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正

时间:2024-01-20 16:06:07编辑:资料君

李志正的个人简介

李志正(1942.2―), 河北泊头人,著名雕塑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雕塑、陶瓷工艺。历任大同市矿区筹建煤峪口艺术瓷厂美工,厂长,大同市美术设计院副院长、大同矿务局书协美协主席、山西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艺术顾问、中国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基本内容

(1942.2―) 河北泊头人,著名雕塑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擅长雕塑、陶瓷工艺。历任大同市矿区筹建煤峪口艺术瓷厂美工,厂长,大同市美术设计院副院长、大同矿务局书协美协主席、山西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艺术顾问、中国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雕塑作品有五台山五台峰顶文殊菩萨造像、台湾高雄阿弥陀佛造像、北京韩美林艺术馆主雕塑佛头造像、三亚《祈福》、《运转 》、《铁牛的传说》、《云中伎乐图》、《清风朗月》等;主要器形作品有《北大校钟》、《香港回归纪念钟》、《澳门回归纪念钟》、云冈石窟《大同钟》、山西洪桐《祭祖宝鼎》、《成都文殊院铜舍利塔》等;工艺雕塑作品有云冈佛头造像及云冈飞天浮雕造像系列;大同华严寺辽金造像系列等。作品曾获轻工部一等奖、全国旅交会二等奖、香港专刊金奖、全国展览奖、省优秀设计奖等。论文入选《全国工艺美术讲座》一书。李志正先生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参加了2008年11月在杭州举行的第17届世界手工艺大会。

感悟云冈造像与大同辽塑

佛像的研究和塑造寄托着我的衷心祈愿:愿世人虔诚反思自己的行为,以一颗善良的心、一双慈悲的手保护环境、关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愿世界充满生机、愿人间充满爱、愿天空永远明净、愿世界祥和安宁。

我自幼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深受古城丰厚文化遗存的熏陶,而早期刚劲雄健、晚期秀骨清像的北魏石刻和雍容典雅的辽塑对我影响尤深。

一九七七年,为了设计旅游纪念品,我住在云冈石窟作临摹,本以为凭自己的造型能力,临摹几个佛像是很容易的事。但很快我就发现这不是一般的临摹,我面对的是古时先民们创造的一个博大、深邃、厚重、神妙的宗教艺术世界!我白天在洞窟临摹,晚上对着照片资料整理,越深入越感到吃力。三个月过去了,我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才勉强做了五个头像,而且还不够深度。

不过,亲近石窟造像和辽塑的形式美使我与古人的宗教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它逐步影响并改变了我的心性、性格、心态、观念和艺术创作。从那以后我时断时续地临摹、修改、重做、再重做,直到三十年后才完成了几尊自认为比较满意的塑像。

长期的探讨使我感悟到这些石头、泥土塑造的形象,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广,神韵无穷,有一种特别的精神气质。我逐渐在那些佛像上看到一种虽然虚幻然而却是非常理想的净界,那里面没有功利,没有浮华,没有俗气,是一种纯真的信仰,纯精神和心灵的境界,特别的大气、正气、虔诚。这些石泥塑造的形象是高度的简洁,大胆的变形,其所有的造型手段都是为了营造一种佛像特有的形式美,它综合了严谨的法度与理想的形式,弥漫着普渡众生的慈光,观赏者仿佛被冥冥中某种力量所牵引,不由自主地进入一个清风朗月的禅修境界,使人静下心来感悟佛学的博大内涵,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得到净化。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觉到对佛的形象的刻划和对佛学的解读都是一个艰涩的过程,但却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这种逐渐感悟的美妙没有亲身经历是难以体会的。

佛教是人教,而不是神教,真正的佛学绝非迷信,引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佛指大知大觉的人”。所以佛像就是大知大觉的人的形象。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佛像就是佛学的载体,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美德的载体。

深入了解佛学的人很少,大多是在佛像的审美过程中朦胧感悟佛学精神的。这就是佛像被称为法像的原因。开凿在石窟中圣洁、质朴的造像正是早期佛教虔诚、博大、富藏的标志,是深赋美感的先贤们质朴品格的写照,是他们以真挚的情感创造的理想境界。佛家精神融入了儒家尊天命的哲学,在造像上显示着崇高、庄严、壮丽、肃穆、典雅的风格。石窟依山开凿,飘逸、淳厚、古朴、稚拙的品位,又体现着道家崇尚自然的追求。造像静同山岳、没有自卑、没有俗气、没有脂粉气,更看不到功利,只有理想的正气昭示着凛然难犯、邪不可近的浩然气魄。造像的神态和体量震住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一个悠远的时间。庄严而辉煌的造像美其实是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显示着先民对生命渴望的一种表达。他们所创造的是超越死亡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是用生命刻写的人类文化史,是对信仰的形象诠释。犹如一面关注人生直面灵魂的镜子,教人学会欣赏美、追求美、潜移默化地完善你的人格,矫正你的人生指向,塑造研究也便成了情感的寄托。做佛像调整了我的心态,使我变得淡泊宁静有耐力,连做十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心情舒畅,头脑清晰。我觉得佛像中含蕴的深遂内涵应该是治疗时代病――浮躁――的一剂良药。

