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儿的个人简介
竹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个人经历
初中毕业跟随父亲李郁楠(生卒1917~1986年)学习手工做纸。父亲的技艺是向叔父李中春学习的。祖上历来以做纸为生,自清朝始一直延用 “裕”字牌作自家元书纸品牌,在上海、杭州有自家纸行,生意火红,至新中国成立归集体所有。
17岁跟随父亲学手工操纸,三年学会独立操、晒技艺,再跟李宝华师傅(1923~)学削竹办料,蒸煮浆化。1981年进入乡政府经营部任负责人,经营元书纸等土特产。在新的形势下,元书纸的市场发生改变,传统元书纸因规格小(41×45vm),品种单一等原因,逐步在市场中失去优势。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技艺将失传,心中感到非常着急。
1988年离开经营部,在师傅、科技部门等的指导下,开始边经营元书纸,边作市场调查,同时挖掘恢复元书纸生产技艺。
1993年村元书纸厂成立,作为技术负责人,进行一系列的元书纸生产恢复工作。1995年因法人病故,元书纸厂作价转让给本人经营至今。为了元书纸的制作技艺得到传承,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书画家喜欢的元书纸,研发既能保留传统竹纸的特性,又能满足书画家需求的元书纸,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开发各种新产品。
元书纸研发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不但远销日本、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国内亦受到书画名家的青睐,特别是在政府对传统产业的重视保护下,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小张改大张元书纸在2007年被列入富阳市“星火计划”。作为富阳竹纸精品的元书纸,已开发出多种规格,成为适合书画家需求的高档纸。还生产出本色和漂白元书纸,规格有四尺、五尺、六尺、六尺条屏、尺八屏等等。适合于大写意绘画的精品元书纸规格有1.8*1.8米、2*2米、四尺、六尺等等。
为将竹纸制作传统工艺延续下去,积极做好传、帮、带,先后培养操纸、晒纸工几十人。1993年开始,带第一批学徒周传洪、洪叶松、张如海、李显儿。
按纸行规矩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在师傅的带领下敬天敬地敬祖先,向师傅敬茶、三叩首,师傅对徒弟宣布要求:一、尊师重教。二、吃苦耐劳。三、尽心尽意。
具有代表性的学徒有洪叶松、潘根福(华宝)、周传洪、胡元国、李传国(自己开槽做纸)、李显儿、李郁洪、胡之昌、李军伟、李郁根、胡生洪、张华成、张如海、向家生、曾炳梅、杨启云、刘炳妹等等。
张如海自1993年以来一直跟随李法儿至今,带出徒弟有江西的蔡金华、贵州的向成祯。
李显儿学成后带出江西的蔡学龙、贵州的曾素梅。
洪叶松学成后几年去了华宝斋当技师。
周传洪学成后自己开槽做纸。
由于李法儿的技艺已有一定的名气,江西、安徽等外省人也前来学习,如向家生、杨启云、刘炳妹等等。
荣誉成就
活动:
1.每年有书画家、中外大学生来我厂参观、考察,已成为富阳传统造纸业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2.中央电视7台、10台、浙江省电视1台、杭州市1台、富阳电视台多次来厂拍摄富阳竹纸专题片。
3.2009年中国(浙江)非物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展示获银奖。
4.2010年在北京举办邓小平故里献爱心百名书画家义卖活动捐献元书纸价值2万余元。
5.2010年浦江“中国书画节”现场推广介绍元书纸。
6.2011年6月中国富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展演。
7.2011年7月31日在富阳黄公望村举办宣传、推广元书纸。
8.2011年8月20日在黄公望村委会议室举办元书纸推介会,到场媒体有新华网、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20多家媒体。
成就:
元书纸小张改大张。传统元书纸规格单一,尺寸偏小(41cmX45cm)。经多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发,攻破了竹纤维传统制浆工艺无法掌握的纤维长短,纸张面积无法做大,以及大则难烘、晒,易断裂的难关,利用球磨制浆机进行多道分离制浆法控制调整竹纤维的长短度,使元书纸小改大,生产出各种规格的得到书画家满意的高档元书纸,如四尺、五尺、六尺、六尺条屏、尺八屏等各种规格,被富阳市政府列为2007年“星火计划”。
纸质好坏最重要的莫过于淡墨不发灰,在传统工艺中竹纸无法漂白,用化工材料漂白淡墨会发灰,经多年研究,不仅把竹纤维漂白,而且不变色、不发灰。生产的漂白元书纸得到日本、台湾等东南亚客户的喜欢,及国内书画家的青睐。
2006年获浙江省文化厅授予国家级《竹纸制作技艺》项目省级传承人。
2009年富阳湖源新三元书纸品厂被杭州市文化厅授予《竹纸制作技艺》项目传承基地。
2010年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展示优秀奖。
2011年6月文化遗产日应邀代表全市非遗项目传承人发言。
2011年8月建立个人出资浙江缘竹坊黄公望书画艺术创作基地,促进书画家与富阳竹纸制造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