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年的个人简介
刘伯年(1902-1990)重庆人。名思若,署伯岩、伯年父、今是楼。幼年失怙,家境贫寒,弱冠之年就读于成都四川美术学校,年24,因仰慕画坛巨擘吴昌硕,孤身一人往上海投师学艺。因战乱,途中辗转两月有余,简介
刘伯年 重庆人。名思若,署伯岩、伯年父、今是楼。幼年失怙,家境贫寒,弱冠之年就读于成都四川美术学校,年24,因仰慕画坛巨擘吴昌硕,孤身一人往上海投师学艺。因战乱,途中辗转两月有余,抵沪时缶翁已于一月前仙逝。怅然之余投考新华艺大,得长自己五岁的王个m赏识,后随之转入昌明艺专。从此入个m门墙,成为缶庐再传弟子,靠老师扶携资助,得以完成学业。其间复与大风堂张氏昆仲游,遍览大量前贤佳制,胸襟渐阔。
刘伯年继承了缶翁熔诗、书、画、印于一炉的艺术真谛,章法上以奇险出之。颇具新意;又受张大千的影响,注重宋元真迹的学习,山水、人物、翎毛等各擅胜场,作道士、仕女有唐宋人风。上个世纪40年代初,刘伯年是上海一家川菜馆的经理,因距云起楼的常客,与潘君诺、尤无曲交。曾因所谓的历史问题锒铛入狱,20年不能作画,后虽得平反昭雪,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但疾病一身,垂垂老矣,其晚境凄凉,靠子女接济为活。卒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作品失散极多,有《今是楼艺概》存世,能见其艺术之一斑。
作伪古画
刘伯年的作伪古画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他虽然拜在王个的门下,但他的画路更近于他的同乡张大千,对宋人作品揣摩得很透,无论是在线条还是在设色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对应性,惟妙惟肖;
二是他的做旧功夫非常高明,不论是纸上的包浆,还是纸绢的“旧气”都做得非常好,可称是天衣无缝;
三是他所临仿的对象多是选择工笔或为小写意的花鸟、人物,没有大写意风格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工笔或是小写意的画绘制时间较长,工序较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如果摹仿者的水平高、心态稳,可较容易仿到与原作相近的程度。这是他的仿古作品能够让很多大鉴赏家“走眼”,并被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主要原因。如建国前,他臆造了一张《梨花鳜鱼图》,托名是宋代画家李延之的作品,这件作品生动、自然,没有亦步亦趋摹仿古人所产生的生硬、局促之感。它先被人悄悄地弄到了北京,后由画商陆鲤庭卖给了上海博物馆,上博把它作为精品收入《画苑缀英》。刘伯年看到画册后感觉事态严重,就主动给有关部门写信,说明他造这张假画的情况,真相这才大白于天下。同样的事情在多年后,又在另外一地发生了:1982年,刘伯年应邀为茅盾纪念馆做画来到浙江桐乡,该地博物馆拿出一张古画《金盆饲雀图》给大家看,只见画面上许多麻雀围着一只精美的漆器盆嬉戏,布局生动,造形准确,线条的勾画与赋色都是典型的一派宋人风貌,众人异口同声叫好,唯有刘伯年默默不语。事后他告诉别人,此画是他解放前仿的一幅“杰作”,众人恍然大悟。1983年,他照此画重新画了一张,并题跋“余四十年前曾有此作,沧桑后辗转不知去向。辛酉秋在桐乡博物馆忽复见之,为好事者伪托为宋人笔也,人不察视若球图,意,鉴别之难固不易也。”该画曾在一大型美展上展出。
做旧画
刘伯年亲自动手做旧的画更令人称绝。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张仿清代画家华新罗的人物画《老吾老图》。这件作品的布局疏朗,气韵生动而平和,人物的开相和线条的勾勒精妙绝伦;特别是山石和树丛的画法,更是充满了华新罗再世之味。题字虽然是他的本款,但是明眼人一望便知是有意仿华岩笔意。如果他刻意仿华岩的款,笔者认为是完全可以让人“打”眼。王个先生看到这张画后,欣然题曰:“伯年弟是吾门下第一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