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雨的个人简介
李时雨,1908年生于黑龙江巴彦。1931年在国立北京法政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李时雨先后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及统战部门工作过。1982年离休前,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顾问、党组成员兼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99年12月28日病逝于北京。
人物简介
曾任汪伪政府上海保安司令部军法处长等职的李时雨:1908年生于黑龙江巴彦。1931年在国立北京法政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打入东北军,后又潜入西安“剿总”第四处,任中尉办事员。1936年后潜入天津,在中 共北方局社会部领导下,以天津高等法院检察官的身份从事地下工作。1939年又按照地下党组织的安排,冒充国民党北方代表去上海参加了汪伪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 共搜集了许多汪精卫卖国求荣的第一手情报。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被任命为立法委员。在取得陈公博的“信任”和“重用”后,为中 共获取了许多敌伪方面的重要战略情报。在陈公博兼任伪上海市长的1941年至1944年期间,李时雨兼任过伪上海保安司令部秘书处长和军法处长、伪清乡委员会上海分会办公厅第四处处长、伪上海警察局司法处长等职。日本投降后,李时雨又打入军统内部,任军统上海区第二站第二组组长(少将军衔),就在特务头子戴笠的眼皮底下搜集情报。1946年9月,李时雨被军统以“汉奸”的罪名逮捕,后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零6个月。1949年2月被取保释放后,在上海以汇中企业公司副总经理的名义从事地下工作。同年4月,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李时雨由上海到达香港后,带着一部用线装书伪装的情报,取道天津来到北平,将情报交给了童小鹏,同时也穿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公开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被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李时雨先后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及统战部门工作过。1982年离休前,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顾问、党组成员兼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99年12月28日病逝于北京。
求学阶段
李时雨八岁时开始上私塾读书,先后于四合泉和兴隆镇读私塾近五年,后又到兴隆镇南校念书。在校期间,李时雨最爱读《水浒传》一书,经常和同学谈论“及时雨宋公明”非常尊崇与赏识好汉宋江,所以学友孔繁文便给起号“时雨”,此即李时雨现名的由来。李时雨后考入绥化省立二中,半年后因继祖父去世,家中不愿供给学费而辍学。辍学后仍没有打消升学念头,一边回四合泉在同学孔繁文的私塾温习功课,一边与家庭交涉升学的问题。1924年在兴隆镇新发屯绅士张二爷出面说情下,家庭同意他继续升学,遂同张二爷之子张学孟到齐齐哈尔省立一中上学。1925年上海“五州惨案”发生后,李时雨参加学校学生上街游行,声援上海工人的活动,遭到当局反对,解散省城的学校,迫使学生回家。虽然在省城只学习一年多的时间,可是却增长很多知识和见闻。特别是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受到及其深刻的爱国教育,心里的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种子开始萌芽,1926年李时雨和兴隆镇大房身屯张敬载一同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这是一所进步的学校,在这里结识望奎的同学林枫(中共地下党员),读到高尔基的《母亲》和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进步书籍,受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教育。是年冬,因家庭反对李时雨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不得不回到塞北家乡,经过几番周折,说服家长答应供给学费,可到北京去求学。
1927年春节过后,李时雨随同兴隆镇李珍店村同学李延山来到北京。李延山当时在北京俄文法政大学上学,后来合并到北平大学法学院读俄文系。在李延山的照应指引下,李时雨考入北京弘达学院中学部四年级。毕业后,考入国立北京法政大学。1930年暑假期间,李时雨同邵桂丹、刘极天等十几名同学回乡与张甲州等人共同组织巴彦在外念书的大学生,开展驱逐贪官污吏巴彦县县长瞿兴凡的“驱瞿”斗争。1931年李时雨在北京法政大学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1931年“9?18”事变后,北京学生南下示威,请示南京政府出兵抗日,李时雨担任北大法学院学生示威游行总指挥。但国民党当局丧权辱国对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的强烈要求无动于衷。李时雨等一批爱国热血青年在报国有志,请缨无路的情况下,义愤填膺,无不矢志投笔从戎,杀敌报国。中共河北省委,北平市委,号召东北青年打回老家去,组织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时期
