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兵的个人简介
李云兵博士是云南苗族人,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描写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法学,研究对象是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及少数民族使用的汉语方言土语。他发表了多篇重要的研究报告,对少数民族语言学方面的发展和实际运用有着深远意义。
个人简介
李云兵,男,苗族,博士,研究员。1968年1月15日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新哨镇阿多多村。1981年9月考入云南省弥勒县新哨中学初中部就读初中,1983年6月毕业。1983年9月考入云南省弥勒县第一中学高中部民族班就读四年制高中,1987年6月毕业。1987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三系(现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学习语言学,1991年5月通过学位论文《汉藏语系辅音韵尾发展演变研究》,1991年6月获语言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1日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语言研究室(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南方民族语言学研究室)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1992年4月~12月在山东省陵县土桥镇挂职锻炼,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3月考取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三系硕士研究生,保留入学资格,1993年9月到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现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师从戴庆厦教授攻读语言学专业社会语言学方向的硕士学位,1996年4月答辩通过学位论文《论巴哼语在苗瑶语中的地位》,1996年6月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师从戴庆厦教授攻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汉藏语比较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2002年5月答辩通过学位论文《花苗苗语动词的语义和结构特征研究》,2002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3月~4月到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3年9月~2006年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师从刘丹青教授做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合作研究,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序类型研究》。2006年9月~2009年8月在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师从潘悟云教授做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博士后合作研究,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苗瑶语比较研究》。2007年7月~8月到荷兰皇家科学院亚洲研究所(荷兰莱顿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1年7月迄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描写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法学,研究对象是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及少数民族使用的汉语方言土语。1992年8月始任研究实习员,1996年8月始任助理研究员,2001年8月始任副研究员,2008年12月始任研究员。
职务及社会兼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描写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法学
研究对象:
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及少数民族使用的汉语方言土语
研究成果
专著:
[1]《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弥勒话音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1994年。
[2]《巴哼语研究》(与毛宗武合著),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
[3]《拉基语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
[4]《苗语方言划分遗留问题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
[5]《炯奈语研究》(与毛宗武合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6]《苗族》(与石莉芸合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7]《布赓语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8]《优诺语研究》(与毛宗武合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9]《普标语研究》(与梁 敏、张均如合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10]《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序类型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学术论文:
[1]《苗语川黔滇次方言的名词前加成分》,《民族语文》1992年第3期。
[2]《贵州省黔西县铁石苗语语音研究》,《 民族语文》1993年第6期。
[3]《社区关系:土桥镇13年的实证分析》,陆学艺主编《传统农业县的社会转型》,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
[4]《苗族经济文化发展宏观理论探讨》,《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第2 期。
[5]《威信Hmongb xib话的语音及其在苗语研究中的地位》(与韩英合著),《云南民族语文》1995年第1期。
[6]《富宁Hmongb shad苗语及其集团语的语音研究》,《云南民族语文》1995年第2期。
[7]《苗语历史语言学的最新成果--苗语古音构拟述评》,《民族语文》1995年第6期。
[8]《苗语川黔滇次方言的状词》,《民族语文》1995年第4期。
[9]The Miao Language Spoken at Jiatong(甲桐), Pingtang(平塘), Guizhou(贵州), China―Itu2019s Phonology and Dialect Affilation(与王辅世合著).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Nos. 49-49, 1995.
