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Y虚的个人简介
刘Y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盛唐著名诗人。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个人简介
刘Y(shèn)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洪州新吴(即今江西奉新县)人。八岁能文。开元进士,官洛阳尉及夏县令。他精通经史,诗多幽峭之趣,风格近似孟浩然、常建。他为人较淡泊,交游多为山僧道侣,今存诗仅一卷,其诗多写山水隐逸之趣,尤工于五言。后人曾将他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合称为“吴中四友”。
刘s虚为人淡泊,脱略势利,壮年辞官归田,寄意山水,与孟浩然、王昌龄等诗人相友善,互唱和。他曾游江南西道洪州建昌县桃源里(今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桃源村),见此地山水秀美,民风淳厚,是定居,构筑深柳读书堂,著书自娱。《唐诗三百首》上载的首句"道由白云居"诗,就是写于此时此地,原题为《归桃源乡》。54岁卒,葬在该村云山垴,墓茔尚存。
刘s虚著有《 集》五卷,惜已失传。《全唐诗》存其诗15首,《唐人选唐诗·河岳英灵集》存其诗11首,《靖安县志·艺文志》(清道光五年版)存其诗12首(五言古诗10首,五言律诗2首)。刘慎虚是一位自南朝永明年间以来江南一带杰出诗人。
代表作欣赏
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闲门:闲静的屋门。
向山路:迎向山岭的道路。
幽映每白日:“白日每幽映”的倒装。每,经常。
清辉:指月光。
由:起自于。
春:指春天的景象。
落花至:指山花飘落。
流水香:花香随流水散播。
赏析这首诗诗题在流传过程中阙失了,所以叫“阙题”。诗写访问友人山居情形,描绘了山中秀美风光。
诗人访友,步行上山,自然从山路写起。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向山上攀登,往前望去,只见一片白云缭绕,山路似乎已到尽头。山路被白云隔断,不说山高,其高自见。山路虽似乎不见,但路边青青的溪流却潺痪壹邢痉鍪瑁路鸫禾炀腿诨谡庥瞥さ南髦小U庋稍普诼肪〉幕娓舳希谙鞯难由熘兄匦碌玫狡陶梗朐粕畲Φ纳铰匪嬷欢仙煺梗搜矍安欢铣氏中碌木跋螅簿筒谎远髁恕H⑺木渥胖匦聪鳎笔笨杉头椎穆溆⑺媪魉粒ビ舻幕ㄏ惚幌由嫌紊浇畲Υ隼矗肿匀淮偕陨浇畲ρ笆ぬ接牡钠惹行那椤U馍慵婢叩南鳎匀灰言馗鹤糯阂狻⑸骄吧踔劣讶说母呷ぁ⑹说男木车榷嘀匾庠蹋佣晌匀痪拔镉胫魈逍木车牧嵊胫薪椤J思庇谔绞ぃ谑羌涌觳椒ィ沼诳醇蛔碌摹岸潦樘谩毖谟吃谝黄艿牧裰校谋盏牟耢槎宰徘鄣纳铰罚淙磺缈胀蚶铮扪舾哒眨蚴魃盍置埽干涑龅娜词乔逵牡墓饣裕艘酝阉子难诺母惺埽抟墒亲罴训亩潦槌∷J吮疚糜眩慈赐局芯笆拢罩撩磐馐搓┤欢梗肆粲形耷钣辔丁
内容提要本文描述了唐代诗人刘Y虚的生平、交游、创作等情况,认为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淡空灵,其清淡类似于孟浩然,空灵又类似于王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唐代文学研究中,资料的有限使得还原文学史的细节真实变得难以企及,而结构的真实却是可以追求的;结构的真实需要落实到构成历史链环的那些基本单位,如群体、时段、范式。在盛唐这样一个诗坛上才俊辈出的时代,形成了以李白风骚独胜,多个才子诗人群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有创造出静逸明秀之美的山水田园诗人群,创造出清刚劲键之美的豪侠诗人群,还有创造出慷慨奇伟之美的边塞诗人群。如果没有像刘Y虚、崔颢、常建、王昌龄、祖咏、王湾这些诗人,盛唐气象就黯淡了许多。虽然他们不如李白伟大,但是他们的成就和局限更典型地代表了盛唐,而李白却远远超出盛唐这个时代,到达无所不包的集大成的境地。在有限的资料中去还原这些中小诗人的生活与创作情况,是非常具有文学史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本文就试图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刘Y虚的生活与创作状况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出他的诗歌风格。
刘Y虚字全乙,生卒年不详,洪州新吴人(唐时新吴即现在的江西奉新县);有学者考证他开元中以宏词科举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转崇文馆校书郎;并有《Wo集》五卷传世,后散佚不传。
[1]刘Y虚的生平资料很少,《新唐书·文苑传》和《旧唐书·文苑传》中都无传。《唐诗纪事》卷二十五引《明皇杂录》,称刘Y虚“有文章盛名”,却“流落不偶”,大约他一生都沉沦下僚,颇不得志。《奉新县志》载刘Y虚“孝友恭俭,哲悟过人”,《唐才子传》载刘Y虚“脱略势利,啸傲风尘”
