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东的个人简介
李沧东,男。1954年4月1日出生于大邱。1992年获取韩国日报的创作文学奖。期后他接受朴光洙导演的提议,负责编写《Starry Island》的剧本和当该片的副导演。1997年拍摄首部作品《黑道初哥》(Green Fish),进而开始了著名的“绿色三部曲”篇章。2000年导演由薛景求和文素丽主演的《薄荷糖》,受邀参加当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2002年的《绿洲》,该片参加了当年第59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2003年至2004年期间被韩国总统卢武铉任命为大韩民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2007年的《密阳》则把全度妍送上了戛纳影后的宝座。
2018年5月,执导的电影《燃烧》在韩国上映。
人物资料
被誉为“作家导演”的李沧东1954年4月1日出生于韩国大邱,1980年在庆北大学获得韩语(国语教育科)及韩国文学学位,毕业后的李沧东在一所高中教韩语。1983年,李沧东发表处女作小说《The Booty》,随后相继推出《Burning Papers》(1987年)和《There are Lots of Shits in Nokcheon》(1992年),1992年作为韩国艺术综合大学电影学院教授的李沧东获得了韩国日报的创作文学奖。1992年,已是知名作家李沧东接受朴光洙邀请进入电影界,为《Starry Island》创作剧本并担当副导演,1995年完成剧本《Single Spark》。
演艺经历
1994年,李沧东第一次来北京时,匆匆路过北京电影学院,那时,这所知名电影学校里的人们谈论的是安东尼奥尼、伯格曼、戈达尔,甚至张艺谋和陈凯歌,很少有人听说过“李沧东”这三个字。如今,他说起那一次来北京的理由,有点令人不可置信:那次打算在不远的学院路上开一家饭馆,他喜欢透过饭馆这个芸芸众生不断来去的窗口去观察生活、体验人生。那时,李沧东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韩国老师,一位只在本土知名的作家。
1997年李沧东推出处女作《绿鱼》,身兼编导二职,并在第16届温哥华电影节上获得龙虎奖,这一年李沧东43岁。写实的影片塑造了一个成为夹杂在黑帮伦理和生存间牺牲品的男主角,包含娱乐性的同时又不乏艺术性。韩国权威电影周刊《Cine21》在评选90年代韩国十大电影事件中就有“三人三色的作家主义导演洪尚秀、李沧东、李光模崭露头角”这一标志性事件。那一年,李沧东再次来到北京。作为中韩建交十五周年暨中韩交流年活动的重要嘉宾之一,有韩国驻华文化院院长等显赫人士的陪同;他的影展一再举办;他走进北京电影学院的大讲堂侃侃而谈,中国的电影人都热切地跟他见面,为他献上了鲜花和掌声。这时候,他已经是一名声名遐迩的电影人。
2000年李沧东的第二部作品《薄荷糖》获邀参加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其后由薛景求和文素利主演的本片便被选定参加了数个影展,并多次获奖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对内来说,李沧东得到了“韩国最优秀剧作家”的称号,对外来说让世界认识了李沧东。《薄荷糖》由1999年倒叙回1979年,用韩国20年间政治、经济、历史巨变的7个段落,讲述了主人公在无情岁月中逐渐麻木直至崩溃的故事,影片重温了光州事件、学生运动、金融风暴等韩国人生命中的磨难,结尾回到春游时在初恋情人身边的那一刻尤为感人。第三部作品《绿洲》,李沧东又一次与薛景求、文素利合作,文素利在片中饰演的智障女(脑麻痹患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获邀参加了大大小小30多个电影节,同时赢得了包括2002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新人演员、国际影评人奖、未来电影奖以及诠释人道与博爱的全基督教教会奖在内的多个奖项,大受好评。2003年,在韩国文艺界的推荐下,毫无从政经验的李沧东入组政府内阁成为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官。李沧东在2004年6月份辞去韩国文化部部长(全称韩国文化观光部)一职,结束了为期16个月的从政生涯。然而对于喜爱李沧东的影迷来说,几年间却也失去了一名好导演以及观赏到其佳作的可能。在2002年《绿洲》后,李沧东对于新片的筹备却从预计的2005年一直推迟到了2006年。两年中除去担任一些电影节的评委评审(例如2004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关于他的报道非常之少。任内的李沧东致力于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2004年李沧东主动提出降低电影配额,最终韩国在2006年7月1日正式缩减电影配额制。
在2006年10月,法国政府授予李沧东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the Legion d’Honneur)的荣誉,用以表彰他在担任文化观光部部长任内维护电影配额制以及保持文化多样性上做出的贡献。李沧东称从前自己是个作家,从没想过与电影有何关联,直到看了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受到极大冲击,惊觉“这个导演怎么可能知道我的秘密”,自此才开始接触电影。显然,侯孝贤是他最喜欢的亚洲电影导演。关于《薄荷糖》,李沧东说他想提醒年轻人思考“时间意味着什么”。他说特别痴迷《薄荷糖》的观众都是好人,也许他们希望保持一些脆弱的梦想而不是粉碎它。而对他来说那些东西早就破灭了――大概是因为他们才20多岁,而自己比他们老多了。
