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伟

时间:2024-01-16 20:05:56编辑:资料君

寇建伟的个人简介

寇建伟,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1970年6月出生。1982年开始随连云港太极名师宁开阳练习太极拳(械),后随查拳名师黄立玉学习查拳,86年入伍后习得螳螂拳,从此钻研武术,1999年拜太极名师冯逸民老先生继续学习陈氏太极拳,冯老更将自己跟随先师陈照奎习拳的笔记和自己一生心得悉数传其。

个人简介

寇建伟,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1970年6月出生。1982年开始随连云港太极名师宁开阳练习太极拳(械),后随查拳名师黄立玉学习查拳,86年入伍后习得螳螂拳,从此钻研武术,1999年拜太极名师冯逸民老先生继续学习陈氏太极拳,冯老更将自己跟随先师陈照奎习拳的笔记和自己一生心得悉数传其。此后长期从事太极拳的传播事业。近年受聘淮海工学院,走入大学传播武术。对太极拳在连云港的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并在连云港各高校内掀起了一股学习太极拳的热潮。09年拜陈小星大师(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嫡系传人)为师,成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入室弟子。多次在国际、国内、省市太极拳大赛上获奖,并多次担任国内、省市太极拳大赛裁判。目前任连云港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温县国际太极年会名师,中国武术六段,国家武术二级裁判,江苏省省级太极拳教练,淮海工学院特聘武术教练。并获中国温县太极文化基地A级授拳资格。个人入选《中华太极人物志》、《中国专家人名词典》、《二十一世纪南北外家武术人才库》。09年太极网和温县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专题片《东南西北太极人》,入选当代名家系列,参加“东南西北太极人”大型系列片拍摄。

自退伍后,寇建伟长期从事太极拳的传播事业并担任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有力的推动了连云港市太极拳研究会的发展壮大。后者在其努力之下先后于2004年成功举办了连云港首届全国太极拳(械)观摩交流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60个代表队,近700人参加,在苏北地区一度引起轰动;2008年成功承办江苏省太极拳(剑)锦标赛;2009连云港国际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吸引了来自来自全国20支代表队以及美国、英国等6个国家的太极选手参加;2009年中国?连云港第二届全国太极拳(械)暨武术与健身学术论坛交流大会,更是吸引了全国15个省63支代表队的参加,扩大了连云港市太极拳运动在国内外的影响,促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更利用太极拳向国内外介绍了连云港市的良好形象。

近年受聘淮海工学院,走入大学传播武术,并在市各高校内掀起了一股学习太极拳的热潮,对太极拳在连云港高校内地推广有十分重要的贡献。现在连云港各高校已成立了自己的武术协会或太极拳协会,唤起了大批大学生对武术的热爱。

在传播太极拳之余,还经常进行武术理论方面的研究。2009年其武术论文《浅谈如何练好陈氏太极拳》获中国?连云港第二届全国太极拳(械)暨武术与健身学术论坛交流大会论文一等奖   09年拜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嫡系传人陈小星大师为师,成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入室弟子和第十二代传人。目前任连云港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温县国际太极年会名师,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江苏省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国家武术二级裁判,江苏省省级太极拳教练,淮海工学院特聘武术教练。并获中国温县太极文化基地A级授拳资格。个人入选《中华太极人物志》、《中国专家人名词典》、《二十一世纪南北外家武术人才库》。09年太极网和温县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专题片《东南西北太极人》,入选当代名家系列,参与“东南西北太极人”大型系列片拍摄。

个人荣誉

(附)近十年获奖情况:

1997年连云港市首届武术锦标赛获男子传统太极剑第三名、太极拳第五名。

1998年上海市陈式太极拳比赛获陈式太极拳二等奖。

1999年亚欧大陆桥沿线主要城市太极拳、剑观摩交流大会获传统陈式太极拳一等奖、陈式太极剑一等奖。

2000年焦作市第六届国际太极拳锦标赛获陈式太极拳一等奖、陈式太极剑一等奖。

2002年温县国际太极年会名师

2009年其武术论文《浅谈如何练好陈氏太极拳》获中国?连云港第二届全国太极拳(械)暨武术与健身学术论坛交流大会论文一等奖

学术文集

浅谈如何练好陈式太极拳

连云港 寇建伟

中华武术,远源流长,门派林立,品种繁多,色彩纷呈,太极拳乃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以其独特的技击方法和健身效果,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逐渐在世界各国得以普及推广。陈式太极拳是武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等特色深受武术界青睐和各种年龄层次群众的喜爱,但有很多爱好者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不得其法,练糊涂拳。虽说吃了不少苦,下了不少功夫,但进步甚慢,收获甚微。现将本人平时练拳时一点体会谈谈,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学拳须明理

