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峰的个人简介
李毅峰,男,汉族,1964年出生于天津。字一峰,号泊牛山房,别署一峰上人。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现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文化部中国艺术大展艺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兼职教授,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新疆大山水研究所名誉所长。基本内容
李毅峰简介
李毅峰 字一峰。男,1964年生于天津,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天津艺术教育进修学院副院长、《国画家》、《国画》《国画世界》、《美术家》等多家杂志总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天津出版总社编审,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兼职教授,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艺委会主任,天津市国学会副会长,新疆大山水研究所名誉所长。文化部中国艺术大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名人名家诗文书画展艺术委员会委员,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评委会主任。被授予世界银奖艺术家称号。
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花鸟画》、《最具学术价值与升值潜力当代100位中国画家投资价值评析》、《中青年国画家百人作品集》、《1979-1999年的中国美术》、《当代中国山水画》、《中国美术60家》等大型画册。《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东方美术》、《国画家》、《中国花鸟画》、《都市精粹》、《书报文摘》、《四川花鸟》等刊物都做过专题介绍。 出版著作有:《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合著)、《中国篆刻大辞典》(主编)、《篆刻学类要注释》、《篆刻基础技法》、《中国当代水墨画》、《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画选》等。主要论文有:《中国画的哲学归属》、《关于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国绘画的认识与实践》、《中国画的民族性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九十年代中国水墨画现状考察》、《齐白石绘画的审美特质》、《八大山人的水墨语境》、《中国山水画的民族内核》等。出版有《一峰画集》、《一峰水墨》、《一峰画语》、《李毅峰画集》、《溢峰画集》、《信笔直扫》等。
一峰的艺术观
艺术是天才的特权。在中国文化中,对宇宙本体的认知活动是通过“本体”人的“自我意识”的认知而实现的。作为中国文化意识的绘画艺术,其发轫之初就与探索宇宙自然的奥秘紧密相联,几千年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认知理论,成为中国艺术创作之源。天才的意义就在于能够理解和承接这种认知关系,并转化为随机开放的观念思维和表征认知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三要素:智慧、孤独、创造。艺术是形而上的体现。“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体现规律须先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它应是高智慧的结果。认识的递进和精神的提升,势必与客观存在的生存状态和行为规范发行冲突,形成矛盾关系。所以,建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调整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世界的矛盾是一个艺术家的必备素质。在冲突的矛盾中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才能准确地表达自然与社会的“内质”和“真意”。 传统是时间的延伸和思维的承续,是中国画艺术形式背后建构的思维开阔、意境宏绰、观念众多以及具有潜在理性思辨的艺术思想。从这一点上看,行为活动和规范本身应是真正传统之体现,但它是呈隐匿性的,是从深层意识上的控制,同时又是无限的。无限便不能有界,有界就是否定。所以传统没有定格,是永恒而可靠的信息之源。 艺术的形式是事物关系的显现。关系之本即是由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关系而生成的中国画黑白系统。《老子》讲:“知其白,守其黑。”宋范应元注:“白,昭明也,黑,玄冥也。”白是显现光亮,黑是隐匿黑玄,绘画掌握了显现出的事物关系,才能隐匿住自己的真本,使表现对象增加蕴含的层次与质量。白是黑的扩散,黑是白的凝聚;黑是实,白是虚;黑是密,白是疏。既对立又统一。黑与白是中国画家成功的圣光。 在处理事物关系中,笔墨语言是至高无上的,一切关系都是通过笔与墨的变化来传递和塑造物象的信息。线条的抑扬顿挫、缓留疾徐和用墨的浓淡干湿、焦宿破积一方面实现物象实体相交接的综合与抽象,另一方面也是对生命内质的概括,既守住了物象质的特征,又使物象特质能服从于笔墨造型,从而准确地体现出创作者的气质,实现艺术的真实功能。 