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汉生

时间:2024-01-10 01:32:13编辑:资料君

廖汉生的个人简介

廖汉生(1911―2006),湖南省桑植县人,土家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廖汉生(1911―2006),湖南省桑植县人,土家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廖汉生 - 生平概述

廖汉生,一九二九年参加湖南桑植苏区游击队。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代表。湖北鹤峰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政治部秘书,七师党委书记,九师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军团第四师、六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副团长、政治委员,独立第二旅副政治委员、代旅长,中共襄南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江汉军区副政委委员、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一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军政治委员兼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和中共青海省委书记,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廖汉生 - 大事年表

廖汉生1911年11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
1927年积极参加农民运动。
1928年3月参加贺龙等同志发动的工农武装斗争。
1929年7月被选为桑植县苏维埃代表,并在县农民协会和县苏维埃工作。
1930年后在游击队中坚持湘鄂边苏区反“围剿”斗争。
1933年5月任湖北鹤峰县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7月调任红三军军部书记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会合后,任红二军团第六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开辟湘鄂川黔苏区的一系列战斗。
1935年春任红二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其间两次火线受命任第四师代理政治委员,8月在澧县大堰当战斗中负伤,伤愈后重任第六师政治委员,11月从桑植出发长征。
1937年5月出席了党在延安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廖汉生同志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副团长、政治委员,率部开赴抗日前线。
1939年初率部作为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同年4月任由七一六团和冀中部队编成的独立第二旅副政治委员。
1940年重任七一六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晋西北夏季反“扫荡”战役和百团大战。
1941年,廖汉生到延安八路军军政学院、政治学院学习。
1942年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
1943年任党校第二、第四部组织教育科科长,后任第三五八旅副政治委员。
1944年10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五干部大队政治委员,奉命率部分干部重返洪湖地区开展工作,任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襄南地委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任江汉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兼中共江汉区委书记。
1946年4月调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工作,不久奉命返回延安。
1946年11月任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
1947年3月先后担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
1948年2月底,参加宜川战役。
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政治委员,9月解放青海,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廖汉生同志担任陆军第一军政治委员兼青海军区政治委员、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2年起历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党委第五书记,后主持西北军区工作。
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
1960年1月至1967年1月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党委第三书记、中共华北局书记处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廖汉生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
1972年7月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示,重获自由。
1973年12月重新工作,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
1975年2月调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
1976年10月,他坚决拥护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的决策,并按照中央要求做好有关工作。
1977年8月任中央军委委员。同年9月任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80年1月,廖汉生任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83年至1993年,廖汉生担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6年10月5日6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廖汉生 - 革命生涯

1911年,廖汉生出生于湖南桑植一个农民家庭。此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之际,父亲便按照乡间流行的“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汉家天下”的口号,给他起名“汉生”。1986年,桑植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给廖汉生来函称,根据查证他的民族成份不是汉族,应定为土家族。这下,廖汉生的“汉生”之名,是地地道道的“名不副实”了。
廖汉生的父亲廖兰湘是一位进步人士。1915年,林伯渠奉中华革命党总部之命在长沙组织反袁机关,任湖南支部党务科长,与廖兰湘是好友。1916年,贺龙在湘西桑植竖起“讨袁护国”的义旗,拉起一支民军,投身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成为名震湘西、叱咤风云的“活龙”。廖兰湘认定贺龙所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毅然投笔从戎,来到贺龙的桑植独立营里担任书记官,被百姓称为“廖师爷”。
贺龙是廖汉生童年时崇拜的英雄,并一直在贺龙的呵护下就学成长,这为他以后参加贺龙的红军部队打下了基础。在贺龙极其艰难困苦的时期,家族中有人指责他:“你当过镇守使,当过军长,是有前程的。现在你当共产党、红脑壳,脱下将军服穿粗布衣,脱下皮鞋穿草鞋,图的是什么?”面对族人的指责,贺龙斩钉截铁地说:“我找真理找了大半辈子,今天总算找到了。我跟着共产党走定了!”这一幕,曾在廖汉生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使他更加敬仰贺龙。