[2];可见他是个深受儒家传统道德观影响的文人,然而他又行事超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正是一种浪漫不羁的盛唐情怀。殷[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24名诗人中,刘Y虚位列第四,在常建,李白,王维之后。殷[还给予了刘Y虚很高的评价:“Y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率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以还,可杰立江表。”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刘Y虚与王维、韦应物并列,称为“大名家”。刘Y虚的诗文在当时颇有盛名,可惜至今却几乎湮没不闻,《全唐诗》中仅存其诗15首,残句一则;《全唐文》中仅存文一篇。刘Y虚在当时的诗坛是一个交游广泛、创作活跃的诗人。《江西通志》记载:“(刘Y虚)与孟浩然、王昌龄相友善。”刘Y虚有《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其中“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之句,表达了他对久别的好友孟浩然翘首渴盼的心情;孟浩然死后,刘Y虚写有《寄江淘求孟六遗文》,表现了对孟浩然遗著的关怀,惟恐其零落散佚,便托江滔代为搜求,表现了对一个莫逆之交的死生之情。孟浩然有《九日于龙沙寄刘大Y虚》,表现了对刘Y虚的怀念惆怅之情:“客中谁送酒,掉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王昌龄的《宿京江口期Y虚不至》中有“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樽”,表现了刘Y虚不至的失落心情。王昌龄还有《送Y虚归取宏词解》有“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迁飞在礼义,岂复泪如彼”,与刘Y虚优喜相共真挚情怀让人感叹。从现存的作品和史志记载来看,与刘Y虚交游的诗人还有:高适、孙昌胤、司空曙、阎防、薛据、乔琳、韩平、郭微等人,刘Y虚与这些诗人均有投赠唱和之作。此外,刘Y虚喜爱游山访寺,与禅僧隐士往来也很密切。
[3]。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一句写诗人访友,步行上山,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向上攀登,往前望去,只见一片白云缭绕,山路似乎已到尽头。山路虽似乎不见,但路边青青的溪流却潺痪患邢痉鍪瑁路鸫禾炀腿诨谡庥瞥さ南髦小U庋稍普诼肪〉幕娓舳希谙鞯难由熘兄匦碌玫狡陶梗朐粕畲Φ纳铰匪嬷欢仙煺梗搜矍安欢铣氏殖鲂碌木跋蟆!笆庇新浠ㄖ粒端媪魉恪本渥胖匦聪鳎笔笨杉头椎穆溆⑺媪魉粒ビ舻幕ㄏ惚幌由嫌紊浇畲Υ隼矗肿匀淮偕龆陨浇畲ρ笆ぬ接牡钠惹行那椤U馍慵婢叩南鳎匀灰言馗鹤糯阂狻⑸骄吧踔劣讶说母呷ぁ⑹说男木车榷嘀匾庠蹋佣晌匀痪拔镉胫魈逍木车牧嵊胫薪椤!洞檬啊啡衔镁洹懊钰形⒀裕胧雷鹉榛ǎ纫段⑿Γ任薏畋稹
[4]。诗歌的后四句写诗人急于探胜,于是加快步伐,终于看见一座精致的“读书堂”掩映在一片浓密的柳荫之中,幽闭的柴扉对着曲折的山路,虽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但因树深林密,透射出的却是清幽的光辉,给人以脱俗幽雅的感受,这里无疑是最佳的读书场所。诗人本为访友,诗却全写途中景事,而刚至门外诗却戛然而止,给人留有无穷余味。本诗可以看作是刘Y虚诗歌的代表作,诗歌字面平易浅切,但兴味悠长,在清淡之美中透露出耐人寻味的悠长意韵。
再如刘Y虚的《积雪为小山》:“飞雪伴春还,春庭晓自闲。虚心应任道,遇赏遂成山。峰小形全秀,岩虚势莫攀。以幽能皎洁,谓近可循环。孤影临冰镜,寒光对玉颜。不随迟日尽,留顾岁华间。”本诗写的是春雪降临在庭院中,诗人闲暇的时候细细观赏,在诗人的眼中,随意堆积的雪变仿佛是一座座小山。积雪小山虽然很小但是山形秀美,小山岩石陡峭单薄,看上去似乎难以攀登。小山玲珑皎洁,像一位孤单的美人,在冰面上顾盼自己美丽的容颜。当傍晚的太阳收尽余辉的时候,积雪小山还在庭院中,仿佛在岁月年华的流逝中留连顾盼。本诗语言简易,情思清淡,选取的题材很随意,确涉笔成趣,在对积雪的赏玩中体会清净自在的美感,并发出岁月流年的感叹。
主导风格
刘Y虚生活在盛唐这样一个禅佛思想广泛流传的时代,他仕途不顺,曾有过隐居生活;而且与他交游的诗人也有很多过着隐居山林,与僧道相伴的生活,因此他作诗深受禅风的熏染。《登庐山峰顶寺》一诗中有“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之句,其中“心”、“业”、“有无界”、“前后生”等都是佛教特有的范畴。本诗写诗人在游赏山水的过程中突然有所感悟,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禅佛思想的理解。因此,在“清淡”之美以外,刘Y虚诗还体现出“空灵”的美学风格。从刘Y虚现存的一些诗歌来看,在内容上主要有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的,如《江南曲》、《浔阳陶氏别业》、《登庐山峰顶寺》、《寻东溪还湖中作》、《越中问海客》、《阙题》等;还有一些是用作赠别唱和的诗歌,如《九日送人》、《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送韩平兼寄郭微》、《寄阎防》、《赠乔琳》等;这些赠别唱和的诗歌也多写歌咏清静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表达对隐居读书生活的向往。
刘Y虚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清淡空灵,在他的很多诗作中都典型的体现出这一艺术追求。比如《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诗诗题在流传过程中阙失了,所以叫“阙题”。经学者考证,本诗诗题应为《归桃源乡》,是诗人描写自己在江西靖安桃源一段隐居生活的作品。
