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震的个人简介
蒋震,原籍山东菏泽,1949年只身南下香港,历尽艰辛。1958年蒋震博士以十分有限的资金,创立了震雄机器厂,并逐步发展壮大。1966年,蒋震博士开发了全球首部10安士螺丝直射注塑机,获得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颁发的“最新产品荣誉奖”,从此成为塑料机械工业的领袖。至今,震雄集团规模宏大,产品精良,口碑卓著,已成为企业界的翘楚。蒋震 - 生平简介
蒋震博士原籍山东, 1923 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早亡,生活贫寒,常过着朝不饱夕不暖的生活。 1949 年只身南下香港,初抵时,曾从事码头工人、纱场杂工、矿工等苦力工作,历尽艰辛。蒋博士百折不挠,勤奋克俭,对人生始终充满信心。 1956 年在友人的介绍下,进入香港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他以诚恳认真的态度,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终能够逐步掌握机械维修的诀窍,为日后事业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1958 年蒋震博士以十分有限的资金,毅然创业。初期生意几起几落,但是在极度艰难的岁月中,蒋震博士仍能保持坚强的意志。当时他洞察先机,看准了塑料业的发展潜力,于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资金,锲而不舍地钻研制造塑料用品的注塑机,终于在 1966 年发明了全球首部 10 安士螺丝直射注塑机,并获得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颁发的“最新产品荣誉奖”。从此,事业稳步发展。至今,震雄集团规模宏大,产品精良,口碑卓著,已成为企业界的翘楚。震雄集团今日的成功可以说是蒋震博士克服无数困难,持之以恒、不懈奋斗的结果。
蒋震博士仅受过四年正规教育,但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自我不断钻研学习,在企业经营及工业发展上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当代企业家的优秀典范。先后获颁授香港理工大学荣誉工程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工商管理学博士,并获聘为香港理工大学顾问委员会创会成员及香港大学校董会成员、中国同济大学荣誉教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名誉教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名誉教授、重庆大学名誉董事、北京大学高级荣誉顾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及山东省行政学院兼职教授等。除了获得学术界的荣誉外,蒋震博士亦获委任为多个省市和政府机构的咨询顾问及荣誉市民。由于他对促进香港制造工业现代化作出的贡献,获英国政府颁予 OBE 勋衔。这些是社会对蒋震博士大半生努力进取和成就的充分肯定。
蒋震 - 个人概述
蒋震在香港的亿万富豪中,把自己毕生辛劳赚得的数亿元资产全数捐出,作为中国内地及香港两地工业发展及人材培训基金,而不留给儿女的,恐怕仅有蒋震一人。
蒋震是香港大名鼎鼎的机械大王。
他所发明的注塑机,曾多次获得香港中华厂商会的大奖。蒋震的震雄机器集团现今每年生产的注塑机逾三千部,已成为全球注塑机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
蒋震 - 职业生涯
谁能料到,这位机械大王竟是中国山东的农家子弟,仅读过两年私塾! 一九二五年,蒋震出生于山东一贫农家中。两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刚满十岁,父亲又在贫病中去世。
小蒋震仅读了两年私塾,就辍学回家,和哥哥一起下田劳动。十四、五岁时,抗战爆发,蒋震随哥哥离乡背井来到四川。初到四川,他白天为人干力气活,晚上自学。
不久后,他又参军,加入了抗战行列。抗战胜利后,内战又爆发。蒋震稀里糊涂地上了战场,侥幸捡了条命,流浪来到香港。 初到香港,蒋震举目无亲,又不懂广东话,只凭年青力壮,替人干苦力讨口饭吃。
他后来回忆说:“苦力、矿工,能够赚钱的工作我都干过。也曾失业流落街头,尝过饿肚皮的滋味。”过了几年穷日子,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蒋震经朋友介绍进入香港飞机工程公司工作。
尽管是头一次接触机械工作,蒋震却对机械发生兴趣,他一边请教老师傅,一边抓紧时间自学。结果仅三年时间,他就掌握了机械维修的技术,并打下了机械设计和工业管理的基础。
后来,公司里的一位澳大利亚工程师自立门户创办了一家飞机零件厂,请蒋震任主管。但该厂仅维持了半年就倒闭了。蒋震此时靠省吃俭用存了两百元,他悉数拿出,与朋友谭雄买了一部机床,在九龙一农村开设了一家小机器厂,取名“震雄”。该厂创立之初是替人维修水龙头,但业务量太小,无法维持。
蒋震等又研究生产塑胶吹气机及双色吹气机等,但生意仍不见起色,谭雄也退股另谋生路。 艰苦的环境难不住蒋震。他从小吃惯了苦,坚信只要努力奋斗,终有否极泰来的一天。
他每天吃睡都在厂里,潜心研究注塑机。但眼见四、五年过去了,仍未能研究成功。蒋震似乎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此时,一位王姓客商找上门来订货。
蒋震坦白对王先生讲自己没有把握,不料王先生见蒋震胸襟坦白,待人诚实,大为感动。他不但付了订金,而且给蒋震提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并声言如研制不成功,他也不要蒋退订金。
受此鼓舞,蒋震士气大振。他夜以继日地钻研注塑机,终于在三个月后研制出了香港首部十安士螺丝注塑机,并获中华厂商会颁发的“最新产品奖”。该产品不仅在港打开销路,又行销至东南亚,大受欢迎。
七十年代初,“震雄”机器厂又推出全油压四十安土注塑机,深受使用厂家欢迎。 蒋震创业并不顺利,厄运似乎还不肯这么轻易地放过他。一九六七年,就在蒋震事业刚有转机之时,中国内地“文革”引发香港动乱,一时经济大衰,蒋震的企业也陷入困境。
