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均

时间:2023-12-28 04:23:47编辑:资料君

李保均的个人简介

李保均,深圳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商业数据领航者,营销中国论坛演讲嘉宾。李保均创造性的将社会调查融入市场调研中,在全国建立了强大的商业数据平台,成立了中国首家商业数据公司――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苏赛特的商业数据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协会和商业领域,一方面提供给国家机关、行业进行决策参考和商业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为广大企业尤其是快消品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经营、决策依据。

基本介绍

李保均,深圳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商业数据领航者,营销中国论坛演讲嘉宾。李保均创造性的将社会调查融入市场调研中,在全国建立了强大的商业数据平台,成立了中国首家商业数据公司――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苏赛特的商业数据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协会和商业领域,一方面提供给国家机关、行业进行决策参考和商业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为广大企业尤其是快消品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经营、决策依据。苏赛特因此荣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2010卓越表现奖――最佳创新经营模式奖”,李保均则被誉为中国商业数据领航者和创新经济学家。在2010年11月份举办的第三届营销中国论坛上,李保均发表了题为“最后一公里营销――低碳经济时代商业数据指导下的营销新思维”的主题演讲,提出了基于商业数据的“低碳营销”的概念,再次掀起了“创新经济”和创新营销的革命。

人物履历

1998年,创立苏赛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04年,带领公司第一次转型,与百事中国合作,进入零售研究领域。

2006年,与ABInbev (全球最大啤酒公司)合作,开创啤酒行业零售研究先河。

2009年,创立覆盖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的商业数据平台。

2010年,带领公司第二次转型,赢得创新投风险投资,成为国内首家商业数据有限公司。

2010年,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权威商业数据平台。

2010年,应邀出席第三届营销中国论坛,成为论坛演讲嘉宾。

商业概况

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SID)创立于1998年,是中国首家专业商业数据公司。

公司基于快速消费品的渠道、消费群体、企业三个切入点,从多角度向企业提供最客观详实的产品商业数据,为企业的决策系统、市场系统、销售系统提供最直观、准确的数据分析。公司独有的快速消费品终端渠道数据优势,可以为企业销售系统提供准确的营销策略分析,直接帮助企业“做生意”。

苏赛特目前在中国国内155个地级市、200个县的城镇人口覆盖区域拥有数百万个数据信息网点,每月信息关联涵盖各行业产品的零售店180万个以上。

公司独创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三大数据平台得到了以百事、百威英博等为代表的饮品、酒类行业顶级品牌客户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多年来上述客户坚持持续采用苏赛特提供的商业数据作为其品牌营销的第三方客观依据。

苏赛特独有的优秀商业模式也得到了大量风险资本的青睐,其中优秀投资公司的代表:"2009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苏赛特高度认可,以资本入股形式帮助苏赛特极速发展,打造中国本土最大的商业数据帝国!

访谈记录

约苏赛特商业数据创始人李保均先生做一期采访的想法产生很久了,但一直没有机会。李保均很忙,每天来去匆匆,不是见不到他的面,而是他根本无法拿出一整块时间跟我们详谈。一些零散的接触片段,更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借此次李保均作为演讲嘉宾受邀参加“营销中国”论坛的机会,终于完成了本期采访。李保均年轻、帅气、充满活力的企业家形象的背后,竟是一副儒雅、感性的文人的一面,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令人想探究一下。他创立的苏赛特商业数据,以其开创性的基于终端渠道的商业数据平台模式,不仅得到客户的认可,还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

《市场参考?啤酒》: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市场参考?啤酒》的访问。您知道,一个年轻企业家的成长历经,总是媒体的兴趣点之一,这也是读者感兴趣的话题。您不介意先聊聊您个人吧?可以简要聊聊您的成长历经吗?

李保均:我的成长经历很简单。我属于第二代移民,父亲是深圳第一代建设者,我因此而来到深圳。我的高三、大学、创业均是在深圳完成的,深圳是我成长的见证,也是我创业和事业发展的见证。

《市场参考?啤酒》:在中小学时期,您自认为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个调皮的“坏孩子”?在老师的眼中呢?

李保均:学生时代我算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获过很多奖,由于家庭并不富裕,我学习算是很努力的了。在老师的眼中我应该是一个具有很强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的学生,因为我一直是学生干部。

《市场参考?啤酒》:在学生时代,您做过的哪件“坏”事,是您印象最深的?