1927年贺龙参加了南昌起义,失败后奉党中央之命到湘西开展土地革命。1928年冬,党中央来信介绍了朱毛红军建军经验和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经验,指示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开始创建湘鄂边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和开展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29年,贺龙建立了以桑鹤为中心的湘鄂边苏区,廖汉生被派到桑植县长瑞乡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土地革命。从这一年起,廖汉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3年,时任桑植游击第4大队副大队长的廖汉生奉命调入红3军军部当文书。同年,在关向应的介绍下,廖汉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7月,廖汉生调到红3军第7师任党务委员会书记(相当于师政委)。9月,廖汉生改任红3军9师政委。同年10月,红3军与红六军团会师以后,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会师后,红六军团的一批干部调入红二军团工作,干部重新进行了调整,廖汉生改任红二军团6师副政委,1935年3月任红二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
廖汉生当师政委的三年,是红二军团最艰苦的三年。凭着顽强的意志,廖汉生战胜了种种困难,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回首这段艰苦卓绝的经历,廖汉生总结了三条经验:第一,打仗不怕死,即做英勇战斗的模范;第二,多扩大一些人,少减员一些人,即做扩大与巩固部队的模范;第三,按政策纪律办事,不搞特殊,即做联系群众的模范。这三条经验,既是廖汉生个人的经验,也是许多红军政治干部的共同经验,是他以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当团政委、旅政委、分区政委、纵队政委、军政委、军区政委乃至他整个政治工作生涯中始终恪守的准则。

1937年9月,随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廖汉生任八路军120师716团政委,先后两任团长为贺炳炎、黄新廷,他们共同指挥着这支英雄部队,驰骋在抗日战场上。
在廖汉生一生的战斗历程中,抗战初期在宁武县城的所见所闻令他终身难忘。10月初,120师东渡黄河后,收复被日军侵占的山西宁武县城。走进城内,廖汉生和众将士不禁惊呆了:街头、院内、屋里、菜窖下、水井中,到处是被日军残杀的百姓尸体,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肢体残缺。廖汉生满怀悲愤地带领战士们掩埋罹难同胞,同时用血淋淋的事实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我们一定要为死难同胞报仇!
在不久的雁门关伏击战中,716团的战士们用胜利作出了回答。1937年10月18日,在团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的率领下,716团官兵冒着敌人数架飞机助战的危急情势,呼喊着“为宁武百姓报仇”的口号,迎着敌人的刺刀上,奋勇杀敌,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两天后,716团再次伏击日军车队,毙敌200多人,击毁敌军车数十辆,一度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这给在忻口鏖战的国民党友军以有力的支援,受到八路军总部和国民政府的褒奖。雁门关伏击战,作为抗战初期120师有代表意义的一仗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雁门关之战首战告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海内外报纸大力宣传雁门关伏击战的战果,称之为“雁门关大捷”。日军后继部队在雁门关竖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此地殉国67人,过往车辆千万小心”。
1938年11月,黄新廷、廖汉生奉命率716团开赴晋察冀,归聂荣臻指挥。在滑石片战斗中,716团以一团之力歼灭日军一个大队,这在当时是创纪录的,出乎许多人的意料。1939年,黄新廷、廖汉生率716团开赴冀中。他们到达冀中的当天,日军7000余人对他们发起围攻。黄新廷、廖汉生避敌所长,采取近战歼敌的办法,白天防守,夜晚反攻。这一仗歼灭日军300余人,日军大队长汤田四凯也被击毙。兄弟部队还乘势收复了任丘县城。九天内三战三捷,亚六团(716团的代号)的名声在冀中大平原上传扬开来。
1941年初,廖汉生奉命到延安学习,先后在八路军军政学院、政治学院、中央高级党校学习。三年后,即1944年10月,廖汉生重返战场,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5干部大队政委,率队赴湖北洪湖地区,抗战胜利后任江汉军区副政委、政委。解放战争初期,廖汉生先后担任晋北野战军副政委、晋绥军区第1纵队政委、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政委。1947年,贺炳炎任西北野战军一纵司令员,廖汉生任政治委员。这两位老战友又开始了亲密合作,共同指挥了保卫延安的战斗,参与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宜川、西府、陇东、宜瓦、荔北等战役战斗的组织指挥工作。

