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名将)的个人简介
刘,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抗金名将。刘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去世后,谥为武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刘出身将门,是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相貌俊美,善于射箭,声如洪钟。少时随从父亲刘仲武征战,有一次营门口水缸中盛满水,刘一箭射中水缸,拔出箭矢缸中水如注涌出,刘随后又射出一箭正好将原来的箭孔塞住,人们叹服其射技精湛。
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朝廷采用高俅的推荐,特授予刘为x门祗候。
名震西夏建炎元年(1127年),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高宗继位后,录用刘仲武的后代,刘因此得以被高宗召见,高宗对他感到十分惊奇,特授予他为x门宣赞舍人,将其派知岷州(今甘肃岷县),任陇右都护。
刘在同西夏的作战中,多次获胜,颇为西夏军民畏惧。西夏小孩啼哭时,他们的母亲就用“刘都护(刘)来!”来进行恐吓。名臣张浚巡视陕西时,一见刘,便惊奇于他的才能,授其为泾原路经略使兼知渭州(今甘肃平凉)。
力战富平主词条:富平之战
建炎四年(1130年),刘率泾原军参加富平(今属陕西)战役。富平之战,完颜宗辅以完颜娄室军为右翼,以完颜宗弼军为左翼发起进攻。宋军仓促迎战,失去统一指挥,五路军马各自为战。刘首先率泾原路宋军迎击完颜宗弼左翼军,并将其包围,金将赤盏晖所率精骑陷入泥泞难以驰骋,被斩杀甚众,勇将韩常被流矢射伤一目。双方激战半日,胜负未分。但由于环庆经略使赵哲弃军先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
富平之战失利后,赵哲部属慕容洧据庆阳(今属甘肃)叛变,进攻环州(今环县)。张浚命令刘前往救援,刘留下部将守卫渭州,自己率兵救援环州。不久,金军进攻渭州,刘留下部将李彦琪抵御慕容洧,自己亲率精锐部队回军救援渭州,但已经来不及,由于进退两难,刘于是率领军队撤到德顺军。李彦琪逃归渭州,投降金国。刘因此被贬为知绵州(今四川绵阳)兼任沿边安抚使。
扈从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刘复职,任宣抚司统制。同年冬,金军攻占和尚原(今甘肃宝鸡西南)后,宋军重新调整防务,刘负责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平武西南)至威州(今理县东北)、茂州(今茂县)一带防务。
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d抗击金兵于仙人关(今陕西略阳西北),刘奉令驰援,与吴d会师。八月,高宗得知刘战绩,诏令他到行在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朝见,被川陕宣抚使王似以刘“守边不可遣”为由,继续留在川陕边境。次年二月,高宗“诏将兵不须起发,令疾速赴行在”。七月,当岳飞镇压杨么起义后,正在湖湘的张浚想中途截留刘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宋高宗再次“诏趣赴行在”。刘抵达临安后,被任为带御器械、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等职。
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因高宗的心腹杨沂中出征,高宗命刘临时接替杨沂中,兼权提举宿卫亲军,这说明高宗对刘相当信任。十月,伪齐南侵,高宗亲征抗击,刘改任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以加强南宋的海防、江防。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当高宗驻于平江时,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所部与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部属械斗,解潜被罢职。