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蒂·马顿

时间:2024-01-16 12:24:54编辑:资料君

卡蒂·马顿的个人简介

卡蒂·马顿,女,美籍匈牙利人,后随父母移居美国。其一共著有六部作品,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隐藏的权力:塑造我们历史的总统婚姻》《大逃亡》等。最新作品《布达佩斯往事》,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父母和她自己童年时在苏联时代匈牙利的生活故事,许多关于她父母的往事都是从匈牙利秘密警察的档案里抽取出来的。

个人介绍

卡蒂·马顿(Kati Marton),美籍匈牙利人,幼年随她的父母移居美国。

代表作品

著有六部作品,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隐藏的权力:塑造我们历史的总统婚姻》《大逃亡》、《布达佩斯往事》等。

个人荣誉

获匈牙利政府最高文职奖。

最新作品

基本内容

布达佩斯往事

作者:·[美]卡蒂·马顿·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冷战时期一个东欧家庭的秘密档案

原作名:·Enemies of the People

译者:·毛俊杰·

出版年:·2016-1

页数:·304

定价:·59.00

装帧:·精装

丛书:·理想国译丛

ISBN:·9787549571932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冷战时期匈牙利秘密警察长达20年的档案,所揭开的一部隐藏了几十年的家庭历史和时代侧记。

冷战时期,苏联集团中的匈牙利,秘密警察通过庞大的告密网,试图全面渗透控制匈牙利的政治生活。作者的父母原是匈牙利著名记者,他们的报道是西方了解匈牙利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他们被视为“人民的敌人”,长期受秘密警察的监控,终因叛国和间谍罪而先后入狱。一家移居美国后,匈牙利政府却又异想天开地试图招募他们当间谍,而美国也对他们进行了几年的监控。书中不只还原了马顿夫妇被告密者包围的经历和遭遇,他们的抗争、坚守、脆弱和勇气,也展现了他们情感和内心的矛盾――夫妻之间相互的感情背叛与灾难中的支撑,父母子女之间的爱与亲情,人性的坚强与软弱,从而使得这本书更为丰富、复杂,具有血肉。

目录

导读:见证冷战历史的家庭故事/徐贲

中文版自序:送给我的中国读者

引言

第一章 从热战到冷战

第二章 幸福的童年

第三章 妈妈和爸爸

第四章 美国人

第五章 罪上加罪

第六章 缓刑

第七章 童年的终止

第八章 囚犯

第九章 我们仨

第十章 可怕的夏天

第十一章 父亲的屈服

第十二章 我们的新家庭

第十三章 父母的审判

第十四章 大洋彼岸

第十五章 重聚

第十六章 革命

第十七章 美国

第十八章 “花”

第十九章 往返布达佩斯

第二十章 又一惊奇

尾声

致谢

译名对照表

豆瓣评分

8.9

74人评价

5星48.6%·

4星40.5%·

3星9.5%·

2星1.4%·

1星0.0%·

译者感言

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该“让睡着的狗继续躺着”,还是要“打开潘多拉魔盒”?秘藏几十年的秘密警察幽灵档案一朝揭开,呈现出一个守住最后道德底线――不出卖、不背叛、不当告密者的真实案例。在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推出的《布达佩斯往事》一书中,我们不仅读到一个“孩子”重新“发现”父母的过程,更读到匈牙利那段沉重如山的历史。

深晚记者联系到《布达佩斯往事》的译者毛俊杰,请他深入谈谈此书。毛俊杰先生1952年生于上海,1978年入复旦分校中文系,1980年定居纽约。我们案头的很多重要译作都是由毛俊杰先生翻译的,例如弗朗西斯·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奥兰多·费吉斯的《耳语者》、杰克·凯鲁亚克的《吉拉德的幻象》等。邮件往来中,毛俊杰先生十分认真严谨,让人尊重。

秘密警察档案 成了作者第一手资料

深圳晚报:请介绍一下《布达佩斯往事》。

毛俊杰:《布达佩斯往事》一书,讲述卡蒂·马顿一家自二次世界大战至21世纪初的唏嘘遭遇。她父母是新闻人,身在苏联帝国控制下的匈牙利,却为美联社和合众社工作,又与美英等西方外交官过从密切,终因叛国和间谍罪而先后入狱,分别被判13年和6年。时读小学的卡蒂和姐姐,惨遭亲友的冷遇,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于陌生人家。多亏美国的交涉和东西方的和解,父母于1956年获释,正好赶上同年的匈牙利革命,全身心投入对之的采访报道,给世界各地的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此而获得美国大奖。他们全家来纽约领奖,随之定居于华盛顿郊区。

深圳晚报:作者卡蒂·马顿的写作特色?

