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杰的个人简介
李常杰(1018年-1105年,原名俊,常杰是他的字),越南李朝将领,亦是李太宗、李圣宗及李仁宗三朝元老,尤以李仁宗时期他的表现最为活跃,并且成为李朝与宋朝交战的主要将领。1105年(李龙符五年)农历六月,李常杰去世,被追赠以「入内殿都知检校太尉平章军国重事越国公」,食邑万户,以弟弟李常宪继承侯爵。
出身及早年的仕途
李常杰出生于寿昌县(今河内)太和坊的一个武将家庭,自少就「姿貌扬逸」,并且练骑射,习兵法。 李常杰还很年青的时候,亦即李太宗时开始,就已登上仕途。1036年(李通瑞三年),李常杰因为承父荫,被委任为骑马校尉。1041年(李乾符有道三年),被召入皇宫,担任侍o及黄门祗候。 李圣宗时,更获晋升为太保,以及于1061年(李彰圣嘉庆三年),被调任为清化、义安等地的察访使,镇压当地的芒族动乱。
参予对占城的战争
1 第一次攻打占城(1069年) 1069年(李天贶宝象二年,由于当年的农历七月改年号为神武,因此《越史略》列入神武元年)农历二月,李圣宗亲征占城。(据陈仲金说,开战的原因是「占城国常来骚扰。」)越军在战事中相当顺利,节节击败占城军,占城君主制炬(《越史略》作「第矩)兵败逃走。到农历五月,「元帅阮常杰俘获第矩于真腊界」。(陈守度篡李后,强迫全国姓李者改姓阮,以断绝国人对李氏的复国一类想法。) 在这一役中,由于李常杰成功俘获占城王,迫使他向越军求和「赎罪」,割让了地哩、麻令、布政三州给李朝,然後将占城王释放回国。据陈仲金所说,此三州即为现今越南的广平省及广治省辖地。 2 第二次攻打占城(1075年) 李常杰在1075年(李太宁二年),曾对占城进行了一次征战,该战役亦是「宋越熙宁战争」的其中一部份。 3 第三次攻打占城(1104年) 1104年(李龙符元化四年)农历二月,李仁宗命年已老迈的李常杰再征占城。开战原因,是由于造反的李觉逃亡入占,劝占城君主制麻那进攻越南,并收复了先前割让的地哩、麻令、布政三州土地。李常杰受命後,便又击破占城,再度取得地哩、麻令及布政。
在与宋军交战中的表现
(1075年-1077年) 李常杰较为人所熟知的事迹,是他参予了在1075年至1077年(李太宁四年至英武昭胜二年)间对宋朝的战争。(《越史略》误记在太宁二年爆发战事。) 1 率兵侵犯宋朝边境及屠杀 奉命「先发诸道兵」抵御宋军:1075年(李太宁四年),宋朝王安石认为越南在不久前遭占城侵扰,国势衰弱至「余众不万人」,便部署向越南开战。李朝政府获得宋朝在南部「造舟舰教水战」及「禁州县不与我边贸易」的情报後,便自行「先发诸道兵」,由李常杰率领水军,攻入宋朝边境,先後攻陷钦州、(今中国广西钦州)、廉州(今中国广西合浦)及邕州(今中国广西南宁)等地。 邕钦廉三州大屠杀:李常杰在整场战事中最瞩目的行动,就是进行了大屠杀。当攻陷邕州後,由于知州苏缄不愿降服而自杀,全城军民「无一人降者」,于是李常杰便「尽屠五万八千余人,并钦、廉州死亡者几十余万人,常杰等俘虏三州人而还。」 2 转攻为守 被调回抵御占城:同年,宋朝联络越南的南方劲敌占城共同作战。李朝政府获悉後,便调回李常杰,以抵御占城。李常杰未能取胜,唯有招募人民移居当时是越占边境的地哩、麻令、布政等地。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所着的《越南通史》中则说是现在的红河。),重整士气,而李常杰部下军士则开始灰心丧气。纵然李常杰尽力勉励军士,但李朝已有意议和,而宋军八万余人,亦由于难以适应南方的气候及瘟疫,而折损了过半数兵员,但仍占领了越南的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州)、思琅州(今越南高平省上琅州和下琅州)、苏州、茂州(今越南高平省与谅山省交界)等地。) u203b据《越史略》,宋越两军在如月江的对战,发生在丙辰太宁四年农历七月(应是太宁五年,即公元1076年,《大越史记全书》将该战事列在丙辰太宁五年三月),李常杰率水军抵御宋军,而「昭文、宏真二侯皆溺死如月江」。双方隔江对峙一个多月後,李常杰终于在这条战线上击退宋军。 至于富良江方面的战斗,发生在同年的十二月(南宋李焘将该役列入《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二百七十九宋神宗熙宁九年十二月癸卯),宋将郭逵等率兵击杀了越军「大将洪真太子」,俘获了「左郎将阮根」,随後便是「乾德惧,奉表诣军门乞降」,但并没有提及李常杰有否亲身参予富良江战线方面的交锋。)综合中越两国的史料而言,其实双方交战各有胜负。造成难以判定输赢的原因,大概是由于两国修史者都是只各自记述关于己方得胜的战事而已。 宋越议和与战事的终结:双方再经过零星的战斗後,到1078年((李英武昭胜三年),双方举行议和,李朝向宋朝「请还广源、苏茂等州」,而作为回礼,李朝归还俘获的宋朝军民,战事就此告终。
晚年
李朝对李常杰的加官进爵 虽然宋越熙宁战争最後仅以和议告终,但李朝政府对李常杰的表现仍然相当满意,并且对他加官进爵。当1075年(李太宁四年)李常杰奉命抵御占城时,便获授任太尉。其後,又获封以「兼内侍判首都押衙」、「行殿内外都知事」、「遥授诸镇节度」、「同中书门下上柱国」、「天子义弟」、「辅国上将军开国公」等等官职及封衔。以表示朝廷对他的尊崇。
诗作
《南国山河》:1076年(李太宁五年,农历四月後改为英武昭胜元年),李常杰与宋军在如月江、富良江一带交战时,军队竟无心恋战。某夜,军队里忽然听到这样的诗句而重拾战意。 根据陈仲金的说法,是李常杰害怕自己的军队灰心丧气,便编撰这诗,并说成是由神仙所作,以令军队恢复斗志。
评价
李常杰作为越南李朝的一位主帅,曾向中国宋朝发动攻势,并造成中国境内大量军民伤亡,因此,中越两国的史家,对李常杰有着折然不同的评价: 越南1971年出版的《越南历史》宣称李常杰一切的军事行动,尽属是合理而高明的「自o」战略:「李常杰的积极自o的进攻战略,也体现了民族的这种精神和意志。他对抗战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动并且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位把天才的韬略与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相给合的杰出的军事家。」 中国学者郭振铎及张笑梅则认为,李常杰在宋朝境内的邕州、钦州、廉州所进行的屠杀,是「对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血醒大屠杀,在中越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所仅见。」另外,又批评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所编撰的《越南历史》里对李常杰的高度赞扬,「实令人发指,这是对历史事实的大嘲笑。」不过,同书也肯定了李常杰的才干,称他「具将才,精韬略,北侵宋朝,南犯占城,为李朝一名野心勃勃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