清淡在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创作当中,对“清淡”之美的追求是有着深厚的哲学美学渊源的。其中,对“清”的追求可以上溯到先秦的老庄哲学,老子提倡“清净无为”,庄子提倡“淡而静乎,漠而清乎”。同时,儒家主张的“思无邪”当中也有清心寡欲的含义。另外,中国本土的道教存在尚清观念,外来的佛教也提倡“般若清净”。可见,“清”的产生是多元的,早期“清”的含义也是较为宽泛和模糊的。到了魏晋以后,用“清”来品评人物或者论诗论文的现象十分多见,如李白的“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清水出芙蓉”(《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杜甫的“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等等。往往用来指代一种流利新生的风格。而“淡”作为“清”的延伸和具体化常常和“清”相伴出现,指诗歌的浓景淡写、浓情淡出的一种语言和抒情风格。这种“清淡”的美学追求在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中孟浩然的诗歌成为“清淡”之美的典型代表,如著名的《宿建德江》和《耶溪泛舟》等。
刘Y虚的很多诗歌都体现出一种“清淡”之美,他善于用清淡的语言,写清淡的景物,抒发清淡的情感。诗人对要描写浓艳的景物,不是用浓笔重彩对它作直接的绘声绘色的描绘,而是首先用“清淡”的审美意识对它进行审美观照,然后再以表现出“清淡”的审美效果为前提对它进行“淡”写。这样,无论多么“浓”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也就变得“清淡”起来了。在诗歌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诗句中的景“清淡”了,赖以表达的情也就会随之而变为“清淡”,情景都“清淡”了,那么写景诗“清淡”的风格也就形成了。比如,夕阳晚照的景色,应是一幅金光散射、红霞漫天的浓艳图景,可是在刘Y虚的笔下,却是“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和“日暮还家望,云波横洞房”(《江南曲》)。两句都没有直接写夕阳的光辉与色彩,前句侧重写日落后用天海“青苍”的冷清景象,后句侧重写日落时湖面上与水相接的云,使夕照呈现出一派“清淡”的景象。在五彩斑斓的自然景物面前,诗人选取写入诗句的景色却往往是舍艳求淡的,这在诗歌史上是很有特色的。再如写美人,前朝常见的都金碧满眼的香艳图画,可在刘Y虚的诗中却变成了“玉手欲有赠,裴回双月”(《江南曲》),“孤影临冰镜,寒光对玉颜”(《积雪为小山》)的清淡风格。诗人描绘美人的颜色都是用淡淡的“玉”色;在前句中,美人的配饰也仅提到简洁淡雅的“双月”,后句用“孤”、“冰”、“寒”等字眼为美人渲染出一个冷清的冰雪背景,更是清淡到了极至。
空灵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范畴发展史中,“空灵”也有着深厚的渊源。“空”也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即是一种空无之美,这一美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空”多指一种含蓄、深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韵。到了禅宗兴起,“空”便成为文人士大夫谈禅的热点话题,并被引入到诗歌、绘画与书法中后,对中国艺术创作和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从而形成了以“空灵”的意境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准则。“空灵”的意境一方面是指艺术风格和形象的空幻、玄远与飘逸品性,另一方面是指其富有灵气、灵性并且表现灵巧和精妙的旨趣、情思与意向。唐代诗人王维喜爱在山水田园诗中营造一种空境,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等等,往往给人一种空灵、玄远、寂静、闲适和清丽的审美体验。
刘Y虚在诗歌中经常体现出对“空灵”境界的追求。比如他的《寻东溪还湖中作》:“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云峰劳前意,湖水成远心。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本诗写登山寻赏东溪直至日暮时分,沿着山路步行回到舟中的游赏经历,其中“清溪”、“空林”、“独寻”、“幽兴”等意象有类似王维诗歌空灵优美的禅韵。再如《阙题》中的“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之句,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秀出幽深。表现的是诗人静观寂照时感受到的自然界的轻微响动,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以象外而入于诗心,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静。刘Y虚的山水诗创作,从观物方式到感情格调,都带有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化义蕴,饶有禅意和禅趣。
总之,刘Y虚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诗风清淡空灵,其清淡类似于孟浩然,空灵类似于王维。他的很多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当时的诗坛上,他是一个交游广泛,创作活跃的诗人,他与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张子容等人一起,形成了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