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衡

时间:2024-01-19 15:08:08编辑:资料君

刘秉衡的个人简介

刘秉衡(1915―2003年),字平之,广东番禺人,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毕业。中国画画家,旅美美术家。他是广东国画研究会中的较为后期的成员。

简介

刘秉衡(1915―2003年)是广东国画研究会中的较为后期的成员。他字平之,广东番禺人,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毕业。关于他在广东国画研究会中的角色,知之者似乎并不多;至于他在近现代广东绘画史上的地位,学术界也未有足够的认识。笔者偶有在拍场上见其佳作,但对其艺术亦知之甚少。近有其家属及弟子向广东省博物馆慨捐其书画作品,余参与其事,得以了解其生平及其艺术概略。

刘秉衡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画家,家学渊源。祖籍江西南城,祖父聘斋太史赴粤任广东琼州知府。祖父育有二子,长子佚其名,曾长居上海以书画为业;次子刘彝,乡试举人,娶太史丁仁长之姊,遂落藉番禺。刘彝育有五子,长子刘庆菘,字聘孙,号留庵,又号留公、萍僧,长于篆刻,与黄士陵并称“双杰”,其弟子史坚如、胡毅生、陈协之、沈演公、谢英伯、杜之m、何秀峰、张震图、凌巨川等都是近代广东书画或学界名流,有《艺隐斋篆刻》、《明瑟集》、《海沤集》行世;五子刘庆华即刘秉衡父亲,系两广方言学校毕业,任法政专门学校教授。刘秉衡伯兄刘玉林则师从邓尔疋习书法、篆刻,而他自己则随父亲经常参与当时在广州地区的各类书画雅集,并向广东国画研究会的耆宿请益。

生平

刘秉衡早岁随潘致中、张谷雏习画,并从姚粟若研究画理。年十八入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习艺,毕业後适逢抗战,乃投身救国,远赴南洋辅佐筹赈工作,後为日寇追逼,潜匿K门答腊荒山达三年之久。和平後侨居香港,潜心文艺,致力於山水画研究,尤醉心元人笔墨,融会四家所长,并以明清四僧之变化、王石谷之精微,推陈出新。画貌广阔而笔墨精福⒁园舜笊饺嘶裥匆馐址ǎ闯隽跏霞虮噬剿辰绺吖牛诤猓崽峋洌慷嘣柿⒕停及孜恢们〉胶么Γ榉ㄇ謇鐾阉祝燮湮恼率剩谌萜用麓径睾瘢槁畚囊眨厦鞲照∑锋槲模缌髟探澹湃ぐ蝗弧

珍贵捐赠

作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档案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在2012年12月28日刚刚开馆。在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月24日,它再次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旅美美术家刘秉衡遗孀转托刘秉衡弟子马承宽博士向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倾囊捐出个人作品、收藏品共360件。当马承宽从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手中接过收藏证书后,这批珍档在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有了“正式户口”,也为广州新馆馆藏锦上添花。旅美华裔画家个人珍档如何漂洋过海落户其故乡广州的国家档案馆?为此,记者采访了刘秉衡弟子马承宽博士及广州市档案局馆长何伍爱。

三绝画家

促成此次捐赠之事的马承宽博士,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花白卷曲的齐耳长发,增添了其画家特有的艺术气质,全然看不出已是年过古稀的老者。面对记者忆及自己的老师刘秉衡,他满怀深情。他介绍说,刘秉衡先生1915年生于广东番禺,是广东国画研究会后期的成员。早年师从广东国画研究会画家潘致中、张谷雏、姚礼修等习画。他的画作兼擅人物花木、鸟兽虫鱼,尤以山水见长。如水墨画《兰亭雅集》笔墨精炼、雅致淡逸。十八岁时,他进入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学艺,毕业后适逢抗战。抗战时期,为救亡图存,刘秉衡曾与一群同学慷慨赴南洋募捐,所得款项全部捐助于抗日救国,后战火绵延至东南亚,他为日寇追逼被迫潜匿苏门答腊荒山达三年之久,直到抗战结束后方才复出,移居香港。讲到此,马承宽博士双眼已噙满泪水,他用纸巾擦拭几下,略稳定情绪后继续讲到,新中国成立后,老师侨居香港,潜心文艺,致力于山水研究。后来他曾在香港大学、万国美专等学校授课,弟子达一千多人,在香港影响颇大。1996年他旅居美国,2003年去世。