1949年8月26日,贺炳炎、廖汉生率领第1军解放兰州。9月5日,第1军进占西宁,青海全省解放。正巧,廖汉生的二女儿也在9月5日出生了,廖汉生特意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涤青”,以纪念解放军如铁流一般荡涤青海国民党军队。
青海解放后,摆在解放军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迅速接管地方各项工作,帮助青海各族人民建立起新政权。由于马步芳家族在青海进行了40年的残暴统治,致使青海全省在解放前都没有一个中共地下党组织和一个共产党员,连一个民主党派和出名的民主人士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在青海建立新政权时就缺少大批干部,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干部。同时,由于部队进军神速,接管地方工作的干部一时还来不及随军行动。这样,在青海建立人民政权的重任,便历史性地落在解放军指战员的肩上。
在廖汉生的带领下,第1军广大指战员担负起建设新政权的工作。西宁解放后,廖汉生立即抽调干部组成了军管会,下设民政、公安、军事、文教、财经、交通、民族等处,接着又相继在西宁市和各县建立人民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各行各业实行全面接管。9月26日和10月1日,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和青海军区相继宣告成立。军政委员会是解放初期的临时最高行政机构,代行人民政府的职权,并负责筹备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廖汉生被任命为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主任兼省军管会主任,主持全省军政工作,事实上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第一任省长。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赵寿山任主席,张仲良、廖汉生、喜饶嘉措、马朴任副主席。此后,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即行撤销,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廖汉生的领导下,军政委员会确定了“稳步前进,耐心地提高群众觉悟,团结各民族,建设人民的新青海”的基本施政方针。根据这个方针,第1军官兵深入宣传共产党解放军的纲领、政策,动员逃散在外的旧公教职员和群众回来安居乐业,组织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治安,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了尽快开辟工作,廖汉生从第1军抽调了大批优秀干部到地方工作,到各县去担任县委书记、县长。当时采取各单位划分区域、包干负责的办法,一个团级单位包一个县,迅速在各地建立人民政权。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第1军共抽调2000多名干部和党员、老战士到地方工作。这些同志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扎根青海几十年,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
青海解放后,马氏家族统治宣告终结。但反动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马步芳在逃离西宁时,其子马继援给部下暗授策变机宜,要求他们战马变耕马、刀枪埋地下,伺机而动,卷土重来。在马家上层军官、恶霸地主、反动宗教上层分子的纠合下,青海反动残余势力伺机掀起反革命武装暴乱。
1949年12月5日,部队解放西宁仅3个月,原马家军骑兵第8师师长马英、马成彪两股匪徒发起暴乱。一时间,青海各地匪乱四起,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他们围攻县城重镇,袭击解放军,捣毁党政机关,残杀解放军人员,严重威胁着人民政权。此时,部队尚未完全站稳脚跟,青海边远地区尚未完全解放,新生的人民政权尚未完全建立和巩固。反革命匪徒企图趁此时机推翻人民政权,狂妄叫嚣要把共产党、解放军赶出青海。面对叛匪的猖狂进攻,贺炳炎、廖汉生决心给予狠狠打击。解放军首先击毙匪首马英,在青海引起很大震动,震慑了其他股匪,并迫使马忠义、韩进禄、马希统、马全彪等匪首投降。1950年8月,青海大股匪徒被基本肃清,剿匪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在这之后,解放军继续对分散流窜和隐蔽活动的零星散匪进行分区驻剿。
在青海,廖汉生不但在剿匪、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上功绩显著,他还竭尽全力带领军民共同努力建设新青海。青海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素有“黄金青海”之美称。但在旧中国,青海的经济却极度落后,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几乎没有什么近现代工业。以廖汉生为首的军管会和军政委员会设立了工业、财经、交通等部门,发动工人群众修复机器,清理场地,迅速将原有的工厂、作坊全部复工。同时,组织贸易公司和银行平抑物价,遏制通货膨胀,把组织生产、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第1军全体官兵为帮助人民政府解决财政收支的严重困难,部队自动停止开支,并继续承担从部队调到地方工作人员的供给,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人民政府渡过难关。针对一些同志嫌青海苦,不安心在青海工作的思想,廖汉生组织部队深入地开展“热爱青海、建设青海”的教育;引导广大指战员既要看到旧青海贫穷落后的一面,又要看到新青海前景远大的一面;不但解放青海,而且还要建设起一个欣欣向荣的新青海。通过教育,广大指战员们树立起扎根青海、建设青海的思想,投身到建设新青海的伟大事业中。

