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修

时间:2024-01-13 08:49:20编辑:资料君

李存修的个人简介

1942年出生,山东安丘临浯石家埠村人。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丝路之旅》。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烟台鲁东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广州国际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青岛市政协文化旅游顾问、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曾任四川省翻译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及四川省外事外贸旅游系统外语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执行副主任。 1966年烟台师院(今鲁东大学)英文系毕业。在校进行两年“文革”后,于1968年秋由国家分配四川支援“三线”建设。入川后,曾任四川省外事办专职口语翻译、翻译科长、四川省国旅、中旅总经理、省旅游局副局长。1987年调广东,曾任香港招商局集团广州国旅总经理、书记等,现任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

基本内容

李存修  山东安丘临浯石家埠人。中国共产党。荣获“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之一。2007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录制一期节目(CCTV-10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身兼作家、翻译家、旅行家多重身份。  1966年毕业于山东烟台师范学院英语系。历任四川教育局高中英语课本编写人员,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口语翻译,四川省外事办公室口语翻译,四川省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总经理,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招商局广州国际旅游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爱在人间》、《流花忆梦》,游记集《走遍万水千山》、《西欧之旅》、《美国之旅》、《印度之旅》、《行走天地间》、《万绿河源》(与湘君合著),长篇纪实文学《皮尔·卡丹》等共16部著作。《记扬振宁》选入《1995年中国散文精选》,《涛声依旧》选入《中国精短散文作品集》,部分作品还选入其他专集。

李存修,山东安丘人,1966年烟台师院(今鲁东大学)英文系毕业。从事外事旅游四十年,走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考察过世界上六大洲共六十几个国家。现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烟台鲁东大学、广东科技干部管理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广州国际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青岛市政协顾问、广东省韶关市政府顾问、中国spa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2007年5月18日,当选“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2008年10月12日,受邀为“央视九台”(央视英语频道)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交通旅游巨大变化专题外语节目。曾多次为央视旅游频道作现场解说。

1968年秋,李存修由国家分配四川支援“三线”建设。入川后,李存修曾任四川省外事办专职口语翻译、翻译科长、四川省国旅、中旅总经理、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四川省翻译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和四川省外事外贸旅游系统外语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执行副主任。1987年调广东工作,曾任香港招商局集团广州国旅总经理、书记等。

李存修个人难忘的几段经历

1、发扬山东人的本色,被评为省劳动英雄

1968年6月18号进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当时大西南的“文革”进行的正烈。到处是“武斗”场面。全国被分配入川的大学生都被安排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工科的进工厂,文科的进农场,李存修进了离成都不远的四川新都国营农场。

先后进场的好几十位场友,只李存修一人是地区级学校的毕业生外,其他大多数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每人头上都有着闪亮的光环。学生的花名册上,排在最后一名。工资最低,待遇最薄,看电影、打预防针、领工资等都要按次序站在尾巴上。经过不到一年的刻苦努力,拼搏奋争,便从最后一位被“移植”到第一位,成了学生队的队长,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全省成千上万正在劳动锻炼的大学生只评上了两位,成了“代表人物”。

2、陪同约翰·丹佛,游历西藏各地

“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应邀访美。在华盛顿的“白宫”南草坪总统安排的欢迎会上,丹佛的一曲民歌打动了邓小平,两人成了朋友,邓当场向丹佛发出了邀请。

三年后,丹佛应邀来到中国,李存修陪同他游览了西藏各地。美国人想见到这位世界大明星十分困难,李存修却以一位翻译身份与他一起度过了近十天高原生活。

临别的前一晚,丹佛主动提出要为身边拉萨第二招待所的六个人(当地藏语陪同、司机、厨师、两个服务员、门卫进行一场“答谢演出”。按他的要求,在餐厅的一个小房间里安排了一张方桌,四周摆上七、八个木凳,丹佛在桌上边谈边唱:《乡间的小路》、《送给我的爱人》等等,一连就是十多支。李存修将歌词译成普通话,再由当地翻译小马译为藏语。发生在西藏高原上的这样的演出,在世界别处是绝无仅有的。

行程结束后,丹佛与李存修成了朋友,两人互通信息,互寄信物。遗憾的是,丹佛56岁时就自驾飞机在旧金山海湾失事。1998年,李存修曾到丹佛的故乡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进行凭吊、缅怀。

3、十年磨一剑,登上全国最高翻译讲坛

在农场劳动锻炼过程中,约好一位同是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室友,进行了近两年“疯狂式”的英语对话,就是两人之间不说国语。而且还坚持听英语北京广播,所以离开农场不久,就考取了门槛很高的国家英语口语翻译。在四川省外事办和旅游局十年的翻译实践中,曾担任过多次重要的如接待海外的国王、部长和大使等翻译任务,让自己的外语水平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1986年7月,应邀参加在山东烟台召开的全国中青年翻译家经验交流会,每省只有2―3名代表。李存修在会上作了《文学翻译的艺术效果》的演讲,得到当时入会的老一代中国著名翻译家们如姜椿芳、叶水夫、孙绳武、许国璋、李越然、刘德有、冯亦代和傅惟慈等一致好评,发言稿发表在当年《中国翻译》第11期。

