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祥(书法家)的个人简介
李宝祥,男,汉族,1945年1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林东镇, 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地方史志专业。现任赤峰市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从事文化工作30余年,曾任巴林左旗乌兰牧骑指导员,中共巴林左旗旗委宣传部党支部书记,赤峰市艺术创编室副主任,赤峰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兼党支部书记,赤峰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赤峰市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等职。
简介
长期致力于对草原文化艺术的研究,搞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占有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曾有百余篇文章、40余万字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及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1996年底《漠南寻艺录》专著,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有10余篇作品获全国、自治区奖。多次参加国际、国家及省、市、自治区级某些艺术门类的研讨会,均在相应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为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会、中国曲艺音乐学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及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会理事;赤峰市音乐家协会理事、赤峰市文联委员。
荣誉
曾多次参与一些全国大型艺术集成志书的编辑与撰稿工作,因其成绩突出,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表彰,并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优秀编纂工作者”称号。现正主持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草原艺术论》的编辑与撰稿工作。
事迹
如果你去过五岳之一的华山,一定会在千尺幢前停留,倒不完全因为累了想歇歇脚,而是这著名景点绝壁上镌刻的“高路人云端”五个大字使你瞩目回味。如果你去过甘肃会宁红军会师楼,也许对石碑上镌刻的“团结的象征,胜利的标志”留有深刻印象。这些硕大的题字都出自全国政协常委、原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李宝祥中将的笔下。如果你留神全国全军的书法展赛或国内大型出版社精编的书法选集,也能欣赏到他风格各异、雄健奔放的书法作品。国内一些碑林或大学藏馆都收藏了他的墨宝。其实,“将军书法家”的美誉,早在十多年前,就使李宝祥蜚声军内外了。
书法由来见灵性,翰墨难写是精神。纵观李宝祥将军洋洋洒洒的书法作品,回顾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书轨迹,了解他勤奋博学融会贯通的笔耕实践,会更好解读他个性独特、造诣深厚的书法艺术。
扎实过硬的楷书功底
李宝祥出生在山西省襄汾县农村一个耕读世家。这里文化积淀异常深厚,与“丁村人”遗址紧紧毗邻,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素有“文献之邦”美称。李宝祥在这样的环境中熏陶长大,黄土高原赋予了他广博的胸襟,汾河两岸的石刻碑铭又为他热爱书法注入了永不枯竭的灵性。虽然投身戎涯如今已两鬓飞霜,可一提起家门口刘家书院碑亭里由欧阳修撰文、董其昌手书的《昼锦堂记》碑刻,他能随口娓娓道来。
受家庭的影响,从读小学起,李宝祥就非常喜爱写毛笔字。那时候把练习毛笔字叫“写仿”,就是在老师写的“仿底”上,蒙上白纸照着摹写。摹写得好,老师就在字上画一个红圈。由于勤奋好学,每天布置的“写仿”作业,总是得到老师批画的满篇红圈。不久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临帖,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多宝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凡是能够找得到的,他都找来仔细阅读,认认真真临摹,学其形、会其神;领悟真谛。
几十年来,李宝祥一直坚持读、临古今书法名帖。不论上初中高中,还是入伍当兵,或者后来当干部再后来当首长,他都始终保持了习书、养性、养身、养心的良好习惯。一有空闲,总爱把笔临池,学书自娱,为他日后的书法创作打牢了坚实的楷书基础。
狂放不羁的草书气韵
欣赏李宝祥的草书作品是一种莫大的艺术享受:斗大的“龙腾”二字,笔墨夸张十分耀眼。繁体的龙字角首分明,腾字则曲折逶迤充满动感,宛如黑蛟倒海翻江,墨龙唤雨呼风。六尺宣纸上的一笔虎更是栩栩如生。远观,着墨饱满,落笔酣畅。近看,壮实的虎头虎身下一根虎尾更是灵动飘逸。仔细一数,不多不少,正好九节。凝神细瞅虎尾巴,隐隐约约还会觉得根根虎毛在动。看他即兴挥毫创作“神游物外”也是一饱眼福;只见他略一运气,随即手起笔落,四个字一气哈成。分明意在笔先,神到形随,字迹格外空灵洒脱……
四十多年戎马生涯,李宝祥一直在黄河边上摔打。黄河桀骜不驯的性格,肆意舒展的身姿,从天而降的气势,形象直观地启迪了李宝祥的书法艺术灵感;黄河的气魄在于敢冲决束缚不循规蹈矩,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更在于突破前人,勇于创新。草书简洁流畅,收放随心所欲,最能表达军人性格,也适合自己个性。于是李宝祥选定了草书,开始朝怀素、张旭、岳飞的书帖进军。不论家里,还是办公室,不论外出开会,还是下部队,稍有闲暇,他都抓住点滴时间,勤学苦练。旅途之中,手是笔,腿是纸。越野车上、飞机上、火车上,想起什么字来,随手就在腿上划写。
书山有路勤为径,墨海无涯苦作舟。李宝祥钻研书法,不仅读书,写字。还注意行万里路,观八方景,用心体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雪山高原的巍峨雄峻,大漠风沙的坦荡粗犷,边关冷月的明朗清幽,潜移默化地开拓了李宝祥的书法艺术视野。崆峒山上虬枝蜿蜒的老松,戈壁滩上迅疾如飞的黄羊,天山顶上银河倒倾的飞瀑,黄河滩上色彩斑斓的黄河石,万仞高空推涛作浪的白云等自然景物为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生动的意象引导。因此他在挥毫之前就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于是下笔果敢不拖泥带水,显得遵法度又出新,既随心所欲又来之有据。不论大小字楷行草书,总有别具一格的气势韵味。
雄健超拔的精神风骨
其实,中国的汉字最能体现书法家的经历与个性:毛泽东的书法大气磅礴,狂放不羁;周恩来的书法清秀隽永,圆润凝重;而民族英雄岳飞泣血书成的《出师表》、还我河山的激烈壮怀和着金戈铁马的嘶鸣简直就跃然纸上……所谓功夫在字外,正是指书法家应当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人生阅历。
李宝祥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大军区领导,长期担任各级主官。有连续越级提升令人羡慕的际遇辉煌,也经历了免职赋闲的坎坷磨练。对人生、对名利、对荣辱、对权位、对进退、对事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书法艺术创作,也使他能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孜孜不倦地耕耘砚畔。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也才能够把自己对汉字神奇的意与形的理解注入书法之中。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显得磅礴大气,圆润饱满,空灵洒脱,张狂得宜,令人过目不忘。
艺术之水相通。诗书从来紧密相联。把诗为心声,诗为情真,诗为爱的倾泻,诗为爱的雷霆的感悟,用来理解李宝祥的书法艺术更容易知其中三昧。李宝祥同时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军旅诗人。他博览群书,勤奋创作,先后出版了《偷闲集》、《半闲集》等诗集,不少作品还人选各种诗集选本。他曾任中纪委委员、兰州军区纪委书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他写的一首《无题》便袒露其耿耿之心:“观天历地经风雨,潮起潮落平常心。进退荣辱寻常事,不惊不喜不走神。千秋英雄成过去,万代伟业励后人。有限光阴勤努力,无垠天际寓忠魂。”天道有常,诗书通灵。人品书晶,明心见性。由此不难理解李宝祥的书法作品为什么洋溢着一股扑面而来的坦荡浩气。先尚德后习艺,先做人后称家。李宝祥书法艺术的实践道路,值得广大书法爱好者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