廖汉生 - “文革”岁月

“文革”爆发后,身为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地位举足轻重。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首次接见红卫兵。那天,毛泽东把北京军区司令杨勇、政委廖汉生叫到面前,指示说:“你们两个一是要团结好,二是要向林彪多请示汇报。”
然而,林彪已经对贺龙磨刀霍霍,欲除之而后快。廖汉生是贺龙的亲属、老部下,自然成为林彪的眼中钉。廖汉生在回忆录中谈及与贺龙关系时说:“我跟贺龙的关系更长、更深。我跟贺龙是家乡人;我父亲就跟着贺龙,死在贺龙军中;我的前妻是贺龙跟我父亲做的媒,是他二姐的女儿,八九岁就定了亲;我多年在贺龙的大姐贺民英的队伍里,一直到她牺牲;我参加革命是贺龙的影响和带领,入党是贺龙和关向应作介绍人;我从红军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初期都在贺龙领导下战斗工作。因此,林彪要‘削其羽翼’,我是在劫难逃的。”
1967年1月8日,北京军区常委会在北京卫戍区司令部召开。正当会议举行当中,军区保卫部打来电话报告说:“文工团‘造反’的人已经出发,到廖政委家里去了。”接到报告,军区党委副书记郑维山离开会场,出面去和文工团“造反派”交涉。郑维山走后,列席常委会议的军区干部部长董奋说:“今天早上,在西山的军区司令部办公楼里,有人给廖政委贴出一张大字报。他们大概就是为着这张大字报来的。”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而压抑,会议无法再开下去,大家都在默默地等待。
廖汉生意识到,厄运已经来了。不久,郑维山返回会议室,对廖汉生以及军区常委们说:“没有事,他们要廖汉生同志去看大字报。”廖汉生知道,这一去肯定是凶多吉少,于是收起笔记本,掏出文件柜的钥匙,一同放在桌子上,然后向主持会议的军区党委第二书记杨勇和全体常委们告辞:“我回去见他们,请常委将情况报告军委和总政。”一出会场,廖汉生就失去了自由,被带到军区大院关押起来。有人告知他:当天早上有人贴出大字报,提出了他的“四大罪状”。多年后廖汉生得知,大字报是林彪叫人到其住处炮制的,他被关押也是林彪授意的。几天后,杨勇也被关了起来。
此后,廖汉生受到了各种形式的批斗与审问。林彪给贺龙的所谓“兵变”画了一个“蓝图”――许光达是“总参谋长”,成钧是“空军司令”,廖汉生是“负责北京军区和卫戍部队”,王尚荣是总联络员。“贺龙的亲信”、“二月兵变的干将”、“假党员”、“三反分子”等一大堆莫须有的罪名,一时间都扣在廖汉生的头上,从此他身陷囹圄。1972年7月1日,廖汉生的子女给毛主席写信说,父亲自从1967年1月8日被隔离审查,至今已经五年多了。“我们听到主席曾几次提到要让父亲出来工作,我们非常高兴,都盼望父亲能尽早地出来为党和人民重新工作。但是,至今不见有任何动静。我们请求让父亲回到北京,回到家里,在外面等待组织结论,以便让他了解形势,熟悉情况,检查身体,治疗休养,好更早地回到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岗位上。”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7月7日编印的《来信摘要》第465号摘登了这封来信。
毛泽东在这一期《来信摘要》上作出批示:“送总理阅处。我看廖汉生和杨勇一样是无罪的,都是未经中央讨论,被林彪指使个别人整下去的。此件你阅后请交叶剑英、李德生一阅。”有了毛泽东的批示,周恩来立即落实廖汉生等人的事情。7月间,廖汉生被专案组人员从石家庄关押地带回北京。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向他宣布:“第一条,毛主席说的,你没有罪,有错误;第二条,解除监护。”
廖汉生这才意识到:从此他又获得了自由!7月31日,廖汉生接到去人民大会堂出席“八一”建军节招待会的通知。他半信半疑:“我还能出席‘八一’招待会呀?”王震见到廖汉生后问:“通知你了没有?”廖汉生答道:“通知了,我能出席吗?”王震郑重地说:“当然能出席,一定要出席!”8月1日,建军节招待会出席人员名单在报纸上公布。在一份名单就是一张政治晴雨表的特定年代,人们重新看到了包括廖汉生在内的一批被打倒的将军的名字,也从中看到了一线希望之光。而这正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为纠正林彪极“左”路线,重新“解放”并启用老干部的一个重要步骤。
