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武的个人简介
湖南省祁东县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映武黄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8年4月获“湖南省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1999年11月获第四届“99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03年11月被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中国乡镇企业导报》评为“中国首届乡镇企业十大经济人物”
个人履历
1960年-1973年在校读书;
1974年-1978年祁东县氮肥厂工作;
1979年-1987年在祁东石亭子镇中学任教师;
1994年-2002年任衡阳鑫宝实业有限公司(中外合资)、祁东黄花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3年任湖南映武黄花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个人荣誉
1998年4月获“湖南省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
1998年4月当选“中国国际商会湖南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
1998年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经理、董事长)”称号 ;
1999年当选为“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镇企业家委员会”理事;
1999年11月获第四届“99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2000年当选 为“中国乡镇企业研究院”副理事长;
2001年11月获“衡阳市农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2年12月被评为衡阳市优秀企业家;
2003年1月被评为2002年度衡阳十大新闻人物;
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3年11月被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中国乡镇企业导报》评为中国首届乡镇企业十大经济人物。
人生经历
1994年,身为中学民办教师的李映武先生看到学生读书交不起学费而黄花菜又卖不出的困难,于是弃教从商,创办湖南映武黄花集团有限公司,全身心地投入到黄花菜的生产、经营、加工和销售事业中。随后在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下,祁东的黄花菜产业扶摇直上,每年递增2万多亩,黄花菜由“上山”发展到“下田”,又从县域西部向东部挺进。祁东县已成为湖南、全国乃至全球种植黄花菜面积最大的产地。全县现已有40多万农民从事黄花菜产业化生产。黄花菜产量由1994年的3千吨增加到4万吨,销售价格由3.8元/公斤提高到10元/公斤以上。祁东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黄花之乡”。依托黄花菜产业不断壮大的黄花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统领全国30多万亩黄花菜基地,集种植、加工、销售和科研于一体的中大型高新科技民营企业集团,拥有固定资产2.08亿元,员工820人。总公司下设3个分公司,即衡阳深加工绿色食品厂、祁东黄花加工有限公司、陕西大荔县绿色食品厂。国内设有甘肃、山西等6个大型收购点,国内外销售网点共68个。全国黄花菜产业近100万人加入到黄花种植行业中。
罗江村地处祁东县石亭子镇,是国家确定的黄花菜原产地,有“中国黄花第一村”之称。李映武是罗江村村委会主任。1986年,他毅然辞去工作经营起黄花菜产业来。他与省农科院的专家一起,研究“脱水保鲜黄花菜”,历经5年攻关终于成功,解决了雨天烂菜的难题,由此带来了黄花产业的第一次腾飞,农民种菜热情空前高涨。目前,祁东黄花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李映武创办的映武黄花集团也成为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每年收购、销售的黄花菜占全国总量70%以上,出口占85%以上。李映武也赢得了“黄花大王”的称号。