经张浚举荐,朝廷授刘为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及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公事,统管重建的三衙军,但三衙军数量不多,只是高宗的护卫军。二月,王彦罢兵权出任地方官,于是将王彦所部也隶属于刘。刘将以前护副军及马军,合并分为前、后、左、右、中军和游奕军,共六军,每军各一千人,设有十二将。其中的前护副军,就是原来王彦的八字军。至此刘的部队才开始单独成军。十月,刘兼任庐州知州、淮西制置副使、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率部进驻庐州。
绍兴八年(1138年)六月,刘奉诏移驻镇江,不久改任枢密院都统制,刘所部成为枢密院的直属部队。
绍兴九年(1139年)二月,刘升为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并再次担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顺昌大捷主词条:顺昌之战
绍兴十年(1140年),按完颜昌和秦桧的第一次绍兴议和,金人归还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刘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节制所部八字军三万七千人出发。益殿司三千人,皆携其家眷,将领驻于东京开封,家眷则留顺昌(今安徽阜阳)。刘自临安溯江绝淮,凡二千二百里。至涡口,刚要坐下吃饭,暴风拔坐帐,刘说:“此贼兆也,主暴兵。”即下令兼程而进。
五月,还未至顺昌,在离顺昌三百里处时,金兀术已经撕毁合约重新开战,向南宋大举侵犯。
刘与将佐舍舟陆行,先到顺昌城中。同年五月庚寅日(1140年6月3日),谍报金兀术已经占领东京开封。知府事陈规见刘问计,刘说:“(顺昌)城中(如果)有粮,则能与君共守。”陈规曰:“有米数万斛。”刘曰:“可矣。”这时八字军所部选锋、游奕两军及老稚辎重,相去尚远,刘遣骑接应,半夜四鼓乃至。到了凌晨得报,金骑已经到了陈州。
他分析金兵南下必然要首先占领东京,再而进攻顺昌。根据这一判断,刘预先率领三千人退守顺昌,准备在此死守,以阻止金兵继续南犯。为了坚定将士们的守城决心,他派人把颖河等水道的所有船只凿穿并沉入河中,向广大官兵们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决一死战才是唯一的出路。又将自己和部将们的家属安置在寺庙中,四周堆放柴草,派兵守护,并对卫兵们说,如果城池失守,就从他的家属居住的地方放火烧起,不让一户家属落入金人的手中。“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跃曰:u2018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u2019”
当时守备一无可恃,刘在城上亲自督厉,取伪齐所造痴车,以轮辕埋城上;又撤掉平民住户的窗扉,用物堵住;城外有民居数千家,都烧光坚壁清野。准备了六日,大致完毕,而金兵游骑已涉颍河至城下。刘先於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审问得到消息:“韩将军营白沙涡,距城三十里。”刘于是夜遣千余人攻金国汉人万夫长韩常的部队,连战,杀敌颇众。不久,金国三路都统、葛王完颜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同时兵临城下。刘下令开诸门,金人却狐疑不敢近城。
当初准备防守时,刘命令在城边筑羊马垣,在垣上打洞为门。至此时,刘与许清等躲在羊马垣后面列阵,金人放箭,不是从羊马垣的上面射到城墙上,就是射在垣上,都没用。刘则用破敌弓(机械床弩)辅以神臂弓、强弩(人力强弩),自城上或垣门射敌,射死很多金兵,敌稍却。刘又以步兵邀击,金步兵被赶入河中淹死者不可胜计,金骑兵被歼灭数千。宋廷此时特授刘鼎州观察使、枢密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
