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孚青的个人简介
[清](公元一六六四年至一七一九年以后)字丹壑,河南永城(一作合肥)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年,卒于康熙五十八年以后,年在五十六岁以外。(四库总目提要云:年未四十而殁。但孚青中进士为康熙十八年,集中所收诗,迄于康熙五十八年,中间巳隔四十一年,可见已自相矛盾,故不从)父天馥,官至大学士。孚青年十六,中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人呼为黑头公。孚青著有野香亭集十三卷,《四库总目》所收为自康熙三十七年至五十八年之诗,按年分卷。基本资料
姓名:李孚青
性别:男
出生年月:1664年
国籍:中国
时代:清朝
籍贯:江南合肥
民族:汉族
身份:诗人
个人简介
李孚青(1664年-?),字丹壑,江南合肥人,祖籍河南永城。
清朝翰林、诗人。李孚青为大学士李天馥之子。
康熙十八年(1679年),年仅十六岁即考中己未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父丧后回乡不仕。
《郎潜纪闻三笔?卷四》:李孚青十六岁入翰林:合肥李编修孚青,文定相国子也。康熙己未入翰林,年才十六。本朝科第之蚤,惟顺治乙未满洲伊文靖公桑阿,馆选时与之同岁。
个人著作
工诗,著有《野香亭集》。《晚晴m诗汇》录其诗一首。
豫让桥女为悦己容,士为知己死。
壮哉一豫让,乃能达斯旨。
吞炭复漆身,忠烈忘妻子。
国士与众人,岂曰可方比。
斩衣志未成,报智亦足矣。
荒桥旧址空,流水只如此。
至今太行云,犹作剑锋气。
注释1.^《郎潜纪闻三笔?卷四》:李孚青十六岁入翰林:合肥李编修孚青,文定相国子也。康熙己未入翰林,年才十六。本朝科第之蚤,惟顺治乙未满洲伊文靖公桑阿,馆选时与之同岁。
2.^2.02.1《词林辑略?卷二?康熙己未》:李孚青,天馥子。字丹壑。河南永城人。散馆授编修。著有《野香亭集》。
3.^《清史稿?列传五十四?李天馥传》
4.^《晚晴m诗汇?卷四十七》
相关人物
与谢启昆翁方纲尝于〈冯鱼山诗集序〉称云「予虽序蕴山诗,然实知其夙夜殚心职务,虽尝以李丹壑目之,而不欲急趣其以诗名也。」蕴山谢启昆,李丹壑即李孚青也。而鱼山者,冯敏昌。此可见李孚青诗造诣之一端。
与王士G「往者渔洋之门独许李丹壑为言诗得髓」。
家世背景
其父李天馥:
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安徽合肥人。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年)生。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清顺治进士,由庶吉士累擢户部左侍郎,调吏部,以扬清激浊为己任。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卒,谥文定。著有《容斋集》。
同名人物
李孚青(1890~1947),又名李春岳。生于阳信县徙义区北辛庄(今阳信镇北辛村)。出身于剥削家庭。读书10余年,19岁下学,在阳信县衙柜房当学徒,后去济南投靠李景林(国民党驻山东司令),加入国民党军官学校学习。结业后,给李景林当随身副官年余。回家后,跟随赵壁(国民党团长)在沧州一带充任散兵收容所军需,嫌收入不足所用,回乡在劳卫亭的庇护下经收阳信县商业税。1932年李行贿买通县长刘子安,在县公安局充任教育股长。“七?七”事变后,李纠集一伙地痞组成“游击队”。投靠日军宪兵队当靠山,被日军宪兵队长德安命为阳信县宪兵队长。由于李阴险心狠,治人有方,甚得德安信任。1940年宪兵队改为清乡队,李任伪队长。经常以“八路”罪名乱捕无辜百姓。一次李汉元等9名农民在一起打小牌,硬说是八路军在搞地下活动,抓去全部枪杀。1942年伪阳信县警备队成立,李为大队副。李本已有一妻二妾,竟又冲佛门强占了尼姑长林,还在南门里设外宅,强行与劳姓农家少女姘居。1945年春,伪县长朱鸿昌投靠国民党山东省挺进军二十六纵队司令王复成,李继任伪阳信县县长兼警备大队长,是年夏季,八路军佯攻温店伪据点,在洪家洼设伏诱李率部增援,李中计,全部被俘。三军分区首长李广文、黄荣海对其攻心,晓以民族大义,当时李也痛心疾首,表示不再为日军卖命效劳。释放后,仍蓄意与八路军对抗。8月21日阳信城解放,二次被俘,经教育再次释放。李反动立场仍然不改,潜逃到天津组织“还乡团”。1946年夏,被乐陵县公安局在沧州捕获,押回阳信,处决于县城西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