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短鞑

时间:2023-12-30 11:23:46编辑:资料君

李短鞑的个人简介

李短鞑又名李永和。1859年在家乡与蓝大顺、蓝二顺兄弟俩聚众起义。10月,起义军进入四川,连克筠连、高县等州县。1860年,起义军攻占自贡盐场,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曾准备与石达开部的太平天国军队汇合,但没有成功。1861年,清政府派湖南巡抚率领湘军数万人前来镇压起义军,他率所部起义军迎战。蓝氏兄弟被击败后,率军北上陕南,他率军也遭到了湘军的全力围攻,经大小20余战,1862年9月,起义军失败,他被俘牺牲。

相关事件

于l860年(咸丰十年)9月5日,义军在四川牛佛渡建立“顺天国”即日改元顺天元年,军仍称顺天军。顺天军以摧枯拉朽之战势震惊了当时的咸丰、同治皇帝及叶赫娜拉氏(慈禧太后)。清廷统治者如坐针毡,多次指令、调兵如云镇压义军,并认为镇压“不力”而几易川陕统兵大员、提督、总督。其中陕西巡抚曾望颜、西藏大臣崇实相继领旨署理四川总督镇压革命军。仍“不力”,又下令湖南巡抚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骆秉章率洋枪洋炮武装到牙齿的湘军王牌师入川,并署理四川总督以镇压义军。这支农民革命军虽因诸多历史因素失败,却严重打击了清政府势力,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西南最大的农民革命――李蓝起义。

李蓝起义,即李永和蓝朝鼎领导的农民起义。蓝朝鼎,昭通八仙营人,义军统帅,此不叙。李永和,昭通洒渔河柳树湾人。生辰祖籍未考证。据载:举事时李永和年仅23岁。少时入私塾,因家贫而稍大失学务农,后在昭通张铁匠家学徒打铁具。其时习武,结识蓝朝鼎等众多豪杰。因农芜商敝,李永和改行,自组一支人马为滇川烟帮来往保镖生涯,为首领。(当时蓝朝鼎为另一支),居大关天星屯上为局。

李永和少时就不满世俗。清时所有男性皆留长发辫。李却偏要剪发齐肩,故人称之“李短鞑鞑。”不想这一举动竟成为后来义军反清的标志――凡参加义军者皆去长辫留短发。李永和力大无比,据说李家田的周围都栽满秧,牛无法进李家田中耙田,李永和便将水牛扛进扛出。至今洒渔河老年人中仍有“李短鞑鞑,力大如牛”之传说。李永和历来好朋友、讲义气、守信用、爱憎分明,深受人爱戴和尊重,在江湖中享有极高威信。

时值清朝苛政,暴虐,加之八国联军入侵而清廷昏庸腐败。清廷累累“割地”、“赔款”,使得农村荒芜,商业倒敝,民不聊生,饿尸遍野,乃致人食人。李永和目睹现状忧国忧民,早已义愤填膺且四川叙府(今宜宾)官府除从烟商身上巧立名目收取重重苛税外,又每每从保镖身上层层勒索以饱私囊,鱼肉百姓。李永和等为了生存不得不强忍胸中怒火。时至咸丰九年(1859)七月,叙府县令汪觐光、典史于培等勾结勒索李永和等烟帮保镖未遂,便借端抓捕杀害保镖帮中兄弟进而发令通缉李永和、蓝朝鼎等人。李、蓝被迫于大关屯上栖身避难。而大关县令法丰阿、昭通知府夏廷楫却又派兵围剿。李、蓝走投无路,官逼民反,新仇旧恨一起暴发,遂于屯上揭竿起义。

起义――大难临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永和能召集滇川群雄、洪门“孝义会”“哥老会”等各路众多好汉共商反清大事,能得到各路豪杰在道义上、物质上的支持――捐资、献计、献策,并投身参与起义。可见李永和在江湖中的极高声誉和威望,大有一呼百应之凝集力和号召力。屯上,众推李为盟主,李谦让,遂决定杀牲祭天拜旗旗立者为盟主。众头领轮番拜旗旗不起,唯李永和烧香焚纸以拜,遂起风,义旗刻张(该山后呼拜旗堡,今为大关文化保护地)。李永和遂为盟主,称顺天王,义军为顺天军。李永和明知造反是什么后果,但在那国难之时,为了推翻清王朝统治、救民于水火,他却不负重望,担当起了义军首领,以大无畏精神毅然走上了不归之路。