[10]《方言归属未定的苗语研究综述》,《民族研究动态》1996年第4期。
[11]《现代畲语有鼻冠音声母》,《民族语文》1997年第1期。
[12]《贵州省独山县新民苗语的方言归属》,戴庆夏主编《中国民族语言研究论丛》(2),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13]《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所操语言的方言归属问题》,《语言研究》1997年第2期。
[14]《炯奈语的方言划分问题》,《民族语文》1998年第1期。
[15]《布干语人称代词的格范畴》,《民族语文》1999年第3期。
[16]《苗瑶语语音的基本理论和现实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17]《论双语的副作用:双语向单一语言过渡对母语和母文化的削弱》,戴庆厦主编《双语学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8]《巴哼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报告?中国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2000年。
[19]《苗语方言比较中的几个语音问题》,《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20]《苗乡行记》,颜其香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风土漫记》,农村读物出版社,2001年。
[21]《论母语危机:原因与对策》,王远新主编《双语教学与研究》(第四辑第2册),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2]《论苗语动词的体貌》,戴庆夏主编《中国民族语言文学论集》(2),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23]《论苗语名词前缀的功能》,《民族语文》2002年第3期。
[24]《苗语的形态及其语义语法范畴》,《民族语文》2003年第3期。
[25]《苗瑶语声调问题》,《语言暨语言学》第4卷第4期,2003年。
[26]《苗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及结构特征》,戴庆夏主编《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
[27]《苗语方位结构的语序及其语义结构特征》,戴庆夏主编《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论集》(4),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28]《母语习得与语言变异:以苗语为例的词汇透视》,戴庆夏主编《双语学研究》(第二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29]《花苗苗语方位结构的语义、结构及类型特征》,《语言科学》2004年第4期。
[30]《论语言接触对苗瑶语语序类型的影响》,《民族语文》2005年第3期。
[31]《语言影响与语法扩散:以苗瑶语为例的语序类型学透视》,戴庆夏、贾益民主编《第四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学术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32]《苗瑶语量词的类型学特征》,李锦芳主编《汉藏语系量词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33]《论白语的话题结构与基本语序类型》(与赵燕珍合著),《民族语文》2005年第6期。
[34]《苗语重叠式的构成形式、语义及句法结构特征》,《语言科学》2006年第2期。
[35]《苗瑶语的非分析形态及其类型学意义》,《民族语文》2006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情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8期。
[36]《苗瑶语声调的分化、合并与裂变》,赵嘉文、石锋、何少英主编《汉藏语言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37]《论苗瑶语名词范畴化的类型》,《民族语文》2007年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情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6期。
[38]《中国南亚语系语言的构词形态及其类型学意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9]《巴哼语》,《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修订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
[40]《炯奈语》,[41]《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特征》,《东方语言学》第二辑,2007年。
[42]《苗语方所题元的句法语义属性》,周庆生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43]《语言接触对一些南方民族语言语序的影响》,《民族语文》2008年第5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情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1期。
田野调查
[1] 1993年1月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调查白瑶话。
[2] 1993年3月到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调查蓝靛瑶话。
[3] 1993年5月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调查史门瑶话。
[4] 1993年5月到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调查勉瑶话。
[5] 1993年6月到湖南郴州市郴县调查勉瑶话。
[6] 1993年6月到广西百色市那坡县调查蓝靛瑶话。
[7] 1993年7月到广西隆林格族自治县调查素苗话。
[8] 1993年7月~8月到贵州望谟县、罗甸县、平塘县、独山县调查苗语。
[9] 1993年8月~9月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调查巴哼语。
[10] 1994年5月~6月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补充调查巴哼语。
[11] 1995年10月到贵州毕节市、大方县调查川黔滇苗文实验推行情况。
[12] 1996年7月到云南马关县调查拉基语。
[13] 1996年8月到云南西畴县调查布赓语。
[14] 1997年3月到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调查炯奈语。
[15] 1997年4月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调查优诺语。
[16] 1999年3月到云南泸西县调查苗语。
[17] 2002年8月到云南省麻栗坡县调查普标语。
[18] 2002年9月到云南省广南县补充调查布赓语。
[19] 2003年8月到湖南省吉首市矮寨调查苗语。
[20] 2004年2月到云南省弥勒县调查苗语。
[21] 2005年2月到湖南省凤凰县调查苗语。
[22] 2005年9月到大理州、保山地区、思茅地区、楚雄州调查滇西散居苗族的地理分及人口数据。
[23] 2006年8~9月到湖南省城步县、绥宁县调查坝那语。
[24] 2008年7月到贵州省安顺市、毕节市调查苗语、羿人语。
学术会议
[1] 1995年10月在山东威海召开的“《民族语文》第六届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现代畲语有鼻冠音声母》。
[2] 1997年4月在中央民族大学“汉藏语系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讨会”,提交论文《苗瑶语语音的基本理论和现实研究》。
[3] 1998年9月在新疆大学召开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布干语人称代词的格范畴》。
[4] 1999年8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首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提交《论双语的副作用:双语向单一语言过渡对母语和母文化的削弱》。
[5] 2000年7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双语教学与研究暨首届国际双语教学研讨会”,提交《论母语危机:原因与对策》。
[6] 2001年4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语动词体貌研讨会”,提交《论苗语动词的体貌》。