1932年4月间,李时雨受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遣,从华北潜入哈尔滨组织抗日武装。到哈尔滨后,住在福顺栈旅馆,与地下满洲省委接头联系后,遵照满洲省委的指示,分别到呼兰、绥化、庆城等地联系有关人员之后,回到家乡兴隆镇,找到童年结识的绿林好汉“青山好”(名为王英魁)和姐夫龙庆海、舅舅孙贵以及雌凤沟的三叔刘强。经宣传抗日道理后,这些人都表示愿意参加抗日义勇军。李时雨经过几天的奔波,已经联系到三千多人,决定以兴隆镇锦和厚中药铺为地下联络点。又到巴彦中学找到校长孔庆尧和自卫团团总王家善,三人抗日救国思想强烈,志同道合,一致同意共同组织抗日武装起义。这时,张甲州也来到巴彦县城,决定联合起来,共商抗日大计。一切事宜商讨就绪后,李时雨回到兴隆镇一带,通知所联系发动的人员届时携带武器到洼兴桥参加抗日武装起义,临行前,张甲州委托李时雨顺便到白奎堡于家粉房找于九公(后改名于天放),告知有关情况。此时,正值满洲省委戴某来兴隆镇了解有关工作情况,并要到所发动的队伍去看一看,李时雨就和戴某一同到白奎堡去找于九公,在白奎堡车站遇到于九公到呼兰去,说明天回来让他俩在于家等候。可过了两天,于九公仍未回来,李时雨二人只好返回兴隆镇。然后安排发动起来队伍由王英魁、龙庆海、刘强、张功显等人带领,分头出发到洼兴桥。
因为在白奎堡耽误两天,所以,李时雨等人到洼兴桥后,已是起义的第二天。当时,只见到孔庆尧和王家善,而没有见到张甲州,原来发生意外,张甲州将队伍拉到东山里一带去了。王家善,孔庆尧、李时雨等人决定另打旗号,组织成立黑龙江省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推荐王家善任总司令(又称总指挥;李时雨任副司令,副总指挥)兼秘书长;孔庆尧任参谋长;邵桂辛任军法处长;王长令任副官处长;王英魁任第三支队长;邵桂丹任第四支队长;刘强任联络参谋;张功显任第三支队第二中队长;龙庆海任副官联络处联络官。
这支队伍后来因王家善被策动去齐齐哈尔当了伪军,李时雨、邵桂辛、刘强等人去兰西联系合作战事宜未果。李时雨又返哈尔滨找满洲省委,因原定联络地点出事,未能接上联系,只好回北平法学院复学。队伍从此解散。李时雨经中共地下党组织批准后,回北平法学院学习。
1933年春,日军威胁平津,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中共地下党决定,通过安葬被军阀张作霖于1927年4月28日处以绞刑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形式,掀起一次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爱国志士的群众运动。中共地下党组织通知李时雨参加李大钊的出殡活动,并担当护灵的任务。并经人引荐与李大钊夫人赵韧兰见面。在送葬过程中,人民群众不畏当局反动军阀的强暴,坚持把灵柩送到万安公墓。
地下工作
1934年,李时雨在北大法学院毕业后,被中共党组织派往打入东北军。经中央法学院党支部书记张敬载介绍到张学孟那里工作。张学孟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东北军当过连长、营长,当时已调到东北军张学良公馆警卫室任主任。经张学良举荐李时雨潜入西安“剿总”第四处,任中尉办事员。开始了地下工作的生活,1936年2月,李时雨到古城西安,接受地下党给的两项重要任务:一是了解东北军的基本情况;二是做张学良公馆内警卫人员及“剿总”各厅处人员的工作,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李时雨利用张学良担任张学良公馆警务室主任的便利条件,做了大量宣传工作。是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时,身临其境。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李时雨遵照地下党组织的指示留在天津,仍从事党的地下情报工作。以后又打入南京汪伪政权的上海伪保安司令部和伪警察局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5年“8.15”日本投降后,李时雨又打入军阀蒋特魔窟与敌人周旋,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于1946年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关押,直到1949年2月经中共党组织营救取保释放。出狱后,经中共党组织安排继续开展工作。
人物评价
李时雨在烽火弥漫的漫长岁月,无论是去张学良西北剿总司令部的要害部门内,还是在汪精卫伪政权的心脏里,以及在上海军统机构的旋涡中,都以无比赤诚的党性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不畏艰险,出生入死,机智勇敢地利用复杂的环境,周旋于恶魔群丑之中,深入敌营十八年,出色的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成为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之一,充分显示了在复杂背景下,一个党员为谋求民族解放而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他曾为那段鲜为人知,动人心魄的战斗历程题诗到“敌营搏斗十八年,刀光剑影无形战,革命胜利归来日,换上军装笑颜开。”
解放后,李时雨在中共中央社会部情报总署,军委联络部工作。1978年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顾问,党组成员兼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82年离休,曾写《敌营十五年》、《敌营八年》和《烽火历程》等革命回忆录。当他把回忆录奉献给家乡父老时,写小诗一首,以抒远怀,籍叙离衷:
北燕南飞朝不归,漫长征途白发垂,
江山万里披锦绣,一篇史书报春回。
1987年,年过八旬的李时雨将平生积蓄的一万元人民币奉献给家乡,做为奖学金,奖励巴彦县考上大学的学生中总分数前三名者,被县委命名为“李时雨奖学金”。1988年8月18日巴彦县李时雨奖学金会召开首届颁发李时雨奖学金大会。兴隆镇新发屯学子迟国臣获首届奖学金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