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唐宣宗)的个人简介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公元846―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初封光王。唐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的身份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十三年,年号“大中”。 唐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欢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宣宗时期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军事胜利之一。宣宗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唐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病逝,享年50岁,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泾阳县)。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李忱生于唐长安城 大明宫,为唐宪宗第十三子,生母原为镇海 节度使李侍妾郑 氏,李谋反失败,郑氏入宫后当 郭太后的侍儿,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
登基称帝公元845年 唐武宗病危时,宦官们为了找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就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大中元年(公元846年),李怡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
唐宣宗即位后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 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 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 宦官。他把死于 甘露之变中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唐王朝政局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安定下来了。
大中之治唐宣宗于即帝位后致力于改善 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对内贬谪 李德裕,结束 牛李党争;抑制 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唐宣宗不断击败 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 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 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 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 大中之治”。
因病驾崩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 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驾崩。嗣 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他一直信任的宰相 令狐摄冢宰负责治丧。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为政举措
政治举措重视人才
公元847年,唐宣宗 李忱即位后,决定 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 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了。于是, 唐宣宗写下《 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白居易不仅有文才,而且有从政之才。他在野时撰写诗文,才华出众;从政时颇有业绩,光彩照人。皇帝为一个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不说绝无仅有,恐也属凤毛麟角。白居易当然也是官员,但宣宗完全是当作诗人来描述的,足见白居易当时的诗名。在当时诗人能获此殊荣,也可含笑于九泉了。 唐宣宗是爱才的,爱的就是白居易这样的杰出人才。
对比之下, 唐宣宗对缺乏才能的皇亲国戚却不徇私情。其舅 郑光为 节度使, 唐宣宗与郑光讨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鄙浅,宣宗不悦,郑光终不复任民官。
加强皇权