这时顺昌受围已四日,金兵越来越多,移驻到东村,距顺昌城二十里。刘遣骁将阎充募敢死队五百人,夜里去劫营。这天夜里,天将要下雷雨,不时闪电漫天,阎充率五百敢死队,看见头发扎辫子的就当成女真人杀死。金兵不得不败退十五里。刘又募百人敢死队去增援阎充,有人要求口里衔枚噤声,刘笑答用不着:“不需衔枚。”命令砍竹子做成市井小儿用来游戏发声的玩具,每人带一个有用,直冲金营。金营里一片漆黑,闪电亮的时候敢死队员都奋击,闪电停则敢死队员都藏起来不动,金兵于是大乱。百人敢死队吹“蔽偶喜⑴浜希鸨桓愕迷瓮纷颍找棺哉剑峁灰瓜吕椿朴埃司掀磐濉
金兀术得知顺昌失利,立即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增援。刘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决定智取。部将曹成等二人在得到刘面授机宜后,便率部去迎击金兵,但未经几个回合,二人便假装坠马被金兵俘获。在审问时,曹成按照刘事先所编造的话回答说:“刘是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好,使守东京图逸乐耳。”金兀术根据口供判定刘是一个花花公子,很看不起他,认为这样的将领不堪一击,所以就不带攻城重武器,轻装前进,直逼顺昌城外扎营,连亘十五里,全军毫无戒备思想。
而刘也按兵不动,只是先派人悄悄的在颖河中投毒,数日后金兵多数病倒,失去战斗力大半。刘认为时机已到了,他组织一支队伍,人人手持长柄斧和长把标枪,排在阵地的前列,专砍敌人首先冲过来的骑兵的马腿。而待骑兵倒地后,再用标枪刺杀,大破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骑兵军),使其损失过半。刘“遍诣诸营,抚劳官军及安慰中伤之人,盖家至户到,人人皆得其欢心”,鼓舞士气,准备再战。金军害怕刘派兵夜袭,加上大雨及颍河水涨,相持数日后,只得撤兵北归。经此一战,刘的威名远扬。顺昌之战阻遏了金军南侵的矛头,稳定了局势,被列入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杨汝翼后曾撰《顺昌战胜破贼录》。刘以功建节,授武泰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顺昌知府、沿淮制置使。
同年七月,刘任淮北宣抚判官,时岳飞北伐驻颍昌(今河南许昌),而张俊已自毫州退兵,岳飞已陷入于孤军作战地位,告急于刘,刘派部将雷仲出兵牵制,进抵太康县(今属河南)。岳飞被迫奉诏南撤,岳飞部将赵秉渊尚坚守淮宁府(今淮阳),刘部将韩直协助赵秉渊击退进犯的金军。
九月,因宋金双方展开和议,诸大将都奉诏退兵,刘退驻太平州。
柘皋之战主词条:柘皋之战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兀术再次率大军南侵江淮地区,攻占寿春府,宋廷也再次命令刘率军迎战。刘率部渡江抗击南下的金军,到达庐州,刘随即巡视,因其城残破不利于防守,随即冒雨退向东关(今含山西北),“依山据水,以遏金人之冲”。
二月,刘自东关出兵至柘皋,与十万金军相遇,杨沂中、王德等军先后到达,宋、金两军会战,刘仍然运用顺昌战役的打法,首先大破金军的铁骑,一经接触,金兵们就惊呼“此顺昌旗帜也”,便抱头鼠窜逃命。此役金军大败,退向西北的紫金山。
投闲置散柘皋之战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也是宋、金绍兴和议前的最后一次决战。金军战败后逐步北退,主帅张俊因争功而忌妒刘,命刘先回,自己想与杨沂中耀兵淮上以显声威,但当得知北退的金兵正攻打濠州时,又命刘率军北上抗金。
由于轻敌,杨沂中、王德被金伏兵所袭而大败,张俊、杨沂中、王德等惊慌南逃渡江,只有刘“按部位,整旌旗,最后徐行”,驻军历阳(今和县),奏请准许后,才渡江回归太平州,这也使张俊、杨沂中怀恨在心。
同年四月,高宗罢韩世忠、张俊、岳飞三位大将的兵权,刘因而自请退闲。七月,尽管岳飞请求不要罢刘的兵权,但刘仍被罢军权,改任为荆南府(今湖北江陵)知府。刘镇守荆南共六年,治理有方,使军民得以安居乐业。
绍兴十七年(1147年)七月,以提举江州太平观退闲。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魏良臣认为“名将,不当久闲”,朝廷于是重新起用他为潭州知州。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加太尉,再次出任荆南府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江陵县东有一处黄潭,在建炎年间,有司决开潭水进入长江,以抵御叛军,因此到夏、秋两季河水泛滥,荆、衡之间都受水灾影响。刘到任后,命令将缺口填塞,又开辟肥沃田地数千亩,安置了数千户流民。
