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林(画家)

时间:2024-01-08 16:17:36编辑:资料君

李光林(画家)的个人简介

李光林: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国际精典书画院课座教授。现居北京宋庄职业画家。

基本内容

李光林: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美术家协会会

员,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国际精典书画院课座教授。
现居北京宋庄职业画家。
1984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6年至199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学习深造。
部分作品被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塞尔维亚等国内外友人及画廊收藏,部分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丛书、艺速、中国国际航空航机杂志、中国油画杂志、艺术状态、美术观察、艺术经理人、ART概、世界华人周刊、华商、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特刊、现代美术、北京油画、中国文化报、艺术主流等国家级报X杂志上发表。

1984年参加辽宁省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展地: 辽宁美术馆

1986年进藏采风
1987年参加辽宁省首届油画展 展地: 辽宁美术馆
1988年参加全国石化美展获三等奖 展地: 中国美术馆
1989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卫生美展 展地: 中国美术馆
1990年进藏采风
1994年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辽宁作品展 展地: 辽宁美术馆
1995年参加辽宁省名家名作肖像展 展地: 辽宁美术馆
1996年进藏采风
1997年参加油画联展 展地: 中央美院陈列馆
1998年参加油画联展 展地: 北京当代美术馆

1999年进藏采风
2000年参加青年油画联展 展地: 北京云峰画苑
2001年进藏采风
2003年参加中国当代艺术百人展 展地: 北京大陆艺术家画廊
2003年参加中国当代油画百人展 展地: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3年参加呀啦嗦---十五人西藏画展 展地: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4年参加宋庄三人展 展地: 北京千景画廊
2004年参加当代艺术百人展特约参展 展地: 北京千景画廊
2004年进藏采风
2005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展地: 北京民族文化宫

2005年参加新与旧当代艺术展 展地: 北京
2005年进藏采风
2005年参加艺术区活动展 展地: 北京宋庄
2005年参加宋庄艺术节展 展地: 北京宋庄
2006年参加中国宋庄艺术节艺术家作品大展 展地: 北京宋庄
2006年进藏采风
2007年参加中俄艺术家邀请展 展地: 山西太原
2007年参加中国青年画家新农村采风作品展 展地: 中国美术馆
2007年朝圣之徒李光林个人油画展 展地 北京云峰画苑
2007年走出宋庄中国当代艺术巡回展 展地 北京、山东、沈阳、上海

2007年九色之荼油画联展 展地 北京七三画廊
2007年东岸码头首届当代艺术展 展地:北京
2007年约定 彩虹之约艺术中心首届油画邀请展 展地:北京
2007年北京国际奢侈品展暨北京国际文化艺术节展 展地:北京
2007年李光林“西域之光”专题油画展 展地:北京 红子兰画廊
2008年进藏采风
2008年新眼线当代艺术展 展地:北京
2008年风景油画展 展地:北京
2008年朝圣之路李光林个人油画展 展地:北京798光辉岁月当代艺术心
008中国.宋庄当代艺术展 展地:北京
2009年春季油画展 展地:北京 红子兰画廊

2009年油画联展 展地:北京小堡驿站美术馆
2009年进藏采风
2010年油画邀请展 展地:巴黎
2010年新世纪中国艺术十年书画名家邀请展 展地: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
2010年进藏采风
2011年“我们的家园”大型环保主题绘画展 展地:北京光华路五号会展中心
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春满园”绘画展 展地: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
2011年进藏采风。