唐宣宗勤于 政事,孜孜求治。先是用极短的时间将武宗时重臣 李德裕清除出 庙堂,远调荆南 节度使,这样的 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 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大加起用重视 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宣宗本人极其重视科举),不但一举消灭了为患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武宗时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大举灭佛,在宣宗朝也得到了适当的恢复。他以牺牲政府夺取寺院经济之利,争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建立他的政治基础。厚实的政治基础,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意志,来刷新政治。
宣宗即位后,在政治上打击权臣和党争,纠正武宗时期矫枉过正的灭佛弊端,对加强皇权起到一定的作用。
整肃吏治
唐宣宗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朝政之余,唐宣宗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将《 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鉴于前朝晋升高官太滥的弊端,唐宣宗对高官的人数予以严格控制。官员各以品级授服色,自唐高宗上元以后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绿,九品服深青,流外官及庶人服黄。时以紫、绯为高官,所谓的赐紫赐绯即为升高官。唐宣宗极为珍惜紫、绯,侍从官常备紫、绯二色服相随,然有时半年未赏出一件。他授官爵的原则是,不到规定时间的不授,没有政绩的不授,换言之,也就是不以个人好感相授,不以亲近相授。
唐宣宗最重视的是地方最高长官刺史,他认为整个帝国由各个地方所拼而成,这些父母官的政绩,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他规定刺史人选被确定后,不准直接去上任,必须到京师来接受他的当面考察,以定可否。他对此的解释是:“朕以刺史多不得其人,而为害百姓,故要一一面见,询问其如何施政,以此了解其优劣,再确定是否可以任命。”
严明法度
唐宣宗用法极严格,尤其是对于身边的人,更是严禁他们干预朝政。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九卷记载了唐宣宗的两件故事:
宣宗时期的优人祝汉贞,以滑稽着称,反应敏捷,能当场应景出语,且诙谐无比。唐宣宗以他能为自己解闷,很是宠信。有一日,祝汉贞说着说着,触及了政事。唐宣宗立即板了脸,说:我养着你是为了娱乐,你怎么能干预朝政呢?从此疏远了他,并在其子贪赃事发后,杖死其子,将他处以流放。
还有一个乐工名字叫罗程,弹得一手好琵琶,也极得唐宣宗宠。罗程倚恃宠,竟然因小事杀人,被关进大牢。乐工们为他求情,说他有绝艺,可为唐宣宗游宴助兴,要求赦免他。可唐宣宗却说:“你们怜惜的是他的才艺,而我怜惜的是祖宗的法度啊。”下令将罗程给杖杀了。
从善如流
善于纳谏,是唐宣宗有别于唐朝晚期其他君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曾想到唐玄宗所修的华清宫去放松一下,谏官纷纷上谏,谏得极为激烈,他由是取消了行程。
他纳谏的程度,仅次于唐太宗,不论是谏官论事,还是门下省的封驳(将君主不合适的诏令退回),他大多能够顺从。此外,他十分尊重大臣的奏议,每每得了大臣的奏议,必洗手焚香再阅读。
唐太宗纳谏,得了魏征;唐宣宗纳谏,得了魏征的五世孙魏谟。魏谟是唐文宗读《贞观政要》后,思慕魏征,而在魏征后裔中找来的。魏谟入仕后,再现了魏征直言极谏之风。
魏谟在唐文宗时负责“起居注”工作,即记录皇帝的言行。一次,文宗皇帝派宦官来要取“起居注”去看,魏谟拒绝了,还上了一个奏本:“臣以自古置此,以为圣王鉴戒。陛下但为善事,勿冀臣不书。如陛下所行错误,臣不书之,天下之人皆得书之。臣以陛下为太宗文皇帝,请陛下许臣比职褚遂良。”
唐文宗览奏后,召见魏谟,说:“在你之前,我是常常要看一看的。”魏谟说:“那是史臣的失职,我岂敢再让陛下违规;如果注记要经陛下看过,执笔的史臣难免心存回避,所记的就不会完全真实,怎能取信于后代。”文宗只得让步。
唐宣宗登位后,拜魏谟为宰相。其他宰相进谏,唯恐君主不快,都委婉而谏,独他开门见山,无所忌讳。唐宣宗常叹:“魏谟有祖风,我心极重他。”
智术治国
唐宣宗临朝,对待群臣如待宾客,从未有倦容。宰相奏事,他威严不可仰视。奏毕,他脸上放出微笑,让群臣闲语,或问里坊琐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经一刻时辰,复严肃地告诫群臣:“卿等好自为之,朕常担心卿等负朕,日后难以相见!”说罢,起身回宫。大中年间最得宣宗圣眷的宰相令狐T就曾说过:“我秉政十年,皇上对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时,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但是宣宗极度礼遇大臣,施之以情待之以礼,非常的恭敬,如此一来恩威并重以威权驾驭大臣,被称之为智术治国。
唐宣宗还极度平易近人,宫中一些低下的杂役,只要宣宗见过一面就能记住对方的长相和名字以及所负责的工作,从来没有弄错过,这些宫人如果生病,宣宗还会派御医去为其诊治,甚至还会亲自前往探视病情和赏赐物品,这在历代君王中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唐宣宗他不但记性好,且心极细。度支部门上报污损的布帛,奏表中将“渍”误写成了“清”,主管官以为唐宣宗不会注意,胡乱报了上去。岂知唐宣宗一眼看破,处罚了与此事相关者。
经常外出游猎的唐宣宗,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并且实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但是 天下之大,宣宗不可能全部走遍,为此他特意想了个办法,秘令翰林学士韦澳将天下各州的风土人情以及民生利弊编为一册,专门供他阅览。天子将其命名为《处分语》,此事除了韦澳之外无人知晓。不久,邓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下殿后忍不住对韦澳说:“皇上对本州事务了解和熟悉的程度真是令人惊叹啊!”韦澳当然知道,天子掌握的资料正是出自《处分语》。
