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臣的个人简介
李星臣 - 简介
李星臣:“世一堂”药铺创始人。
李星臣 - 发展历史
一、云游道士赠名“世一堂”
1903年,哈尔滨因中东大铁路的发展而盛极一时,商贾林立,享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执掌“天一堂”药铺的第三代掌门人李星臣认为,哈尔滨的兴盛是“天一堂”难得的机遇,便责成“天一堂”在阿城的分号拨款现大洋1万元,作为资金,在现在的哈尔滨道里区十二道街头创办了“天一堂中药店”。“天一堂”在哈尔滨开张后不久,一天,李星臣正在帐房算帐,忽然小伙计报告说院门外有一位云游道士求见。李星臣热情地把道士请进屋。道士落座后说:“施主,您这铺子里的药不错,但这‘天一堂’的名字不怎么好。”李星臣一听,忙站起身拱手行礼说:“愿听师傅高见。”云游道士捻了捻胡须,慢悠悠地说:“你这‘天一堂’听起来仿佛是天上的药房,可是,那天上的神仙不是吃药的,吃药的是世间吃五谷杂粮的老百姓,我看不如把‘天’字改成‘世’字。‘世一堂’乃为‘人世间第一大堂’之意,你看可好。”李星臣听完,赶忙上前一揖到地,连说:“谢师傅赠名,您说的极是。”云游道士见状意兴大发,他见李星臣桌上备有纸笔,拿起笔来一挥而就“世一堂”三个大字,写罢转身,朗笑飘然而去。
也就从这一天起,李星臣先生接受了云游道士的建议,将药铺更名为“世一堂”了。
二、“世一堂”声名远播
改名之后,李星臣开始致力于提高药品的质量,增加品种。将老药铺改造成制药作坊,世一堂药厂从此才真正诞生。李星臣恪守古训,严格遵守药方医理,选择药材地道,重金聘请名医、名药工,层层把关。以仁义治铺,"卖药"更以"义"字为本,注重药物产地,确保药材地道,价格合理,童叟无欺,因此,很快使世一堂在哈尔滨乃至东北地区声名鹊起。
世一堂遵循着李星臣先生的祖训,“配伍医方唯道地,炮制遵古乃精良”,他们深信“义利共生”的信条,紧紧抓住这个‘义’字,使自己的药厂充满勃勃生机。悠久深厚的中华儒家文化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了世一堂最初的企业文化,也正是这一最初的理念,伴随着世一堂人一贯的步伐。
儒家文化讲“仁、义、礼、智、信”。而以药为本,推广药品,疗伤祛疾,广救苍生,这自然是大仁的表现,世一堂的规模与名声同时发扬光大的现实,也是最初的世一堂人大礼、大智的有力注释吧,世一堂人从一开始就确立了“配伍医方唯道地,炮制遵古乃精良”的信条,他们以这一百年不变的祖训向广大的世人承诺着他们的信条,正是这一百年不变的“大信”,使世一堂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货自强出国门
到1912年,世一堂已拥有吉林世一堂、阿城世一堂、道外世一堂、道里世一堂四家分店,呈现出连锁经营的雏形。世一堂首开了“由同一资本所有者在全国各地开办多家分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经营模式的先河,这一经营模式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此后这一经营模式在全世界广为风靡。
1914年,世一堂生产的药品被评为国货精品,得到政府认可。1915年(民国四年)世一堂生产的鹿角胶走出国门参加首届国际巴拿马列博览会获得金奖,由民国农商部长周自齐亲授证书,获得农商部展销大奖,为中华民族工业争得了巨大荣雀。锣鼓喧天,金狮狂舞。人们奔走相告,庆贺中国人在洋人面前的扬眉吐气。1916年(民国五年)世一堂牌药品再次获得中华民国国货优等证书。
四、与同仁堂城下结盟
世一堂生产的药品接连获奖后,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资金实力也达巅峰。始终以解除民众疾苦为已任的李星臣决定向关内发展。他带着十万大洋入关,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城区陆续开设了十几家分号。大有遍地开花,逐鹿天下之势。但这引起了北京同仁堂的警惕,他们借助官方势力大力排挤世一堂,最后世一堂不得不与其签定了城下之盟。双方约定以山海关为界,世一堂不许进关经营,同仁堂不许出关经营,从此,在制药史上留下了“里有同仁,外有世一”的一段佳话。
五、宫廷秘方为“世一堂”锦上添花
清末康德皇帝溥仪曾客居长春,李星臣先生多次应急诊被召入宫,因而获得了不少宫廷秘方,使世一堂的药品质量更上乘、品种更丰富。
在世一堂,至今仍保留着一块名为“回天石”的石头,上面刻有一首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至青天上,回望人间多少事,天下正道是沧桑”。相传这首诗是清朝一名武将所作。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遭遇刺客,身边武将为保圣驾身受重伤。江南一名医献上回天再造丸,武将服用一周后即痊愈,并可舞剑,这名武将大呼是神药回天。乾隆皇帝有心戏弄他,就命他作藏头诗一首,令其夸赞此药。这名武将虽不懂作诗,但因为感激至诚且皇命难违,便急中生智做了石上所刻的藏头诗,取诗句第一句便为“一回天”。意思是服用此药,一天天好起来。此后,回天再造丸在宫廷中广为流传,成为王公大臣所用的奇药。回天再造丸经溥仪皇帝传给世一堂后,成为广大民众解除病痛的传世良药。
六、良药济世,感化侵略者
日军侵略期间,在东北三省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人民生灵涂炭,许多商家被迫关门。然而世一堂却凭借良药济世的博大胸襟,感化了侵略者未泯的良知,奇迹般躲过动难。一次,日本关东军司令岗村宁次的母亲突染重病,百般求医问药无效,后经人推荐,吃了世一堂的人参再造丸,结果药到病除。岗村的母亲为感谢救命之恩,将一把漂亮的军刀赠给世一堂。世一堂将这把军刀高悬店内,每当日军来滋事,见刀后无不行礼,之后便灰溜溜地走开了。