[7] 2001年5月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的“首届全国比较语言学在新世纪的理论与应用研讨会”,提交《拉基语的入声调》。
[8] 200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召开的“《民族语文》第七届学术研讨会”,提交《论苗语前缀的功能》。
[9] 2001年10月在昆明召开的“第三十四届国际汉藏语暨语言学会议”,提交《苗瑶语声调问题》。
[10] 2002年1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语序类型学研讨会”,提交“苗语方位结构的语序及其语义结构特征”。
[11] 2002年5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研讨会”,提交《苗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研究》。
[12] 2002年7月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提交《苗语的形态类型及其语义语法范畴》。
[13] 2002年10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苗族文化适调和苗族研究研讨会”,提交《论苗学研究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精神》。
[14] 2003年8月在吉首大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提交《母语获得与语言变异:以苗语为例的词汇透视》;
[15] 2003年11月在广西大学召开的“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国际学术研讨”,提交《仡央语群语言否定式的辖域与焦点》。
[16] 2004年11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汉藏语言的量词研讨会”,提交《苗瑶语量词的类型学特征》。
[17] 2005年1月在暨南大学召开的“第4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提交《语言影响与语法扩散:以苗瑶语为例的语序类型学透视》。
[18] 2005年4月在广东师范技术学院召开的“南方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研讨会”,提交《苗瑶语形态类型研究》、《论白语的话题结构与基本语序类型》(与赵燕珍合著)。
[19] 2005年10月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第三十八届国际汉藏语暨语言学研讨会”,提交《论苗瑶语名词范畴化手段的类型》。
[20] 2006年10月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两岸三地藏缅语研究学术会议”,提交《藏缅语动词性关系从句的语序类型特征》。
[21] 2006年10月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提交《中国南亚语系语言构词形态的类型学意义》。
[22] 2007年9月在黑龙江大学召开的“第四十届国际汉藏语暨语言学研讨会”,提交《论苗瑶语连读变调形式的类型》。
[23] 2008年7月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召开的“中国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究研讨会”,参与讨论和制订“中国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究调查大纲”。
课题研究
参与的研究项目:
[1] 参与孙宏开、徐世璇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新发现语言调查研究”子课题(1993~2009)“巴哼语研究”、“拉基语研究”、“炯奈语研究”、“布赓语研究”、“优诺语研究”、“普标语研究”、“坝那语研究”。
[2]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档”子课题(1994)“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弥勒话音档”。
[3] 参与道布主持的“国家八?五民族学科重点研究项目:我国新创制和改进民族文字试行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子课题(1995)“川黔滇苗文(贵州部分)实验推行工作调查报告”。
[4]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主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报告?中国部分”子课题(2000)“巴哼语”。
[5]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合作项目“中国语言数据库?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子课题(2001~2005)“苗瑶语族语言词汇数据库”。
[6] 参与刘丹青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名词性短语句法结构的类型学比较”子课题(2003~2006)“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序类型研究”。
[7] 参与《中国大百科权》修订的子课题(2003)“苗瑶语族语言”。
[8] 参与“中国少数民族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修订子课题(2004~2008)《苗语简志》修订并参与《瑶族勉语简志》、《瑶族布努语简志》编订。
[9]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合作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地图”子课题(2004~2008)“苗瑶语语言及其说明”、“苗语支语言地图及其说明”、“瑶语(支)地图及其说明”、“苗语地图及其说明”、“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地图及其说明”、“湘鄂渝赣少数民族语言地图及其说明”。
[9] 参与戴庆厦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和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项目“中国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系列”子课题(2006~2009)“苗语川黔滇方言参考语法”。
[10] 参与黄成龙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2007~2010)“中国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究”。
[11] 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教材系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子课题(2009)“苗瑶语族语言”。
[12] 参与孙宏开、黄行、聂鸿音等主编的“中国的文字”子课题(2009~2010)“湘西苗文”、“黔东苗文”、“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
主持的研究项目:
[1]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2003~2006)“方言归属未定的苗语研究”。
[2]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项目(2001~2003)“苗语研究导论”。
[3]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项目(2003)“苗瑶语形态类型研究”。
[4]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3~2006)“苗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
[5]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B类项目(2004~2007)“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与朝克主持)”
[6]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2009)“云南省传教士创民族文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与王锋主持)”。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