1973年12月,廖汉生出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1975年1月,毛泽东亲自提名邓小平担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要职,同时调整了各大军区主要领导。廖汉生被任命为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主持日常工作。当时,张春桥仍然在名义上兼任着南京军区第一政委和党委第一书记。到这样一个是非之地任职,廖汉生深知绝非易事,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临行前,邓小平找廖汉生谈话,态度鲜明而又寓意深长地说:“你过去是有角的,有硬角,你到了那里要保持这个角!”叶剑英元帅也先后几次叮嘱:毛主席已经多次批评了“四人帮”,你们没事不要往上海跑。按照小平同志和叶帅的嘱托,廖汉生积极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军队要整顿”的方针,下部队,跑海防,一心扑在部队建设上。在中央果断粉碎“四人帮”后,廖汉生作为南京军区政委为稳定上海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廖汉生 - 人物性格

作为一个投身中国革命七十余年的军人,廖汉生将军是一个平时不被外人注意的人,尽管经历了中国当代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他仍然不是一个明星级的人物,这在相当程度上可能和将军的性格有关――一个不事张扬,沉稳持重的人。
“四人帮”横行之时,邓小平将廖汉生派往华东,说:“你是有角的。”政治局会议上,廖汉生不堪重压,顶得江青瞠目结舌。

廖汉生 - 人物评价

廖汉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50年,致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联系实际,深入进行革命理想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光荣传统教育。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崇尚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性格直率,为人坦诚,办事公道,不徇私情;治军严格,铁面无私,关心战士,爱护部属;严于律己,不谋私利,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热爱人民,情系老区,关心家乡发展建设。他严格要求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一名老共产党员和老红军战士的本色。

廖汉生 - 个人荣誉

中将军衔

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章

一级解放勋章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廖汉生 - 参考文献

[1]《廖汉生画传》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2]《廖汉生回忆录》 作者:廖汉生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3]《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作者:魏白 出版社:黄河出版社

上一篇:李立祥

下一篇:李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