七、几经坎坷,生命不息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在鞭炮声和百姓红火的大秧歌中迎来了解放。解放后党和政府实行保护发展民族工商业政策,银行提供贷款扶植老店,世一堂在党和政策的扶植下重获新生。50年代初,世一堂的经营方式基本延续解放前的方法,公私合营前,道里世一堂月平均销售金额55000元,年销售金额540000元。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世一堂药店划归哈尔滨市药材公司领导,成立2个门市部,即道里区世一堂门市部和道外世一堂门市部,保留原世一堂药店称号,恢复传统中药材的加工生产,无论经营体制是如何改变的,世一堂人从没有忘记那句李星臣先生的训教和以“义”为本、“义利共生”的经营理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为之注入新的活力,他们调整着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他们思考着,使自己与环境达到和谐,从而在现实中有所超越。到60年代,世一堂人在人们心中已有相当高的威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世一堂遭受沉重打击。封存了“养尊处优”的贵细药材,撵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深受患者欢迎的座堂先生。同时,一些功效甚佳的传统名牌药品也停止点阵字库生产和加工,药品生产经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缕春风为全国都带来了新的转机,药材事业也逐步兴旺发达。为进一步发展历史悠久的中医药事业,恢复传统中药老字号,1981年1月1日世一堂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停产后,金字牌匾重又挂了起来,当年销售额达到了四万多元,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同时,恢复了传统制药的作法和服务质量。货源充足,品种繁多,装璜美观。连国际友人和港澳同胞也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八、历经蜕变痛苦磨砺
1986年,世一堂制药厂易址新建。然而,在基本没有竞争的环境中,世一堂发展缓慢,到1989年,具有百年历史的世一堂药厂却只有两个车间,二百多人,固定资产四百万元,规模还不如一个普通的乡办企业。生产设备陈旧,产品滞销。帐本上的流动资金不足五万元,处于半停产状态。工人们拿不到工资,工程技术人员纷纷调走,老字号世一堂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债主盈门,法院三天两头来传票。车间狭小,生产设备陈旧,制作工艺繁沓。种种困境让这个老字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90年年仅36岁的刘巍出任厂长。世一堂人开始了凤凰一样痛苦而英勇的涅,历史给过他们坎坷,如今历史又给予他们一个不可回避的选择:改革。经过深入思索后刘巍厂长果断决定在厂内全方位地进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更主要的是实施科技兴厂的战略,大力进行技术投资,目光高远。使濒离倒闭的世一堂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前进的道路。大力运用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名牌和品牌观念。1990年世一堂制药厂果断的决定把准备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转投到注册国际商标上去。根据马德里条约在马德里成员国进行了国际注册,在十几个国家取得了商标专用权,世一堂成了当时黑龙江省唯一一家拥有国际注册商标的企业。
九、利国利民恒久发展
1997年世一堂制药厂被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企业。2000年作为哈药集团子公司的的世一堂制药厂正式更名为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如今的世一堂制药厂由过去在省市同行业的第27位上升到第一位,并被国家列入国家重点50强中药企业之一。十几年的时间,世一堂在业界创造了一个奇迹,工厂的年收入由原来的400万元上升到近4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2亿元,工厂连续多年被评为哈尔滨市纳税先进企业,是黑龙江省利税大户。现厂区占地十三点四万平方米,居国内同行业的第二位,拥有国内一流的厂房设备,是黑龙江省首家固体制剂GMP认证企业。现有员工2300多人,拥有十个生产车间,十一大剂型,272种产品,其中有多种产品分获国际、国家、省市级的奖杯、奖牌和优质产品称号。工厂是省级先进企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成员单位。世一堂牌商标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国际注册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组织成员,其品牌无形资产已超十亿元。工厂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世界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做“百年企业”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企业共同的梦想。它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向往和虔诚,对事业的一份敬重与使命感。今天的“世一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求制高点,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在品牌化和规模化的道路上正逐步向国际化医药集团的行列迈进。
李星臣 - 相关词条
世一堂、哈尔滨、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