为解决宦官问题,他以论诗为名,召翰林学士韦澳入内,屏退左右侍从,问:“近日外面舆论,对宦官的权势有何说法?” 韦澳答道:“陛下威断,宦官已大有收敛。”
尽管大动作无法实施,然唐宣宗还是尽力抑制了宦官。宦官内园使李敬实气焰嚣张,遇到宰相郑朗不下马,唐宣宗立即剥了李敬实的官服,配给南衙当贱役。
唐宣宗又规定,凡是节度使有罪,监军(由宦官充任)连坐。宦官问题虽终未能全盘解决,然唐宣宗在整顿吏治上下了大功夫,非但收到了一些成效,且赢得了民众的颂扬。
军事举措大破北狄,稳定北方
大中元年(847)五月,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京师,这是继会昌时期大破 回鹘汗国以后又一次对北方游牧民族取得的军事胜利,至此以后,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
《旧唐书》对这次战争记载:大中年间,“破獯鬻之众,帐盈七千;拓鲜卑之疆,地开千里。万狄稽颡,百蛮投诚”,描述了大中年间对北狄战争所取得的胜利。
驱逐吐蕃,收复河西
安史之乱使唐朝 国势渐趋衰落,边防力量虚弱,于是吐蕃乘隙攻略河西诸州。从乾元元年(758年)至 大历十一年(776),廓州、 凉州、 兰州、 瓜州等地相继陷落。沙州军民同吐蕃军进行了 艰苦卓绝的斗争。
大中(847年―859年)初年,唐皇朝乘机收复了陷于吐蕃的三州(原 州、乐州、 秦州)和七关(石门、驿藏、木峡、特胜、六盘、石峡和 萧关)。极大地鼓舞了河西各族人民反抗吐蕃统治的斗争。
不久,吐蕃尚恐热率五千骑兵来到瓜州,大肆劫掠河西鄯、廓等八州,不仅激起了河西人民的极大愤慨,而且使他的部下怨望不平,“皆欲图之”。
原陷于吐蕃的沙州首领张议潮,暗中结交豪俊,密谋归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发动起义,“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张议潮等率众驱逐了吐蕃守将,光复了 沙州,即派遣使者,赴京师告捷。当时,凉州等地仍控制在吐蕃手中, 东道受阻,张议潮的使者,不得不迂道东北的天德城,至大中四年正月,才因天德军“防御使李丕以闻”。接着,张议潮又“缮 甲兵,耕且战”,又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 鄯州、 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大中五年(849年)八月,复派其兄张议潭和州人 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而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
唐宣宗特下 诏令,大力褒奖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因命使者赍诏收慰,擢议潮为沙州防御使,拜明达为河西 节度衙推兼 监察御史,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 国子祭酒、 御史中丞,吴安正等亦授官 武卫有差。十一月,唐朝令于沙州置归义军,统领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以张议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检校 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 食邑二千户,实 封三百户。
唐宣宗兴奋地说:“宪宗常有志收复河、迫地区,然忙于中原用兵,事遂未成。朕竟其遗志,足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
平定安南,都护南疆
大中年间,安南(今越南河内)屡有军乱,遭南诏侵扰。 唐宣宗以康王傅 王式授安南都护、经略使。王式到任后,选练士卒,修筑城池,加强防守。都校罗行恭久专府政,多不法,式借故杖责,黜于边远之地。不久,南诏大举入犯,式沉着遣翻译喻责,遂退其兵。七月,安南恶民作乱,欲逐王式,式披甲率兵登城,责乱者;次日,发兵皆擒斩。洞蛮杜氏家族自齐、梁以来骄蹇难制,式设计离间其众,其酋长杜守诚败死。安南饥乱数年,军中无犒赏,六年无上供,式自此赏士、上供,一方皆定。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真腊(今柬埔寨、泰国等地)皆通使修好。王式在大中十二年出任安南都护,官终左金吾大将军。
对外交往大中元年(847)六月,宣宗以鸿胪卿李业为册黠戛斯可汗使,持节赴黠戛斯册封其王子为英武诚明可汗。“逮咸通间,三来朝。后之朝聘册命,史臣失传。” 大中二年(848)三月,日本国王子入唐朝贡,献方物,宣宗设百戏及盛宴接待,赠宝器音乐。 大中七年(853),日僧圆珍等乘唐商良晖船入唐求法,历温台至福州。 大中十年(856)十月,安西回纥庞勒可汗遣使入贡。十一月十二日,以卫尉少卿王端章为册回纥可汗使,拟册封庞勒为怀建可汗。 大中十二年(858)二月,渤海王大彝震卒。廿日,立其弟虔晃权知国务。宣宗诏以虔晃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册为渤海国王。
人物品行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 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 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 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 李忱登基之后表现出来!
