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根贤的个人简介
简根贤,采矿专家,我国现代采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主持设计并建设我国第一座大型铜矿山――安徽铜官山铜矿;参加创建新中国最早的采矿科学研究机构――长沙有色金属矿山科学研究所,并长期负责研究规划制定与科研管理工作,为我国有色金属采矿技术进步和矿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根贤
简根贤,高级工程师。广东南海人。193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曾任开滦矿务局技术员、资源委员会滇北矿务局茉莉坪矿助理工程师。1945年赴美国犹他大学进修。建国后,历任铜陵铜官山铜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山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中国金属学会第一至三届理事。是第三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负责铜官山铜矿系、选、冶联合企业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技术工作。
个人简介
简根贤,1914年2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1935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采矿系,1935年至1945年,先后在开滦矿务局、平绥铁路局任实习员,在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滇北矿务局、茉莉坪矿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等职。1945年8月至1947年8月,赴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读研究生。1947年11月至1949年11月,在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钨锡公司、金属矿业管理处、广州办事处、香港办事处等单位任工程师。
1949年11月,参加了香港护产起义。1950年至1956年3月,担任华东工业部铜官山铜矿工程处总工程师兼副主任。1956年调湖南参加长沙有色金属矿山科学研究所(今长沙矿山研究院,简称矿山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副所长,主持整个研究所在设计与技术规划工作,1960年至1982年任矿山院总工程师,1982年后任技术顾问。1956年,简根贤参加了《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采矿部分的编制工作,并于次年秋天为赴苏代表团编写了修订意见,1960年,又为原冶金工业部主持编制发展规划的采矿部分,为我国现代采矿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根贤是全国政协第三、第四、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54年7月当选为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7月,被聘为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冶金组成员,1964年4月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科学学科组采矿学与选矿学分组组员,1979年3月被聘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组组长,1979年9月被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矿业工程学学科组成员。他是中国金属学会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采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金属学会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简根贤于198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生经历
简根贤1939年春进入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所属资源委员会滇北矿务局(今会泽铅锌矿)工作,担任助理工程师,主管采矿技术。当时矿山完全是土法生产,经过他的大力争取,矿山终于同意引进机械作业方式,于1940年中开始采用机械凿岩掘进巷道。1940年10月离开滇北矿务局后,经过半年的颠沛流离,直到1941年4月,他才在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汞业管理处重新找到工作,当时该处负责开发管理川湘黔3省的汞资源,下面有10多个矿山。1941年6月他出任湖南晃县(今新晃县)茉莉坪矿的工程师兼主任,负责勘探、采、选、冶全部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他很快在组织汞矿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资源委员会的通令嘉奖。
1944年由汞业管理处推荐,通过考试被经济部选送赴美留学,1945年8月离开重庆到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研究院学习。在此期间,先后在美国东、西和西北部的煤矿与铜矿实习考察,全面调查了解其采掘工业的机械化发展动向和有关技术经济问题,并研究煤矿和金属矿机械化开采,完成了矿山机械化技术和经济问题的论文。在美国的两年里,他除了学习采矿技术知识外,还通过与社会和民众的接触,对美国的生活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使他既看到了美国人的热情,也领略和认识到美国“恩赐者”和“传教士”的真面目,改变了他对美国“民主自由”的看法,重新认识美国,并引起了他思想上的重要变化,同时也增加了他思想上的矛盾。1947年8月,他带着技术和思想上的收获回到祖国。