胶着淮西主词条:皂角林之战、采石之战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面对金帝完颜亮准备南侵的形势,朝廷命刘兼节制荆南府屯驻御前军马,重掌兵权。
绍兴三十年(1160年)五月,设荆南府御前诸军都统司,刘兼任都统制。十月,刘调任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随即拣退病马,训兵练卒。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又调六十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时,攻打宋军各将领的任务都一一落到实处,唯有攻打刘一部的作战任务,全军无一人敢于应声接受。完颜亮气愤得咬牙切齿,决定亲带大军与刘决战。
当时,刘被朝廷任命为淮南、浙西、江南东西路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总指挥部设在清河口。八月,刘扶病出镇扬州,并派部将王刚屯守宝应(今属江苏),又派部将吴超进驻淮河南岸的盱眙军(今盱眙县)。十月,刘又兼京东、河北东路招讨使。随后扶病前驻盱眙军部署防务,又沿淮河进至淮阴。金兵此次南下,采用毛毡裹船运粮,刘则派游泳好手潜入水中凿沉金人的粮船。
金军一面留精兵与刘相对抗,另以重兵转入淮西。正当刘在淮东抗击金兵时,淮西主将王权却不战而逃,彻底破坏了刘的作战部署。面对金军临江的形势,高宗以金字牌召刘退兵守江。刘自淮阴退到扬州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仪征)。刘退守长江边的瓜洲镇,无日不战,为稳定人心,又将妻、子从镇江渡江迁来瓜洲。
金军占领扬州后,派万户高景山等以重兵南下争夺瓜洲渡,与刘部将左军统领员琦相遇于皂角林。双方经过一番恶战,宋军击杀高景山,金军死伤三千余人,被俘数百人,战败退兵。宋军取得“皂角林之战”的胜利,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捷报传至高宗处,朝廷赐金五百两、银七万两来犒赏军队。
但淮西主将王权已逃回江南,高宗诏令刘退回江南,专守长江防线。此时刘身染重病,只得留侄儿刘汜率一千五百人扼守瓜州渡口,命部将李横率八千人固守扬州城,自己暂赴镇江养病。宋廷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总指挥江淮战役,他首先来到镇江,见到刘已经病重不起,就临时任命李横代理刘的指挥权。十一月,金兵直逼瓜州,刘汜首先败退,李横孤军不能抵挡,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李横、刘汜仅以身免。
当各军渡江北进时,刘派人手持黄、白两色旗帜登上高山观察战况,告诉他们说:“敌至举白旗,两军交战举起黄白旗,胜利就举黄旗。”这天,黄白两旗举起超过时间,刘说:“黄旗很长时间没有举起,我军危险了。”因而愤恨不已,病情更加严重。都督府参赞军事虞允文从采石来到,督促水军同金军交战。虞允文经过镇江,拜谒刘并询问病情。刘握着虞允文的手说:“病情不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一事无成,而大功反由一位儒生建立,我们这些人惭愧死了!”
呕血命倾其后,朝廷命召刘回朝,命他提举万寿观,刘借建康都亭驿居住。金朝议和使者将要到来,留守汤思退清理驿馆等待金使,派人劝刘移居别试院,刘认为庭院会洒扫以待,且朝廷另有安排,到院后却发现“粪壤堆积”,致使其忧愤交加,病情加剧,吐血数升而死,时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初十(2月25日)。获赠开府仪同三司,朝廷赐其家属银三百两、帛三百匹。后获谥“武穆”。宋孝宗追封为吴王,加太子太保。
主要作品
刘著有《清溪诗集》三卷(《巽斋文集》卷八《清溪刘武忠诗集序》),已佚。傅璇琮等主编的《全宋诗》中录其诗七首。
主要成就
