髻,刻波状发纹。内着僧祗支,胸间束带,外披双领下垂袈裟。两侧侍立的二弟子高约5.80米,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神情谦恭。外侧侍立的二菩萨高约6.50米,头戴高花蔓冠,颈下戴项圈,身披披帛和联珠纹璎珞,下身着百褶长裙,身体呈直筒状,立于莲台上。

《伊阙佛龛碑》,又名《三龛记》、《褚遂良碑》。是李泰贞观十五年十一月在宾阳洞完成造像后镌刻的发愿文,碑文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丹,共计一千八百余字。此碑现存洛阳龙门西山宾阳中洞和南洞之间,虽名为碑,实为摩崖刻石,通高约5.00米、宽1.90米,是龙门石窟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碑首上有蟠螭形浮雕,上有仿木结构的屋檐建筑,正脊两端配鸱尾,脊正中有迦陵频伽鸟,龟跌座首已残毁。关于该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嘉佑六年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传世墨拓以明代何良俊清森阁旧藏明初拓本为最佳,拓工精致、字口如新;比《金石萃编》所载犹多五十余字,1960年发现一宋代拓本,现均藏于北京图书馆。

后世纪念

李泰家族墓群位于郧县城关镇东1公里处的菜园村一组,古名“马檀山”,墓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当地群众俗称此地为大李王坟、小李王坟。因丹江口库区水位升高而被淹没,1958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调查时,首次发现此墓群。1973年,郧县李泰家族墓群已发掘4座唐墓,由墓志铭文确定,墓主分别为第一代濮王李泰及其妻阎婉、长子嗣濮王李欣、次子李徽。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京畿长安之外的唐皇室家族墓地。根据考古发,该家族墓地至少沿用了200余年。

20世纪70年代仅对李泰等墓进行了清理发掘。而李泰家族墓地是南水北调郧县淹没区的重点考古项目。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根据湖北省文物局的统一安排,2006年11月-2007年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群进行了第一次挖掘。2007年5月-2008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群进行了第二次抢救性考古勘探和挖掘。田桂萍等考古人员通过最新勘探,他们首次发现了李泰墓的东、南围墙。东围墙长约120米,南围墙长约55米,围墙宽约1.1-2.4米,考古人员没有对这些围墙进行全面发掘。受条件限制,该墓地有无西、北围墙,因未进行勘探尚不知晓。

人物评价

而纵观李泰的一生,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然地位略亚于哥哥李承乾,不过受到的宠溺却是不输年幼的弟弟李治。更重要的是,李泰本人堪称是才华横溢,史载其“聪敏绝伦”,因为他不仅对文学十分精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

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创立的新的地理书体裁也为唐宋总志体例开了先河。李泰逝世后还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文集至今已经失传了。

上一篇:李伯海(作家)

下一篇:李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