李保均:学生时代特别是大学时期,我喜欢自己钻研一些有兴趣的东西,我印象最深的“坏事”就是逃课去搞所谓的研究,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还因此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笑)

《市场参考?啤酒》:谢谢您跟我们分享了一些成长中的趣事。刚才我们在会议室里看到了您的绘画作品,我们还注意到苏赛特内刊《坐标》上有您的文章、填的词。这让我们感觉到您作为企业家的背后,还是位才华横溢、爱好广泛的人。您能谈谈自己的爱好吗?

李保均:我始终把自己定位为读书人,而非商人,我认为商人是以逐利为目标,读书人是以成就事业为目标,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因为这个定位,我的身上有很深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如你所说我喜欢读书,特别是历史,我喜欢填词写诗,对于古典文学有较强的偏好,我也喜欢毛笔,因此喜欢书法和国画。还有摄影,我也很喜欢。

《市场参考?啤酒》:从约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就感觉到您工作很忙,精力充沛,像个“飞人”,总是在各地飞来飞去。那您在管理企业与个人爱好之间是怎么平衡的?

李保均:因为苏赛特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除深圳总部外,在全国还有5个区域性的分公司,要处理的事情确实比较多,所以那些个人爱好就得排在事业之后了。不过在飞机上的时间,往往就是我的私人时间了。在飞机上,我喜欢在面前放几张纸,一支笔,把一些想法、灵感记录下来。对,用笔手写,这样比较有感觉,不少满意的诗词等作品都是在空中,在飞机上完成的。当然,即使工作再忙,我偶尔也会抽出时间,跟几个朋友,喝点酒,吟诗作赋,非常享受、非常放松。我希望苏赛特发展到成熟期时,这样的时间会更多些。

《市场参考?啤酒》:我们得到消息说,您将作为演讲嘉宾,出席11月20、2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营销中国”论坛。能给《市场参考?啤酒》的读者透露一下您演讲的题目吗?

李保均:题目可以先告诉你,你们是独家(笑)。我准备的题目是:《最后一公里营销――低碳经济时代商业数据指导下的营销之道》。我会讲一些已被验证的、卓有成效的商业数据应用案例,通过案例来说明商业数据在低碳经济时代对企业的销售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作用。其实大家都知道商业数据对于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但不一定知道具体怎么来应用,没有真实体会。我演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听完我演讲后,商业数据将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了。

《市场参考?啤酒》:我们注意到,您的博客曾用过“布道者”这个词。布道是借用圣经里的词汇,其要旨是分享,而不是灌输。是什么原因,使您主动与大家分享“商业数据”这个概念?

李保均:商业数据是个新生事物,对于企业决策和销售管理有指导性作用。但中国企业,比如啤酒企业,受经验和传统的影响,对于商业数据并不重视,这在和外资企业抗衡过程中少了一份筹码和主动权。商业数据的重要作用是能帮助企业“做生意”,是可以直接帮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我们刚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一起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建议政府引导企业加强商业数据利用,以加快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迈进。我们很清楚,商业数据还是个孩子,企业认识和使用还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布道者,通过和企业分享商业数据,帮助企业把生意做好。

《市场参考?啤酒》:据我们查询,“营销中国”论坛举办三届以来,您是第一位做商业数据方面的主题演讲,这是否意味着,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对商业数据的需求已经很强盛了?现代企业在利用商业数据方面目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李保均:还不能说企业界对商业数据的需求很强盛,此次主题演讲,还是布道吧,让企业界对商业数据有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我希望通过案例和数据来帮助企业决策者对于微观运营和现代化管理有全新的解读。其实现代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对于商业数据的利用相当娴熟,比如百事可乐利用IT技术把商业数据用于终端管理中,通过商业数据规划销售线路,规范一线销售行为,甚至规范终端店的行为。这不但可以节约大量销售成本,让企业销售管理变得可持续,也会改变饮料消费方式,很低碳。其实,低碳时代更需要商业数据的支持。中外企业的差距,表现在多方面,我主要从外资成功企业在商业数据采用的角度来切入。

《市场参考?啤酒》:苏赛特是商业数据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先者,结合本期论坛主题:低碳时代的产业发展与营销变革,商业数据在低碳经济与改进营销方面,将有什么样的作为?