回国后两个月,简根贤被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往江西钨锡公司画眉坳工程处任工程师、主任。1948年4月调任上海办事处工程师兼第一组组长,随后调广州办事处负责矿产品经香港的出口事务。为了处理资源委员会在港国外贸易事务所存放的大批矿产品和准备进口的器材,他随广州办事处的搬迁而来到香港,在港期间通过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使他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感觉到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就要到了,心中的爱国热情立即迸发出来。在香港地下党组织和孙越崎的领导下,1949年11月13日资源委员会和招商局与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一起宣布起义,脱离南京国民政府,他毅然参加了护产起义,为保护在港的资金、资源、设备等财产并将其归还人民政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利用在香港的有利条件,广泛收集各国矿业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的资料,为回国参加建设做好准备。简根贤等热爱祖国、心向人民的正义行动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人民政府的嘉许。
铜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近现代列强的入侵,我国铜的生产日趋萎缩,1949年的年产量已不足3000吨。铜官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铜生产基地,南朝即开始在此设官采铜,鸦片战争后由英国人在此经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扩大了矿山开采规模,掠夺了大量宝贵资源;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在此续建一座400吨/天的矿山和选厂,但进展十分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铜官山成为我国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铜工业基地。为响应毛泽东主席“开发矿业”的号召和满足建设的需要,为国家提供急需的铜工业原料,华东工业部决定从续建已有的矿井、选厂、电厂、港口开始,同时加速地质勘探,扩大生产规模,拟在铜官山自行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建设年产1万吨铜的采选冶联合企业。当时共和国刚成产,不仅缺乏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的建设经验,更缺乏比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祖国建设的需要向海外学子发出了召唤,1950年夏,简根贤满怀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热忱,携同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女儿抵达北京。归国后,他被任命为技术代表,与党代表、军代表一道组成三人小组代表人民政府接管了铜官山铜矿。尽管没有建设和管理大厂矿的经验,为了祖国经济的恢复,面对经济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的信任,他毅然勇挑重担,肩负起主持设计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铜矿的重任。1950年8月,华东工业部任命他为铜官山铜矿工程处总工程师兼副主任,负责该矿建设的设计、施工工作。1953年元月,该铜矿正式改由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简称有色局)领导,并成立矿务局,简根贤任总工程师。1954年春,有色局在铜官山坑口实施责任制,他欣然下矿担任副矿长,到生产第一线解决设计施工中的问题。至1956年3月,他一直在铜官山铜矿主持和负责矿山工作,与其他同事一道,根据该矿的资源状况,克服重重困难,采用适宜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成功地建成了我国有史以来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个铜工业生产基地,为发展我国的铜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为了提高我国的采矿技术水平,简根贤和有关领导一起,按照自己参加编制的我国《1956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要求,在长沙组建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采矿技术研究机构――长沙有色金属矿山科学研究所(今矿山院)。调长沙工作后,他为我国采矿技术进步和矿山院的科研建设呕心沥血,为我国采矿技术的发展和研究队伍的壮大辛勤耕耘。在他的指导下,矿山院取得了铜官山铜矿的火区开采、凡口铅锌矿的盘区开采、露天电动轮卡车、铵油炸药、浆状炸药等重大科研成果。他还多次参加或主持编制了国家采矿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采矿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简根贤认真贯彻科研工作十六条,为在矿山院建立正常科研秩序做了大量工作。他根据几年来对科研工作的摸索和探讨,初步总结出矿山院进行矿山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若干规定,将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质量保证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建立了一套保证科研质量的措施,对科研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使研究工作初创时期的分散混乱状况很快得到扭转。
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科学试验。简根贤大力提倡将现场试验研究和实验室的试验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模拟试验,将工艺技术的研究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再指导现场的试验研究,从而缩短研究工作的周期,提高研究成果的科技含量。在他主持下,矿山院相继建成了爆破、凿岩、相似材料和拖动的实验室与试验巷道等,解决了以往采矿技术研究中许多试验不能在室内进行的困难,为加快研究速度,提高研究工作的理论水平做出了贡献。
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培养技术骨干,使之成为某一学科带头人。简根贤指出:在矿山院的业务范围内,每个专业领域和方向都必须要有技术带头人。他主张选送一批优秀人才到院校进修或到国外留学,一边读书一边搞研究工作。他强调课题研究中专题组长的作用,为此,特别制定了专题组长工作条例,并给他们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为矿山院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制定科研工作条例,规范科研工作。为了把科研工作搞上去,1961年底,以简根贤为首成立了技术委员会,负责全院年度计划、长远规划、人员培养、发展方向和重大研究成果的审查等科研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院内外的学术活动。1963年还制定了一套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条例和科研工作条例。