宣宗在私事方面也是极端的自律,甚至可以被称之为偏执。曾经有地方献给宣宗一支女子组成的歌舞乐队,其中有位绝色佳丽被宣宗收入后宫加意宠幸,一段时间之后宣宗认为这样下去有可能会重现玄宗朝之故事。于是把这名女子召到跟前,对她说:“我留你不得。”左右奏道:“可以将她放出宫。” 唐宣宗却说:“放她回去,我就会想念她,不如赐她毒酒一杯。”一名天香国色的女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如此之行为简直可以称之为恐怖。(事见《 唐语林》卷七补遗)。
宣宗身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诸如多才多艺,生活节俭,喜爱读书等等。
史书点评
《新唐书》: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
《旧唐书》:臣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献文皇帝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人间疾苦。自宝历巳来,中人擅权,事多假借,京师豪右,大扰穷民。洎大中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气。由是刑政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 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上宫中衣浣濯之衣,常膳不过数器,非母后侑膳,辄不举乐,岁或小饥,忧形于色。虽左右近习,未尝见怠惰之容。与群臣言,俨然煦接,如待宾僚,或有所 陈闻,虚襟听纳。旧时人主所行,黄门先以龙脑、郁金藉地,上悉命去之。宫人有疾,医视之,既瘳,即袖金赐之,诫曰:“勿令敕使知,谓予私于侍者。”其恭俭好善如此。 季年风毒,召罗浮山人轩辕集,访以治国治身之要,其伎术诡异之道,未尝措言。集亦有道之士也。十三年春,坚求还山。上曰:“先生少留一年,候于罗浮山别创一道馆。”集无留意,上曰:“先生舍我亟去,国有灾乎?朕有天下,竟得几年?”集取笔写“四十”字,而十字挑上,乃十四年也。兴替有数,其若是乎!而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文、景不足过也。惜乎简藉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吮墨挥翰,有所慊然。
赞曰:李之英主,实惟献文。z尽去,淑慝斯分。河、陇归地,朔漠消氛。到今遗老,歌咏明君。
《唐鉴》: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 安靖几十五年。
《旧唐书-宣宗本纪》:当时以 大中之政有贞观之风焉。
《资治通鉴》:故 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由於宣宗在位时之 年号为 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之,并且将大中之治比作汉朝的 文景之治,将 唐宣宗比作 唐太宗和汉文帝一样的明君。
个人作品
《吊白居易》
《百丈山》
轶事典故
严教子女唐宣宗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几乎到了不尽人情的程度。
他的大女儿 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 郑颢,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宣宗开始,改为铜饰。公主出嫁时,宣宗亲自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以皇家贵胄轻视夫族。有一回,驸马的 弟弟郑觊得了重病,宣宗打发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宣宗询问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 慈恩寺观戏。宣宗大怒,说:“朕有时怪 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 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让人吃惊的是,宣宗的二女儿 永福公主,已经选定于综为 驸马,不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兴。偏偏在一次和宣宗同席吃饭时,因为一点儿小事怄气,把筷子折断。宣宗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 士大夫家做媳妇?”当即传旨,令四女 广德公主下嫁于综。就这样,永福公主眼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夺去,送给了妹妹。