1997年,祁东县委、县政府发出了“致富祁东菜农,5年发展10万亩黄花菜基地”的号召。在县委书记张自银同志的领导下,黄花集团紧密配合,制定措施。同年5月,时任湖南省省长的杨正午同志视察了黄花集团。在他的鼓舞下,黄花集团与菜农签订了菜价5年不降的收购合同,每公斤由1996年的6.8元提高到10元,并且5年期每年递增上浮2%。由于价格的提高,祁东掀起了史无前例的种菜热潮,1997年种植面积翻了一番,到2001年全县实现种植面积15万亩,近40万菜农加入黄花种植行列,稻田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户均收入达5200元。与1991年前的基本收入相比,从1997年到2005年共为菜农增收27.92亿元,加上1996年前的3.36亿元,共为祁东菜农增收31.28亿元。甘肃、陕西、山西等黄花产区主援黄花集团联姻,黄花集团1999年来为全国贫困山区种植黄花增收近?元。1998年,大荔县种植黄花菜年产量不足800吨,但没市场。在陕西大荔县政府的盛情邀请和高度重视下,黄花集团顺利进驻了大荔。从1998年起大荔菜农不但解决了卖菜难的大问题,而且价格提高了30%,种菜热情高涨。黄花菜由1998年的800吨发展到2005年的8000吨,7年内为陕西大荔县农民增收5.2亿元。同时应甘肃、山西等当地政府之邀,黄花集团在甘肃、山西、河南等地均设立了收购点,在全国进行全面收购,7年时间为全国产区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使黄花菜市场疲倦,出口价大跌,黄花集团在祁东县刚按出台的收购价收到40%时,销售不畅,公司从发展产业和不失信于民出发,还是坚持按签订的合同保护价收购到底。虽然公司当年亏损670余万元,但菜农当年多增收6800余万元,银行的利息增加498万元,公司没向国家提出补贴的要求。
“毒黄花菜风波”几乎使产业崩溃,全国人大代表李映武情系菜农,不辱使命,保护了百万菜农的根本利益,使产业不断发展。他一边安抚百万菜农,一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公关,仅在沈阳就花费了100多万元宣传费用,全年累计为此花费400余万元宣传费。最后上书中央,请求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此举得到了温家宝、吴仪、回良玉三位国务院正、副总理的支持。同时,黄花集团全面按合同保护价收购黄花菜,2004年为保护全国菜农6亿元的利益,公司亏损3500余万元而使黄花产业得以继续健康快速发展。
拖欠菜农
拖欠银行贷款上亿元 拖欠菜农、商贩1700多万元以经营、销售黄花菜而享誉全国的湖南映武黄花集团如今因巨额欠款终成“明日黄花”。该集团今天之窘境,被指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博弈的结果。
老板“跑路”又返回7月,正值黄花菜采摘旺季。
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石亭子镇罗江村,遍野的黄花和忙碌的菜农构成了一幅丰收而美丽的风景。曾获“中国优秀企业”和“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的湖南映武黄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花集团”)就坐落在这里。
然而彼时,祁东县却因“毒黄花菜事件”而震惊全国。“黄花集团总裁李映武失踪”的消息又在该地黄花菜农和商贩中盛传,“失踪”源于“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无力偿还菜农和银行欠款”。据当地村民介绍,李映武在公司门前留下一纸《告祁东黄花菜农、各欠款户及外地外省欠款同志书》后,于4月30日出走,具体时间不明。
此时,当地政府相关统计显示,黄花集团已累计拖欠170多个菜农、20个商贩1700多万元菜款,欠银行贷款达上亿元,已经资不抵债。
不过,两个月后的7月,有村民告诉本报记者,“老板已经回来收菜了”。
本报记者在黄花集团看到,一张桌子旁几个菜农正将黄花菜放在秤上称重,称完的菜农则忙着领钱、数钱,还有菜农推着小车正往院子里送菜。据门口的几个村民讲,几个月前这里人去楼空,听说政府又借钱给企业了,村民又把菜卖到了这里。
在总裁办公室,十来个人倚墙而坐,他们都是替黄花集团收购黄花菜的商贩和拿着白条来要菜款的菜农。刚被罗江村支书李聚宝从地头叫回来的李映武面对记者,定了定神,再用迟缓而又茫然的眼神扫视着这十来个人后,告诉本报记者:“企业陷入今天的危机,和政府要求企业承担的责任太多有很大关系。”
“黄花菜事件”是诱因李映武进入黄花菜产业已有20多年。曾经,他与湖南省农科院专家共同研究“脱水保鲜黄花菜”技术,成功解决了雨天烂菜的难题。
在黄花集团的带动下,祁东县黄花菜种植业开始快速发展。1997年,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鼓励下,黄花集团与菜农签订了菜价5年不降的收购合同,每公斤由1996年的6.8元提高到10元,并且5年期每年递增上浮2%。由于价格的提高,祁东掀起了种菜热潮,到2001年,全县种植基地扩展到10个乡镇,共有10万农户和40多万农民参与,种植面积扩大到16万亩,年产量6万吨,年产值突破4亿元。2000年,黄花集团还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湖南省2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之一。2002年,黄花集团总部迁离祁东基地移师衡阳。2003年,公司贷款投资1.06亿元建成了一期速冻保鲜、冻干黄花菜生产线和黄花方便面、红薯粉丝、米粉生产区。
2004年,一场席卷全国的“毒黄花菜”风波致该年上半年全国黄花菜销量锐减了三分之二,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2000余吨黄花菜滞销现象。国内外黄花菜消费市场严重受损,销量下跌了70%以上。黄花集团的优质黄花菜也受此“株连”。当时,黄花集团拖欠1.44亿元到期贷款无力偿还,1.71亿元收购资金难以筹措。