2012年“寻找心灵原来的摸样”李光林油画作品展 展地:北京上上国际艺术中心

2012年“花落花开”抑郁症防治与艺术治疗国际邀

请展 展地:北京尚善艺术中心

2013年1月参加洛杉矶国际艺博会 展地:洛杉矶会展中心

2013年3月参加纽约国际艺博会 展地:纽约国际展览中心

2014年1月参加洛杉矶国际艺博会 展地:洛杉矶会展中心

李光林:从人性到神性的追问

――油画家李光林近期创作简评

阴谋与暴力已将天堂占据

罪恶与欺诈在地狱流行

然而 在人间

到处都是死亡 焦虑

忧患 卑下与媚俗

冥冥世界之中的人类

到底应回到什么

想往什么

又归宿什么

……

――《恶蹈?序诗》

昨天傍晚,京东的天空沉淀着秋日华北平原最美的季节,一抹的蓝天从我的窗外奔驰而过。在一月前,我就答应要为油画家李光林美国的展览写篇文字,无奈近日才完成一年一度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后工作,从上海与音乐家何训田、杨立青见过面后刚回北京,第二天就急急赶到李光林位于宋庄小堡的工作室。

因为他告诉我,未见面的一年多来,他画了近二十张很满意的画。

为了这种勤奋与激情般的创作,我没有理由不仓促前行。

李光林与我有十三年的交往,那时,是1999年的秋冬之季,为了初创《中国当代艺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他。他与许多现在富裕而那时很寒贫的画家一样,住在宋庄的农家院里,屋里摆满了画面是朝圣者系列的作品。我先以为他是虔诚的藏教徒,但从画面中我很快改变了我的推测。因为,教徒是不会思考暴力、媚俗、焦虑与忧患的……

新作《灵童系列》、《幸福的人系列》、《朝圣心语系列》是我没见过的新作,一大排近二米的大画横亘在画室中央,画面中单一的形体元素屏息住我的呼吸,仁善与安静的眼神笼罩我的思想,在活佛、法师与敬香中色块色与光的对比抵住我的胸膛,哦!此时我才明白,这就是李光林要急急叫我来看画的原因。

我明白了一切,这不是一个画家的简单的绘画行为,而是一个灵魂被洗礼过的用油彩语言来述说他内心世界对人类的看法与审视和思考。

当然,这更是一种祈望与圣想。

当人类社会被利欲的心智完全占据或正将完全被占据的时候,思想者就出现了。

我惊叹于李光林几年前的一件作品《圣湖之光》之三。画面中营造的力量足可震撼世间所有有非分之想与怀想人类一切美好的人的灵魂。当然,只有那种涉足过青藏高原并为那里人们干净的灵魂感动过的人才会体悟到他那画面的力量与神圣。天空整体块黑与湖面黛黑间的那一线光与细柱的暖光,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那是李光林内心世界对人类所有灵魂与神性的想往。那种暖光之中的净能直逼我们的心底,让我们追问自己: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

出生于东北的李光林,有幸因环境而具关东大侠的风骨。但他一米八多的身高,说话总是带着含羞,声音中的那种轻与细,让我们能觉出他的细腻与精准。恰恰如此,他才在画面中让我们看到那种从内心里敬畏生命的力量,一种静如止水而隐藏雷霆万钧的绵恒之力。

光林告诉我,他去过无数次藏区,而每次去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不管人类怎么变化,他说,他从未感觉到过藏区人民的脸上没有不幸福过。藏民们那种永远表里如一的幸福一直都在感染着他,他有责任与义务把这种没有暴力只有仁善的美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们,让世界的人们看到在东方的这块神山之上,有着这么一群离天很近心却慈祥的人民的脸上永远是荡漾着幸福的。

这也许就是中国当代艺术阵营中著名青年油画家李光林要画藏区题材的根本原因之一吧!