是否为僧唐宣宗为僧之事的来源,主要是 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 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光王(即后来唐宣宗)。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光王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光王,而将其送出 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头子才将光王请出来当皇帝。
不过不少史家,如北宋的 司马光,认为唐宣宗曾被唐武宗迫害及出家为僧是没有根据,因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当时唐宣宗只是众多的庶出皇叔其中之一,对唐武宗的帝位根本没有威胁,更有史家认为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为的是丑化曾推行 会昌灭佛的唐武宗,同时圣化在登基后支持佛教的唐宣宗。
经过佛教徒的渲染,五代时《 中朝故事》、《 北梦琐言》及宋 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光王潜逃到 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 赞宁《宋高僧传》也说,宣宗为僧,曾游方到 杭州, 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 他。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宣宗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此外,在禅宗的名僧 希运《黄檗宛陵录》中也有记载,说 唐宣宗为沙弥时,曾见黄檗大师大佛殿上礼佛,便问,“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于是两人一问一答,就说起公案来。禅宗以说“公案”代替说经,这次两人的谈话,还成了以“黄襞礼佛”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希运在 江西主安 黄檗山路过,传说还曾和正在该山做沙弥的 唐宣宗一同观瀑布,吟诗作赋。
关于宣宗为僧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越广,也传得越来越神奇。到明代时,有一名僧圆悟禅师在其撰的《碧岩集》中,是这样记载的:宣宗少时,爬到哥哥穆宗的龙床上,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穆宗非常赞赏。武宗即位后,记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宣宗,宣宗不得不逃走,就在 香严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后随智闲和尚来到江西 庐山,两人同观瀑布,智闲提出要作诗,其动机是觉得此人气度不凡,想趁机考考他,以判断其底细究竟怎样,便先吟出两句诗:“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宣宗接着吟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和尚见此人学识渊博,气度不凡,便以礼相待。后来在一次盐官会上,希运是首座法师,在其礼拜时,两人就谈起“公案”来,在这里,与《黄檗宛陵录》中所记载不同的是,将智闲和尚代替了 黄檗禅师,地点也由黄檗山变成了江西庐山。另外,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也有关于 唐宣宗为僧的记载,该书中则将地点又搬至 福清黄檗山,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所吟的两句诗也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唐宣宗所吟的两句诗倒没有改。《禅诗志》中还说, 唐宣宗来到福清黄檗山后,又南行至 惠安观看 洛阳江,再南行至 同安,还出现了所谓神象夜间出来迎接宣宗到来之事。
家族成员
皇后元昭皇后晁氏,晁皇后生 唐懿宗、 万寿公主, 广德公主,晁美人逝世后被追封 昭容、 皇太后,后被追谥为元昭皇后。
儿子唐懿宗 李y,母晁皇后。
靖怀太子 李, 会昌六年始封雍王。大中六年薨,有诏追册。
雅王 李泾,大中元年始王。亡薨年。
夔王 李滋,会昌四年生, 会昌六年封,咸通四年四月薨,年二十。母吴昭仪
庆王 李沂,大中十四年薨。母史氏惟,疑为史才人。
濮王 李泽,大中二年始王。亡薨年。
鄂王 李润,大中五年始王。 乾符三年薨。
怀王 李洽,大中八年与昭、康二王同封。亡薨年。
昭王 李I,宣宗第九子,母元妃赵氏生生於唐开成五年庚申正月丙子大中八年甲戌封昭王大中十一年八月廿日授成德军节度使, 乾符三年丙申五月戊寅薨。生三子,嫡t次佑为饶刺史季佯。佯字伯柔,寓昌水后改为京。裔下后世称“三田李氏”--界田,新田,严田。