刘早年在同西夏的作战中,多次获胜,受到西夏人的畏惧。在建炎四年(1130年)的富平之战中,刘“身先士卒”,抗击金兵,激战半日,胜负未分。但因环庆经略使赵哲弃军先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绍兴四年(1134年),刘奉令驰援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d,参与仙人关之战。
绍兴七年(1137年),刘统管重建的三衙军及王彦所部“八字军”,将其整编为六军十二将,共6000人。
绍兴十年(1140年),刘率约2万人的“八字军”及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10余万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之战的胜利。顺昌之战对宋军抗金的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史称“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次年正月,金军攻占寿春府,刘率部渡江抗击南下的金军,到达庐州,刘因庐州残破不利于防守,随即冒雨退向东关(今含山西北),“依山据水,以遏金人之冲”。二月,刘出兵至柘皋,与10万金军相遇,杨沂中、王德等军先后到达,宋、金两军会战,金军大败。柘皋之战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后因主帅张俊等争功轻敌,致使宋军被金伏兵所袭而大败。张俊等惊慌南逃,只有刘“乃按部位,整旌旗,最后徐行”,有序撤回。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征调大军,分四路南侵。刘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主力的重任。他抱病从镇江渡江进驻扬州,随即派兵北上,加固淮东防务。但因负责淮西防务的王权迟迟不进,使得金军从容南下。而王权得知金军过淮河,又弃庐州南逃。金军迅速推进到滁县,即将临江。在港阴抗击金军的刘得知这此消息,也只得退兵扬州。攻克扬州后,为抢占瓜洲渡,进而挥师渡江,完颜亮命万户高景山率骑兵攻瓜洲镇。刘命镇江府左军统领员琦率部邀击,于皂角林与金军激战,大败金军,斩高景山,俘数百人。皂角林之战是完颜亮南犯以来首次失利的恶战,被列入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但因王权已逃回江南,高宗令刘退回江南,专守长江防线,已病重的刘遂留其侄刘汜率部属1500人坚守瓜洲渡,自己乘肩舆回到镇江。刘汜等随后战败,瓜洲渡失守。数日后,虞允文于“采石之战”击败完颜亮,才解除了危局。
家庭生活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曾祖父刘玉追赠太子太傅。曾祖母王氏追封大宁郡夫人。祖父刘恂追赠太子太师。祖母王氏追封通义郡夫人。孙氏追封濮阳郡夫人。父亲刘仲武官至泸川军节度使。卒赠检校少保,谥号“威肃”。平辈兄长刘锡官至知沧州,晚年以疾奉祠。卒赠庆远军节度使。弟弟刘钊官至修武郎。刘锐官至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平江府驻扎。姐姐――嫁武功大夫、集庆军承宣使冯康年。子辈幼子刘淮――表格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虫王主词条:虫王、刘猛将军
刘为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据史料记载: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
刘在地方任职时,适逢百年不遇蝗灾,他千方百计灭蝗,取得成绩。《恰庵杂录》记载道:淮南、淮东、浙西制置使刘驱蝗有功,宋理宗敕封他“扬威侯暨天曹猛将之神”。刘将军庙有一对联道:“卧虎保岩疆,狂寇不教匹马还。驱蝗成稔(ren)岁,将军合号百虫来。”
相传农历正月十三日为刘(刘猛将军)寿诞,这一天,官府正式祭祀,百姓还要举行迎神活动,届时,各乡民肩抬刘像游街,称“待猛将”。人们将这一天搞得相当热闹,用来虔诚的表达对刘本人的纪念和对来年大丰收的期盼。
鹧鸪天相传,刘归隐后,寄居湖南湘潭,由于其不爱财,归隐后家道贫寒,时常到村中小店吃酒,店中人不识刘,屡屡对他呵四唣五的。刘叹道:“百万番人,只如等闲。如今却被他们诬罔。”于是便作了《鹧鸪天》一词: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通晓阴阳世传刘精通阴阳家于行军时避祸就福之术。他在扬州抗击金军时,下令将城外的民舍全部焚毁,用石灰把城墙全部涂成白色,上面写着“完颜亮死于此地。”完颜亮性格多疑,看见之后十分厌恶,于是驻扎在龟山,人数太多难以容下,终于因此导致兵变。
