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卫平(教授)的个人简介
姜卫平,1972年6月出生,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就读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至2004年在北欧火山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被聘为教授,2007年3月至12月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长期致力于卫星大地测量学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在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测高、卫星重力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曾多次到美国、德国、冰岛开展研究工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访学经历
2005.10-今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08-2000.10美国ALASKA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2001.07-2005.09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讲师,副教授2003.08-2004.08冰岛大学北欧火山研究所博士后2005.08-2005.10冰岛大学北欧火山研究所访问研究员2007.03-2007.12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大地测量研究所访问教授2008.01-2010.12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大地测量研究所,每年3个月访问教授2016.01-2018.12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大地测量研究所,每年1-2个月访问教授科研成就
主要成果为:
1)提出了若干提高测高数据精度和扩展应用的新方法,研制了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
2)发展了现代测绘基准动态维持与统一方法,提出一种顾及非线性运动的GP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和基于CORS的移动坐标转换技术,并建立了海陆大地水准面统一的新模型;
3)完善了GPS精密数据处理理论,提出了更严密的数据处理质量控制、顾及地形影响的大气模型误差削弱等方法;
4)建立了一种利用GPS 监测板块边界形变的新动态模型,给出了冰岛、南极板块和青藏高原更合理的地壳运动解释;
5)系统论证了重力卫星设计方案和有效载荷指标,建立了重力卫星参数与地球重力场反演精度间的统计模型。
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JGR、GJI、科学通报等刊物和IUGG等国际会议上发表了科研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论文内容涉及卫星测高、GPS数据处理、地球动力学、重力场恢复以及大地水准面精化等研究领域,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计划等项目80余项。
获奖
姜卫平,金涛勇,宁津生,翟国君,暴景阳,常晓涛,褚永海,王正涛,许 军,徐新禹,海洋测绘和内陆水域监测的卫星大地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成就荣誉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和一等奖8项;
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授予“客座教授突出贡献奖”,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6年6月1日,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2017年4月21日,成为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