李保均:我们知道,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一言以蔽之,就是降低成本。中国企业传统的营销决策无非两种方式:1. 拍脑袋,凭过往的经验决策,然后执行;2. 自主市场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决策。第一种方式决策效率很高,但往往离正确的方向很远,需要边执行边修正,边修正边执行,即便最后成功了,浪费的人力成本、财力成本、物力成本也高到吓人,很不低碳。如果决策错了――大部分时候恰恰是错的,那就更不低碳了。第二种方式显然科学很多,但因为是自己调研,调研成本往往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调研结果的准确性。这样的决策当然更可靠,但同样不低碳。而通过使用商业数据决策,因为商业数据准确性、连续性、丰富性、价廉性的特点,一方面决策快速,另一方面精准,用最小的代价制定出最优的营销策略,省时、省力,符合低碳原则。

《市场参考?啤酒》:经过您的解读,我们切实感到不仅商业数据很契合“营销中国”论坛的主旨:让中国企业更具竞争力,而且在低碳经济时代更有大作为。本届论坛嘉宾除了政府高官、知名学者,还有像王石这样的明星企业家领袖,您将在论坛上与他们做怎样的交流?

李保均:希望多向他们学习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特别是王石,他一直是我比较推崇的企业家,如果有机会我会当面请教。

《市场参考?啤酒》:最后祝您在“营销中国”论坛上演讲成功,希望下次您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商业数据新理念和精彩案例。谢谢!

获奖感言

2010年11月24日,第八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境界为上”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图文直播该年会。深圳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均先生作为获奖者发表感言。

李保均:谢谢主办方,谢谢我们中国经营报,我看中国经营报很多年了,一直想跟中国经营报合作,今天很激动。感谢苏赛特商业数据所有股东、同事、感谢我们的客户,其实中国商业数据这么几个字在我们国家大家很陌生,我每次出席一些活动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什么是中国商业数据,我告诉大家中国商业数据就是商业数据。我们做这个商业数据是新的经济模式,我们也是新的企业,这种经济模式是超越了传统的市场调研和营销咨询,我们更多帮助企业做经营,是高端服务业。这次拿这个创新企业奖,是实至名归的。当我们做这种经济模式的时候,受到的中国资本[4.78 0.00%]金融界的一个关注,创新投投了我们,也是我们的股东。我们也在努力经营我们很多客户对我们商业数据非常感兴趣。

我们目前在中国的很多行业,包括快销品行业,直接帮助到客户的经营、管理、执行、决策。应该说我们这几年的整个过程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振奋,特别是前几天我刚刚在一个论坛发表一个演讲就是最后一公里营销,有我们的商业数据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去经营。在国外这种行业是很好,但是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少。因为中国太多的经营者比较习惯于拍脑袋、习惯广告,很少习惯使用商业数据。

我希望通过今天我们获奖,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对我们商业数据能够关注,谢谢大家。

低碳营销

从央视2011年广告招标的结果不难看出,“广告营销”依然是中国企业追捧的对象,但是,历届央视标王的命运并不那么好。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企业习惯于一面通过高端平台砸钱树形象,一面通过恶性营销抢占市场的普遍行为,得出了中国企业之前和现在的营销都存在问题的结论。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必须解决。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即“低碳营销”。

央视历年招标总额走势图

附图:央视历年招标总额走势图

此前,中国的营销经历了三个时代――产品营销时代、策划营销时代和品牌营销时代。三个营销时代的典型特征分别是卖广告、卖点子和卖形象打情感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成熟,尤其是低碳时代的来临,上述营销方式均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重新评估自己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最终的出路,只有低碳营销。而低碳营销,则开创了中国营销的第四个时代。

低碳营销是低碳经济时代的产物,其特征是精准,包括精准决策、精准管理和精准执行,通过“精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达到“低碳”的目的。低碳营销认为,精准决策是“低碳”的基础,一个点子光大一个企业(产品)的时代早已结束,企业的任何决策尤其是营销决策必须有可靠的依据,否则就会瞎烧钱、办砸事。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王老吉2008年汶川地震1个亿的捐款,其巨大的慈善投入带来了良好的广告效益,为其业绩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商业数据可以看到,王老吉此时已经在北京、上海、四川、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消费大省完成了50%以上的铺货,汶川地震刚好给了一股东风,王老吉迅速以慈善的名义,达到了奇迹般的营销效果。王老吉其背后,是精准的营销决策。有了精准的决策,就必须有精准的管理护航。精准的管理,来自于对终端市场的精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营销队伍和终端店面及经销商。而精准执行,则是营销决策与管理的最终落实,是营销链的最前端。而卫星定位终端店、最佳选择执行路线的方法,为精准执行提供了最可靠的工具。

