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梵夫的个人简介
李梵夫,1944年出生。广西南宁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师承关山月、李雄才、杨之光等名家。中国美协会员、国际水墨画家联盟主席、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协会副主席、香港美协副主席、广西美协美术会员、湛江政协委员、香港李梵夫画院院长、中国杭州画家工作室特聘高级画师。简介
李梵夫,1988年往美国、巴拿马讲学,1989年往香港定居,1997年返回中国内地,定居广州。作品、个人小传、艺术特色均被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 《中国艺术家名人录》。
媒体报道
画家李梵夫的南宁情
“我这个漂泊半个世纪的南宁仔,今天终于回来了!”9月16日上午,“著名画家李梵夫精品画展”在广西民族宫开展。李梵夫,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南宁籍画家在致辞时,言语中流露出浓浓的乡愁。在这次为期一个月的个人画展中,李梵夫希望与广西美术界有进一步的交流,并且以拍卖画作的方式筹集善款,为广西的慈善事业作一份贡献。
少小画童出南宁
当代画家中,李梵夫以画过106位历代高僧为圈内人津津乐道。虽然同样是袈裟僧衣光头,但李梵夫画中的人物个个神采奕奕、各有不同。在当天的画展开幕式上,记者还看到有一些僧人、女尼的身影,他们也都是慕名来观赏画作的。李梵夫告诉记者,他最早对画画有兴趣,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在课本上画一些“古代人”
李梵夫说,那时候,课余时间他都会专心致志地趴在课桌上,在自己的课本上画着什么。有一次校长背着手悄悄地走过来,示意周围的孩子不要出声。当他终于画完了一个小人,突然感觉到周围的异样,回过头时吓了一跳,校长却拿过他已经画得花花绿绿、满是古装人物的书,边翻边高兴地说:“不错不错,画得很好!”
李梵夫至今仍很感激当年那位姓纽的校长。后来,生活极为简朴的纽校长经常拿钱出来资助李梵夫,帮他购买笔墨纸砚。
挨饿时就去看大师的画
李梵夫家中兄妹多,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经常去郊外摘野菜,因为这样就可以省去买菜的钱。小学四年级那年,李梵夫一夜之间成为学校名人,因为他的一组四幅连环画作品在报刊上发表了。稿费16元对李梵夫来说是一笔巨款,他发给弟弟妹妹一人一元,一家人高兴得不行。
15岁,李梵夫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两件衣服、一双鞋是他的全部家当。进学校买不起席子,在光木板上躺了一个月,第二个月发了15元伙食费,才去买了一张最便宜的草席。15元伙食费总是不够,李梵夫发明的“止饿”方法是去图书馆看好画、临摹,好像画上的颜色就是他的粮食。正是在广州美术学院,李梵夫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名家,以西方水彩结合中国写意,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作品风格。
酷爱画佛
与古往今来的诸多书画家一样,李梵夫常常将人们心中的佛像以各式形态付诸笔端。在当天开展的画展上,观众就欣赏到了不少高僧图、佛像图,只见许多人都停留在一幅《笑佛》面前,画中弥勒佛像体态憨然、笑容天真、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李梵夫告诉记者,在确定画像之前,他都对人物的历史进行了解。“如此才能对人物的形神胸有成竹,而后凝之于笔端,一气呵成。有时,写实的人物不一定是最好的人物,人们心目中的那个形象才是最好的”。
近年,李梵夫积极参加华东水灾义卖中国画,集资捐款给汶川地震的受灾群众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这次回乡举办画展,他更多是以“游子归来”的身份感激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据悉,李梵夫还在广西民族宫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为广西热爱美术的青少年提供学习场所。他说:“南宁是我的故乡,我以后也会经常回来,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出一份力。” 本报记者 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