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如

时间:2024-01-02 11:03:11编辑:资料君

李竹如的个人简介

李竹如,原名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山东省利津县城区庆科村人,1905年1月5日出生。

个人生平

童年在家乡上小学,1922年到1925年在惠民第四中学读初中。这时的惠民已有了党的活动,李竹如开始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一年春节,他在门上贴了“马列传天下,世界要大同”的对联。 1925年夏季以后,李竹如先后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和济南上高中。

人生事迹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在济南正谊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和一些进步青年,集资办了一个名为《竞进》的周报,宣传革命思想。1928年“五·三”惨案后,李竹如一度回到家乡利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团结一些进步青年,开展革命活动。后遭国民党当局搜捕,他越城出走,再次到南京,考入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竹如担任了中央大学中共支部书记,带领学生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和南京各学校以及外地到南京请愿的学生联合,先后冲击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南京卫戍司令部,并捣毁污蔑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央日报》馆,使国民党当局惊恐万状,勒令中央大学提前放假。翌年春节,李竹如返回山东过春节,南京地下党组织遭受破坏,他无法返回南京,便先后到设在济南的一乡师和设在平原县的五乡师任教,并改名李一凡。在五乡师,他与在该校任教的共产党员马霄鹏,用公开和秘密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抗日救亡,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从而使五乡师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935年,李竹如和几个友人在济南创办了《新亚日报》,他亲自担任编辑,并为报纸撰稿,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夏,李竹如到上海,在上海文化界一些朋友的支持下,创办并主编《文化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该报题了报头。报纸先后介绍了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丁玲等一些进步作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作品。

1937年“八·一三”日寇大举进攻上海后,李竹如离沪奔赴延安。他一路上刻印《中共中央宣言》等文件,散发给民众,还团结了一些知识青年结伴而行,沿途进行抗日宣传。10月,李竹如进入晋东南,被留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做宣传和民运工作。1938年开始,他先后担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副总编辑。5月,李竹如调任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长。6月29日随纵队到达山东沂蒙山区。

李竹如到山东后,担任的工作很多,其中为建立山东抗日民主政权所作的贡献尤其引人瞩目。1940年2月,山东根据中央指示,成立宪政促进会筹备会,李竹如是发起人之一。他在《大众日报》发表了《开展宪政运动的准备工作》的专论,从理论到实践对这一工作进行了阐释。此后,他被选为选为山东宪政促进会的执委和常委,后又担任组织部长,负责处理宪政促进会的日常工作。1940年7月李竹如作为代表出席了山东各界人民联合大会,并担任了主席团成员,具体负责大会的组织工作。他在会上作了《战斗中的山东人民》的报告,当选为山东省参议会参议员、驻会参议员、秘书长,负责参议会日常工作。他还当选为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和教育组副组长、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会长和山东各界救国联合会总会常务委员。1942年初,李竹如担任了战工会秘书长,负责政府的日常工作。

个人贡献

李竹如到山东后不久就担任了中共山东分局的宣传部长。对党的理论宣传和文化教育工作也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亲自兼任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管理委员会主任和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不断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和报纸宣传工作,并亲自动手为《大众日报》写了许多社论、评论和署名文章。

1942年秋末冬初,日寇对山东实行大规模“扫荡”。李竹如随省级机关由滨海向鲁中区转移,11月2日在对崮峪遭到8000余敌人的包围。天黑后,李竹如在突围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37岁。

社会评价

徐向前亲笔题词称赞“李竹如同志是我党宣传新闻战线上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

上一篇:林黛玉

下一篇:匡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