后世纪念
刘祠主词条:刘祠
刘祠位于安徽省阜阳市西北的城墙上。祠中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陪祀有“顺昌之战”时的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题额曰“南宋屏藩”。祠内有报功堂。经历代修葺,今祠犹在,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王庙主词条:刘王庙
刘王庙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新市古镇,是清代乾隆年间所重建,有着近三百年历史,也是浙江地区原汁原味保存至今的重要庙宇。
吴王墓刘吴王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参内乡员潭村、县茶科所东北侧。据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七十九》记载:“吴王墓,在县东长泰里黄潭村。冢凡三十有六,萃于一山,其圹皆花砖,外有墓亭,耆旧相传为吴王墓。”
墓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墓原为地下砖室,早年被盗,清乾隆年间重修,地表用花岗岩石垒筑而成,呈交椅形。1989年,族裔又重修,仿岳坟,筑圆形坟池,直径6.8米,上封土,前立碑,阴楷三行书“吴王刘武穆公、妣郡夫人方氏、妣郡夫人于氏墓”(两妣为族裔多镌),碑背镌刘生平事迹。
1985年,吴王墓被列为安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评价
总评刘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有儒将风度。据传,金帝完颜亮率军南下侵宋时,下令有敢提及刘姓名的,罪不饶恕。他在抗金生涯中,除形势不利而主动退兵外,大多战胜,因而被“世传通阴阳家,行师所避就”。刘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曾起过重大作用。宋宁宗时任史官的章颖,从“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的角度,选择了“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的刘、岳飞、李显忠、魏胜四人,于开禧二年(1206年)北伐中原之际,撰写了《刘、岳、李、魏传》,以刘为首。
历代评价洪皓: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王十朋:御敌莫急于用人,今有天资忠义、材兼文武可为将相者,有长于用兵、士卒乐为之用可为大帅者,或投闲置散,或老于藩郡,愿起而用之,以寝敌谋,以图恢复。
范成大:如苍生何,人喜谢安之起;果吾父也,虏惊郭令(郭子仪)之来。
周必大:岑彭陨而公孙(公孙述)亡,诸葛(诸葛亮)死而仲达(司马懿)走。虽成功有命,皆莫究於生前;而遗烈在后,可徐观於身后。
吴U:信叔(刘字)有雅量、无英概,天下雷同誉之,恐不能当逆亮,U窃忧之。
朱熹:若非顺昌一胜,兀术亦未必便致狼狈如此之甚。信叔本将家子,喜读书,能诗,诗极佳,善写字。后来当完颜亮时,己自老病。缘其侄刘r(刘汜)先战败,遂至於败。
章颖: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臣刘,甚隽顺昌之战,大摧兀术之锋。谁其妨功而害能,遂尔投闲而置散。况又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虽生未及尽俘丑类,其殁或能为厉敌人。宜有屡书,以旌多伐,况方大规恢之略,所宜彰果毅之能。
徐梦莘:(金人)亦谓“自过南朝来十五年闲无如此战(顺昌大捷),必是外国起鬼兵来,我辈莫敢当也”。
李昂英:边臣当如刘,所谓背城一战,于死中求生而并力拒敌。
脱脱:刘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上之军,无以过焉。或谓其英概不足,雅量有余,岂其然乎?