马承宽博士与老师的感情之深,缘于他与老师既是同乡,又从1965年起在香港沙田向老师习画,并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了八年。马承宽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画家的标准很严格,要诗、书、画三绝,才可谓画家,刘老师是每幅画作都自己配诗、书写,是一位纯粹的传统画家。“刘老师善辞赋和书法,书法淡雅有人文气息,反映出极深的文化涵养”。

“情”“价”无限

马承宽不仅从刘秉衡老师身上学习了画艺,更秉承了老师爱国爱乡的无私奉献精神。马承宽为广东顺德人,其母亲是番禺人。作为侨居美国四十余年的知名书画家,他曾于1992年获纽约市市长丁时勤授予“艺术终身成就”奖;1998年被美国国会授予“荣誉艺术大使”称号;美国拉斯维加斯和纽约市政府把1996年11月21日和1997年12月12日命名为“马承宽日”;2007年,马承宽把自己近百幅书画艺术精品和珍贵档案资料捐给家乡。番禺区国家档案馆为其在馆中建立“马承宽博士专馆”,至今,专馆中保存着他二百多幅书画作品及其家族的珍贵档案、资料等共一千多件。他对记者说:“此事让我看到档案馆方面的诚意。”正是他与档案馆的这份渊源,“因此,在老师作品、收藏品捐赠一事上也极力促成。”

刘秉衡美术作品《曾是富阳山下遇泉声》

记者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提供的一本彩色印刷、图文并茂的《刘秉衡美术档案清册》中看到了此次捐赠的360件珍藏展示。主要有书画198件,文房四宝玉石器皿100余件,印章60余枚。在捐赠物品中最为珍贵的要数张大千的书法真迹。

在捐赠物品中,还有刘秉衡先生的私人物品,例如两个移民美国时的行李箱、几份生平手稿等。“倾囊相捐之心情,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马承宽向记者介绍说,刘秉衡先生家属在2007年曾分两次向广东省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共101件,另外也向香港博物馆捐赠书画作品100多件。此次捐赠是刘秉衡的“最后倾囊捐赠”,也是最珍贵、最具艺术与收藏价值的。

建立专馆

对于此次捐赠,记者采访了广州市档案局馆长何伍爱,他高度评价说:“刘秉衡家人的无私捐赠,既丰富了国家档案馆馆藏,又激励更多的海外华侨关注祖国发展、维护广州城市文脉”。

为什么会将“最后的捐赠”定在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呢?何伍爱局馆长向记者介绍说,马承宽博士的“牵线搭桥”功不可没,同时我们档案馆的保管环境、设施、技术条件等都让捐赠者家属满意、放心。何伍爱说,这是在去年底新馆开馆前一周,已是八十七岁高龄、坐着轮椅的刘秉衡先生遗孀冯丽鸿女士专程从美国飞回广州,在多个地点亲身考察后作出的慎重决定。冯丽鸿女士来到坐落于广州大学城西侧、占地面积近五万平方米的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考察后,觉得这里“有灵气”。她认为,首先,档案馆所在地址曾是十六国时宫殿所在地;其次,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是国家级,文物、档案保存的技术先进;再次,刘秉衡是番禺人,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也建在番禺区,地缘上有亲近性。“老太太来馆参观一次就敲定了”。

张大千的书法真迹

记者在捐赠当日召开的广州市档案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广州市各级档案馆都将把提升民生档案的馆藏比例作为今年工作重点,加强广州先进个人、名人、社会救助、慈善活动、教学、就业、社保、健康、医疗和人口等档案的收集和管理,计划2018年底前实现民生档案占馆藏总量60%的目标。据此,何伍爱局长说,此次捐赠是他们这项工作的精彩起步。在档案馆崭新的现代技术管理的库房中,记者有幸目睹了这批珍档,大部分还包裹、封存在档案柜一层层宽大的抽屉中。马承宽称,这次捐赠仪式前,他受刘秉衡家属委托已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签订了建立“刘秉衡美术馆”相关约定。

何伍爱局长肯定地说:“为了让广大市民有机会观赏到这批捐赠珍品,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将会在新馆二期建立u2018刘秉衡美术馆u2019,永久陈列刘秉衡的档案作品,使刘先生的艺术成就能够弘扬四方,泽被后人。”同时他认为,该专馆也将为近现代艺术研究提供丰富而珍贵的资料,并希望籍此能为广州艺术文化作出贡献。

上一篇:况平春

下一篇:刘成益(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