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钵图

时间:2024-01-14 20:02:10编辑:资料君

揭钵图的个人简介

《揭钵图》是元代朱玉根据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的名作《劫钵图》临摹的,共两个本子。故事宣扬的是佛法无边、邪不胜正之理。全卷构思巧妙,静动结合,人物衣饰、旗鼓矛戟等各有肖似,且细入毫发。笔法精饬,神采飞动,是元代工笔人物画中的杰作。曾被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买下,后流落美国,几经周折又回到中国拍卖。2012年秋拍季上海博物馆以2990万元的天价拍回。

基本介绍

名称:《揭钵图》

作者:朱玉

年代:元代

类别:书画

规格:纵27.7、横 111.4厘米

《揭钵图》在佛教题材绘画中青史留名,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初《佩文斋书画谱》等史籍中明确记载,朱玉《揭钵图》真迹存世仅有两本。对比浙博本和美国本,后者人物线条更加飘逸,几无断笔,面部结构精准,服饰线条洒脱,而浙博本有近半人物线条出现断笔。

作品内容

《揭钵图》描写的是《宝积经》中故事:鬼子母暴虐成性,生子一万,杀人子女为食。如来佛遂将其幼子镇于琉璃钵中,鬼子母率众魔百十余揭钵救子未果。佛趺坐莲台,庄严自如,鬼子母最终发誓永不杀人,皈入佛门,鬼子得从钵中放出。该故事宣扬的是佛法无边、邪不胜正之理。

流传过程

朱玉的《揭钵图》,其实是临摹北宋大画家李公麟《劫钵图》。李公麟本原为宋代宣和皇家秘藏,到了元代先归宜兴人吴大本 收藏,后转归大收藏家陆全卿 所有。李本在陆家期间,朱玉临摹了两个本子。《揭钵图》中即使人物小如豆蔻,线条都绵延不绝。而明清写意面部没有解剖特征,服饰线条无动感,春夏秋冬一身衣。史料记载,沈周曾临朱玉数遍,但不得要领而放弃。

其中一个版本藏于朱家,明代为吴纯甫所藏,清代被苏州陆氏收藏,1965年,陆家将此卷捐给国家。1987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和启功等对此卷作出鉴定意见:“此本真好,卷后跋真”,这就是浙博本。

而另一本在民国期间被一位姓蔡的恶人得到,差点被卖到国外,幸被民国四大公子之一、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买下。然而这也只是延缓了《揭钵图》“出国”的脚步,此卷最终被带出中国,流落美国,后人称其为“美国本”。此本后来几经周折又回到中国,并在2012年登上拍卖场,这也是《揭钵图》民间收藏的唯一真本。也是“浙本”和“美本”在经历百年离别后的首次重逢。

作者简介

朱玉(1293D1365)字君壁,一作均壁,昆山(今江苏昆山)人。虽然不如苏州老乡沈周、文征明等人名气大,但他是自李公麟以来宋元工笔人物绘画的“终结”者,是最后的代表人物。宋元工笔人物画的线描,可以从头到脚无一断笔,但是却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造型简练精准,寥寥数笔即可刻画出四季服饰的不同。

版本对比

朱玉的存世作品只有两幅相同题材的《揭钵图》,一幅藏于浙江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另一幅则流落美国,2012年现身拍场被上博拍得。

对比浙博本和如今的上博本,后者人物线条更加飘逸,面部结构精准,服饰线条洒脱,而浙博本有近半人物线条出现断笔,面部结构扁平。1987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和启功等前往浙博参加该馆《揭钵图》鉴定会,浙博专家黄涌泉研究员说,两个版本都有明代顾潜和张寰的题跋,但浙博本上二跋的字是描出来的,上博本跋更好。照此推论,很可能上博本是祖本,而浙博本是后人描摹的。

天价拍卖

2012年秋拍季,北京盈时拍卖公司的重量级拍品元代朱玉《揭钵图》拍出了2990万元的天价,盈时拍卖证买家是上海博物馆。

上一篇:李三虎

下一篇:李勤(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