我想,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拉动发展,无疑与世界其它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期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相对忽略文化与文明建构而使人们焦虑与迷茫一样。三十多年来,李光林从少年到现在的中年,一直都置身于中国的热火朝天的经济大潮中,亲身目睹这几十年中国人性的变异与堕化,甚至是把自己几千年中国人脉精神的东西逐一丢失。因而,早期的李光林画面中的那些粗砺的东西才存留于画面。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几个系列的近作与以前一直延续的《朝圣系列》新作,已经完全摒弃了以前那种急于想表达的批判与忧患意识,故而,我们现在才看到了他画面中的安静、仁祥与美圣……当然,这种美善,绝对是属于人类美学范畴中最高级的部分,并以此为天下人传递着最为宁静的审美享受。

倘若一个艺术家能够用自己习惯的语言相对准确的表达出了他自己对人类的思考,对人类人性的审视与想往,那么,他就一定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而李光林即将在美国的作品展呈显,恰好印证了他作为一个中国油画家对自己艺术追求的努力不是仅是技术与功利的,而是在更高的层面展示了他内心世界与想往人类灵魂干净的心路历程。

谁能说,李光林今天画面中给我们展示出来的一切,又不是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他所生活的中国社会几十年人民思想的变异与人性走失的事实呢?

但有一个主线,也就是说,它是李光林一直关注、思考、批判与想往的永恒话题一直在贯穿他创作、生活与思考,并存在于他的现实生活中。

人:或人类,到底该不该关注或拥有亦或践行崇高与美好的心灵生活,如果应该,那就是,人必须经历从人性到神性,才能真正懂得使人类灵魂与生活永远安详与和谐。

李光林正是用他的油画艺术创作来这样回答我们的。

丁正耕(《中国当代艺术》主编)

2012年9月4日17时10分

至17时59分草就于京北寓所

灵魂的栖息

猫道寒

人类的文明走到今天,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应该何去何从?面对物欲横流的都市环境,除了对金钱和利益的盲目追逐,我们是否还能拾起心中那单纯的梦境?人心向善,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尘世的喧嚣中迷失自己,我们应当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这是画家李光林在作品中所追溯和思考的内容。

在中国,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而又神圣的地方――西藏,那里弥漫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正如李光林第一次去到西藏的时候,他被那里的人们对信仰的虔诚所深深吸引和打动,人们那种完全进入精神世界的氛围,猛烈地冲击了这样一位艺术家的内心,他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安静,惬意,美好。

西藏的人文地理环境所带给他的灵感,契合了他精神世界的追求,然而回到都市生活,强烈的反差又会使他似乎有点无所适从。他在思考,幸福是什么?前者有着虔诚的精神寄托而物质相对匮乏,后者疲于奔命地穿梭于城市的繁华街道却很少停驻脚步来观赏路边盛开的花朵,他感受到了迷茫,所以,他总想在作品中说点什么。

西藏的天空湛蓝,那里的水静得能感受到心灵的呼吸,那里的人们纯朴自然……每次来到这里他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从第一次看到“朝圣者”的心灵震撼,到对于藏民精神风貌的描绘,后来,被牦牛、藏羚羊那种在环境恶劣而空旷的自然界中所表现出的豪放的精气神所感动,继而他又描绘西藏的圣湖,每一幅作品都自然而真实。他抓住自己最直观的心理感受,用手中的画笔诉说着一切。

他不断穿梭于西藏和北京之间,不断接受着精神的洗礼和都市繁华的心灵碰撞,后来他的作品“朝圣心语系列”,他匠心独运地用“背影”这一形式来体现他的情感,用绘画的语言表达出了内心的沉淀。这些作品似乎在启迪人们回到内心,感受心灵的宁静,而那不是孤独,而是倾听自己的所思所想,找寻自己心灵深处的纯净美好。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接下来,“法轮系列”、“佛堂系列”,开始直面人的信仰。佛教,使人修心。生在凡世,亦是俗子,怎么能一尘不染?而佛教能带给人们心理慰藉,能让人净化身心,感受到美丽的心灵和美好的世界。因此,作品似乎在说,虔诚的信仰是精神领域快乐的需求。

“灵童系列”、“幸福的人系列”、“阳光下的牧民”,直面人们的生活,透过画面,感受到西藏男女老少的精神状态,淳朴自然。并且作品也从侧面展现了画家从容而美好的心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画面中的笑容是人性真实而美丽的再现,描绘的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的常态,我们却能被这份平实的美好所打动。

