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宁(武汉音乐学院)

时间:2024-01-14 21:55:48编辑:资料君

江俊勤的个人简介

江俊勤,男,1962年2月出生,广东揭阳人。现任广东教育学院教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世界实验室)协联成员。1984年7月于华南师大物理系本科毕业,1987年6月于华南师大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广东教育学院物理系任教。2002年晋升为教授。

人物简介

江俊勤,男,1962年2月出生,广东揭阳人。现任广东教育学院教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世界实验室)协联成员。1984年7月于华南师大物理系本科毕业,1987年6月于华南师大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广东教育学院物理系任教。2002年晋升为教授。

在教学上,一贯重视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研究,特别是计算机辅助量子力学教学的研究,发表了一系的教学研究论文,开发了多个原创性的演示课件;授课深受学生欢迎。

主讲课程

《量子力学》、《场论与线性代数》、《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理论力学》。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领域中,致力于研究夸克和胶子Hamiltonians的改进与应用,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相干态量子统计性质的研究方面,发展了产生新型量子态的方法并研究了新型量子态的特性:率先把G. S. Agarwal提出的通过在相干态上重复作用光子产生算符构造新量子态的方法,推广到具有量子群结构的q相干态之上。

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的科研项目:

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强作用物质的计算机模拟”(项目编号:990212,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费6.5万元,成员共9人,本人排名第2)

2.广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格点规范场论的研究”(项目编号:Z02083,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费3万元,成员共4人,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研究成果

2维格点QCD中夸克凝聚和矢量介子质量谱的研究,3维QCD中真空态的研究,3维QCD中0++胶球质量和胶球波函数的研究,激发奇偶q相干态和激发k玻色子q相干态的量子统计性质等。在已发表的60多篇论文中,被SCI收录26篇(其中《Physical Review D》3篇)。

代表性论文

1、电子单缝衍射的微机模拟,《大学物理》,14卷第3期(1995年3月),核心刊物,独立作者

2、Improved lattice QCD with quarks:The two-dimensional case,《Physical Review》,D60(1999年7月美国)第014501(7)页,SCI收录,第一作者

3、2+1维U(1)格点规范场论中真空态的研究,《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3卷第8期(1999年8月)第774―783页,SCI收录,第一作者

4、激发双模压缩真空态的非经典特性,《光子学报》,29卷第11期(2000年11月)第989―992页,EI收录,第一作者

5、Hamiltonian Monte Carlo application to (2+1)-Dimensional Quantum Mechanics,《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34卷第4期(2000年12月)第723―728页,SCI收录,第一作者

6、激发奇偶q相干态的统计性质,《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6卷第4期(2002年4月)第331―337页,SCI收录,独立作者

7、Improved lattice gauge field Hamiltonian:The three-dimensional case,《Physical Review》,D68(2003年11月美国)第094502(7)页,SCI收录,第一作者

8、激发k玻色子q相干态的反聚束效应,《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8卷第1期(2004年1月)第22―25页,SCI收录,独立作者

9、3维U(1)改进格点规范理论中胶球质量和胶球波函数,《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9卷第2期(2005年2月)第115―118页,SCI收录, 独立作者

10、2维SU(Nc)格点规范理论中夸克真空凝聚,《高能物理与核物理》,31卷第1期(2007年1月)第19―22页,SCI收录,独立作者

11、Vector Meson Masses in Two-dimensional SU(Nc) Lattice Gauge Theory with Massive Quarks,《Chinese Physics C》,32卷第1期(2008年1月)第9―12页,SCI收录,独立作者。

获得荣誉

获广东教育学院首届(2009年)“十佳教师”。获第九届(2001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分别获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广东教育学院“科研贡献奖”。

上一篇:李翘

下一篇:拉维尼娅·马隆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