陈式太极拳是以《易经》中的阴阳学说,道家的养身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导引吐纳之术,以及《拳经》作为拳理以及内功外功依据,使陈式太极拳形成为一个科学合理、内外兼修、技击性和健身性相统一的优秀拳种。所谓太极即太虚,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动生阳,静生阴,此太极生阴阳之理。故太极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贯串着“阴阳”和“虚实”。具体表现为每个拳势都具有“开与合”、“卷与放”、“圆与方“、“虚与实”、“轻与沉”、“快与慢”、“刚与柔”,并在动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笔者恩师冯逸民先生教拳时曾说过,练好太极拳关键在于要分清虚实、方向。虚实不分就不存在“刚与柔”、“快与慢”等等,也就丢掉了太极拳的基本原则,丢掉了原则,也就谈不上练好太极拳了,所以要求我们平时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分清虚实。

练拳须遵循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用意不用拙力,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同时,要求在练习太极拳时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圆裆、开胯屈膝、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气沉丹田等。太极拳对头部要求十分严格。拳论中说“头顶悬,虚领顶劲”“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练拳时如果头部东摇西晃,不仅影响动作的协调性,而且影响精神气的集中,故练拳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两目平视、兼顾左右、下颏微收、舌尖轻抵上腭,精神集中,一招一式受大脑意识指挥,此即顾留馨、沈家祯所著《陈式太极拳》一书中所讲的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含胸拔背,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胸略含,使胸成为脊背拔长的支柱,胸若挺起,则心气不易下降,横气填胸,影响呼吸和动作的自然,沉肩坠肘和坐腕可以使整个手臂放长,平时练拳时应注意关节的松活,有意识地向外做引伸,使肩关节自然拉开放松,同时使两肘下沉。练习太极拳对腰脊要求尤其重要。塌腰是对腰部的具体要求,腰部要有意识地下垂,用意不用力,不然易造成腰部肌肉紧张,影响转换的灵活性,要自然下榻。腰位于上身与下身的交界处,是人体运动的枢纽,是左右平行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在太极拳运动中,腰脊是力量转换的转换器。拳论中说“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腰如车轴,气如车轮,用手在腕,机关在腰”,“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要想达到一动无有不动,必须以腰脊为中心,只有坚持以腰脊为中心,才可以使周身主要的运动关节依次贯串起来,这些都说明腰脊在练习太极拳中起着主宰作用,故在平时练拳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腰部放松,做到“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练习太极拳对裆部要求也极为严格,要求开裆、圆裆,走锅底劲,在松圆中使身法转换灵活,同时练拳时要注意下肢的姿势和步法,步法进退、发劲的根源均在于腿部,腿部姿势不当,就会影响上体的动作,要求做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同时步法要做到分清虚实和重心的稳定。

习拳须会悟拳

太极拳法天地自然之理,参太极阴阳之法,博大精深,具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特点,动作表现为舒展大方、绵里藏针、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神形兼备、内外合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练拳过程中不仅要用身体去练,还要学会用心、用脑去细细体会,就如同吃饭一样,狼吞虎咽只能填饱肚子品不出味道,细嚼慢咽才能品出美味。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参加一些高水平比赛,多观摩一些名家表演,通过观摩找出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认真钻研先辈留下的拳理拳论,细心体会领悟,加深自己对拳术的理解,从中参悟太极阴阳之理,把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从而达到以意引气、以气运身、神形兼备、内外合一,周身一家。

太极拳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既用力,又用意;既健体,又健脑,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宝贵财富。做为一名太极拳爱好者,我们有义务推广这项运动,并将这项运动传承下去。

作者:连云港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

二九年八月三日

上一篇:姜哲成

下一篇:库特拉里奇·内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