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钧(南京农大教授)

时间:2024-01-01 08:59:08编辑:资料君

刘大钧(南京农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刘大钧(1926.07.02-2016.08.22)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4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59年获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小麦新技术育种、外源抗病基因发掘与优异种质创新研究。80年代初通过辐射诱变,育成宁麦3号,六五期间共种植1500余万亩,增产10亿多斤,创值1.5亿余元。率先综合应用染色体分带、非整倍体、同工酶、原位杂交与分子标记技术,为精确检测小麦的外源染色体与基因创建了完整的技术新体系。将DNA分子标记技术成功应用于小麦抗病育种。研究发现与定位的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经国际定名为Pm21,育成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异附加系、代换系与易位系,为抗病育种创制了优异的新种质。首先发现鹅观草、纤毛鹅观草等高抗赤霉病,并选育出一批抗赤霉病的小麦-大赖草、鹅观草、纤毛鹅观草的异附加、代换和易位系。曾获国家和部级等多项成果奖励。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刘大钧,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细胞遗传研究所所长。

194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艺系并留校任教。

1955年,公派赴前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学习。

1959年,获副博士学位。

1960年,回国后长期在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工作。

1981年5月至1991年11月,历任南京农学院农学系主任,南京农学院副院长、院长,南京农业大学校长。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大钧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国内外知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和农业教育家。培育的小麦品种“宁麦3号”曾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簇毛麦、鹅观草等分别高抗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并将其抗性基因成功转移进栽培小麦,育成一大批优异抗性种质,其中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所携抗白粉病基因经国际小麦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定名为Pm21;所建立的染色体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非整倍体分析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精确鉴定栽培小麦中外源染色质的技术体系,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小麦抗病基因的MAS育种工作,与兄弟单位合作育成小麦新品种。曾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奖励。

2016年8月22日19点50分,刘大钧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人物著作

刘大钧先后培养50余名研究生,发表论文170余篇,编著四部,长期参与学术团体和科学刊物工作,多次组织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Liu Dajun, Genome analysis in wheat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44(9): 1096-1104

Liu J, D. Liu et al., Molecular-facilitated pyramiding of different genes for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wheat, Plant Breeding, 2000,119:21-24

Wen T., D. Liu et al., Genetic mapping of the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 Pm6 in wheat by RFLP analysis, Theor. Appl. Genet., 2000, 100: 564-568

刘大钧等, 导入小麦的外源染色体片段的准确鉴定及外源抗性基因的稳定性分析,遗传学报,1996,23(1):18-23

Li WL, PD Chen, LL Qi, DJ Liu,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species-specific repeated sequence from Haynaldia villosa, Theor. Appl. Genet., 1995,90: 526-533

刘大钧主编,?细胞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人物荣誉

1983年,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1986年、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上一篇:廖碧欣

下一篇:井泽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