毛俊杰:卡蒂写此书,除了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还享有异常独特的第一手资料:新匈牙利法律,允许子女申请阅读父母的秘密警察档案,让她看到了数千页当年的监视记录、审讯文件、父母供词和狱友告密,乃至身边亲友的各式举报,包括自己保姆的。她的第二个资料来源,是美国驻匈牙利公使馆与美国国务院的外交电报,对当时的外交折冲提供了细致入微的诠释。最后,她还寻到当年的美国外交官和家属,帮她一起回忆自己那段凄惨但又不乏光辉人性的童年往事。

民族与民族之间 可以互为镜子

深圳晚报:因何机缘,您会翻译此书?

毛俊杰:还得从我的新闻生涯说起,初到纽约时,我曾在一家华文日报担任编译,为了追踪报道里根与卡特的总统竞选,对三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新闻节目尤为关注。它类似于央视的《新闻联播》,各有自己的明星主持人,在民众中信誉甚高。譬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沃尔特·克朗凯特,就曾被选为最可信任的美国人。之后,我又喜欢上美国广播公司的彼得·詹宁斯。他仪表堂堂,才华M溢,挥洒自如,因为年轻时嗜烟,2005年死于肺癌。这本2009年出版的《布达佩斯往事》,让我再一次忆起他。卡蒂曾是詹宁斯的妻子,在此书的尾声一章写出了特有的人生感叹。我因此而生出浓烈的好奇,对此书和作者作了详尽的调研。更为重要的是,此书的内容大大引起了我的共鸣。了解苏联和东欧政权的来龙去脉,无疑对领悟中国的过去、展望中国的将来大有裨益。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可以互为镜子。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旦失去生育能力,就会很快中止生命,而人类是一大例外。根据进化学的理论,这是因为老人需要向子孙后代传授至关重要的生存诀窍,以保证人类的绵延不断。以前是口口相传,现在可以依靠文字。我们这代人在老去,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所能做的不外乎留下点滴的经验教训,以防后人重蹈覆辙。

深圳晚报:《布达佩斯往事》与您之前翻译的《耳语者》,切入点同样都是“私人生活”,有何不同?有何新意?

毛俊杰:卡蒂在此书中透露了大量的家庭隐私,在出版后的演讲中一再强调,如果父母尚在,她是不会付之于出版的。人们挂在嘴上的往往是过往的胜利,而不是受到的挫败;最浅显的例子莫过于股市或赌场,所津津乐道的往往是自己曾经赢钱的辉煌。同样道理,受迫害者也往往倾向于保持缄默,把自己承受的苦难看作是人生的败笔:为何出身于原罪家庭?为何没有学得圆滑?为何没有早作准备?卡蒂出生于匈牙利,但在美国长大,笃信于直面人生,既为受迫害者本人,也为千秋万代的后人。她的犹太人血脉,父母刻意隐瞒,自己反而感到无上地光荣。她奋力疾呼,只有披露真相,强烈谴责作恶者,才能对后人起到警戒作用。卡蒂与我有信件来往,她对中文版的问世非常关心,应出版社和我的请求,还特地为中文版写了序言。中国历史上盛行成王败寇,现代人也有胜利者不受谴责一说。所以说,我们大家身上就有责任:如何使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再复返。

此书出版来之不易 值得珍惜

深圳晚报:翻译此书,推动该书出版,不知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您有何期望?

毛俊杰:我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小了两岁半,对当年的国家大事,有的是依稀记得,有的是亲临其境,是祸是福,自然是心知肚明了。1980年初离国赴美时,我脑海中确实盘旋着许多问号;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自忖找到了部分答案;现在翻译介绍外国书籍,与同胞们分享,也算是对师长和祖国的回馈。

我喜欢此书,愿意将之介绍给国内读者,只是一厢情愿,离最终的成书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当年找我译书的几家上海出版社,比较钟情于美国小说家,对此书并不感冒;有的说,“我比较担心的一点是,会有出版社愿意出吗?”为此,我投入不少精力,欠下不少人情。台湾时报出版人文科学线的李国维2011年1月7日来邮,“我们对于您提议的书有兴趣……可否寄给我们翻译全文?”到当年2月16日又作出结论,“抱歉,公司方面已经决定放弃出版此书。”两年后,我又通过《亚洲周刊》的邱立本找到香港天地出版公司的孙立川。他倒挺痛快的,读了译文后立即来函说,“应很有希望出版,数量首版一千本……一次性付作者版税一千美元。”但后来在原著版权上,还是卡了壳。天地出版的区丽儿,好几次与台湾的安德鲁·纳伯格公司联系,填妥送上所有的合同表格,我却迟迟收不到答复。最后在2013年底,我打电话找到该公司的林淑瑜,在很委婉的言辞中听出,原来是嫌首版一千本太少了。

舻亟擦苏饷炊啵薹鞘窍肴枚琳呙靼祝耸榈某霭胬粗灰祝档谜湎АT诖耍乙蛏鲜鋈耸俊⒈澈笙嘀哪尬诺挠讶恕⑹刮以竿烧娴墓阄魇Υ蟪霭嫔绾驮鸨啵硎居芍缘母行弧L热糁形亩琳吣芏源耸椴业男巳ぃ俏一岣械轿薇刃牢俊

上一篇:凯茜·凯博

下一篇:李志林(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