李永和被推为盟主后,随即提出“杀贪官、靖暴政,救穷人”的政治目标和“凭我雄兵猛将扫清十八省河山”的雄壮口号,并制定入川北上会师太平天国的军事路线,使义军没有坠入一般的“绿林”“响马”。在四川牛佛渡建立“顺天国”后进一步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新社会的政治目标,使义军成为真正的革命队伍。由此可见,李永和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革命者的雄才胆略。

李永和无论在起义的前期还是在身任“顺天国”国王之后,都一直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围攻四川叙府(今宜宾)时,清政府曾以十万两白银诱其投降却遭拒绝,他大志不移,具有大丈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的骨气。李永和当了国王以后,一方面加强军建和扩大战区;一方面招贤纳士,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办学校,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开矿山,办兵工厂,开展生产自助,军民同劳动;保护工商业者,对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定“不交租、不纳粮、不交苛捐杂税”的三不政策。首创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根据地。他那准备长期坚持斗争,推翻清王朝、救国救民的决心和勇气实属难能可贵。

接应翼王入川

翼王远征军与四川李蓝起义早有配合作战的协议,1860年李蓝义军在牛腹渡召开军事会议后决定以周绍涌部接应翼王入川,1862年初翼王首次入川进军涪州前,周绍涌部已驻扎北距涪州百里的鹤游坪,翼王到涪州前七天,蓝朝鼎牺牲后统帅其余部的彼时义军第二号人物蓝朝柱也率部进驻鹤游坪,可惜由于清军的阻击,他们都未能与进攻涪州的翼王部接上头,未能实现接应翼王渡江的计划。

轶事典故

李永和治军严谨,军纪严明,军制健全。特别注重军民关系以取民心。义军每占一地都要重“申约束,假义举,禁淫掠”。军中稍有扰民者皆以军法严惩。故义军所到之处秋毫不犯。每占一城池都要张榜安民,重申义军旨在“举兵靖暴,诛贪官,为民除害”,都要委派地方政务管理,开仓济民,安抚百性,为民申冤报仇。义军不杀俘虏,打扫战场不分敌我一概掩埋或就医。所占市井群众集伍礼仪相迎,第二日即是一派升平祥和的气氛,街市商店只见义军与民众亲切交谈,或正在公平买卖,仿佛这里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战争。如此种种,都与清兵“官匪”的烧、杀、抢、奸、淫形成鲜明的对比。1862年8月15日李永和率部撤离八角寨时人民集队相送,军民依依不舍潸然泪别;1864年11月15日蓝大顺轻骑兵入兴安,眼见义军快断炊时,却令军士忍饥散粮,救助饥寒待毙的荒民,以致军民感慨泪啼,这些场面可谓鱼水情深。由于处处以实际行动证明义军代表着劳苦大众的利益,故义军深得人心。由于人心所向,义军发展空前,从1859年7月至9月,由屯上的200多人发展到万余人;时至1860年1月仅半年时间,在攻占四川盐都(自流井、贡井)时发展到30万人;至1862年8月围攻成都时已发展到近70万人。这说明了李永和不仅有克敌制胜的大智大勇,且有治军治国的文韬武略。

家族情况

李永和之妻薛某某,于咸丰11年(1861)10月11日,时值眉州大战,骆秉章挥师围攻顺天军统帅部――刘家祠。义军兵将皆在外,为了保卫顺天国文密、辎重、弹药,薛夫人率领家属、老弱伤兵而血战清兵,当日阵亡于刘家祠。

李永和的庶母及弟弟,于1862年(同治元年)4月17日,在泸州、隆昌、富顺三县交界处的天洋坪一战中兵败遇难。

李永和之兄和卯德兴之兄,于1862年(同治元年)8月25日,因龙孔场兵败中与其他被俘义军将士于东岳庙一起被杀害。

历史评价

李永和就义以后,无论顺天军独立作战,或是与捻军、太平军联合作战的数年中,从首领到士兵都始终如一地坚持李永和既定的政治目标和军纪军规。洒渔人光荣地成为了李蓝起义――顺天军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他们对顺天军的革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李蓝起义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乌蒙山的骄子,洒渔人的骄傲!

上一篇:克莱恩·莫雷蒂

下一篇:李武军(南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