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北语教授)

时间:2024-01-15 00:35:45编辑:资料君

李玲(北语教授)的个人简介

李玲,女,汉族,福建周宁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5)、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94)、苏州大学文学博士(1997)、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2002),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特聘研究员,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性别文学研究、知识分子研究。

简介

李玲,女,汉族,福建周宁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5)、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94)、苏州大学文学博士(1997)、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2002),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特聘研究员,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性别文学研究、知识分子研究。曾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3年)、1999-2000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并在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做两场学术讲座:《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2004年3月12日)、《作家笔下的婚姻生活》(2004年3月19日)。现负责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建构问题”、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子课题“性别视角下的现代文学创作”。

学术专著

1、《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打出幽灵塔――五四女性文学研究》(合作)(南方出版社2000年版)

编著

《冰心论集》(上、下,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冰心玫瑰》(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

《苏雪林属于闺秀派吗》,《福建论坛》1996年第2期

《冰心小说探索》,《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10期

《评新时期的冰心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4期

《渗透童心的女性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3期

《新文学曙光初露时的一颗新星--陈衡哲创作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12期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情谊》,《艺文述林》(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第2期,1997年)

《青春女性的独特情怀――“五四”女性文学研究》,《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庐隐的觉悟与沉迷》,《福建论坛》1998年第3期

《论“五四”女性文学的自然观》,《中国雅俗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总第1辑)

《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DD“五四”女性文学研究之一》,《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母女亲情》,《福建师范大学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童心世界》,《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模仿时代的终结(笔名)》,《文学自由谈》1999年第2期

《珍爱生命,关怀生命 DD再论冰心“爱的哲学”》,《文艺报》1999年10月5日

《〈骆驼祥子〉中的人道情怀与启蒙思想》,《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直面封建父权、夫权时的勇敢与怯惧――冯沅君小说论》,《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都市浪子的浅情薄意DD穆时英小说中的性爱意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怀念狼〉:一部观念锁住灵性的小说》,《今日文坛》2001冬卷

《易性想象与男性立场DD〈蚀〉与〈野蔷薇〉中的性别意识分析》,《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的恶女人形象》,《文史哲》2002年第4期

《零度叙述后面的生命叹息》,《中华读书报》2003年1月15日

《生命的超越性追求与女性日常人生》,《文艺争鸣》2002年第6期

《天使型女性:男性自我拯救的道具》,《福建论坛》2003年第2期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性别意识反思》,《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女人渴望被强奸?--文学中强奸描写的文化批判》,《中国女性文化》2004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4年第3期

《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实证精神与历史理性》,《中华读书报》2004年6月2日

《〈围城〉的男性偏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2004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性别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夏之卷

《母爱颂歌的悠远回响--茅盾、巴金创作与冰心小说〈超人〉的精神联系》,《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老舍小说的性别意识》,《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承担与隐逸--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心理动因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上一篇:兰迪·苏思

下一篇:久利亚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