在西藏,画家李光林他能感受到自己更贴近心灵,而每一次靠近这片土地李光林都能感受到灵魂的栖息。当这些情愫随着血液流动的时候,心灵的感悟和精神的碰撞都是艰难的思考和探索过程,而他不得不继续这一行程,因为,这一执着的信念,是一位艺术家不得不将复杂而广阔的感情用艺术语言传导给人们的人格信仰。

画者画心,作品中展现着浮华与宁静的对比,物质和精神的呼应,有着束缚与自由的冲撞。这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完全释放,承载了画家李光林对纯净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他的作品反映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夜晚的城市在静静呼吸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在疲惫的时候,你是否还能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社会在发展,世界在变,而你,快乐吗?

追逐的灵魂

李光林的画是无声的诗。每幅画都如一篇诗歌,充满丰富的情感――感动、虔诚,抑或是肃穆、沉重。。。。。。

李光林曾研习大量的优秀技法。他描绘的场精微细腻,静肃壮观,而又充满一种单纯的美感,那是对“天地造物”的一种感动,对瑰丽自然的一种赞赏。因为感动所以再现!

但是单纯的表现自然不是他的理念。所以当他到了西藏,被空旷的原野、纯净的天空、肃穆的雪山、碧幽的湖泊深深震撼之时,他就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去表现心中这块神圣的土地。他希望在画中体现的不仅是单纯的自然环境,还应该有生命。于是他尝试去表现那些虔诚的藏民。在反复的探索中,他沉醉与表现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刻画人们对宗教的的崇拜,描绘人们对神秘的信仰。他的画面开始呈现一种原始的状态,他用写实的手法去表现那些质朴的人们,笔触依然厚重有力但是却有了一种无形的对朝拜者的崇敬,脸虽沧桑但心无比虔诚。在这些画里,画家很小心的描绘了人物百态。当然,这种传统朴实的油画技法得益于早期的积累。

当我们都以为他的风格定型时,他突然带着他的“高原动物”系列宣告他的转型,他的艺术开始走向新的阶段。他不再关注人和宗教的,而是转向自然生命,用大量粗放有力的笔触表现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那些自然生命和风景被他用抽象写意的手法概念化、意识化,它们或惊悚、或肃穆,它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它们或形单影只,或三三两两地伫立于雪山脚下或高原之上。冷色调的画面里,生命体在物质文明的今天竟然如此脆弱。在他的绘画表现中,环境生命意识成为了一种孤独,生命的力量隐于背后,精神的力量逐步凸现。

李光林的画面直观感人,那里面包含对自然,对生命、对精神的一种感恩、一种敬畏,一种振憾、一种思考。在他的画里、蓝天白云、高山、雪峰甚至包括羚羊、牦牛等都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体。这些概念化的生命体让他执着、沉迷,他不断的行走再高原上,用心灵追随着自由和信仰,用笔触与色彩去描绘灵魂。在数十年的坚持中,他在追逐并企图表现藏文化中的信仰,且他成为这种文化的信徒,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人生理想与艺术表现。他审视自身,如库行僧般鞭苔自己灵魂。他在不断探索中不知不觉得将自己的血和肉融入了作品,所以每件作品都动人心弦,这些作品是画家从心灵深处倾注于他用绘画所表现的那一信仰。他希望通过最深刻的绘画形式传达灵魂中的追求。

日益商业化的今天,他坚持着自己的道路,不为世俗左右,从其画中,可以看到朴素的心理向往和至上的精神关注,这是他的一种艺术天性。他用极限的精力和无尽的创造追溯这一理想,虽然那是痛苦的。但重视个体生命价值,重视人在现实中的生存状态,重视社会文化在精神中的渗透,抓住自然的生命本质和精神本质激发出来,那种艺术的真切感令人怦然心动。

北京红子兰艺术中心

上一篇:卡卢沙·布瓦利亚

下一篇:李小牧(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