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次枫

时间:2024-01-17 14:15:54编辑:资料君

刘次枫的个人简介

刘次枫(1875~1961)原名宗向。陕西略阳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于陕西高等学堂。宣统元年(1909)回汉中,被聘为汉南中学堂教员兼学监。

基本内容

刘次枫(1875~1961)原名宗向。陕西略阳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于陕西高等学堂。宣统元年(1909)回汉中,被聘为汉南中学堂教员兼学监。

1911年奉派往汉口、杭州考察蚕桑实业,并到上海为汉南中学堂购置教学图片和仪器。在上海,经于右任、邵力子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后,他加入豫晋秦陇协会,投身于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

民国建立后,刘于1912年返回汉中,任汉中中学校长。因办学成绩突出,北京政府于1917年授予他八等嘉禾奖章。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刘组织汉中中等学校联合罢课。在他的宣传鼓动下,数千名学生和教工、市民在北校场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反帝斗争。

同年夏,刘当选为陕西省议会议员、副议长、代议长,曾主持议会通过驱逐四川军阀刘存厚出陕等决议。

1921年起,兼任汉中赈务分会副会长,陕西华阳汉中义赈会委员、陕西各县赈灾代表联合会总代表,陕南赈务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冯玉祥1921年8月就任陕西督军后,曾聘刘为督军公署顾问;1922年2月,还被聘为省长公署顾问、汉中道尹公署高等顾问。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办赈务,曾赴陕南各县查看灾情,督发赈灾款。同年9月出任陕西省第四区(汉中)禁烟督察,在陕南禁查鸦片。

1923年后历任永寿、临潼、咸阳等县知事。任咸阳县知事时,因无力阻止驻军强派粮款、扣压县议会议长和农民代表,乃挂冠而去。

1926年刘镇华围困西安期间,刘全家困于城中,以至两个儿子活活饿死。

1927年秋,受省教育厅委派回汉中,在万寿宫遗址创办省立第五中学,任校长;在古汉台创办汉中图书馆,任馆长。

1931年5月赴南京出席国民会议,要求国民政府提高西北教育水准。会后经于右任推荐,任国民政府审计部专员,后改任普通考试审计人员襄试委员、文书科科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辞职回陕,被陕西省政府聘为参议。

1938年春任省立汉中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曾利用职务保护过一批抗日青年和中共党员。

1940年日机轰炸汉中,教育经费奇缺,女师被迫停办,刘回略阳创办县立初级中学,自任校长,继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效力。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担任陕南师范学校和陕南工业专科学校促成会副主任。

1948年5月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1949年2月,刘与安康张丹屏联名邀请陕南24县参议会代表到汉中,向国民政府提出暂缓征兵、征粮、征款的要求。国民党反动当局既不能接受这些有碍于他们作垂死挣扎的要求,又不便加害刘这个代表陕南24县民意的立法委员,便想出一个办法:尽快把刘挤出汉中。于是,国民政府立法院连发三电,要刘去重庆“开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也亲自召见,要刘火速入川。

几天后,刘和他的两个儿子被胡宗南的副官强迫送往成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陕南全境。刘从成都返回汉中,担任汉中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汉中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常委、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委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民革陕西省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

1961年1月3日病逝。

上一篇:康保成

下一篇:李春(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