康王 李汶,宣宗第十子,母仇才人,大中五年生,生母仇才人因产病而死。咸通七年七月廿七薨,年一十六,乾符四年葬。
广王 李眩诘谑蛔樱赋率希笾邪四晟笾惺荒晔纪酰胛劳跬狻O掏ㄎ迥炅乱蝗辙埃晔唬哪暝帷
卫王 李灌,大中十四年薨。
女儿万寿公主,母晁皇后。公主下嫁 郑颢。公主为 唐宣宗所宠爱,前此下诏:“先王制礼,贵贱共之。 万寿公主奉舅姑,宜从 士人法。”旧制:车舆以镣金扣饰。帝曰:“我以俭率天下,宜自近始,易以铜。”公主次每进见,帝必谆勉笃诲,曰:“无鄙夫家,无干时事。”又说:“ 太平公主、 安乐公主之祸,不可不戒!”故诸主祗畏,争为可喜事。 唐宣宗遂下诏:“夫妇,教化之端。其公主、 县主有子而寡,不得改嫁。”
永福公主,曾许嫁 于琮。
齐国恭怀公主,始封 西华公主。下嫁严祁。祁为 刑部侍郎。主薨大中时,追赠及谥。
广德公主,母晃皇后,下嫁于琮。初,琮 尚永福公主,公主与帝食,怒折匕箸,帝曰:“此可为士人妻乎?”更许琮尚主。许琮为 黄巢所害, 广德公主哭着说道:“今日谊不独存,贼宜杀我!”巢不许,乃缢室中。主治家有礼法,尝从琮贬韶州,侍者才数人,却州县馈遗。凡内外冠、婚、丧、祭,主皆身答劳,疏戚咸得其心,为世闻妇。
义和公主。
饶安公主。
盛唐公主。
平原公主,薨 咸通时,已而追封。
唐阳公主。
许昌庄肃公主,下嫁柳陟。薨 中和时。
丰阳公主。
帝王陵寝
唐宣宗 贞陵,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 咸阳城北50公里处 泾阳县白王乡崔黄村。唐宣宗 李忱墓。陵园地跨泾阳、 淳化两县。 李忱(810年~859年)为宪宗第十三子,在位期间(846年~859年),励精图治,大中( 宣宗年号)之政有贞观之风。
贞陵位于陕西省径阳县西北30公里白王乡黄村北的 仲山之上,海拔1003米。其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贞陵依山为陵,陵园面积近乎 唐太宗昭陵。陵园东、西二 神门外两对阙址分别位于 仲山东西两座山的峰颠之上,形势壮观。
陵园东南和西南二角阙址相距1600米,南神门东西居中;东南和东北二角阙址相距2800米,东神门南北居中;东北角阙址西距北神门1600米,西北角阙址东距北神门1200米;西北与西南二角阙址相距2500米。南北二神门相距3300米,东西二神门相距1950米。
陵园东南角阙址位于泾阳县 石滩村西北,角阙址高2米,平面呈 曲尺状,长、宽各12米;西南角阙址位于泾阳县崔皇村西北,西北角阙址位于 淳化县富德大队庙坡北,三个角阙址大小相近,高3米、底径14米。 鹊台现存二阙址位于泾阳县庙背后村北,北距陵园1982米,二阙址东西 间距100米。二阙址大小相近,高4米、底长16米、宽10米。
乳台二阙址在陵园南482米,位于 王东村和 王西村北,二阙址东西间距148米。二阙址大小相近,高4.5米、底长20米、宽14米。 鹊台西北200米,即庙背后村北130米,陵园南2000米,有一建筑遗址,范围东西250米、南北200米,此为下宫遗址。遗址南部立有“大宋新修唐宜 宗庙碑”。寝宫位于朱雀门内北仲山正峰( 俗称走马 岭), 墓道南北长约37米。门狮的形制同 崇陵。石狮身高1.72、身宽1米。 神道石刻组合与 泰陵相同,东西列间距68米。 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24米。华表高6.95米(石座埋人土中,未计算在内)。形制同 建陵。柱身八棱面线刻 蔓草花纹。东列华表的东南、南、西南和西面的四个棱面花纹保存较好;西列华表柱身断裂,柱身风蚀较甚。
翼马位于华表北22米。翼马身长2.83、身高2.80米。东列翼马头如 河马状,头顶无角,尾垂,造型粗俗;西列翼马头顶有独角,独角长0.34米、宽0.17米、残高0.17米,缚尾,臀部后倾,雕刻拙朴。西列翼马马背之上前后分布24个圆窝,窝径3-8厘米,窝深0.5-1厘米。二翼马的左右翼翅均于颈上部相连通。 鸵鸟身高1.11米、身长1.40米。腿短似鸭形,整个屏面饰满浮雕山石。
石马身长2.05米、身高1.75米。马背置 鞍鞯,无 马镫,披障泥,马身鞅秋及饰物简化,马尾下垂,脖下系铃。较其它 唐陵石刻中之石仗马不同,贞陵仗马马背之上凿有圆窝。西列南数第一石马,马背上有圆窝13个,窝径4-6、窝深0.5厘米;东列南数第一仗马,马背上有圆窝16个,窝径4-7、窝深0.5-1厘米。
石人的形制同 庄陵。东列石人身高247厘米,西列石人身高2.88米。东列应为 文官,西列应为 武官。但现存西列南数第二石人,其服饰、造形均同东列石人,当为文官。东列现存6个石人,均为文官,未发现形同西列石人的武官。 北神门外石马现存2对,东西列间距25米,南起第一对在阙址北25米,第二对在第一对北22米。形制与神道上石马相同。
贞陵的石刻形体已见差异,雕工已粗疏;左文右武的石人像一如中唐 陵墓,只是面容已较瘦削,神情也已索然。这些石刻既无 中唐时期精细圆和的资质,也没有盛唐时期粗壮魁武的气势,更没有初唐时期古朴新奇的风格。显示了 国势衰竭,是亡国前夕窘迫荒凉的写照。可以说贞陵是 晚唐陵墓石刻的代表。封域周长60公里,面积与太宗昭陵相近,是 唐十八陵中最大者之一,也是晚唐 帝陵的代表。
影视形象
2009年 TVB《 宫心计》 陈豪饰 李怡(李忱)
2013年《 不肯去观音》 聂远饰 李怡(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