“对于男女主角这种特殊身份和不太漂亮的形象,观众的接受度一定要受到考验,如果他们接受得了,那现实中就同样可以。”《绿洲》里薛景求为演出减肥15公斤,而文素利则接受了长达6个月的演技指导,最终以丑怪形象出现,李沧东认为她的表演是无可挑剔。金基德曾表示过在他心目中最优秀的韩国导演,李沧东排在第一位。
2018年5月,执导的电影《燃烧》在韩国上映。
个人作品
导演作品《燃烧》(2018年)
《The Burning》(2017年)、 《诗》 Poetry (2010年) 《密阳》 Secret Sunshine(2007) 《绿洲》 Oasis (2002年) 《薄荷糖》 Bakha satang (2000年) 《黑道初哥(绿鱼)》 Chorok mulkogi (1998年)
编剧作品《诗》 Poetry (2010年) 《绿洲》 Oasis (2002年) 《薄荷糖》 Bakha satang (2000年) 《黑道初哥》(绿鱼) Chorok mulkogi (1998年)
获奖情况
2000年第21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剧本奖《薄荷糖》
2002年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绿洲》
2007年第1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影片奖《密阳》
2008年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奖《密阳》
2008年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密阳》
2008年第44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导演 《密阳》
2010年第47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诗》
2010年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诗》
2010年第4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诗》
2010年第19届韩国釜日电影奖最佳编剧《诗》
2010年第28届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诗》
2011年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诗》
2011年瑞士Fribourg电影节最高奖黄金视线奖《诗》
2011年第47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导演《诗》
2016年6月30日,李沧东成为了奥斯卡奖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新会员。
2018年4月12日,导演的作品《燃烧》入围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片单
风格观点
《绿鱼》是李沧东“绿色系列”的第一部,连同《薄荷糖》、《绿洲》,确立了他在本土的地位,同时在国际电影节也打开了知名度。《绿鱼》跟李沧东的关系如同《小武》之于贾樟柯,同为第一部剧情长片,先后获得温哥华国际电影节的龙虎奖。两位导演的处子作都相当成熟,对于两国电影均有着划时代的历史影响,这是不争事实。但初看《绿鱼》的剧本并不新颖,大哥与小弟的黑帮情仇看上去还有点陈腐老套――如同某款海报上三位主角并肩、一身黑衣墨镜造成的误导,搞不好错以为是激烈的枪战动作片。分析原因显然是韩国一向的明星本位宣传,十有八九的海报都要做成大头贴。《绿鱼》的入口可以把它视为韩国式帮派片,不过走的是李沧东个人特色的写实路线。何谓写实?吴宇森跟古惑仔那种“死都死得那么潇洒”的港产片子当然不是写实。李的高超之处在于通过写实带出一股消逝的忧伤,主人公莫东的“命该如此”一部分就因周遭社会环境的改变所造成。不可否认,悲剧性的莫东是李沧东热衷表现的那类人。退伍回家的他一事无成,心系家庭却只能茫然度日。转机很快到来,莫东得到帮派老大赏识,进了黑帮当小弟,然而之前出现的致命女子始终没有远离。致命的地方不在于她的美貌妖娆,而是她的身份――美延是大哥的女人。他们的出路在影片开头就已经预示,莫东追赶不上那趟远去的、载有美延的列车。
李沧东想要表现的主题是借助类型化的帮派片关注韩国社会的变化,就如同台湾等其他东亚国家地区的电影讲过的: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祖辈相传的价值观念遭到了破坏,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卑劣不堪。身处这个熔炉中的渺小个体,无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的牵连影响。李沧东擅长挖掘小人物最感人的一面,人们倾向于认为李沧东的电影是“男性化”的,另外,残缺也是李沧东电影的一大特征。李沧东作品善于表现男性的幻灭感,且身份均为边缘化人,除《绿洲》加入梦境外,影片在以纪实为主同时强调时间性,展现人在历史中的尴尬地位,李沧东作品不追求影像的奇特,有着一定的文化性和沉敛的人文思考。李沧东认为做电影的每个电影人都该有自己对生命和人生的看法,电影的本质其实就是生活,但电影是体现真实的艺术,电影必须去寻找被生活隐藏的真实。电影应该有反映现实的一面。我的电影则希望提供一种平衡,所以我宁愿更多关注现实而不是忘掉现实。”
社会活动
2016年7月2日,颁发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邀请李沧东担任奥斯卡评委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