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光文

时间:2024-01-19 03:11:46编辑:资料君

匡光文的个人简介

匡光文(1769~1825)字乾斋。清新阳花桥人。时漕粮积弊甚深,地方官吏因袭国奸,视为生财之道,遇有奇零,必收整数曰“收尾”;每米一石,常浮收至一、二斗,小户尤甚。

简介

匡光文(1769~1825)字乾斋。清新阳花桥人。

时漕粮积弊甚深,地方官吏因袭国奸,视为生财之道,遇有奇零,必收整数曰“收尾”;每米一石,常浮收至一、二斗,小户尤甚。加派外费银两,曰“漕规”。“漕规”照例强制高价折银,用以分润上司,叫“漕馆”。其他官史私分称“漕口”。州县所得谓“漕余”。名目繁多,每年从醴陵勒索银两数以万计。民受其苦,无处申诉。

生平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王述徽任醴陵县令,巧立新规:每米一石,派外费银三两六钱,每两银实值钱一千二、三百文,王确定折钱四千四百文。凡纳米必先缴外费,稍有不顺,便指为抗漕,立予刑杖,虽生监不免。当时谷贱,每石仅值六百文,纳米一石,包括浮收,需谷已近3石,而折纳外费银,需谷近24石。县人不堪贪官横征暴敛,上诉府道司院,皆不准。县人匡光文、程亮书控告于京师。奉旨押解回湘审拟,并切责县令王述徽。因湖南官吏袒护,反坐程亮书诬告罪,罚边远充军。

道光元年(1821)七月,王被撤职,金德荣署县令,浮收勒索如故。金欲挟匡光文为助,匡不从,并全部缴纳所派征漕米。

十一月,金德荣于渌口征漕米,百姓求减不得,与官役争吵互哄。金疑系匡光文指使闹漕。恰捕获身怀程亮书京控诏旨抄稿之钟贤甫,招后加写“人证一并解京讯办”一句。涉及匡光文。遂以“匡为首聚众闹漕,伪造诏书”罪呈报封疆大吏。

道光二年正月,金令率清兵包围匡光文家,子侄族人拒捕,伤毙营丁一人。匡外逃,子德辉、声逵、孙兰陔等被捕,押经蜡树下,德辉、声逵为匡光藻、简开泰等所夺,并痛打金德荣。

兰陔解省后,以年幼获释,金被革职,以张孔言署县事。张令纵火烧匡光文、简开泰、匡绍祖等家房屋。县绅何光煊、丁周、李馥元等35人上诉,以案因漕粮而起,请宽恕既往;减外费,勿过兴大狱。致列名控告金令者,剔除20余人,惟匡光文、肖祖鳌、程凤济不得免。肖、程逃脱。匡光文间道至京师,叩阍递状,都御史亲自过问。

后诏湘抚督同藩臬两司会[审,结案上奏。藩司钱臻曾从漕馆摊分得利,搁置漕事不议,为金令开脱,派员严刑逼供,锻炼成狱,依诈传诏旨罪,拟将匡光文处斩收监候决。年13岁孙兰孩上告于都察院,为祖父讼冤,并控告于刑部。刑部尚书王鼎呈奏,谓巡抚左辅奏折不实,请复审。案儿未定。匡光文中表甘启秀控告于步军统领衙门。得诏新任湖广总督李鸿宾审疑。

李鸿宾莅任,甘启秀已瘐死武昌。至此,匡案已先后瘐死刑毙者27人。他督促亲审,历时13天。李督促命匡光文多供人数,以求罪责分担,方可减刑。匡答“为民请命,触犯贪吏,罪及而分责于人,不仁,吾不为也。如漕弊得除,死而无恨。”并书“天理良心”押。

李督赐食而退,奏以钟贤甫所怀诏旨抄稿,后加之词并非匡光文伪造,实为匿名揭帖。且匡光文已完清漕粮,有券为凭,足以证实无揽漕敛费事。原拟斩监候,属错判。惟聚众拒捕,伤毙营丁,依律拟处绞,押监候处。已革县令金德荣,意存浮勒,虽因匡控告夺职,但已露贪黩之迹。搜出匿名揭帖,未能照例烧毁。又会营*匡,致聚众拒捕,酿成巨案,实属乖谬无能,应请旨发往新疆赎罪。其余承审不实及带兵拆毁各员、县令张孔言,分别革职降级,藩司钱致开缺,交部重处。巡抚左辅黄中杰交部议处,匡光藻、简开泰充军,匡绍祖革监,余人分别徒杖。时匡光藻已瘐死狱中,简开泰遇赦得减。

案定,移善化监狱,道兴五年十月初三日,匡光文被绞死,时年56岁。舆榇归里时,沿途长沙、善化、湘潭、醴陵民众。祭奠号哭塞道,160里这程,几近一月始得返葬。同年湖广总督李鸿宾结奏结前案,另折奏称:“湖南州县征收漕粮,多沟通胥吏浮折,致生抗拒。而官吏办理不善。动受挟制,以致连年控案频繁,甚至酿成大狱,官吏亦受其累。臣察知是情,已通饬所属,征收漕粮正耗米石,颗粒不许浮收。并令各花户亲身完纳,严禁衿棍包交,以除积弊“

道光六年。行县陈心炳,以匡光文伉直为公,亡身及家,实可悯念,禀提七、八、九年漕米奇零尾2000余两,抚恤遗属。

上一篇:揭斯

下一篇:李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