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正确道路,加速我国采矿工业的科技进步。作为采矿科技界知名人士和矿山院的技术总负责人,简根贤高瞻远瞩,在开展矿山研究工作方面善于正确选题,并明确提出中心环节和要求,如在缓倾斜采矿上着重解决顶板管理和采场运搬;在大量崩矿中重点解决凿岩爆破参数和放矿两个问题。他密切注视国际采矿科技和国内矿业建设的发展状况,尤其在矿山技术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上更是抓住不放。如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矿用炸药供应紧张,生产建设遇到严重困难,他根据国外工业炸药的发展情况,立即组织力量先在露天矿山试验推广铵油炸药,很快就使全国供应的紧张局面得到缓和。随后组织提高铍油炸药性能的试验研究,使其在小直径炮孔爆破中得到应用,从而奠定了铵油炸药作为一个廉价实用的工业炸药主要品种的地位。同时他还支持在露天水孔爆破中试验研制浆状炸药,使我国的矿用炸药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为了大幅度降低采矿过程中的木材消耗,简根贤组织和推动锚杆支护特别是金属和砂浆锚杆等支护技术的试验研究,使其逐步在我国地下矿山得到广泛应用,如在锡矿山的杆柱房柱法开采就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在研究和推广锚杆支护技术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其机理的研究,并为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测试设施。在简根贤的组织领导下,矿山院成为我国最早试验研究锚杆支护技术并获得丰硕成果的单位。此后,对于锚杆与喷射混凝土结合的支护技术,他也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在解决矿山技术问题时,简根贤善于从客观实际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能够明确地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如在研究石嘴子铜矿开采产生竖井错动问题时,他认为造成竖井错位的主要原因是开采不合理,对采空区处理不好,没有及时充填造成的,经过对矿山加强管理,确实证明了他的见解是正确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铜官山铜矿松树山矿区高硫矿床开采中的自燃发火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工作面的开采环境,并造成大量资源损失。鉴于高硫矿床开采在有色金属矿山中占有一定比重,简根贤十分关心这一研究课题,亲自组织调研论证,制定了灌浆灭火、改进回采工艺以及加强通风降温等综合措施,并多次深入现场指导试验,终于取得比较完整的高硫自燃发火矿床开采技术经验,解决了矿山生产的关键。
简根贤认真研究国外矿山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经验,认为我国应借鉴学习,并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建设一批矿山,解决矿山生产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消除某些主要生产工艺环节的技术落后状态,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地下矿山开采,应该研究采用先进机械化设备开采的采矿方法,井巷建设应该考虑机械化发展的要求,不能一律追求小断面巷道,应全面考虑矿山整体的经济效果。60年代,他积极试验推广采场中深孔凿岩爆破技术,主张凡口铅锌矿用水力充填替代干式充填采矿法,并试验应用高分层水砂充填采矿法。他对矿山地压的研究十分重视,经常具体指导锡矿山缓倾斜矿体开采以及石嘴子铜矿深部开采的地压研究,为解决矿山开采面临的难题献计献策。
注重情报信息研究。1964年,简根贤主持编写了矿山机械化调查报告,在编写该报告时,指导情报室收集了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大量的科技资料,包括采矿机械化的历史发展经验、过程和矿山机械的生产、维修、设计研究。70年代,他继续关心我国无轨化采矿技术的发展,并且组织技术情报力量,编译了大量的国外有关资料,大大推动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营造学术氛围,提倡著书立说。简根贤认为,作为一个科研单位,要把学术空气搞得浓浓的。他坚持每个星期一定要有半天的学术活动时间,他带头组织人员撰写论文,提倡著书立说,并在1960年前后将其作为任务分配到各研究室,营造矿山院的学术氛围。70年代中,又重新将学术活动及提倡撰写论文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并亲自做动员。晚年,他又亲自组织策划出版了矿山院的专门刊物,为传播采矿新技术和扩大矿山院在矿业领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
履历
1914年2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
1931~1935年在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采矿系学习。
1935~1936年在唐山开滦煤矿工作。
1936~1937年在平绥铁路局工务处工作。
1939~1945年任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滇北矿务局助理工程师、茉莉坪矿厂主任工程师。
1945~1947年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研究院学习。
1947~1949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画眉坳工程处主任工程师、金属矿管理处工程师、广州办事处工程师、香港办事处工程师。
1949年11月13日参加香港护产起义。
1950~1956年任华东工业部铜官山工程处总工程师、副主任。
1956~1959年任长沙有色金属矿山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59~1962年任长沙矿山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1962~1985年任长沙矿山研究院总工程师、技术顾问。
1985年7月15日因病在长沙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