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嵘

时间:2024-01-09 12:00:41编辑:资料君

李世嵘的个人简介

李世嵘(石嵘),1953年7月生,甘肃兰州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书画艺术,1790年参加工作后,得到启蒙老师雷于天先生的严格指导研习书法,后来又得到顾子惠、何裕、杨立强等先生指导学习书画艺术。

简介

作品曾见于《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篆刻》、《羲之书画报》、《甘肃书画报》、《飞天》、《甘肃日报》等报刊。作品曾参加全国印社联展、全国中青年国画大展、第一届天津艺术节、全国当代第五届水山画展。不少作品在国内外参展或获奖。

1991年1月由兰山印社编印《长江三峡印谱》。1994年8月由兰州大学出版《江河颂篆刻集》,黄河、长江上下卷。1996年8月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世嵘画选》及《李世嵘书法集》《李世嵘画集》。

2000年8月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万里长城印谱》并和《江河颂篆刻集》被湖北鄂州碑林全部刻石。篆刻《长江三峡》作品被中国翰园碑林刻石。

现为甘肃美协、甘肃书协、甘肃国画家学会会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画师、兰州西苑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兰山印社常务理事、西部书画家报副总编。

李世嵘的书画艺术

孙 克 乙酉冬日于京华道不孤斋

李世嵘是兰州人,是我相识多年的朋友,住在离西关十字不远的一条巷子里。四十年前我在兰州工作的时候,常常背着画箱在那些巷子里转来转去,寻找可画的角度。那些黄土墙上刷着一层白灰,时有斑驳脱落,余晖抖照,反而很入画的。不久前在南京看到吕斯百先生在兰州时画的油画,有早被拆掉的卧桥和正在修建中的第二座黄河大桥,阳光下的黄土地勾起我深深的回忆。这几年去过兰州,到处是高楼大厦,小巷情调已如回忆般渐渐淡去。但是,我在李世嵘的身上,重新找回我记忆中最难忘的兰州人诚朴,厚道而不乏聪慧的印象。离开兰州多年,仍然怀念不已,并非为了那些艰苦的日子,最难忘的是那些老师和朋友。

兰州是历史名城,历史可以上溯到汉代以前,文化积淀深厚、加以民风淳朴,传统文化的破坏相对不那么严重,热爱书画、致力于书画的人挺多,所以,80年代以来,书画事业恢复得很快,发展得更快。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兰州的国画家队伍不是很大,当时范振绪老人还健在,不过,他那功力很深的传统山水画,并未受到重视,其他如都进贤、韩不言等传统风格的画家,也是默默无闻,思之令人感慨。改革开放带给兰州空前的变化,文化事业发展很快,专业和业余的中国画家数量庞大,人才济济。李世嵘就是一位书法、金石、绘画兼能的画家。

李世嵘属于自学成才型的书画家,“自学”而能“成才”,就意味着因为热爱而不怕吃苦,求师访友,潜心求索,读书积学,锲而不舍,终有所成。当然,自学也不是无师自通,相反,更多的情形是转益多师,虚心向学,李世嵘曾向雷于天、顾子惠、何裕、杨立强、傅嘉仪等先生求教书画篆刻,可以感到他渴求艺术的心情是十分强烈的。李世嵘的青少年时代不幸赶上“文革”运动,没有机会进艺术院校得到系统的训练,不过,这并未影响他对艺术的热爱,不利的条件有时候更能激发一个人顽强进取的精神,试看上世纪有许多大师级的画家,哪一位不是经过自修苦学而轻易取得成就的?我经常向青年们讲述黄宵当年刻苦精神:1958年丁井文校长把美院附中新校舍四楼画室借给黄胄使用,他在那里每天作画到深夜3点钟,同学们听到后,没有不感动的。举凡世间成大事者,无不有非凡之精神,黄宵成为20世纪中国画大师级人物,绝非偶然。

李世嵘在书法方面下过苦功,其中以金文、小篆和隶书,用功最多,其他如甲骨文、章草也颇多涉猎,行草写的也算可以。大约由于爱好篆刻的关系,他在临习古人方面便以篆隶为多,这是可以理解的。看得出来,世嵘的篆书受吴昌硕的影响较深,其笔力于厚重温润中不乏恣肆奔放之感。商周先民如何书写,难以考据,唐代以后用毛笔写篆书者,不乏其人。至有写“草篆”者,虽有个性,然仅存其形却失去金文雍容端厚的特征。有清一代,研究金文碑碣蔚成风气,邓石如书小篆为主体,风格沉雄朴厚,开一代风气。其后吴昌硕专攻石鼓文,气势开张,朴茂雄放,成就空前,影响极大。李世嵘学吴兼及多种钟鼎金文,虽尚未能超迈前人,其志可嘉,待以时日,人书俱老,必将大成。

世嵘善篆刻,操刀多年,孜孜不倦,成绩斐然。篆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甲骨文时代,战国、秦汉已臻鼎盛,历代传承不衰,明以后又现高峰,由实用而艺术,流派渐分,至清为盛。数百年来篆刻艺术一直沿着继承的道路发展,积累了丰富的遗产。古人有云:诗赋小道,壮大不为。篆刻更是小道之小,然而,历来多少大艺术家乐此不疲,方寸之地虽小,足以驰骋神思,反复经营,始见性灵,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道微而妙也。篆刻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具有极为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如何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慎重的去探索和实践。对艺术家来说,一切成就都要筑基于刻骨铭心的爱好上,方能不计得失,百折不回,看李世嵘多年累积下的大量作品,可见他为此付出的心血。了解他的朋友历数他学习篆刻的过程:从临摹汉印开始,旁及古印玺,参考古器物、吸收古汉简,广收博取,其意无他:于继承学习中求新变而已。每个人才力有高低,学力有深浅,成就早晚有先后,此事难说,但道路的选择却是决定性的。李世嵘选的无疑是苦学之路,较之那些浮躁无学的人,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李世嵘画山水画,走水墨写意一路,这无疑受杨立强的影响,杨是著名画家,山水、花鸟俱精,他的山水画来自真山真水,更追求清简、萧疏的意境,笔墨简练概括,厚重湿润,境界很高。世嵘得其三昧,其画题多源自亲身体验加以记录各提炼,组成画面,颇为不俗。在他的造型语言里,既有写生体验更多的是传统的程式风格,形成简淡清雅的韵味。世嵘的笔墨较有功底,大约得益于他的书法功夫。

观李世嵘之作,可见其人。温厚诚朴,讷言敏行,是他多年来给我的印象。看到他在书画、篆刻几方面取得如此成绩令人高兴,持撰短文评论,即请方家指教

上一篇:李毓集

下一篇: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