4、抓住机遇,让四川的飞机首先从大陆飞到国外

四川省旅游局成立后,从外事办转旅游局工作。一年,时任四川省省长杨析综布置了一项任务:开辟一条新的旅游航线,让四川的飞机率先从大陆飞到海外。李存修领着一个筹备小组,活动了几个月,北京跑了好几次,那时还没有改革开放的说法,领导们办事循规蹈矩,事情进展艰难。

一天, 突然听说省长带着一帮人要进京,李存修匆忙赶上了他们乘坐的那班飞机。省长因此改变了在京的日程,并以省政府的名义,领着李存修一起,进了国家民航总局,双方进行了半天的会谈。民航总局局长征求了在座6位司长的意见,最后同意了四川省的申请。在此之前,已跑过多次,但无效果。省长和总局局长出现后,事情办的十分顺利。那时,中国只有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飞机可以飞出境,成都作为中国大陆的第四个城市,让飞机飞到了海外。

5、在北京,巧遇服装大师 皮尔·卡丹

1989年深秋的 一天,北京的朋友老杨约李存修去参加一个宴会。席间,他指着坐在首席上的一位灰白头发的外国人说:“那就是皮尔·卡丹先生,正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李存修一个人走到了皮尔·卡丹身边,向他进行了问候,并表达了愿与他合作的意向。他起身相互谈了约五分钟的话。两人决定:皮尔·卡丹先生即可到广州考察。他不久也邀请李存修到了巴黎,参观了他的居家、服装设计公司和商场。他的公司那扇陈旧的大木门与法国总统府只隔一条马路,斜对面。皮尔·卡丹站在自己的木门前,指着威严的总统府大门说:“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这里;可对面大门里的主人,却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也不知他们换过多少茬了”。

很快,皮尔·卡丹西装被引进到江南各大城市,连续开了26家专卖店。随后也将皮尔·卡丹女装和童装等引入中国。为交流东西方服装文化做出了贡献。

6、深入沂蒙,认识了72崮真面目

1986年从四川调入广东工作。2002年退休后,李存修主要进行旅游文化的考察、研究、著述和讲学。

2007年春天,当沂蒙山桃花盛开的时候,应邀赴沂蒙腹地蒙阴县的岱崮参加一个笔会。代表们白天上山看桃花,晚上就在驻地交流诗歌创作。李存修上山半天后,就从会上消失了,因为发现了沂蒙山中的崮群。

次日,请了当地文化馆的张馆长陪同,两日内连着攀登了三、四座比较典型、发育比较成熟的大崮,发现了这些崮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就是在每座大山顶部,有那么块突出的部位,它们像博士帽、像油篓、像雕堡、像笔筒、像女人的乳房……群崮林立、争耸天表、鬼斧神工、千姿百态、宛如画屏。当时李存修就回顾自己游遍世界各大洲、考察过地球上无数名山大川的经历,也未见过如此奇特神妙的崮群。从这些崮群,又想到了国内所熟悉的“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和“丹霞山地貌”,但以上四种地貌全然不能代表山东沂蒙山内这种崮群的地貌,这应是中国更加稀奇和不可替代的另一类地形地貌。

李把这些发现和判断写成一篇“沂蒙望崮”,发到北京的一家旅游文化杂志发表了。杂志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从北京正式请来了八、九位地质地理学大家,经过论证,正式定为“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

国内一位著名学者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两句话:“李存修从事外事旅游文化四十年所做出的那些事情,还不如在沂蒙山里最早认识了了中国的第五地貌”。这种评价是客观的,也是实在的。

不同领域的李存修

2008年10月12日,为“央视九台”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交通旅游巨大变化专题外语节目。曾多次为央视旅游频道作现场解说。曾为央视二台“倾国倾城” 栏目组特邀专家、撰稿人,已参加了该剧组在石嘴山、盘锦、昆山和日照等一些地市的城市与旅游发展的推广活动。

李存修接受过以下媒体专题采访:香港卫视、广东卫视和广州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无锡电视台、济宁电视台、潍坊电视台、茂名电视台、荆州电视台、三明电视台、梅州电视台、赣州电视台、玉林电视台和石嘴山电视台等。

李存修在多所大专院校和相关单位进行数十场旅游文化演讲:中山大学、华南师大、华南理工、广州大学、韶关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大学、河南大学、江苏金肯学院、河南平顶山工学院、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鲁东大学、潍坊学院、滨州学院、淮安外语学校、广东旅院、惠州旅校、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民俗大讲堂和羊城学堂等。