黄道周:刘受命,节制东京。军名八字,三万余兵。绝淮而上,暴风勿惊。主有贼兆,金果败盟。顺昌既至,因驱入城。及旦敌合,百计战争。或伏擒敌,或夜斫营。或借电歼,或聚吹笙。使其不测,自战尸横。又示柔弱,令其骄盈。又毒水草,使其病生。晨凉不战,午疲急征。外兵震揽,内寂无声。故能大胜,捷奏帝廷。金谋再举,群帅列旌。顺昌旗号,一见远行。后屡合战,或输或赢。主谋不一,呕血命倾。
王夫之:尽南宋之力,充岳侯(岳飞)之志,益之以韩(韩世忠)、刘、二吴(吴d、吴U),可以复汴京、收陕右乎?曰:可也。
朱轼:顺昌之防,战功甚伟。考其审机观变,自始至终,皆有成算,非侥幸而胜者也。兵法攻瑕,则坚者瑕,此谓兵力略相当,可以摇撼而动。若乌珠之于,人众相十,气势相百,纵能击败其偏师,适自耗其力耳。而乌珠之中军,虎旅百万,岂能损其秋毫哉?故不用诸将之策,直以劳逸之势攻之,有以也哉。
全祖望:刘太尉年御完颜亮无功,世多议之。或谓其有雅量无英略,或谓其狃於顺昌之胜,或谓其用从子,是皆出於虞允文之徒所造谤,其实非也。正隆入寇,声势虽盛,然其才非兀术比也;淮东出师,以全军委托,非顺昌五千人比也。太尉能破兀术於顺昌,而不能保淮东,此固世所不信也。然当时之致败,则非一端。和议已久,军士弛不堪用,一也;诸宿将皆死,余无可共功名者,顺昌所备只一城,太尉一人足办之,而至是则非一人之力所能,二也;中朝先无战意,急而谋之,三也;而太尉又病故,不克有功,且此中本末尚不止此也……太尉固未尝败也,假令王权稍能守淮西二十日,太尉可以不归而亮亦毙矣,太尉既还淮东,自失不得委过於太尉也……及还瓜步,尚遣人自京口取家属。至谋以死守,而中枢促愈甚,太尉亦病愈甚,用两人扶掖,坐肩舆中,神气枫玻渥游蘼硎谷烁褐H簧形口途用瘢源缶诮保隹晌抻荩恍刖省N睾簦】晌骄瞎〈幔蓝笠颜咭病⒍潦分链耍逃佣橹蛭薷慈诵恼咭病
张之洞: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合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昔盗跖才武拥众,而不能据一邑;田畴德望服人,而不能拒乌桓;祖逖智勇善战,在中原不能自立,南依于晋,而遂足以御石勒;宋弃汴京而南渡,中原数千里之遗民,人人可以自主矣,然两河结寨,陕州婴城莫能自保,宋用韩、岳为大将,而成破金之功;八字军亦太行民寨义勇也,先以不能战为人欺,刘用之,而有顺昌之捷;赵宗印起义兵于关中,连战破敌,王师败于富平,其众遂散。迨宋用吴d、吴U为将,而后保全蜀之险。盖惟国权能御敌国,民权断不能御敌国,势固然也。
蔡东藩:① 史称南渡诸将,莫如张、韩、刘、岳……刘光世一庸将耳,毫不足道,或谓以刘当之,理或然欤?②刘、岳飞,忠勇相似,力守顺昌,连败金兵,飞进军郾城,直抵朱仙镇,又连败金兵,是时金将之能军者,莫如兀术,兀术既不能敌,复不能敌飞,得毋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者耶?
相关争议
谥号
据史料记载,刘有两个谥号除“武穆”外,还有“武忠”谥号。“武穆”见于刘本传“赠开府仪同三司,后谥武穆。”除本传外,还有《要录》卷一九七,绍兴三十二年二月丁未条,记刘“武穆”谥号。“武忠”谥号处处有:
1、《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六:“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刘谥武忠。”
2、岳飞之孙岳珂在著述中,多处称刘“刘武忠公”。如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三有《刘武忠书简帖》介绍云:“绍兴开府刘武忠公,字信叔”,“刘武忠”也出现在他著录刘诗文、书信的标题上。岳珂《H史》卷九《黑虎王医师》中记绍兴末,金人再起“边衅”,“时刘武忠帅京口,请以先发制人之策,决用兵,上意犹隐忍不决”又见同卷《鳖渡桥》,金主完颜亮图瓜洲,“时刘武忠屯京口,病且亟……”。岳飞在孝宗时追谥“武穆”,与刘另一谥号同,盖亦是岳珂只用刘“武忠”谥号的一个原因。
3、宋末人欧阳守道《巽斋文集》卷八有其为刘《清溪诗集》三卷(已佚)作的序,名为《清溪刘武忠公诗集序》。上引史料可补刘谥号这一缺漏。此外,宋洪迈《夷坚志》丙卷四《王双旗》、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五五《席天裙》,都提到刘的“武忠”谥号,亦可作为辅证。
史料记载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