达到了“三个精准”,基本上就做到了低碳营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三个精准”呢?如导弹制导一样,精准的基础就是对目标信息全面、及时的掌握。要全面、及时的掌握市场信息,方法很多,最低碳的方法是商业数据与商业数据平台。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利用好了商业数据与商业数据平台,则基本就可以实现低碳营销。

商业数据

所谓商业数据,是指一个产业,其价值链上各个重要环节的历史信息和即时信息的集合,其内容包括商业企业内部数据、分销渠道数据、消费市场数据等。它不但能揭示这个产业的历史,还能反映产业的最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预示产业的未来,为该产业价值链上各类企业的战略、研发、营销、管理等提供可靠的咨询和指导。大量产业的商业数据的集合,就是商业数据平台。商业数据平台不但能进行产业内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还能进行产业间的比较,更能监控各产业的即时发展情况,功能更加强大。

个人专著

最后一公里营销

书名 《最后一公里营销――商业流通革命》

作者 李保均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9-1

版次:1 页数:214 字数:224000

印刷时间:2011-9-1 开 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551700313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本链通商品流通和市场营销的专著,开一派之先河。与以往大部分商品流通专著不同,本书从实证与信息入手,重新阐释了流通的内涵,更注重其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实际运用,是对传统流通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在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国内外的成功(失败)案例,以帮助读者理解“最后一公里”的威力,做到能“四两拨千斤”,投入有限的资源,占领最广的市场,创造最大的利润,并成为商品流通链的主宰和利润的分配者。

李保均:此次拿到创新企业奖是实至名归

凤凰网财经讯?11月24日,第八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境界为上”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图文直播该年会。深圳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均先生作为获奖者发表感言。

李保均:谢谢主办方,谢谢我们中国经营报,我看中国经营报很多年了,一直想跟中国经营报合作,今天很激动。感谢苏赛特商业数据所有股东、同事、感谢我们的客户,其实中国商业数据这么几个字在我们国家大家很陌生,我每次出席一些活动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什么是中国商业数据,我告诉大家中国商业数据就是商业数据。我们做这个商业数据是新的经济模式,我们也是新的企业,这种经济模式是超越了传统的市场调研和营销咨询,我们更多帮助企业做经营,是高端服务业。这次拿这个创新企业奖,是实至名归的。当我们做这种经济模式的时候,受到的中国资本金融界的一个关注,深圳创业投了我们,也是我们的股东。我们也在努力经营我们很多客户对我们商业数据非常感兴趣。?

我们目前在中国的很多行业,包括快销品行业,直接帮助到客户的经营、管理、执行、决策。应该说我们这几年的整个过程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振奋,特别是前几天我刚刚在一个论坛发表一个演讲就是最后一公里营销,有我们的商业数据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去经营。在国外这种行业是很好,但是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少。因为中国太多的经营者比较习惯于拍脑袋、习惯广告,很少习惯使用商业数据。

我希望通过今天我们获奖,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对我们商业数据能够关注,谢谢大家。

李保均:啤酒业真正的竞争才刚开始

从1978年的40万吨到2010年的4483万吨,全国啤酒的产量整整增长了112倍。经过20多年的资本博弈,几大啤酒企业基本完成了规模竞争力的原始积累,华润雪花、青岛啤酒(600600,股吧)、燕京和百威合计市场占有率达到60%,创造的利润占市场的70%左右。这种日益明显的寡头趋势仍在深化,啤酒行业新一轮的整合机会仍然很大。?

“中国的啤酒行业确实应该变革了。”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保均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首届啤酒高峰论坛上如此感慨。

□赢周刊?陈纯丽

恶性竞争吞噬企业盈利能力

赢周刊:从开始的悄悄提价到2011年的公开涨价,导致啤酒企业集体涨价的主意原因是什么?原材料价格上涨?