李存修参加旅游策划或规划评审的地区和城市有:河南的平顶山、云台山、山东的威海、日照、沂蒙山、崂山、泗水、四川凉山自治州、简阳三岔湖景区、辽宁大连、长海、江西婺源、广东英德、云浮、台山上川岛、广东罗浮山、湖南郴州、永州、广东连州、广州长洲岛、广西大容山、巴马长寿谷、江西宜春、樟树、吉安、九江、宁夏石嘴山、辽宁盘锦、江苏昆山等等。

李存修担任的评委工作有:“广东旅游十大首创之星”评委、“羊城新八景”评委、“广州市金牌导游大奖赛总”评委、“广东省网络文学大奖赛”评委、“广东省作家职称”评委等等。

2007年5月18日,当选“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并代表被选出的“十大徐霞客”三次出席了在北京和江阴举行的“徐霞客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作重点发言。

2006年11月,被香港卫视和广东省电视台推举为广东百位名人之一(广东省内旅游系统唯一入选者)。

2010年10月,被母校鲁东大学评为建校八十周年50名杰出校友之一。

李存修接受专访并有相关较长篇幅报道的报刊杂志有:《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中国旅游报》、《文化周末》、《杭州日报》、《玉林日报》、《张家界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济宁日报》、〈九江日报〉等及杂志〈春秋〉、《航空画报》、《长江周刊》、《深圳风采》、《看世界》、《名人》、《广东人事》、《第二课堂》、《跨越》、《采风》、《人间》等。2006年10月,散文“卢梭铜像前的思索”在第二届中国当代散文论坛评选中荣获“卓越成就奖”。作品获省级以上各种文艺奖项二十余次。李存修独自创作的电视风光片《白鹭湖》(文学脚本)在深圳电视台播放(2001年)。李存修两次在北京参加全国翻译家代表大会和在山东烟台参加全国中青年翻译家经验交流会(1985年7月)。李存修发表在《中国翻译》杂志1985年第十一期的论文《论文学翻译的艺术效果》被选进上海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高年级教材,并获省级论文二等奖。

李存修业余创作成果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李存修共发表文化及译作作品400余万字,先后出版《流花忆梦》、《皮尔·卡丹》、《爱心无国界》(一、二)、《西欧之旅》(上、下)、《丝路之旅》、《山东之旅》、《印度之旅》、《南美之旅》、《行走天地间》(两部)、《中国当代徐霞客笔记》等著作二十六部。李存修主编了《岭南百景文学经典》等旅游丛书。其中《爱心无国界》由《南方日报》等三家报刊连载,三十几家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或 消息。并获得2001年广州市最高奖“广州文艺奖”。人物散文集《小院里的部长》获广州市第二届文学艺术创作红棉奖(文学类)一等奖(2002年)。散文游记集〈行走天地间〉2005年获广州市最高奖“广州市文艺奖”。散文“苦涩的礼赞”获中国散文学会“罗庄杯”散文大奖赛二等奖。作品被选用和转载的几十篇,其中散文《记杨振宁》、《泰姬陵不是悲剧》、《卢梭铜像前的思索》、《莫斯科河,你流向何方?》和《兄弟》等先后被编 入国家级的“散文精选本”或“年度本”。《丝路之旅》等三本专著在海外再版。散文“风浪好望角”被选入香港高中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2005年版)。散文“卢梭铜像前的思索”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选进《事业的境界----当代大学生文化读本》(2004年版)、亦被选为2002年、2008年、2010年北京、江苏、深圳等地高考模拟作文。“故地”被选入韩国大学〈当代中国文学精读〉(2002年版)。

李存修在以下杂志和报刊发表过作品:《中国旅游》(北京)、《中国旅游文化》(北京)、《旅游》(北京)、《中国铁路文艺》(铁道部)、《航空画报》、(沈阳)、《旅游世界》(山东)、《旅游天地》(上海)、《西南旅游》(成都)、《旅游界》(广东)、《海外星云》(广西)、《特区旅游》(汕头)、《黄山》(安徽)、《北方文学》(黑龙江)、《都市美文》(大连)、《延河》(陕西)、《散文》(天津)、《散文天地》(福建)、《广州文艺》(广州)、《现代作家》(四川)、《红岩》(重庆)、《三峡》(湖北)、《青年文学》(成都)、《徐霞客研究》(北京)、《第二课堂》(广东)、《广东文艺家》(广东)、《深圳风采》及《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大连日报》、《四川日报》、西南都市报、《江西日报》、《南昌日报》、《乌鲁木齐晚报》、《烟台日报》、《玉林日报》、《文学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

李存修最新状态:独自考察中国大运河

自2010年春天,李存修以68岁的高龄开始对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的考察,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行走、考察、采风、创作和出版五十万字的文化纪实作品《行走大运河》,填补中国运河研究史和文学史上的一项空白。目前已结束了对京杭大运河的考察,并完成了25万字的初稿。2011年三月份,李存修又自背行囊,开始对隋唐大运河(杭州――淮安――商丘――开封――洛阳――新乡――北京)的全程考察。这是李存修对生活甚至生命的一次全面挑战。

上一篇:李开先

下一篇:李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