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民(美术家)的个人简介
李焕民(1930年10月-2016年4月3日)出生于北京。1947年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1948年赴解放区。建国以后调中央美院“美干班”学习, 1951年毕业调四川美协工作.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执行副主席,四川美术副主席、四川美术展览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美协名誉主席。
人物简介
李焕民,男,汉,(1930―2016)出生于北京。1947年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1948年赴解放区。建国以后调中央美院“美干班”学习, 1951年毕业调四川美协工作.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执行副主席,四川美术副主席、四川美术展览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美协名誉主席。
自1953年开始以美术工作者身份去西藏地区深入生活。曾去西藏、甘孜、阿坝等地农、牧区30余次,每次去多则半年、少则两个月。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曾多次到北方丝绸之路写生,到南方丝绸之路考察、主编《西南丝路万里行》一书出版。写生以素描、油画、水墨画为主,创作以版画为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有六幅版画作品获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一等奖、二等奖、银奖。有五幅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和素描卷,有6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李焕民版画作品选》、《李焕民书画集》、《雪山红日》(与他人合作)。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鲁迅版画奖”。2008年中国文联授予“造型艺术成就奖”。
2013年1月四川省文联授予“巴蜀文化奖、终身成就奖”。
2013年1月29日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颁发“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2014版画《守望》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版画银奖
2016年多幅作品入选“《向人民汇报》当代十五人美术家作品展”
人物经历
五十多年来去藏区深入生活20余次,创作以版画为主。
1953年 《织花毯》大英博物馆收藏。
1956年 《高原峡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1957年《扬青稞》中国美术馆收藏,入选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美展”。
1958年 《藏族女孩》在日本获金奖,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
1961年 《牧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62年《攻读》中国美术馆收藏,入选《20世纪中国百年版画》。
1963年 《初踏黄金路》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入编《中小学美术教材》。
1965年《被挖去双眼的西藏农奴》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素描卷)。
1975年《藏族老人像》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素描卷)。
1979年《换了人间》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
1984年《驯马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1986年《长夜》(鲁迅)获第九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
1996年《高原三好》获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银奖,入选《20世纪中国百年版画》。
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鲁迅版画奖”。
2004年《祈愿和平》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
2007年《藏戏》入选“21世纪首届中国黑白木刻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李焕民版画作品选集》、《李焕民书画作品集》,主编《男方丝绸之路》文集、《李焕民作品》、《雪山红日》诗画集(合作)。
曾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举办画展及讲学。
有40宇幅作品为中外美术馆收藏。
2011年《豆选―西藏1959》参加2012年纪念“延讲”发表70周年美展。
获奖评语
李焕民先生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李焕民先生满怀着坚定的艺术理想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无线热爱,创作出大量精彩的艺术作品,特别是一大批享誉全国的藏族题材的美术作品,如《高原峡谷》、《扬青稞》、《攻读》、《拉萨街头》、《牧场》、《藏族女孩》、《初踏黄金路》、《驯马手》、《高原之母》等,这些作品屡获殊荣,影响深远,成为用艺术记录藏族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史巨变的不朽史诗。
李焕民先生自踏上雪域高原之日起,就将心灵与情感融入这片土地,并成为讴歌这片土地优秀歌手。把版画语言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为创造版画新的民族形式作出了突出成就。
名家评价
“神交”境地的寻悟――析李焕民近年的黑白版画
当中国版画结束了群体峰起高潮期,在转型中面临严峻挑战之际,版画家们都在思索、寻求、探究。一批年轻画家或专注于技法媒材,在纯化言语的实验中重塑版画的艺术文本,在传统语境的消解中再造版画的精神家园,功成名就的中老年画家也有悉心变法,力图更新既往话语,以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而李焕民则显得沉稳与寻常,仍以现实主义手法和造型图式,经心营造着一幅个性虽不鲜明但却颇富力度的作品,并以《长夜》、《驯马手》、《高原之母》等在全国美展及全国版展中获奖。
李焕民不以标新立异为出发点与终极目标,但也不重复自己,力避定型化,每一幅作品都是根据新蕴与题旨需要进行话语调整与重构,虽有人说他的创作“五十年一贯制”,但只要细心品读每幅作品或把近年的创作与以前的作品相比照,便可看出其中的差异及衍化轨迹。
------风阁(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既要说事,也要说美只挖一口井为时代留痕
“一个人做的事情与他自己的愿望及时代的要求统一是一种幸福。我要把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审美高度留下来,留给后代,也让后代人知道我们这代人在想什么,追求什么,社会有什么变化,这是很有意义的事。”面对“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荣誉,李焕民如是说。
1937年,李焕民父亲被日本侵略者逮捕,母亲亡故。1946年,李焕民参加北师大地下党领导酌反内战反饥饿游行。1947年,李焕民进入国立北平艺专学习,当时徐悲鸿先生是他的老师。徐先生提倡要“方、脏、笨”。要把对象理解成方的,他说方的更接近于真理,更接近于对象本质。不要怕脏,甚至于画脏了也没有关系,要画得笨,要非常朴实。李焕民说:“像这种理念不完全指绘画技巧,更多是一种审美的高度。”徐先生还让李焕民到他家里去看他的原作,在国立北平艺专学习的李焕民也因此受到了非常正统的艺术教育。
后来,在党组织安排下李焕民到了解放区,在华北大学文工团工作。后来跟随解放军参加解放天津,这对李焕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历,因为美术工作队的任务就是解放天津后马上跟着解放军进城,布置会场,写大标语。他跟解放军同步进城,看到了真正的大规模战争。这使他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李焕民赴中央美院学习。1953年,李焕民以《新华日报》记者的身份进藏区,当时只能到甘孜,因为公路还没修到西藏。他就到甘孜挂了职。从甘孜回来后他创作了好几幅作品,其中《高原峡谷》获得了1956年全国青年美展的一等奖。“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不可能有那些作品。u2018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u2019这句话是绝对的真理”,所以李焕民下决心深人生活。他说:“人这一辈子,快得很,幸好我就只挖这一口井,挖深井,我没有到处去刨坑。”
◎文/姜明庞峰伟摄影/衡昌辉(作者单位:四川日报社)
放歌雪山的人民艺术家李焕民藏族人给李焕民先生取了一个藏名叫贡嘎降措,意为“雪山大海”,他一生热爱世界屋脊―雪域高原,青年时代的他参加建国之初首届全国政协会徽制作,听完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磨练自己。
川藏公路修进了雪山深处,李焕民以新华日报记者的身份,背上画板踏上这片神奇而陌生的土地。他学藏语、唱藏歌、跳藏舞。拉近了与藏族兄弟的情感,他热忱的用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学到的知识,服务于刚从农奴解放出来的苦难兄弟。解放前民族之间因风俗不同,还存在着相互的距离,李焕民克服对高原藏獒的恐惧,总是走到草原深处的藏族群众中去,如有语言不通而发生危急时,李焕民就用他厚重的声音唱起他学会的藏歌:“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当我来到这里,就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我慈祥的父母……”这深情的歌声用藏语唱出一下子拉近了相互之间的心灵,彼此成为朋友。
他获得过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的“鲁迅版画奖”。中国文联授予的“造型艺术成就奖”。
一位艺术家用生命创作的作品将为民族留下永恒的丰碑。
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永久地记下他的成就。
在该奖的评语中,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为他写道:“李焕民先生把版画语言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为创造版画新的民族形式作出了突出成就。
他的作品记录了雪域高原半个多世纪历史巨变的不朽史诗。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第六届副主席)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员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研究院
-------尼玛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