在销售陷入困境情况下,黄花集团按照相关部门保护菜农利益的要求,靠贷款仍继续实行保护价收购。据李映武称,当年公司收购了全国80%的黄花菜,计4万余吨,亏损6700余万元,衡阳深加工厂也被迫停产。
从2005年起,黄花集团开始向商贩和菜农打白条收购黄花菜,期限为一年。在政府和银行的支持下,此时的李映武仍信心十足,表示力争花6年时间还清银行全部贷款。然而,随着银行贷款本金的剧增,利息加重,黄花集团已不能自拔。
快速扩张是主因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后,李映武多次将情况反映到湖南省及衡阳市。2005年7月26日,湖南省地方金融证券办、省农办、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省农行等部门组成的调研小组专程到衡阳市和祁东县对黄花集团在收购旺季中出现的银行贷款到期不能归还、收购资金短缺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研小组认为,企业规模扩张挤占了流动资金。《调查报告》中称:“2002年省农行向企业发放3000万元项目贷款,用于新建2.6万吨/年速冻保鲜黄花菜生产线。由于企业没有严格按照银行评估论证进行投入,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8500万元,项目总投资比原评估时增加4210万元,据了解实际投资达到1.396亿元。此外,企业为了融合政府工程,享受政府部门许诺的优惠政策,无计划扩张,在新建2.6万吨/年速冻生产线后又占地75亩,建成黄花方便面、红薯粉丝、米粉生产区。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挤占流动资金,因此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流动比率低下,收购资金也不能及时补充。”
对此,《调查报告》提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理解企业难处,对农副产品收购不能为了农民利益长期采取“保护价格”收购。农行和当地政府部门还应严格控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严禁盲目扩张。
审计署长沙特派办也在2005年7月一份重要审计情况中表示:“黄花集团作为龙头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根本原因是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为了兑现按保护价收购的承诺,不得不靠向银行大量借款和向农民打白条来维持,负担的财务费用和社会责任过重,自我积累和抗风险能力较低。”
湖南省发改委在[2006]80号文件《关于湖南映武黄花集团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中也认为:企业新上投资项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向城市扩张中,远离了基地,提高了成本。冻干黄花菜生产线,由于产品成本高,国内消费者难以接受,国外市场尚未打开,开工严重不足。方便米粉、方便面生产线,由于市场和技术等原因,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同时新产品市场开拓力度不大,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由盛至衰需反思面对李映武“企业陷入今天的危机,和政府要求企业承担的责任太多”的抱怨,祁东县各部门并不认同。实际上,自2006年起,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各级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挽救”黄花集团,但仍未能使之走出困境。
祁东县政府副调研员何祥德一直分管县里工业和协调黄花集团事务。他表示,李映武此前的出走其实是在向政府施压。他说,企业的兴衰关键还是要看管理者,几个亿的资产在李映武这样一个普通农民、普通教师手中,如何科学管理使用,有没有能力驾驭值得深思。还有政府扶持的方法是否科学,企业的发展是搞成政绩工程,还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这些都需要探讨。具体到黄花集团,脱离主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快餐面生产线、粉丝生产线这些微利企业上,无异于舍本求末。
“黄花集团的债务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我们已经和李映武沟通过,由他向法院提出破产还债申请。”何祥德告诉本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法院已经准备立案,政府还专门抽调几个人在做这件事,但因涉及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众多环节,时间最快也要一年。
记者看到,在黄花菜收购大忙季节,祁东县政府召开了协调会,通过农村信用联社安排小额贷款以农户相互担保的方式,为100多个菜贩解决收菜资金。考虑到黄花集团目前资金困境,县财政和县信用联社共计安排了220万元借款给黄花集团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