线是中国画最具典型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最典型是因为它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与完善的表现方法,成为几千年传而统之的通行符号;最有文化内涵是因为这一通行符号是建立在汉字文化的基础上,而这一基础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在社会生产和生命活动中的认识与实践的产物。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线的意义有三:一是以线造型,运用线的特点来合于创作对象的气质和质感;二是以线传情,把线作为表现意境情境的媒体,反映主体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三是以线体现,即通过线之不可替代的独立性来体现主体的认识观。 艺术创作是形而上的精神劳动,它从丰富的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提取理想,又使理想在艺术实践中化为现实。在这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可使艺术家从中直观自身。反过来,对象化的形态也构成了作品的意境和典型性格。 艺术语言要有独立的价值。无论是在形式处理、空间虚实的处理上,还是色彩处理与造型处理上,每一个局部,每一个语言符号,都应具有独立的审美特征。同时在大关系处理上,也应强调语言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使得全篇整体、稳定,统一中有变化,形成一种有序、有情的整体体验感受,并使之具有抽象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的视觉化。这一逻辑关系的内在整理和自我演化,形成画面上的秩序、结构和系统。 中国画从画面物象造型到笔墨技术配置,从理想的生存环境设置到现代心态的流露,都自始至终地依靠了直观知觉方式,在绘画形式上把理想与现实,把观念与形式,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自己的思维形式和意识状态联系起来,达到了一种理想化的秩序和认识。 中国画创作的起点在于直观知觉。直观知觉的意义在于真实地表现人内省的精神意蕴。自觉内省应当说是人类完善自身的一种精神行为,具有理性意味和生命意义。它起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把握,是一种灵魂与生命内质的运动和显现,是一种更纯粹的生命感觉。这种感觉在中国画发展史中一直被把握了几千年。当下现代化进程又推动这一生命感觉的现代化发展。画家在基本创作的文化品格上赋予作品全部的直觉感受,同时在形式语言的设置上也力图对历史进行辩证的承接和反叛,强调个体感与历史感、宇宙感与神秘感同在感觉知觉和表象中把全部的特征完整地,具体、生动地呈现于主体,从而构成一种认识基础上的对对象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中国绘画自文人参与后,便开始由功能型向气质型转化。它以体现气质修养为表现中心,鲜于把一些纯艺术要素明确地从气质表现的隐匿中提取出来,并置于创作的主体认识和理解中。现代中国画家有自己的心理构成方式和层面。如何把这一方式和层面与人自觉内省的精神意蕴的民族内核融合起来,并在融合中强化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是现代绘画意识确立之关键。把艺术要素作为主体,以纯化的民族性语言为载体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由传统认识观向现代认识观的转化。 艺术的总目标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总目标。即在化理想为现实的过程中,目的与现状因贯彻于过程而得到了实现,创造了主体的价值。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间,自由的精神是体,价值的创造是用。于是自我或自由的精神或自由的个性具有了本体的性质。从这一点上看,艺术创造所达到的自由状态和真善美的境界,使自然成为适合于人性发展的人化的自然,使精神成为真善美统一的自由人格。自然的人化和艺术创作进入自由都是以自由个性为条件的,也是精神达到自由的条件。而这种个性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就在于人的认识办,或亦可称为智慧。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终极的发展。 超越现实的理性感,首先应超越对现实时空观的认识,再把认识转化为思维秩序和结构 意识。这是山水画表现的根源。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只有接受人的信息,才能被人接受并赋予自然以意识。线语言的山水表现正显现出人之文。 线可以体现历史的内涵和人生的内涵,但需要精神上的痛苦磨难来提升认识,转识成智来达到。线的轨迹是人生的轨迹,线的高度是认识的高度。 从本质上讲,当代赋予线的全部信息是亘古未有的。信息转化成内涵是线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立语言含量有意义存在的关键。 对线的把握和驾驭是作为中国画画家的特殊标志。
一峰沽上渔村写生诗四首
(一) 风高掠水白纷纷, 夜深河汉正无云。 维舟日暮紫荆侧, 碧苇萧萧沽上村。 (二) 村巷沙光泼残日, 隔溪修竹露农家。 扁舟欲晚无人渡, 五更把酒催画匣。 (三) 泼墨云浓疑凫雁, 忽作江天月正晖。 远山孤水绵无际, 尽卷湖山携春归。 (四) 眉峰压翠向南楼, 一声归雁几多愁。 湘云楚水扶疏影, 灯火荻丛映碧柔。