李保均:中国啤酒(企业)涨价并非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真正原因是近五年刮起的“血战到底”的竞争模式。当然,成本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砸在这个市场上的钱太多了。行内人都知道,我们一年砸在销售上的钱占了营业额很大的比例,但最终利润是很少的,所有的成本开支中,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因为通胀的压力导致的成本不太多,但砸在市场上的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现在砸在市场上的有这么几个方面:买店垄断、促销投入、价格战争。让绝大部分啤酒企业伤不起,所以涨价已经成为必然。

啤酒涨价是一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叫“瘦身”。去年以来,食品行业“瘦身”受到很多的诟病,但“瘦身”首先是从啤酒行业开始的,从2009年到2010年上半年,600毫升瓶装酒的份额从18.8%跌到6.6%。“瘦身”还包括啤酒的浓度一直在降。套用一个现在比较流行的句式:“你喝或者不喝,我都在这里,我不增只减”。

赢周刊:即便是涨价、“瘦身”,目前啤酒行业的利润普遍还是很低。数据显示,中国600家规模以上的制造企业,包括五大巨头所属的分公司,2010年合计利润总额是104亿,排名前十的企业总利润是51.2亿,占整个行业利润的50%,说明还有很多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常低。原因是什么?

李保均:抢占市场引发的恶性竞争吃掉了啤酒企业大量利润,这是啤酒行业利润低的原因。从2005年到2010年,很多小企业被兼并收购了。比如说蓝剑,它是四川很有名的品牌,后来被雪花收购,雪花收购了很多啤酒品牌,最终真正保留下来的只有一个品牌,那就是雪花。青岛啤酒也收购了不少品牌,百威英博进入中国后也收购了很多品牌。五大巨头进行兼并的时候,啤酒行业在打仗,在恶性竞争。恶性竞争怎么来?一方想收购,一方不愿意被收购,收购的人就采用低价来打击你,把你打下去后再收购你,被收购的企业为了不让你收购,又降价回击你。所有企业在打架,打下来的结果就是不停往终端投钱,最终自己包里没剩下多少钱。

啤酒行业目前存在的不正当竞争手段有很多,一个是终端换酒,今年上半年有10%的城市用这种方式;第二是暴力铺设,有超过32%的城市有这样的事情;第三是低价倾销;再往下有地方保护;还有山寨名牌。

我曾经开一个玩笑说,在中国的很多城市,有些企业是永远不倒的,他不需要做市场、不需要做品牌,就(靠)仿造名牌,然后通过一些经销商的渠道进入市场。

中国啤酒是江湖味最浓的行业。中国的饮料行业并不存在这种情况,中国啤酒应该向饮料行业学习。再过5年甚至10年,中国啤酒可以做到饮料企业那样,在任何一个店里,你能看到百事,也一定能看到可口,你能看统一,也能看到康师傅。

专营是把双刃剑

赢周刊:现在啤酒行业有个动向,就是做专营,您如何看?

李保均:专营的手段可以阻止对手在终端突破,但也会遇到其他问题。我们调研的一个城市里,五大巨头之一以专营的方式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另一个想抢占市场的企业也通过专营占据了26%的份额。专营是亏钱的,但他们又不敢取消专营,因为一旦你取消,对手立马就会抢占你的市场。所以专营是一把双刃剑,于企业和对手都是不利的。

很多终端店老板越来越认识到在一个店里只卖一种啤酒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应提供更多的酒给消费者选择,因此专营的方式未来不能打击对手。

啤酒业的四大问题

赢周刊:啤酒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有哪些?

李保均:一是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上游产业链被别人控制了,中国的优质啤酒花(600090,股吧)没有多少,都是靠进口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上游产业链没做好,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杂质,啤酒瓶的杂质是比较多的;还有爆瓶,五大巨头基本都被爆过有爆瓶的事情发生;还有一个问题是过期。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啤酒行业所有企业的重视。?