我曾在气功师的指导下体验过太极拳和气功所追求的境界,佛像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浑然一体的入静神态不就是气功态吗。从正面看,佛像体态的气运轨迹显示着磁场的效应。身躯像雄狮般稳健、挺拔、中正,而表面却又做得圆润丰满、不刻意追求准确的形体解剖,佛像集父亲的阳刚挺拔与母亲的温柔平静于一身,这种内刚外柔的形式美是处子之美,大道之美。柔是生的法则,人法自然就是要守柔,守柔曰强。面部及身体的造型高度概括、刚柔相济、洗炼简洁到极至。这正如一位建筑大师讲的“简洁就是丰富”的道理。造像近看有棱有角,远看眉清目秀,表情慈悲而不软弱,刚正而不生硬,伟岸而不傲慢。造像衣饰的处理全是变形的、富有装饰味和韵律感的图案,高古典雅,佛的笑容让人感到难以言表,我认为那是得道觉悟后会心的微笑。所以成功的佛、菩萨造像魅力无穷,永远不会审美疲劳。

形象的塑造就是作者心灵的展示,这是无法掩饰的。功利之人做出来的形象,不管他手如何巧,总透露出一种俗气,全然没有先民们那种正气、大气和神性。第十八窟那尊极其生动的弟子头像正是石窟开凿者睿智、刚毅、虔诚、刻苦心态的形象写照。

艺术是时代文化的标志,欣赏北魏造像不得不提及发祥于同时代的魏碑书体,魏体多用方笔如斧如凿,棱角分明无丝毫圆滑世故之态,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与北魏石刻造像有异曲同工之妙。透过这两座标志我们可以窥见游牧的鲜卑民族与农耕的汉民族文化融合后形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新的文化形态――宏图远志、方兴未艾的北魏风骨。

中国的传统艺术无论诗、词、音乐、戏剧、建筑、书法、绘画、雕塑等等都是装饰性很强的艺术,是很讲究传承的。我正是由于一开始就从学习最优秀的传统技艺入手,找到了高起点,所以走了捷径,使我近几年做的佛像得到了专家的好评。所以,我希望美术界尤其是研究传统雕塑的同仁应该把云冈造像和华严寺辽塑的欣赏研究作为首选的必修课,肯定会有可喜的收获。

面对早期佛教信仰的持久、虔诚,佛教精神的博大、丰富,以及高僧大德和无名工匠们的杰出贡献,我不禁肃然起敬,内心充满感动。但另一方面,在观看、研究、临摹中,我也发现古人做得不完善的地方。这很正常,他们是用斧凿在坚硬的石壁上作减法,受材质和作业条件的限制,虽尽力追求完美也难免留下遗憾,何况艺术本生就是一种遗憾。还有,不少佛像经千年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已面目全非。这就需要我们后人去进行加工和创造。形象的在现强于抽象的描述,我要做的就是在古人雕像的基础上做一些加减法,做出来的作品与原像不完全一样。这也是一种再创作,但更是圆梦,圆我的梦,圆先贤的梦。我力求进入先贤的理想境界,继承弘扬传统技艺,准确把握造像风格,完成几尊较少遗憾的、丰满的典型形象,以告慰先贤的在天之灵。现在,我已基本把握了云冈造像和辽塑的神韵,做出的佛像得到各方的好评。当然,我也希望这些形象以工艺品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让千千万万的人透过造像与古人对话。

让我们以虔诚的心态亲近传统,透过形象倾听远古悠悠沉沉的历史回声,感受祖先与子孙同在,生命与艺术联姻的永恒境界。民族文化的自尊心也会油然而生。

让我们共同圆一个千年梦想――留住中华文明传统的辉煌,将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李志正 2007年

扩展阅读: 1.中华美术在线 美术名家 2.http://www.b2bcom.net/html/2006-10/200610271619001.htm

上一篇:李如一(企业家)

下一篇:厉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