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庄的个人简介
李生庄(1904年~1945年),云南腾冲人,云南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的元老李曰垓长子,哲学家艾思奇(原名李生萱)胞兄,是“五四”时期云南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人物简介
李生庄(1904年~1945年)在云南省立一中读书时,就对新思想、新文化非常感兴趣,是“五四”时期云南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26年,李生庄考入东南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并师从章太炎学习经史。在校期间,他曾任全校学生会主席,并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
人物生平
1920年与段融生等人创建大同社,是云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1926年入南京东南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并师从章太炎研学经史。
1928年,李生庄回到云南省立一中执教,并兼任云南《民众日报》副主编。他一面在学校开展进步活动,一面在报纸上宣传马列主义,这些活动得到了二弟艾思奇的积极配合。
1930年,李生庄随父李曰垓到腾冲,出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公署秘书兼和顺图书馆馆长。协助父亲改良滇西弊政,兴办地方交通、水电等,设立少数民族学校。李生庄认为,“育人才首要需教师,……办学要多收夷人、贫苦人、女性”。在腾冲期间,他在当地首创了女子中学、边地简易师范和“土民小学”,掀起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风潮。 1931年,李生庄在腾冲县城下西街灵官庙主持开办女子中学,提倡“走出闺房,打出厨房,婚姻自由,争取妇女解放”等进步思想。面对封建传统势力的指责,李生庄坦然地说:“我为提高地方文化、解放妇女而为,哪有照壁背后不骂官的,怕之有何!” 1935年9月,李生庄创办腾越边地简易师范并任校长。学校生源来自滇西广大地区,由8个民族构成。学生除潜心学习外,还开展养猪、种菜、养蚕等劳作。学生免交学费,每人每年发制服1套,每月补贴伙食费4元,生活困难的学生还能得到特别照顾优待,因而,学生亲切地称李生庄校长为“学生慈母”。至今,已是垂暮之年的腾越边地简易师范学生,仍然记得李生庄亲自作词并谱曲的校歌:“学校是社会,学校是家庭。同学们,团结起来,学习人生的技能,磨砺自我的德行。奋勇当先,我们的精神是前进。忠爱为本,我们的态度是和平。劈草莱,斩荆棘,我们的目的是创造边地的光明,我们的学校是边地的晨暾!”
相关事件
李生庄还在腾冲倡导进步话剧活动,宣传革命思想、爱国思想。“九一八”事变后,李生庄组织道路工程班学员与腾越边地简易师范的学生联合演出《甲子那一天》、《碧血千秋》、《孔雀东南飞》等话剧,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随着群众性话剧演出活动的高涨,李生庄等人创办了艺友社,排演了《岳飞》、《大路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节目,并带动了当地一批进步话剧社团的成长。艺友社后改为怒江剧团,其足迹遍及怒江以西的城镇乡村,并到缅北华侨中演出,为动员人民群众抗击日寇、救亡图存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在全国掀起抗日高潮的时代背景下,李生庄创办了《腾越日报》,并任社长,这是腾冲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日报,其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文字生动活泼,在国内外均有人订阅。腾冲沦陷期间,《腾越日报》成为腾冲抗日军民的喉舌,即使在最艰苦的战争环境下,除短暂停刊外,多数时间均坚持出版发行。
对艾思奇的影响
常说长兄如父,李生庄也是艾思奇成长道路的引领人,兄弟俩感情深厚。李生庄的长孙李方明说,“家里收藏的一件大衣,是爷爷李生庄买给艾思奇的,后来艾思奇又转给了去北京大学读书的父亲。父亲带回昆明,我还穿过一段时间,最后衣服到了艾思奇纪念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