二是概念炒作。在中国的啤酒行业,企业不是从啤酒工艺做创新,而是从概念做创新的。其实啤酒工艺创新在国外是很多的,我陪很多外国客人去酒吧,他们无一例外地点喜力,为什么点这个酒?第一是他喝惯了,第二,他认为啤酒进入中国,已经被中国人给改变了,他还是要喝正宗的欧洲啤酒。这说明中国啤酒在工艺方面做得不够,只是在炒作概念。

三是营销手段单一。现在大家都爱弄“开盖有奖”,其他方面的营销手段很少。还有一个是弄冰柜,在啤酒行业大家认为投入冰柜是一个重头戏,所以多投入冰柜,实际上公司投入下去的冰柜跟零售店展示出来的冰柜相差很多。很多店里的冰柜是这家公司赞助的,希望放我的产品,但最后发现里面放的是其他公司的啤酒。饮料行业比啤酒行业成熟很多,他们更多关注的不是在这里投入了多少,而是关注这个产品是不是按照指标来摆放、陈列。

还有是营销管理能力差。根据我们对终端的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忽略了服务。经销商帮我们拓展市场,但经销商是不负责服务的,需要企业的销售团队进行服务。2006年,南京有个餐饮店一天可以卖七八十箱啤酒,它以前是只卖金陵的,后来只卖雪花,有一天客人要买金陵,但店里没货了,就打电话去要货,结果对方把他一顿臭骂。我告诉他那不是金陵啤酒,那是金陵的经销商。他说,他不管,他只知道那是金陵的。所以啤酒公司不能仅仅只是把啤酒扔给经销商了事,一定要做很多服务。他满意了,才会给你推荐,不是你给他钱他就推荐,他满意了,你的产品才能卖得好。

抢地盘转向实战

赢周刊: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李保均:目前中国呈现出寡头格局,我曾经在我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中国啤酒,一场斗地主的游戏》,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了,接下来斗地主可能要血战到底了。?

另外,很多企业都往西部走,比如嘉士伯,很多企业也都会去掘金。2011年1―5月份,昆明的数据起伏非常大,后来我们发现昆明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超过我们的想象,这说明西部地区现在是热点。

从渠道上看,现在三、四线城市的餐饮渠道销售占到了7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75%,这就说明在中国的城市化开始加快,县城扩容、地级市扩容,城市扩容之后,人就多了,很多人都在外面吃饭,所以三、四线城市的餐饮渠道啤酒销售占很大的比例。渠道的格局在接下来一定会改变,在沿海城市的格局会更快改变,在三、四线城市,餐饮渠道会保持它既有的局面。

今年下半年啤酒主流的价格会达到(每瓶)4―5元,餐饮地区的价格会达到(每瓶)7―8元。现在的非餐饮地区的主流价格大概是(每瓶)3元。以前曾经有(每瓶)1元的啤酒,那样做是走不通的,现在我们发现有啤酒已经接近(每瓶)6元,今年下半年的价格一定会推高。10元买三瓶还送一瓶的时代估计是不会有了,而且现在大家喝啤酒也是喝品质的。

赢周刊:几大啤酒巨头各据一方的格局,在未来会不会被打破?

李保均:过去无论是黄埔军校还是泥腿子,大家都一拥而上。过去在一个县级市可能都有一个啤酒厂,这些啤酒厂的生存能力很弱,碰到大的公司很容易缴械,所以大公司不断抢市场,形成今天这样的垄断格局。在东北,特别是辽宁,雪花是垄断的。到了山东,青岛把趵突泉、烟台收购之后,基本就垄断了整个山东。湖南是燕京多一点,广东是青岛跟珠江两个在打,珠江可能略有优势,福建是百威英博,广西是漓泉,陕西是青岛的天下……这些市场几乎都是被垄断的。

这个格局会不会被打破?一定会的。目前啤酒行业五大巨头在很多不是优势区域的地方,要么收购,要么建厂,在对方的优势区域布局,就是想抢一些市场份额。过去四川只有雪花,现在四川有燕京、青岛、百威英博、金威,过去广西是漓泉的天下,现在珠江、重啤、金威、雪花都去了。在这些优势市场,通过对手的进入,市场的格局就会被打破。被打破之后,各个品牌在各自优势区域的份额可能会降为50%。

中国啤酒市场竞争从2010年才开始,以前不叫竞争,那叫抢地盘,地盘抢得差不多了,现在才真刀真枪地干。一个市场真正在真刀真枪干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不会用很多恶性竞争的手段,而是用相对比较理性的手段做事。当大家打累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谈怎么做这个市场。

上一篇:奎璧

下一篇:兰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