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木的个人简介
李大木,1926年生于山东牟平县诗礼之家,名独,学名照普,以字行,作画以写意为主,笔墨厚重,兼具酣畅蕴藉之美。基本资料
图片
生卒:1926―2002 籍贯:山东
个人概述
济南震华文学院国学专修科毕业。书法曾遍攻四体,功力俱深,古朴雄奇。治印能融会秦汉金石文字,别开生面。 其父李亦三博通经史,工诗文,且兼擅书画篆刻,与同县画家赵鲁生为至交,童年的李大木在耳濡目染中已窥艺事门径,又经赵鲁生悉心传授,少年时已植下根柢。
职业生涯
1938 年,李大木12 岁, 因日寇侵扰家乡而辍学,便在家从宿儒 王明轩研读经史诗文,五年中学业一直名列前茅。1944 年,18 岁的李大木负笈济南,于次年(1945)就读于震华文学院; 课余之暇访师求友,遍观当地书画展览,对近代名家作品细心观摩,心折于吴昌硕、齐白石,尤其钦佩白石老人的豪迈气势,而决定了以齐白石为师范的艺途。1960 年与吴平、江兆申、沈尚贤、陈丹诚、 王北岳、傅申组“七修画会” ,是继“七友画会”后对台湾书画金石界发展影响最深的雅集之一;1961 年,又与王壮为、 曾绍杰、 梁乃予、王北岳等发起组织“海峤印集” ,对台湾篆刻艺术的正统传承与发扬光大,具有引领范示的推动作用。 1964 年,当时的中国文化学院成立美术研究所 ,李大木受聘为国画组主任,指导学生从事中国美术史及理论的研究与整理。 1966 年 12 月,李大木应大韩民国汉城之邀, 赴韩访问并举行个展,展出书画作品达 200 件及印谱两卷,是台湾书画家赴韩从事文化艺术交流的第一人。1969 年,李大木与好友江兆申、 马晋封、 黄景南共同执笔,编撰《中国艺文月刊》;1975 年,担任中国文化大学美术学系国画组教授至退休,此年篆刻学会成立,被选为理事;1977 年 11 月,李大木以篆刻作品“礼运篇大道之行也”获得该年度“中山文艺创作奖”;同年,与吴平、马晋封、喻仲林、 夏建华、 周澄组“六六画会”。1978年获中山文艺创作奖。1981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师事欧豪年、 田曼诗、 吴学让、 史紫忱、李大木、 刘良佑等多位教授 。1982-1990年,曾任台中明道中学、新竹世界工家美工科专任教师,新竹师院社团指导老师,现任台中县大道国中教师。1991年,赴大陆天津美院举办个展。1992-1995年,参加多次海峡两岸联展。1996年,台北市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个展。1998年,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硕士班毕业。2001年,为恭纪念医院个展。
个人荣誉
历任中国文化美术学院国画主任、 中华百科全书撰稿委员,中国文化大学美术教授,篆刻学会副秘书长等。多次在岛内外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颇受同行赞誉。并撰写文学。美术理论论文20余万字,辑有《曲肱楼随笔》、《诗联选集》等。 于2002年8月23日在家中溘然长逝,安详归于道山,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