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年

时间:2023-12-29 05:48:04编辑:资料君

李书年的个人简介

李书年(1922一-1969)安徽桐城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哈尔滨歌剧院声乐教员、演员、声乐教研组组长。

人物简介

194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同年任湖南音乐专科学校助教、讲师。1949年参加革命,历任第二野战军文工团、西南军区文工团团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声乐教员兼独唱演员。 1952年在西南军区 文工团工作时,曾参加收集四川民歌《 川江号子》、藏族民歌的工作,并整理印出单行本。1953年他整理写出向苏联红军红旗歌舞团学习的材料《劳特声乐教材》、《一个歌唱家的访问记》,在国内出版。1951年----1953年先后两次赴朝鲜慰问演出,并创作了《歌唱志愿军》一歌。回国后在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地演唱。1954年随解放军艺术团赴前苏联、捷克、 罗马尼亚、波兰等国访问演出,担任独唱、领唱历时四个多月。1959年调入 哈尔滨歌剧院,在歌剧《兴安岭战歌》、《货郎与小姐》、《 茶花女》、《 焦裕禄》等歌剧中担任重要角色。他演唱的歌曲《我站在铁索桥上》录制成唱片,流传至今。

人物生平

李书年,别名李书廉。1923年生,安徽省桐城县人。自幼爱好文艺,16岁辍学,参加国民党三青团在桂林办的“忠诚剧团”,从事戏剧演出。1943年考入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几年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男高音。   1949年9月,在重庆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建为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在此期间,他满腔热情地深入到山乡农村采风,搜集大量的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和藏族民歌,并整理出版单行本。   1951年,即调到总政文工团的当年,两度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奔赴朝鲜战场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炮火轰鸣声中,满怀战斗激情创作并演唱《歌唱志愿军》一歌,回国后,又在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地演出,歌唱志愿军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1953年,在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任独唱演员兼声乐教员。   1954年,随解放军歌舞团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进行为期4个多月的访问演出,受到东欧五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他还整理、撰写向苏联军队“红旗歌舞团”学习的《劳特声乐教材》及《一个歌唱家的访问记》,并合印成单行本在国内发行。《劳特声乐教材》是随来华演出的苏军红旗歌舞团学习期间所写的学习笔记及体会,详细记录著名声乐家劳特的声乐教学理论及训练方法,并记有教学时采用的声乐练习。这一教材对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958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号召广大官兵转业到北大荒。李书年积极报名并很快被上级批准,于同年春来到黑龙江。他的优美歌声,飘荡在北大荒辽阔的原野上。   1959年,李书年调入哈尔滨歌舞剧院任独唱演员兼声乐教师。他学的是美声唱法,但很注意在艺术实践中吸收戏曲以及民族声乐在吐字、行腔、用气、表情等方面的理论与技巧。他的演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富于民族气韵,被人称为“民族化”了的美声唱法。他演唱的《云山牧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站在高高的钻塔上》、《飞奔吧枣骝马》、《我站在铁索桥下》等歌曲,或抒情徐缓,或热情奔放,风格各异,个性鲜明。其中一些歌曲灌成唱片广泛流行于社会。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为发展民族声乐做出了贡献。   李书年的艺术才能还表现在歌剧演出中。1960年在大型歌剧《兴安岭恋歌》(后更名《兴安岭战歌》)中扮演金矿工人出身的抗日联军中队长赵云平。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在大型现代歌剧中担任重要角色。根据剧情需要,对角色的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都反复演练,力求通过形体动作准确地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终于成功地塑造了赵云平这个抗联中队长的艺术形象。此后,又在歌剧《白毛女》、《货郎与小姐》、《焦裕禄》和《映山红》中扮演各类不同的角色,以及参加了威尔第的著名歌剧《茶花女》的排练。   作为声乐教师,李书年对待教学,象对待自己的演唱一样认真。在教学中不仅注意歌唱方法技巧的传授,而且十分注意对青年演员的全面培养,要求青年演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观,认认真真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唱歌。还一再提醒美声唱法的演员,要注意使自己的歌唱能为中国的广大群众所喜爱,千万不要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书年被戴上“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并被诬为“反革命分子”。1968年5月16日,以“为自己及陈沂右派问题翻案”的罪名被拘留审查长达11个月之久。拘留期间,李书年患上肺感染合并症,得不到及时治疗,以致病情日益严重,于1969年4月11日含冤而死。时年46岁。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8年12月8日,中共哈尔滨市文化局党委作出决定,为李书年平反昭雪。

上一篇:拉蒙·莱

下一篇:李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