为筹措资金,不仅蒋震日夜奔忙,太太也要兼职加班来支撑家计,连二女儿也不得不辍学一年,在家照顾弟妹。好容易渡过此关口,一九七四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又波及香港,震雄机器厂的产品积压严重,许多买家订了货却不来提,造成蒋震负债累累。“屋漏偏逢连阴雨”,贷款的银行也频频上门催帐,蒋震几乎破了产。
据说此时蒋震在万般无奈之下,有一日来到街上,见一算命摊前生意很旺,他也挤上前去求算命先生为他一算。不料那先生问了他的八字后,即断言他是打工的命,经营企业决无发达之日。
听了此番话,反倒激起蒋震的万丈雄心;我偏要干出个样子来,“震雄”这块牌子既然竖起了,就不能倒下去!他想了各种办法推销产品,终于保住了工厂,也取得了银行的支持,“震雄”开始突飞猛进了.。
一九七七年,蒋震收购了日本?大坂进和工业株式会社的五成股权。次年,又在大埔兴建了大型现代化厂房。
一九八三年,与美国尼宝公司合资成立了震力精密注塑公司。
一九八七年,又与日本友善集团合作成立了震耀有限公司。
一九八九年,又收购了香港电脑辅助设计及生产服务有限公司,从事精密模具生产及球墨铸铁生产。震雄集团还在大陆及台湾投资办厂,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注塑机生产厂家之一。
一九九一年十月,震雄集团在香港上市,市值达八亿港元。蒋震在回首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表示:“我是专拣行内人不愿接的活干。越是别人怕麻烦的,我越高兴接。这样建立了信用之后,客人自然会辗转相告,生意才会越来越好。”事业成功了,蒋震心里并不满足,他还有更大的目标。
一九八七年,蒋震向他的六女一子宣布:不要指望继承他的遗产,要靠自己的本事创业。
一九九零年,蒋震将他拥有的震雄集团所有百分之八十的股权全数捐出,成立“震雄工业发展基金会”,将每年的股息用于推动中国内地及港台两地的工业发展及人材的培训上。该基金会并明确规定,凡获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的内地及港台学生,必须在学成后返回原居住地,在当地服务五年以上。否则,该学生必须偿还基金本息。
蒋震 - 个人荣誉
蒋震表示,设立基金会有三个目标:
一、推动整个中国的新工业产品开发,在世界上创立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二、帮助三地改良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加强产品竞争力;
三、百年大计,育人为本。为三地培训技术人才,以增强面对未来的挑战力。
蒋震 - 个人影响
蒋震积自己毕生经验,颇有感慨地指出,国家若要富强,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必须提高工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且仅香港和台湾的工业发展对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必须全中国一起发展,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才行。 蒋震并不讳言自己当年是国民党军人,与共产党的军队打过仗的历史。
他在广东投资的“震德”机器厂的开幕仪式上表示:“世移时易,历史已前进了一大步,如果我们仍然纠缠过去的恩恩怨怨,中国就无法富强起来。
让我们消除仇恨,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番肺腑之言,表明了蒋震的胸襟和心意。确实,蒋震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想法。他不仅在广东投资,还在山东老家投资兴办了三个厂,不仅帮助了当地人民,并为内地引进了先进技术。
蒋震 - 人物评价
蒋震多年来坚持向香港的大专院校捐助资金,并出资在学校中举办竞技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使内地学生赴港学习时有较好的生活环境,蒋震于一九九零年向香港中文大学捐赠一千二百万港元,兴建了一座可容一百人的宿舍,专供内地赴港学习工业技术的学员之用。蒋震于一九九三年被国务院港澳办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港事顾问。蒋震有一子六女,均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其二女蒋丽芸曾任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首届会长,现为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蒋震是蒋丽婉人生路上的“三老”:老爸、老师、老板。
中新网12月21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上月获颁大紫荆勋章的蒋震,二十日与其女儿一齐获得深圳大学颁发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上演“父女同台受聘教授”的佳话。
蒋震自谦为“白丁”,希望通过自身影响力,将更多香港学生吸引到内地读书,促进深港两地交流。并表示,家中的“小资产”不留给子女,将全部回报社会。
学习钻研 造就“机器大王”
能当上“注塑机大王”的人当然不会自怨自艾。蒋震吃过苦,但苦尽了甘来,造了一个逾25亿元的工业王国,而且在上月获颁发悬空已2年的大紫荆勋章,极尽殊荣。
抚今追昔,他表示,自己数十年来不断钻研,有知识才能创新,才能在社会上创造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廖军文也表示,蒋震是爱国爱港的榜样。
近年来,蒋震让外界最为瞩目的一件事,就是捐出他在挂牌公司震雄集团中的总额20亿港币成立了“蒋震工业慈善基金”。
廖军文在受聘仪式上称,过去15年以来,基金每年拨出2,000万港元作为奖学金,培养工业界后起之秀,鼓励工业机械与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推出“蒋震科技成就奖”、“蒋震杰出企业领袖奖”,表彰对推动机械制造科技进步的杰出华裔人士。 廖军文介绍,至今已有20,000名来自内地及各地的人才在香港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