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广泉的个人简介
孔广泉,浙江省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人。清朝官员。官至山西太原知府,护理按察使一职。
人物信息
姓名:孔广泉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朝代:清朝
籍贯:杭州市萧山
民族:汉族
身份:政治人物
简介
孔广泉,浙江省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人。清朝官员。孔广泉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第八十名进士。
履历
咸丰五年(1855年)任山西交城知县,任内减轻人民劳役,后当地人民为其建立生祠。官至山西太原知府,护理按察使一职。
著作
著有《安图县志》,现留行于世。
史书记载
1、《萧山县志稿》卷十三?选举表?页八十三:“(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孔广泉,葵轩。”
2、《交城县志》卷四?官政门?职官?页十一:“(咸丰)孔广泉,浙江萧山进士,五年任。惟时军需征调协济平定等处军马,民苦于役。力陈大宪,改折银两。积困始苏去。后建生祠于二十五坊都公地。仕至太原知府。”
3、《萧山县志稿》卷十三?选举表?页八十五:“(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孔广泉,山西太原知府,护理按察使。”
孙姓来源
1、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封康叔于卫(今天河南淇县朝歌),建立卫国。康叔在当地统治有方,很快就把商朝的殷都改成了周的普通分国,成了卫国的始祖。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2、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孙叔敖,字孙叔,他这一支的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氏,后来去掉叔字改为孙姓。
3、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代。帝舜曾居妫,于是就姓妫,成为上古八大姓之一。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孙敬仲,把他封在陈地,世称陈敬仲。敬仲四世孙名无字。生子名书,在齐国为卿仕,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于乐安。后齐国内乱,孙书的子孙奔往吴国,“孙武为吴将,其后也。 ”孙姓世居富春,至汉末有孙权,为吴国大帝。
4、出自复姓侯氏。据《汉书》载:“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又有孙氏。” 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的后裔。至商末,有殷相王子比干,受纣王所害,子孙避难隐姓,因本为王族之子孙的缘故,就改为孙姓。 孙姓又出荀姓,是战国时著名学者荀子后裔。荀子名荀况,时人尊为荀卿,后世子孙遂为荀氏。西汉宣帝名刘询,以同音之故讳荀字,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后来,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遂成孙姓一支。
5、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是楚国的贤臣,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氏,此后又形成了孙姓的另一大宗。
6、出自田氏。陈历公的儿子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田氏,田完的五世孙田恒无宇的小儿子田书,为齐国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赐姓孙氏。其后有孙武子,为吴将。唐代时期,中原的孙氏曾经两次向福建移民。
7、出自子姓,是商汤王后裔比干之后。比干受殷纣王所害后,其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之子孙之故,遂改为孙氏。
8、出自他族改姓。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一支鲜卑族复姓拔拔氏改单姓孙氏,是为河南洛阳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